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1
作者
张日升
凡胜豪
+2 位作者
姜涛
郎明翰
迟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62-64,68,共4页
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0月对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半固定沙地5种方式下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土壤蒸散发变化特...
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0月对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半固定沙地5种方式下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土壤蒸散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木林和草地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呈“W”形;樟子松人工林、半固定沙地的含水率分布呈“U”形;农田含水率分布呈倒“U”形,且含水率最小值位置与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根系分布情况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皆为盈余状态,其中草地的保墒效果最好。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植被应优先考虑修复草本或疏林草地,以利于维护土壤水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地利用类型
储水量
蒸散发
变化特征
辽西北风沙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碳汇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
作者
郎明翰
张日升
+5 位作者
凡胜豪
肖巍
姜涛
卢元
李书杨
刘思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45,共10页
[目的]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初植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明晰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碳储量、碳汇功能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以便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方法]利用林分胸高断面积估算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
[目的]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初植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明晰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碳储量、碳汇功能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以便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方法]利用林分胸高断面积估算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结合气象因子分析其对温度、降水及蒸发的响应,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年林分碳储量进行预测。[结果]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年际波动趋势基本一致,碳储量逐年增加,固碳速率曲线呈“U”形。初植密度过低或者过高均降低樟子松人工林碳汇能力;在林龄29年之前,碳汇强度最高林分初植密度为1500~2000株/hm^(2),31~42年林龄的林分最优密度为1000~1200株/hm^(2)。林分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且二者拟合公式符合Logarithm方程。樟子松人工林固碳速率对降雨无响应。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的气温对固碳速率响应模式不同,前一年8月及当年3,5,6,7月平均气温是限制高密度、极高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汇的主要气候因子;前一年8月及当年3,10月平均气温是限制低密度、中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汇的主要气候因子。由蒸发和密度林固碳速率相关分析可知,低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汇对蒸发的响应更为敏感。基于GM(1,1)灰色模型可知,过高或者过低初植密度均降低未来樟子松人工林固碳潜力,固碳速率最优初植林分密度为1772株/hm^(2)。[结论]林分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林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对气候响应存在明显影响,初植密度调整可能是气候变化下樟子松人工林适应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汇
GM(1
1)模型
初植密度
人工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1
作者
张日升
凡胜豪
姜涛
郎明翰
迟琳琳
机构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章古台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
国家
定位观测研究
站
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国家
农业
环境
彰武
实验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62-64,68,共4页
基金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21HQ-1913)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依托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平台研发项目(LLC[2022]20)。
文摘
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0月对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半固定沙地5种方式下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土壤蒸散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木林和草地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呈“W”形;樟子松人工林、半固定沙地的含水率分布呈“U”形;农田含水率分布呈倒“U”形,且含水率最小值位置与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根系分布情况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皆为盈余状态,其中草地的保墒效果最好。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植被应优先考虑修复草本或疏林草地,以利于维护土壤水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地利用类型
储水量
蒸散发
变化特征
辽西北风沙区
Keywords
Soil moisture content
Land use typ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Evapotranspiratio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indy and sandy areas of northwest Liaoning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碳汇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
作者
郎明翰
张日升
凡胜豪
肖巍
姜涛
卢元
李书杨
刘思琪
机构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
内蒙古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
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4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83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2505-02,SQ2023YFD1500036)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2021HQ1913)。
文摘
[目的]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初植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明晰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碳储量、碳汇功能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以便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方法]利用林分胸高断面积估算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结合气象因子分析其对温度、降水及蒸发的响应,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30年林分碳储量进行预测。[结果]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和固碳速率年际波动趋势基本一致,碳储量逐年增加,固碳速率曲线呈“U”形。初植密度过低或者过高均降低樟子松人工林碳汇能力;在林龄29年之前,碳汇强度最高林分初植密度为1500~2000株/hm^(2),31~42年林龄的林分最优密度为1000~1200株/hm^(2)。林分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且二者拟合公式符合Logarithm方程。樟子松人工林固碳速率对降雨无响应。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的气温对固碳速率响应模式不同,前一年8月及当年3,5,6,7月平均气温是限制高密度、极高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汇的主要气候因子;前一年8月及当年3,10月平均气温是限制低密度、中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汇的主要气候因子。由蒸发和密度林固碳速率相关分析可知,低密度樟子松人工林碳汇对蒸发的响应更为敏感。基于GM(1,1)灰色模型可知,过高或者过低初植密度均降低未来樟子松人工林固碳潜力,固碳速率最优初植林分密度为1772株/hm^(2)。[结论]林分初植密度对沙地樟子松林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对气候响应存在明显影响,初植密度调整可能是气候变化下樟子松人工林适应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
碳储量
碳汇
GM(1
1)模型
初植密度
人工林
Keywords
carbon storage
carbon sink
GM(1,1)model
planting density
plantation
分类号
S758.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张日升
凡胜豪
姜涛
郎明翰
迟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碳汇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郎明翰
张日升
凡胜豪
肖巍
姜涛
卢元
李书杨
刘思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