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谷物培养基对灵芝蛹虫草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罗莹 张志军 +2 位作者 周永斌 钱磊 王文治 《食用菌》 2020年第2期40-42,共3页
以7种不同谷物培养基培养灵芝、蛹虫草,比较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度和生长指数。结果表明,灵芝、蛹虫草菌丝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为39.9;最适合蛹虫草菌丝生... 以7种不同谷物培养基培养灵芝、蛹虫草,比较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平均生长速度和生长指数。结果表明,灵芝、蛹虫草菌丝在供试的7种谷物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是黑豆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为39.9;最适合蛹虫草菌丝生长的是荞麦培养基,菌丝生长指数为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蛹虫草 谷物培养基 菌丝培养 生长指数
下载PDF
光量子辐照对番茄采后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贞景 刘丹 +6 位作者 罗茂 李忠彬 张琨霖 黄朝波 郭庆彬 王昌禄 张志军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4,76,共9页
光量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应用科学技术,在保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探究光量子辐照对番茄的保鲜效果及作用机制,以采后番茄为对象,研究了光量子辐照对番茄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下,与普通的低温冷藏相比,光量... 光量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应用科学技术,在保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探究光量子辐照对番茄的保鲜效果及作用机制,以采后番茄为对象,研究了光量子辐照对番茄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下,与普通的低温冷藏相比,光量子辐照可明显降低番茄的腐烂指数,减缓番茄失重率的增大,延缓番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光量子辐照对番茄生理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延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降低,同时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番茄的褐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光量子辐照可延缓番茄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维系番茄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光量子辐照较普通低温冷藏对采后番茄具有更好的保鲜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光量子辐照技术在番茄等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光量子 保鲜 硬度 失重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各环节技术要点
3
作者 李凤美 张志军 +8 位作者 陈晓明 周永斌 张扬 钱磊 罗莹 訾惠军 李淑芳 王文治 刘连强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3期47-49,共3页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猴头菇出菇同步性好,出菇期较短,适宜环境能精准化控制的工厂化栽培。主要介绍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工厂化栽培车间布局、厂区要求、菌种制作、出菇管理等技术环节进...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猴头菇出菇同步性好,出菇期较短,适宜环境能精准化控制的工厂化栽培。主要介绍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工厂化栽培车间布局、厂区要求、菌种制作、出菇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重点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工厂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臭氧精准处理对‘巨峰’葡萄保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成虎 李益 +5 位作者 贾思曈 黄建全 郑学伟 张鹤 陈存坤 张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通过不同臭氧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测定葡萄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PPO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调查臭氧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为臭氧保鲜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为12.84 mg·m^(...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通过不同臭氧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测定葡萄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PPO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调查臭氧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为臭氧保鲜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为12.84 mg·m^(-3)时对‘巨峰’葡萄的呼吸强度具有抑制效果,且对葡萄的乙烯生成速率、菌落总数、果柄拉力、PPO和POD活性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常温货架期间,用12.84 mg·m^(-3)臭氧处理6 h时,能够显著抑制葡萄呼吸强度和落粒率,为提高‘巨峰’葡萄的保鲜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巨峰’葡萄 臭氧浓度 精准处理
下载PDF
精准温控贮藏对西兰花采后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鹏 康丹丹 +2 位作者 贾晓昱 李江阔 魏宝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125,共11页
为了探究西兰花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生理变化与品质差异,分别用普通冰箱[(4.0±1.0)℃]、精准温控的冰温库[(-0.5±0.3)℃]和相温库([(-0.4±0.1)℃]3种环境贮藏采摘后的西兰花。结果表明:经过冰箱冷藏的西兰花贮藏期可达30 ... 为了探究西兰花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生理变化与品质差异,分别用普通冰箱[(4.0±1.0)℃]、精准温控的冰温库[(-0.5±0.3)℃]和相温库([(-0.4±0.1)℃]3种环境贮藏采摘后的西兰花。结果表明:经过冰箱冷藏的西兰花贮藏期可达30 d,30 d后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品质逐渐劣变;精准温控(冰温与相温)贮藏的西兰花70 d后色泽饱满,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呼吸强度与乙烯生成速率较小,且腐烂率与黄化指数处于较低水平,体现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膜质受损程度较轻、机体防御体系较强。冰温与相温贮藏60 d时,西兰花维生素C质量分数分别为37.70、46.53 mg·100 g^(-1),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12.30、15.56 mg·100 g^(-1),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67.20、120.00 U·g^(-1);在70 d时,西兰花呼吸强度分别为463.79、416.90 mg·(kg·h)^(-1),乙烯生成速率为83.37、63.07μL·(kg·h)^(-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543.91、1588.55 U·g^(-1)。相比较冰温,相温贮藏能延缓西兰花维生素C及黄酮含量下降,抑制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P<0.05)。精准温控(冰温与相温)贮藏可控制西兰花的生理变化,有效延缓其采后品质下降的速率,相温贮藏优于冰温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贮藏 精准温控 相温 冰温
下载PDF
混菌制曲和酱渣添加对黄豆酱理化指标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丹 葛予宁 +6 位作者 徐晗 石磊 李贞景 陈明 周庆礼 王昌禄 张志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接种红曲霉混合制曲及酱渣添加对黄豆酱理化指标的影响,在制曲阶段采用米曲霉与红曲霉混合接种制曲,并在发酵基质中添加适量酱渣,改良黄豆酱发酵体系,对黄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理化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比较纯黄豆酱与改良后的黄豆... 为研究接种红曲霉混合制曲及酱渣添加对黄豆酱理化指标的影响,在制曲阶段采用米曲霉与红曲霉混合接种制曲,并在发酵基质中添加适量酱渣,改良黄豆酱发酵体系,对黄豆酱发酵过程中的各种理化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比较纯黄豆酱与改良后的黄豆酱在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红曲霉与酱渣的添加对发酵过程中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影响较小;但发酵过程中,接种红曲酱渣酱的总酸、还原糖以及盐分含量均高于纯黄豆酱,且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P<0.05);接种红曲酱渣酱比纯黄豆酱显示出更高的硬度和稠度以及更强的内聚性和粘性,且差异显著(P<0.05);添加红曲霉和酱渣后,豆酱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感官评分均高于纯黄豆酱;因此,混合制曲和酱渣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黄豆酱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酱 红曲霉 酱渣 理化指标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藏期软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鹏 朱文月 +2 位作者 薛友林 贾晓昱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9-258,共10页
为探讨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藏期果实软化的影响,采用自发气调(mMAP)、1-甲基环丙烯(1-MCP)、微环境气调(mMAP+1-MCP)处理蓝莓,以未经处理的蓝莓为对照。将处理过的蓝莓置冰温库(-0.5±0.3)℃贮藏,分别于贮藏0,20,40 d和60 d时测定果... 为探讨微环境气调对蓝莓贮藏期果实软化的影响,采用自发气调(mMAP)、1-甲基环丙烯(1-MCP)、微环境气调(mMAP+1-MCP)处理蓝莓,以未经处理的蓝莓为对照。将处理过的蓝莓置冰温库(-0.5±0.3)℃贮藏,分别于贮藏0,20,40 d和60 d时测定果实硬度、细胞壁多糖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关键降解酶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果实的软果率(P<0.05),其中mMAP+1-MCP处理效果最佳。贮藏60 d时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维持较高的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半纤维素在贮藏前期高于其它处理,而可溶性果胶含量在贮藏中前期保持较低水平。分析细胞壁降解酶,mMAP+1-MCP处理组贮藏40 d时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最低,贮藏60 d时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Af)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mMAP+1-MCP与其它处理组差异性指标为Cx和β-Gal活性。对这两种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mMAP+1-MCP处理可有效延缓蓝莓贮藏过程中Cx和β-Gal基因表达量峰值的出现时间。结论:mMAP+1-MCP形成的微环境气调环境通过延缓Cx和β-Gal基因表达量出峰时间,抑制贮藏后期Cx和β-Gal活性,保持果实的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进而减缓果实的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微环境气调 贮藏 软化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1–MCP处理后蓝靛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倩 张鹏 +4 位作者 贾晓昱 李春媛 霍俊伟 李江阔 魏宝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8-86,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采收期对1–MCP处理后蓝靛果在0~75d期间品质的影响,为蓝靛果长期贮存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采收期(采收期Ⅰ:果实开花后45 d;采收期Ⅱ:果实开花后50 d)的蓝靛果为实验材料,在采后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 目的探究不同采收期对1–MCP处理后蓝靛果在0~75d期间品质的影响,为蓝靛果长期贮存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采收期(采收期Ⅰ:果实开花后45 d;采收期Ⅱ:果实开花后50 d)的蓝靛果为实验材料,在采后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进行处理后装入保鲜箱,在(-0.5±0.3)℃下贮藏75 d,每隔15 d取样测定感官、营养以及生理指标。结果与采收期Ⅱ组相比,采收期Ⅰ组更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降低果实腐烂发霉、流汁、果霜减少的现象。在贮藏75 d时采收期Ⅰ组果实呼吸强度为202.79 mg/(kg·h),乙烯生成速率为23.27μL/(kg·h),分别比采收期Ⅱ组降低了4.90%和10.08%,同时可抑制丙二醛含量的积累以及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并在贮藏末期可显著保持抗坏血酸、花色苷、总酚及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P<0.05)。结论采收期Ⅰ组(果实开花后45 d)的蓝靛果用于长期贮藏可以保持较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采收期 1-甲基环丙烯
下载PDF
高浓度CO_(2)胁迫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曦冉 张鹏 +1 位作者 贾晓昱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为研究贮藏期间高浓度CO_(2)胁迫对软枣猕猴桃细胞壁代谢的影响,以“龙成二号”为试验材料,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分别粘贴气调元件A(CK2)、气调元件B(TR),以不粘贴气调元件为CK1,研究高浓度CO_(2)胁迫对冷藏期间果实果皮强度、细胞壁... 为研究贮藏期间高浓度CO_(2)胁迫对软枣猕猴桃细胞壁代谢的影响,以“龙成二号”为试验材料,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分别粘贴气调元件A(CK2)、气调元件B(TR),以不粘贴气调元件为CK1,研究高浓度CO_(2)胁迫对冷藏期间果实果皮强度、细胞壁多糖、细胞壁降解酶及活性氧(ROS)的影响。在60 d时分析不同处理组果实果皮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CK2组中形成适于软枣猕猴桃贮藏的环境(O_(2)含量17.00%~20.92%,CO_(2)含量1.63%~2.78%),而TR组形成高浓度CO_(2)胁迫的贮藏环境(O_(2)含量11.22%~15.55%,CO_(2)含量9.00%~11.93%)。与CK1和CK2相比,TR组可阻碍果皮强度的降低,影响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正常下降,抑制水溶性果胶的升高,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β-半乳糖苷酶(β-Gal)及淀粉酶活性,加快超氧阴离子(O_(2)·-)活性、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同时果皮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表皮粗糙凌乱,细胞间隙增大,组织轮廓模糊紊乱。分析表明,TR组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环境CO_(2)含量超过耐受阈值,引起果实僵直,硬度下降缓慢,影响后熟进程,细胞壁多糖代谢转化受到抑制,组织内自由基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细胞结构被破坏,丧失商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CO_(2)伤害 细胞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对冰温贮藏蓝莓货架期果实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鹏 朱文月 +3 位作者 薛友林 李春媛 贾晓昱 李江阔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为了探究微环境气调对冰温贮藏后货架期间蓝莓果实软化的调控作用,以莱克西蓝莓为实验材料,采后将其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并放入1-甲基环丙烯保鲜包,冷链物流车运至冰温库(-0.5℃±0.3℃)贮藏30 d后进行商品化分装,置于冰箱(7℃... 为了探究微环境气调对冰温贮藏后货架期间蓝莓果实软化的调控作用,以莱克西蓝莓为实验材料,采后将其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并放入1-甲基环丙烯保鲜包,冷链物流车运至冰温库(-0.5℃±0.3℃)贮藏30 d后进行商品化分装,置于冰箱(7℃±1℃)中存放,定期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研究蓝莓硬度与细胞壁代谢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环境气调处理使蓝莓在货架后期维持着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延缓了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同时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延迟β-半乳糖苷酶活性峰出现时间,进而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聚类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聚为Ⅰ簇,与蓝莓硬度相关系数为0.580、0.663、0.64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纤维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聚为Ⅱ簇,与蓝莓硬度呈负相关。微环境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能够延缓蓝莓货架期间果实的软化,研究旨在为蓝莓货架期间硬度保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微环境气调 硬度 细胞壁代谢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水杨酸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果实软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森 巴良杰 +1 位作者 张鹏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7-344,共8页
为探究水杨酸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果实软化的影响,以“粉蓝”为试材,采前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1.0,2.0,3.0 mmol/L)处理蓝莓,在(0.5±0.5)℃冷藏条件下研究蓝莓品质和果实软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采前用水杨酸处理可以降低果实腐烂率,尤其... 为探究水杨酸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果实软化的影响,以“粉蓝”为试材,采前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1.0,2.0,3.0 mmol/L)处理蓝莓,在(0.5±0.5)℃冷藏条件下研究蓝莓品质和果实软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采前用水杨酸处理可以降低果实腐烂率,尤其用2.0 mmol/L水杨酸处理果实的腐烂率在贮藏80 d较对照组果实降低了21.88%。与其它处理组比较,2.0 mmol/L水杨酸处理组有效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延缓果胶甲酯酶活性(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PG)、半乳糖甘酶活性(β-Gal)和纤维素酶活性(Cx)的上升,进而有效抑制果实原果胶的水解和减少水溶性果胶的积累。结论:采前用2.0 mmo/L的水杨酸处理可通过调节蓝莓果实细胞壁代谢有效降低果实软化的发生,并能较好地维持果实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水杨酸 贮藏品质 果实软化
下载PDF
不同芽孢杆菌处理对杏采后保鲜效果及诱导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香香 张娜 +2 位作者 阎瑞香 陈存坤 关文强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明确芽孢杆菌对杏采后保鲜效果和诱导抗性机理,以"金太阳"杏果实为试材,营养肉汤(NB)培养基和无菌水作为对照,采用3种芽孢杆菌(HB-2、B1、B271)处理液分别对杏果实进行采前10天喷施处理和采后浸泡处理,并测定其贮藏过程中... 为明确芽孢杆菌对杏采后保鲜效果和诱导抗性机理,以"金太阳"杏果实为试材,营养肉汤(NB)培养基和无菌水作为对照,采用3种芽孢杆菌(HB-2、B1、B271)处理液分别对杏果实进行采前10天喷施处理和采后浸泡处理,并测定其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及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采用芽孢杆菌采前喷施处理后的杏果实在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能有效降低果实腐烂率。采后浸泡芽孢杆菌处理也能有效降低腐烂率,HB-2和B1显著好于B271及对照组(P<0.05)。在采前喷施和采后浸泡两种方式处理中,HB-2效果均好于其他处理。同时,芽孢杆菌能提高杏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果实抗病性,延缓果实衰老。在采后贮藏过程中,3种芽孢杆菌亦能显著减缓杏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硬度的降低(P<0.05),有效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维持果实品质。综合来看,芽孢杆菌处理在杏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较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贮藏保鲜 抗病性 品质
下载PDF
猴头菇单双杂交法选育新菌株及其菌丝培养特性试验
13
作者 李凤美 刘连强 +6 位作者 张志军 陈晓明 张扬 罗莹 訾惠君 李淑芳 王文治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采用单双杂交法选育优良猴头菇新菌株。方法:以猴头菇刺长、He-6菌株为杂交亲本,将He-6不同单核菌株与刺长双核菌株进行单双杂交,比较杂交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并进行先导核验证试验。结果:He-6菌株经单孢分离获得33个单核菌... 目的:采用单双杂交法选育优良猴头菇新菌株。方法:以猴头菇刺长、He-6菌株为杂交亲本,将He-6不同单核菌株与刺长双核菌株进行单双杂交,比较杂交菌株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并进行先导核验证试验。结果:He-6菌株经单孢分离获得33个单核菌株,单双杂交后获得30个杂交菌株,最终筛选出4个杂交菌株,其菌丝生长速度、长势优于亲本;同时杂交菌株拮抗试验也证实猴头菇单双杂交中存在“先导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单双杂交 杂交育种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相温贮藏对黄花菜表面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鹏 刘英杰 +2 位作者 贾晓昱 薛友林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5-293,共9页
研究相温贮藏对黄花菜表面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为黄花菜保鲜提供参考。将采自甘肃庆阳的黄花菜分组包装后分别放入冰箱(4℃±1℃)、冷库(0℃±0.5℃)及相温环境(-0.5℃±0.1℃)中贮藏,7 d时测褐变率,并提取表面微生物样本... 研究相温贮藏对黄花菜表面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为黄花菜保鲜提供参考。将采自甘肃庆阳的黄花菜分组包装后分别放入冰箱(4℃±1℃)、冷库(0℃±0.5℃)及相温环境(-0.5℃±0.1℃)中贮藏,7 d时测褐变率,并提取表面微生物样本,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分别对细菌宏基因组16S r RNA的V3-V4区和真菌宏基因组ITS1-1F区进行PCR扩增,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黄花菜微生物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在属水平上,座囊菌、小葡萄菌、银耳菌、散囊菌、子囊菌是黄花菜真菌群落的优势菌群,蓝细菌、γ-变形杆菌、α-变形杆菌、芽孢杆菌、梭菌是黄花菜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群。从稀释曲线的OTU数量来看,相温贮藏黄花菜表面真菌及细菌多样性均为最低,表明相温贮藏可有效抑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圆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纪海鹏 高聪聪 +4 位作者 董成虎 于晋泽 陈存坤 张学杰 张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4-40,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保鲜剂对圆青椒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SO2保鲜剂、1-MCP、乙烯吸收剂,在贮藏温度为(9±0.5)℃下分别对青椒进行处理,并分析贮藏期间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 目的探究不同保鲜剂对圆青椒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SO2保鲜剂、1-MCP、乙烯吸收剂,在贮藏温度为(9±0.5)℃下分别对青椒进行处理,并分析贮藏期间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Vc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结果1-MCP处理组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均在贮藏8 d后加快上升,而在贮藏到20 d时1-MCP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分别下降到0.041%,3.87%,Vc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到59.95 mg/100 g,0.073 mg/g,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上升至1.1μmol/g,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至20.38 U/(min·g),相较于其他组可减少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叶绿素等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论1-MCP可保持圆青椒贮藏期间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青椒 保鲜剂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贮藏对兰州百合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宝东 康丹丹 +1 位作者 张鹏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1-249,共9页
探究微环境气调(mMAP)结合相温贮藏对百合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材,将百合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分别置于冷库和相温库存放。设计为3个处理,分别为CK(无气调)+相温、mMAP+冷藏、mMAP+相温,每15 d记录箱体内气体成分含量变化... 探究微环境气调(mMAP)结合相温贮藏对百合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材,将百合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分别置于冷库和相温库存放。设计为3个处理,分别为CK(无气调)+相温、mMAP+冷藏、mMAP+相温,每15 d记录箱体内气体成分含量变化,检测百合硬度、感官品质、营养物质含量、生理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百合在O_(2)含量9.4%~15.6%,CO_(2)含量4.7%~10.8%的贮藏环境内可有效控制腐烂程度,维持硬度在较高水平。与mMAP+冷藏相比,mMAP+相温中CO_(2)含量较高,O_(2)含量较低,抑制了贮藏后期营养物质的流失,降低了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了醇类、酯类及烯烃类物质的挥发,促进了十二醛、己烯醛、(Z)-庚烯醛、(E)-2-辛烯醛等百合特征性醛类香气物质的释放。综合比较,微环境气调结合相温贮藏下百合的贮藏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微环境气调 相温贮藏 品质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氯组合处理对采后阳光玫瑰葡萄质地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集贤 朱志强 +3 位作者 商佳胤 张平 李志文 冯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4-82,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采后保鲜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质地特性和贮藏期间软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保持葡萄质地较优的处理方式。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氯(ClO_(2))2种保鲜剂及它们的组合对采后葡萄进行处理...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采后保鲜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质地特性和贮藏期间软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保持葡萄质地较优的处理方式。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采用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氯(ClO_(2))2种保鲜剂及它们的组合对采后葡萄进行处理,利用质地剖面分析(TPA)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组葡萄在贮藏期间果肉质地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质地参数指标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处理对葡萄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采用二氧化硫(SO_(2))结合二氧化氯(ClO_(2))处理对葡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和黏着性的保持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果肉硬度与咀嚼性、黏着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质构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果实弹性与凝聚性和回复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凝聚性与回复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咀嚼性与黏着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组合处理可持续提高果实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二氧化硫处理和组合处理对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有较好的效果,组合处理在贮藏前期就能抑制纤维素酶(Cx)活性的增高,且整体活性水平最低。结论采用SO_(2)与ClO_(2)组合处理进行保鲜,可对贮藏期间阳光玫瑰葡萄质构参数的劣变具有较好的减缓作用,并与软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质地剖面分析 质地参数 软化酶 保鲜处理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解析不同品种蓝莓表面菌群结构的多样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森 董立超 +3 位作者 张鹏 薛友林 贾晓昱 李江阔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8-286,共9页
为了解蓝莓果实表面真菌菌群多样性,明确不同品种蓝莓表面的优势菌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陆、蓝金、莱克西、奥尼尔蓝莓中ITS1区基因序列,比较不同品种蓝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发现:蓝莓主要的优势属为枝孢... 为了解蓝莓果实表面真菌菌群多样性,明确不同品种蓝莓表面的优势菌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陆、蓝金、莱克西、奥尼尔蓝莓中ITS1区基因序列,比较不同品种蓝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发现:蓝莓主要的优势属为枝孢属、链格孢属;优势种为枝孢菌、链格孢、枝孢霉。由Simpson指数可知微生物群落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由高至低为莱克西、北陆、奥尼尔、蓝金。不同品种蓝莓表面的菌群结构与品种存在一定的聚类关系:北陆和莱克西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而其它样品间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大,各品种蓝莓表面的主要菌落相对丰度差异较大,枝孢菌、链格孢、枝孢霉为主要差异菌种。研究初步明确了蓝莓表面菌群结构的多样性,为保证蓝莓贮藏期间的品质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蓝莓 菌群结构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