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儿童定点医院管理经验分享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建国 范巧玲 +11 位作者 陆春梅 许普 闫钢风 淳于凌峰 刘亚尊 陈轶维 卢燕鸣 张婷 俞蕙 王立波 许姜姜 周文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9-845,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全球性疫情给传统医疗模式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3~5月,上海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由于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容易免疫逃逸发生疫苗突破性感染,儿童病例数骤增。儿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设立,在儿童专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全球性疫情给传统医疗模式带来巨大挑战。2022年3~5月,上海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由于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容易免疫逃逸发生疫苗突破性感染,儿童病例数骤增。儿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设立,在儿童专科医院和方舱医院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自2022年4月7日至6月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定点医院共收治871例儿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3岁以下儿童568例(65.2%),轻型/普通型病例870例(99.9%),1例重型病例。该文报告该定点医院对儿童新冠肺炎病例的管理经验,主要包括:构建病例入院流程,强化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诊疗,优化重症管理预警和救治系统,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亲子”护理策略,落实“一人一策”中医中药治疗方案,优化出院流程、加强床位周转,严格全轨迹防控、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构建结构化病历系统、借助信息平台、适应病例大流量工作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分析诊疗经验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8):839-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Omicron变异株 医院管理 儿童
下载PDF
基于可信赖专业活动的上海市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顾莺 胡静 +11 位作者 陆国平 桂永浩 沈兵 王文超 张燕红 程晔 陈扬 蔡小狄 徐虹 冯瑞 张波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1-888,896,共9页
目的 构建基于真实临床情景下的提升上海市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案。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电子病例系统中获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入急诊抢救室的病历,提取急诊诊疗活动名称及具体内容,结合专家访谈及德尔... 目的 构建基于真实临床情景下的提升上海市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的培训方案。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急诊电子病例系统中获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入急诊抢救室的病历,提取急诊诊疗活动名称及具体内容,结合专家访谈及德尔菲法形成儿科急诊急救可信赖专业活动(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清单;由急诊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对儿科急诊急救可信赖专业活动及内容就相关性及重要性进行评分;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邀请急诊医疗、护理、管理及教学相关专业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进行专家论证。结果 《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包括理论和技能两大核心板块,并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不同培训方式。经专家论证该方案契合临床真实情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成功构建,可为临床实施有针对的培训继而提升儿科急诊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赖专业活动 儿科 急救 培训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室早期感染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铮铮 陶金好 +8 位作者 闫钢风 程晔 蔡小狄 陈扬 谢新宝 陈功 陆国平 陈伟明 沈丛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目的研究单中心儿童专科医院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室期间早期感染特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9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肝移植术后患儿,统计术后早期病原体检出率、种类、感染部... 目的研究单中心儿童专科医院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室期间早期感染特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9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肝移植术后患儿,统计术后早期病原体检出率、种类、感染部位及耐药情况。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对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0例肝移植术后患儿。根据相关诊断标准,肝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病例为31例(44.3%),其中27例(87.1%)微生物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31株,来源分别为下呼吸道(深部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61株(46.6%)、腹腔引流液39株(29.8%)、血液及中心导管21株(16.0%)、尿路10株(7.6%)。多部位感染常见,同一病例2个部位及以上感染率为45.0%。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占67.1%,革兰阳性菌占11.5%,真菌占27.4%。前3位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3株(25.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株(6.9%)及铜绿假单胞菌8株(6.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株;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6株,19.9%),对氟康唑敏感。按照感染部位排列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最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尿路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9 h(P=0.038)、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为7天(P=0.017)、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8天(P=0.013),他克莫司最高浓度为15.9 ng/mL(P=0.014),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1岁(OR=4.37,95%CI:1.03~18.6,P=0.046)与术后感染有关。结论儿科医院近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儿早期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呼吸道及腹腔感染;病原体主要是G-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其中G-杆菌具有多重耐药特点;移植后早期感染可能与患儿的年龄(小于1岁)、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儿童 耐药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病、急性肝衰竭、肌炎及急性肾损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海岭 田鹤 +4 位作者 王相诗 陈伟明 沈茜 陆怡 曾玫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1-733,共3页
患儿女,2岁7月龄,因“发热3 d,抽搐1次,肝酶、肌酶及肌酐升高1 d”就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病、急性肝衰竭等多器官损伤,经血液净化、激素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患儿好转出院。患儿后因肝酶升高行肝穿刺病理检... 患儿女,2岁7月龄,因“发热3 d,抽搐1次,肝酶、肌酶及肌酐升高1 d”就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急性坏死性脑病、急性肝衰竭等多器官损伤,经血液净化、激素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患儿好转出院。患儿后因肝酶升高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示肝炎伴胆小管损伤,予保肝治疗,病程6周时肝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肾损伤 多器官损伤 胆小管 肝酶升高 保肝治疗 肌炎 冠状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原位模拟在儿童急重症医学的应用
5
作者 程晔 钱欣 陆国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原位模拟正逐步成为检验医疗系统漏洞和培训团队合作的重要方式。但在国内儿童急重症领域尚未起步。通过对原位模拟的定义、历史发展、与培训中心模拟的比较、在国外儿童急重症领域的应用、应用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的初步介绍,以激发对原... 原位模拟正逐步成为检验医疗系统漏洞和培训团队合作的重要方式。但在国内儿童急重症领域尚未起步。通过对原位模拟的定义、历史发展、与培训中心模拟的比较、在国外儿童急重症领域的应用、应用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的初步介绍,以激发对原位模拟的认知和重视,促进在国内儿童急重症领域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重症医学 原位模拟
原文传递
儿童颈面部放线菌病1例
6
作者 王璐 韩书珍 +2 位作者 叶颖子 贡海蓉 俞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现报道1例以反复颈部肿物及间断发热7月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面部放线菌病病例,患儿入院后结合脓液穿刺病理涂片及脓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最终诊断为颈面部放线菌感染,确诊后先后予长疗程静脉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 现报道1例以反复颈部肿物及间断发热7月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面部放线菌病病例,患儿入院后结合脓液穿刺病理涂片及脓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最终诊断为颈面部放线菌感染,确诊后先后予长疗程静脉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儿科医师需提高对罕见放线菌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病 颈面 儿童 宏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儿童呼吸治疗师的国际国内现状
7
作者 刘盼 杜俐佳 +3 位作者 杜岩 陆国平 陈伟明 陶金好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呼吸治疗师是一种新兴医学职业,其工作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管理,可显著降低儿童重症监护室的病死率。本文主要针对呼吸治疗师的职责、在儿童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国内发展现况及丞待解决的问... 呼吸治疗师是一种新兴医学职业,其工作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管理,可显著降低儿童重症监护室的病死率。本文主要针对呼吸治疗师的职责、在儿童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国内发展现况及丞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治疗师 呼吸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新生儿感染1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可 蒋思远 +11 位作者 严恺 张鹏 高瑞伟 赵隽 胡晓静 刘晴 葛艳玲 王相诗 陈伟明 史雨 翟晓文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暴发流行期间新生儿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详细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转诊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2022年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暴发流行期间新生儿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详细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转诊医院收治的16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转归、核酸循环阈(Ct)值变化规律等临床特征。按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感染组和无症状感染组,按母亲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16例患儿中男10例、女6例,均为足月儿,诊断年龄12.5(8.0,20.5)日龄,均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成人患者接触史,均为经水平传播获得感染。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感染4例、有症状感染12例(轻型感染10例、普通型感染2例),无重型及危重型病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1例),最高体温38.1(37.9,38.3)℃,热程1~5 d;其余临床表现为鼻塞(3例)、流涕(2例)、咳嗽(2例)、纳差(2例)、呕吐(1例)、呼吸急促(1例)。患儿外周血常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轻度增高1例。2例患儿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轻度局灶性渗出性改变。核酸转阴性出现在病程7~15 d。16例患儿给予一般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3(10,14)d。出院后2周电话随访,均无临床表现反复,均无核酸复阳。母亲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与否与新生儿发热、呼吸道症状出现风险以及核酸转阴性时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水平传播是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通常为轻型或无症状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近期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价危重症患儿凝血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甘淑燕 柳美秀 +2 位作者 闫钢风 陈伟明 陆国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84-88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各参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共231例患儿的同步TEG、凝血功能检测和PLT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各参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共231例患儿的同步TEG、凝血功能检测和PLT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反应时间(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存在线性相关;最大振幅(MA)、凝血块形成时间(K)、凝血块形成速率(α)与PLT以及MA、K、α与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均存在线性相关,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好(R=0.656)。在评价凝血状态方面,R与APTT、PT、T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Kappa值:0.112、0.047、0.124);MA、K、α与PL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值:0528、0.518、0.408);MA、K、α与FI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或一般(Kappa值:0.324、0.188、0.170)。结论TEG与PLT计数评估血小板功能显著相关,一致性好。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估凝血因子功能、FIB功能的相关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性,一致性偏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危重症 儿童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膜氧合技术治疗儿童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
10
作者 何小钰 程晔 +11 位作者 高恒妙 陈应富 许巍 成怡冰 杨子浩 王义 程东良 陈伟明 闫钢风 张羿 洪小杨 陆国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1-668,共8页
目的探索影响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治疗严重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中国9家主要儿童ECMO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5例ECMO挽救性治疗的严重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一般资... 目的探索影响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治疗严重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中国9家主要儿童ECMO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5例ECMO挽救性治疗的严重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一般资料、疾病危重度和脏器功能、综合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根据出院时的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应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混合线性模型分析ECMO启动前基线情况和ECMO过程中连续监测的指标(小儿危重评分、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95例接受了ECMO治疗的严重ARDS患儿中男55例(58%)、女40例(42%),年龄36.9(0.5,72.0)月龄。12例患儿(13%)存在免疫缺陷。68例(72%)患儿采用静脉动脉模式,27例(28%)采用静脉静脉模式。95例患儿出院存活率为51%(48例),静脉动脉和静脉静脉模式分别为47%(32/68)和59%(16/27)。死亡组患儿比存活组免疫缺陷的例数更多,小儿危重评分、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氧合指数均更低,呼吸机驱动压(ΔP)和氧指数均更高,ECMO前ARDS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年龄、性别、体重及ECMO模式等在不同预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ΔP、高氧指数、低氧合指数和低白蛋白均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均P<0.05)。ΔP≥25 cmH_(2)O(1 cmH_(2)O=0.098 kPa)、氧合指数≤67 mmHg(1 mmHg=0.133 kPa)和氧指数≥35均是预测不良预后的阈值(均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的ΔP、氧合指数、氧指数在ECMO后24 h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随着ECMO进程差异逐步扩大;血小板水平从ECMO后7 d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逐渐扩大;血乳酸水平在ECMO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从ECMO后24 h逐步扩大。结论ECMO前高ΔP、高氧指数、低氧合指数、低白蛋白是影响ECMO治疗严重儿童ARDS预后的高危因素。ECMO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氧合作用 预后
原文传递
融入引导式反馈的模拟教学在提升儿科住院医师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以腰椎穿刺为例
11
作者 谭慧 陆国平 +3 位作者 柴毅明 邱甜 吴昊 吴静燕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融入引导式反馈的模拟教学在儿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2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专业基地的第一年住院医师中,随机选取31名作为观察组,采取引导式反馈教学法;29名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融入引导式反馈的模拟教学在儿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2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专业基地的第一年住院医师中,随机选取31名作为观察组,采取引导式反馈教学法;29名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前测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和课程结束后后测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并对培训课程的反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采用两种教学方法培训后,住院医师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有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课程内容实用性、对临床工作的帮助、培训后技能提高程度和课程推荐程度等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课程安排合理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入引导式反馈的模拟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提升住院医师的自信心,提高住院医师对操作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反馈 模拟教学 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腰椎穿刺
下载PDF
托珠单抗辅助治疗儿童危重型急性坏死性脑病的初步观察
12
作者 周益平 陈伟明 +6 位作者 朱晓东 姜琴 崔云 王春霞 任玉倩 陆国平 张育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治疗儿童危重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初步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21例危重ANE患儿(ANE评分≥5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托...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治疗儿童危重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的初步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总结国内4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21例危重ANE患儿(ANE评分≥5分)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托珠单抗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托珠单抗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比较。结果21例危重ANE患儿中男11例、女10例,发病年龄为65(27,113)月龄。发病至收住PICU时间为2(1,2)d。其中热峰>40℃者13例,惊厥18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19例。ANE患儿中7例病原为新型冠状病毒,14例为甲型流感病毒,均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需呼吸机支持,休克18例,凝血功能障碍15例,急性肾损伤10例,肝功能障碍13例。8例患儿接受托珠单抗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8例(其中5例联合血浆置换)。21例AN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均升高[61(22,1513)和68(5,296)ng/L]。死亡14例(67%),其中常规治疗组死亡11例、托珠单抗组死亡3例,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未观察到托珠单抗相关皮疹、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危重ANE患儿病死率高,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并未降低危重ANE患儿病死率,同时未观察到托珠单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细胞因子类 急性坏死性脑病 托珠单抗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儿童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静 闫钢风 +12 位作者 陈伟明 陶金好 明美秀 王一雪 曾玫 俞建 周建国 翟晓文 黄国英 徐虹 周文浩 张晓波 陆国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3-1106,共4页
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出针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诊疗策略,包括诊断标准、早期危重预警评分、器官功能评价及病原学监测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疗涉及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 上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疫情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提出针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诊疗策略,包括诊断标准、早期危重预警评分、器官功能评价及病原学监测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疗涉及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脏器功能支持、中医药治疗等,并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病原学监测 诊断标准 变异株 肺炎 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34例怀疑遗传病的死亡病例遗传病因分析
14
作者 王瑶 王一雪 +6 位作者 钱琰琰 徐素珍 陈伟明 闫钢风 王慧君 吴冰冰 陆国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死亡病例的遗传病因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怀疑遗传病入院后7 d内死亡的23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等临床信息... 目的探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死亡病例的遗传病因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怀疑遗传病入院后7 d内死亡的23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等临床信息和基因检测结果,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致病性基因变异阳性(PGVP)组和致病性基因变异阴性(PGVN)组,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234例死亡病例中男139例(59.4%)、女95例(40.6%),死亡年龄为1.0(0.4,3.7)岁,住院时长为16(6,33)d。其中PGVP组62例(26.5%),变异的致病性基因包括免疫基因[23例(37.1%)]、代谢基因[11例(17.7%)]、神经肌肉基因[11例(17.7%)]、心血管基因[4例(6.5%)]和其他系统基因[13例(21.0%)]。PGVP组的死亡年龄低于PGVN组[0.6(0.3,1.4)比1.3(0.5,4.3)岁,Z=3.85,P<0.001];存在家族史和慢性复杂疾病(CCC)的情况均多于PGVN组[6.5%(4/62)比0.6%(1/172)、93.5%(58/62)比76.2%(131/172),χ^(2)=8.87,P=0.018、0.003]。PGVP组患儿入院存在重症感染、精神反应差或昏迷、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迁延性腹泻、肌力或肌张力异常的比例均高于PGVN组[74.2%(46/62)比45.9%(79/172)、50.0%(31/62)比35.5%(61/172)、32.3%(20/62)比18.0%(31/172)、21.0%(13/62)比10.5%(18/172)、25.8%(16/62)比4.1%(7/172)、16.1%(10/62)比5.2%(9/172),χ^(2)=14.63、4.04、5.41、4.37、24.30、7.25,均P<0.05]。出现2次以上的致病基因包括IL2RG(5例)、SMN1(4例)、SH2D1A(3例,包括2例单基因变异和1例拷贝数变异)。结论PICU死亡病例的遗传基因主要为免疫、代谢和神经肌肉遗传病基因。对存在家族史、CCC和入院时存在重症感染、精神反应差或昏迷、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迁延性腹泻、肌力或肌张力异常等特征的患儿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死亡 基因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原文传递
上海市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玫 朱启镕 +18 位作者 翟晓文 柳龚堡 张晓波 周文浩 黄国英 徐虹 葛艳玲 王相诗 蔡洁皓 朱燕凤 王中林 夏爱梅 王建设 陆国平 曹云 董岿然 俞建 徐锦 王传清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687-690,共4页
2022年上海市经历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出现了4万多例18岁以下儿童病例, 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而且对儿科医疗体系也带来很大影响。全市儿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应对... 2022年上海市经历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出现了4万多例18岁以下儿童病例, 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而且对儿科医疗体系也带来很大影响。全市儿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此次疫情, 确保4万多例儿童病例的收治和危重症病例的救治, 把医学人文关爱很好地融入医疗工作中, 同时也保障了儿童基本医疗服务, 积极做好媒体沟通和科普宣传, 指导儿童和青少年掌握防护知识要点, 树立疫苗接种的信心。迄今, 上海收治的境外输入儿童病例和境内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儿童病例数居全国前列。初期的儿童2019-nCoV感染的精简诊治方案和医院防控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在此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医疗工作中再次得到很好的验证和推广。现回顾总结上海儿童2019-nCo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危重症救治的临床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诊断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脓毒症休克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晔 陆国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4-208,共5页
儿童难治性脓毒症休克可很快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作为液体复苏无效和血管活性药物抵抗的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挽救性治疗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但目前对于难... 儿童难治性脓毒症休克可很快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作为液体复苏无效和血管活性药物抵抗的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挽救性治疗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但目前对于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时ECMO救治的确切疗效、应用时机以及模式、置管方式等方面仍不明确。该文就ECMO治疗此类患儿的应用原理、发展历史、争议焦点和ECMO运行期间应关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为合理、规范地应用ECMO技术治疗难治性脓毒症休克患儿,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脓毒症休克 儿童
原文传递
2016至2020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和变迁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慧丽 付盼 +5 位作者 刘静 陈伟明 王一雪 陆国平 王传清 闫钢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08-514,共7页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6至2020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变迁情况。方法菌株来源于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6至2020年儿童细菌感染及耐药监测的特点、变迁情况。方法菌株来源于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按照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判读按照202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 (1)菌株分布:2016至2020年本中心共监测细菌2 551株,分布前3位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洋葱霍尔德菌呈现曲折下降趋势(13.45%降至1.18%),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上升趋势(6.05%升至10.6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常见,但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减,血液系统分布菌株数量逐年递增。呼吸系统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血液系统感染2016及2017年最常见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018至2020年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最为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细菌为屎肠球菌。(2)耐药情况: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具有较高耐药率,历年变化不明显,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逐步降低,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呈现曲折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2020年均出现了高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耐药率,两者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美罗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多肽类抗生素一直具有较高敏感率。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目前均无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不断下降。结论 PICU细菌感染分布上呈现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的特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肠球菌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耐药 变迁
原文传递
儿童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策略和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莺 柳龚堡 +12 位作者 王颖雯 王传清 曾玫 陆国平 王中林 夏爱梅 陶金好 翟晓文 周文浩 黄国英 徐虹 桂永浩 张晓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下,在儿童专科医院实施有效的常态化管理策略既能保障普通儿科人群的诊疗需求,又能提高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现症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时性,同时降低院感发生率。目前,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门、急诊和病房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流行下,在儿童专科医院实施有效的常态化管理策略既能保障普通儿科人群的诊疗需求,又能提高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现症感染患儿的救治及时性,同时降低院感发生率。目前,针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门、急诊和病房管理措施报道鲜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区域性大流行的情况之下所实施儿童新冠门、急诊-病房一体化管理策略进行实践经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房管理 儿童专科医院 儿童医院 现症感染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常态化管理 管理策略
原文传递
儿童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金好 柳宇鑫 +4 位作者 明美秀 陆国平 曾玫 张晓波 王中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2-1214,共3页
患儿女,7岁,因"发热、呼吸困难1 d"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监护病房,未吸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0.9,呼吸35~45次/min,影像学两肺散在淡斑片、条片状渗出影,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经高流量氧疗和抗感... 患儿女,7岁,因"发热、呼吸困难1 d"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监护病房,未吸氧下经皮血氧饱和度0.9,呼吸35~45次/min,影像学两肺散在淡斑片、条片状渗出影,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经高流量氧疗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入院第6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为危重型,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冲洗、高频胸壁振荡、机械咳嗽辅助设备等气道廓清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第7天后拔除气管插管,入院24 d后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加重 危重型 新型冠状病毒 经皮血氧饱和度 呼吸困难 重症监护病房 抗感染治疗 辅助设备
原文传递
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期间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淑燕 柳美秀 +4 位作者 黄赛虎 闫钢风 蔡小狄 陈伟明 陆国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863-867,共5页
目的调查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发生率,并探讨ECMO期间并发HI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施行ECMO支持治疗... 目的调查危重症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期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发生率,并探讨ECMO期间并发HI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施行ECMO支持治疗并且运行时间超过96 h的危重症患儿22例;将4T评分≥6同时肝素/血小板第4因子抗体阳性的患儿定义为HIT组(n=6),其余患儿定义为非HIT组(n=16),进行分组比较临床结局及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危重症患儿ECMO支持治疗期间HIT的发生率为27%。HIT组ECMO管路血栓发生率较非HIT组高(100%比63%,P=0.133),且HIT组发生首次ECMO管路血栓时间早于非HIT组(3.70 d比5.44 d,P=0.0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ECMO支持治疗的最初14 d内,血栓事件发生例次≥2次的患儿比例在HIT组中较高(67%比19%,P=0.054)。ECMO撤机后28 d存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比50%,P=0.664)。结论危重症患儿ECMO支持期间HIT的发生率偏高。ECMO期间并发HIT的患儿可能具有更早期、更广泛的血栓形成倾向。未发现HIT对ECMO支持患儿生存率有显著影响;仍需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临床特征 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