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文献中针刺量效关系的雏形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林 王舒 樊小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6-18,共3页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目前针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方向,古典针灸医籍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有着丰富的记载,文章针对针刺深浅、补泻、得气、留针时间等针刺重要因素回顾了历代针灸文献中关于针刺量化的记载,从文献角度为针刺...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目前针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方向,古典针灸医籍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有着丰富的记载,文章针对针刺深浅、补泻、得气、留针时间等针刺重要因素回顾了历代针灸文献中关于针刺量化的记载,从文献角度为针刺的量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化 量效关系 古典医籍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梦雄 樊小农 王舒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687-689,共3页
吞咽障碍是指食团不能安全地从口运送到胃而无误吸,即不能顺利地完成吞咽过程,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4%~78%[1]。吞咽障碍会增加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肺炎及死亡的风险[2],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吞... 吞咽障碍是指食团不能安全地从口运送到胃而无误吸,即不能顺利地完成吞咽过程,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4%~78%[1]。吞咽障碍会增加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肺炎及死亡的风险[2],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吞咽障碍被2013版《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所推荐[3],但尚缺乏统一、标准的针刺方案,不利于临床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于氏项针 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淑君 张亚男 +2 位作者 刘健 李礼 王舒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98-201,205,共5页
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低频电刺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用于脑卒中后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缓解痉挛,提高运动功能的作用,但是当前临床中对不同种类低频电刺激的应用较... 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低频电刺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用于脑卒中后的肢体功能康复,具有缓解痉挛,提高运动功能的作用,但是当前临床中对不同种类低频电刺激的应用较为混乱。本文对不同低频电刺激疗法的常用参数、功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中疾病分型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瑞琦 李礼 +2 位作者 樊小农 沈燕 王舒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8-71,共4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根据脑卒中病灶部位分为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也可根据吞咽阶段分为口腔期、咽期与食管期吞咽障碍。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真性球麻痹较假性球麻痹病情更重、预后更差,而病灶部位是否影响针刺改...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根据脑卒中病灶部位分为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也可根据吞咽阶段分为口腔期、咽期与食管期吞咽障碍。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真性球麻痹较假性球麻痹病情更重、预后更差,而病灶部位是否影响针刺改善吞咽功能的效应尚无定论;吞咽阶段分型可用于指导针刺治疗方案。因此,开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时,对疾病分型问题的考虑应当贯穿科学问题确定、研究设计、针刺方案选择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分型 预后 针刺敏感性 综述
下载PDF
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系统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琼琼 刘学超 +1 位作者 刘健 王艳国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1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相关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或半随机试验,采用NoteExpress_3.1.0.6915_软件查重,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样本总量为1 535... 目的:研究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相关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或半随机试验,采用NoteExpress_3.1.0.6915_软件查重,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样本总量为1 535例。所纳文献近5年的占81.25%,年限较近;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良作用较少;耳针配合药物可大大提高降压的总有效率和增加降收缩压的效应;耳针单独降收缩压的效应优于药物;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穴依次选用神门、内分泌、心、降压沟、肝、肾,其他配穴可辨证选用。操作时间和疗程尚未发现影响规律。结论: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较高;临床具有一定疗效,尤其耳针单独用于降收缩压和耳针配合药物降低总体血压方面。但纳入研究质量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更多更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耳针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