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永丽 姜光辉 +1 位作者 郭芳 滕彦国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8,36,共9页
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污染风险和地下水污染预警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地下水污染预警的大量研究成果,基于地下水污染预警等级划分方法,整... 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污染风险和地下水污染预警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地下水污染预警的大量研究成果,基于地下水污染预警等级划分方法,整体上将地下水污染预警方法概括为基于设定临界值的地下水污染预警和基于既定标准的地下水污染预警两大类。最后阐述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在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地下水污染预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应进一步考虑多学科的交叉、与先进技术的耦合以及资料的精确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预警 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污染风险性 等级划分
下载PDF
Kiel 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微量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会 唐伟 +3 位作者 吴夏 王华 应启和 涂林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85,共6页
石笋能重建百年、十年的气候事件,为达到空间高分辨率,对微量碳酸盐的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磷酸酸解法的样品用量大(约10 mg)已经无法满足微量样品的分析,而激光探针质谱分析方法需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本文采用KielⅣ-IRMS双路在... 石笋能重建百年、十年的气候事件,为达到空间高分辨率,对微量碳酸盐的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磷酸酸解法的样品用量大(约10 mg)已经无法满足微量样品的分析,而激光探针质谱分析方法需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本文采用Kiel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技术对微量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检测研究其可行性,并以GBW 04405和NBS 19为例研究了不同样品量的碳酸盐标准样品在不同反应时间对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标准样品所需的反应时间不同,从而导致同位素分馏值的差异。对样品量为4~85μg的标准样品GBW 04405进行检测,δ13C、δ18O测量值分别为0.574‰±0.027‰、-8.519‰±0.065‰,与推荐值0.57‰±0.03‰、-8.49‰±0.14‰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微量碳酸盐测试的要求。将Kiel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技术与GasbenchⅡ-IRMS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对于标准样品GBW 04405,KielⅣ-IRMS所用样品量约为50μg,δ13C、δ18O测量值分别为0.576‰±0.012‰、-8.501‰±0.050‰,GasbenchⅡ-IRMS所用样品量约为140μg,δ13C、δ18O测量值分别为0.569‰±0.034‰、-8.590‰±0.099‰。表明KielⅣ-IRMS方法相比于GasbenchⅡ-IRMS方法所需样品量少,精度高,结果重现性好,该方法在碳酸盐样品的应用上能达到空间高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碳酸盐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KielⅣ-IRMS双路在线分析 GasbenchⅡ-IRMS在线分析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旱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中峰 张金池 +3 位作者 黄玉清 杨慧 罗亚进 罗艾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07-1612,共6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积极的影响,在改善植物水分代谢和提高植物耐旱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MF与植物水分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从植物...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积极的影响,在改善植物水分代谢和提高植物耐旱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MF与植物水分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从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水力导度、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说明AMF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从4个方面介绍了AMF提高植物耐旱性的机理:1)菌丝网络增加植物根系吸收范围;2)增强植物保水能力和抗氧化能力;3)稳定和改善土壤团聚体;4)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并提出今后研究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耐旱性 水分代谢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原文传递
铅锌矿尾砂重金属污染物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性质影响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胡清菁 张超兰 +2 位作者 靳振江 曹建华 李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4-722,共9页
广西阳朔思的村铅锌矿尾矿砂坝坍塌造成了大面积农田污染,已往报道多集中在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及大量固体废弃物堆砌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少关注因尾矿砂坝坍塌所造成的这种土壤重金属特殊污染模式。本文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 广西阳朔思的村铅锌矿尾矿砂坝坍塌造成了大面积农田污染,已往报道多集中在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及大量固体废弃物堆砌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少关注因尾矿砂坝坍塌所造成的这种土壤重金属特殊污染模式。本文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玉米地、柑橘园、水稻田)造成的重金属(铅、锌、铜、镉)污染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碳氮比、pH值)的影响。CCA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以铅、锌、镉为主,铜次之,其中锌和镉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更明显,并且镉对水稻田产生的环境风险最高。此外,在土壤中尾矿砂分布不均的前提下,土地利用类型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不同的重要驱动力,受土壤质地和矿砂性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引起的酸化效应在供试土壤中不明显,使得CCA图中pH值所代表的点远离重金属箭头连线;阳离子交换量距重金属连线较近,受重金属影响明显并随重金属污染的加剧而减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速效养分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与施肥配比和农业管理密切相关;有机碳与重金属箭头连线分布象限相同且包裹于其中,与重金属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相较于玉米地和柑橘园,水稻田中有机碳积累量更大,达到18.14 g/kg,可能因稻田中微生物的碳源代谢利用能力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受阻,导致水稻土中有机碳的积累。此外,尾矿砂作为土壤重金属的持续性释放源,尽管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尤其是速效养分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够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间接影响土壤碳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砂 土地利用类型 典范对应分析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桂西南岩溶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广平 顾大形 +4 位作者 潘复静 孙英杰 罗艾滢 何成新 黄玉清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0-466,共7页
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裸地、农田、荒草地、灌丛和次生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除蔗糖酶外,脲酶、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 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裸地、农田、荒草地、灌丛和次生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除蔗糖酶外,脲酶、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总体变化规律相似,次生林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灌丛和农田,荒草地较低,裸地酶活性最低;总体上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季酶活性高于干季。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并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是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环境、植被构成等因素导致了土壤酶活性的差异性。为实现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目前人为干扰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该区域应尽量选择以林地恢复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岩溶地区水文模型综述 被引量:12
6
作者 常勇 刘玲 《工程勘察》 2015年第3期37-44,共8页
岩溶地区含水系统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实测资料的匮乏,使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文模拟和水资源评价一直为该地区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简述了目前广泛用于岩溶地区的三种类型的模型:黑箱模型、概念模型和分布式模型,其中分布式模型... 岩溶地区含水系统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实测资料的匮乏,使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文模拟和水资源评价一直为该地区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简述了目前广泛用于岩溶地区的三种类型的模型:黑箱模型、概念模型和分布式模型,其中分布式模型又可细分为裂隙模型,管道模型,等效多孔介质模型和等效多孔介质-管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以及优缺点。根据不同模型的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水文模型主要取决于模拟地区含水系统的认识程度和模拟用途有关。最后,本文指出了岩溶水文模型以后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水文模型 管道 综述
下载PDF
岩溶泉流量衰减曲线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常勇 吴吉春 +1 位作者 刘玲 罗跃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由于岩溶含水介质的强烈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如何有效认识岩溶含水层内部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研究难点之一,岩溶泉衰减曲线分析为认识岩溶含水层的一种有效手段。总结了目前广泛用于泉流量衰减曲线分析的几种常见方法,主要包括指数型衰减... 由于岩溶含水介质的强烈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如何有效认识岩溶含水层内部的水文地质特征为研究难点之一,岩溶泉衰减曲线分析为认识岩溶含水层的一种有效手段。总结了目前广泛用于泉流量衰减曲线分析的几种常见方法,主要包括指数型衰减、非指数型衰减分析方法以及综合型的衰减曲线分析方法,讨论了管道可能对泉流量衰减曲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今后对岩溶泉流量衰减曲线分析拟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 衰减曲线 指数衰减 非指数衰减 管道
下载PDF
岩溶区不同土地覆被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浩 姚昕 +3 位作者 杨慧 何振 李敦杰 丁玲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06-1513,共8页
分析不同土地覆被方式土壤有机碳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研究岩溶区碳循环的特点和规律。以西南岩溶地区森林、灌丛和果园3种土地覆被方式为研究对象,对0~100 cm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土... 分析不同土地覆被方式土壤有机碳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深入研究岩溶区碳循环的特点和规律。以西南岩溶地区森林、灌丛和果园3种土地覆被方式为研究对象,对0~100 cm各层土壤总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土地覆被方式以森林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12.53~39.33 g·kg^(-1)),灌丛次之(8.48~27.99 g·kg^(-1)),果园最低(8.40~18.61 g·kg^(-1)),不同土地覆被方式土壤总有机碳不仅在0~20 cm差异显著,而且在40~70 cm土层也有明显差异(P<0.05);各土地覆被方式0~100 cm各层土壤均以>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果园土壤>2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在0~90cm土层显著低于森林和灌丛(P<0.05)。(2)土地覆被方式对土壤>2 mm大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森林土壤>2 mm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为12.32~39.88 g·kg^(-1),在0~100 cm各层均显著高于灌丛和果园,并且灌丛土壤>2 mm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在0~30 cm和40~90 cm土层也显著高于果园(P<0.05)。另外,果园土壤<0.25 mm微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含量明显高于>0.25 mm大团聚体,然而森林0~100 cm土层和灌丛0~3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3种土地覆被方式,>0.25 mm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均高于<0.25 mm微团聚体;森林、灌丛和果园0.25~2 mm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40.31%~67.76%,41.99%~59.38%和48.72%~68.18%,是贡献率最高的团聚体;不同土地覆被方式之间>2 mm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差异最为显著,森林土壤明显高于灌丛和果园;3种土地覆被方式中果园土壤<0.25mm微团聚体对有机碳贡献率相对较高,其0.053~0.25 mm微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为13.08%~26.98%,仅次于0.25~2 mm大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地覆被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下载PDF
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芬 吴夏 +2 位作者 杨慧 张春来 曹建华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515-523,共9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 本文系统总结了桂林毛村地下河观测站在岩溶关键带垂向上碳循环的监测工作,为基地进入岩溶关键带监测网络奠定基础。对岩溶植被层-土壤层-岩石层-地下水无缝连续体的碳循环监测,包括不同地质背景下典型植被的光合速率、自然植被下凋落物的分解(植被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的组成及转化、土壤微生物及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土壤层)、洞穴CO2浓度及同位素的变化(气体-岩石作用层)、流域水体无机碳特征、外源水对岩溶碳汇过程的促进(地下水层)等方面。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套包括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水文过程、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内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方法,为流域尺度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但岩溶关键带碳循环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及现代CO2在岩溶关键带中的周转时间研究较少,亟待加强。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岩溶关键带碳循环的研究具有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适合成为我国岩溶关键带监测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关键带 毛村地下河 碳循环 植被土壤岩石地下水连续体
下载PDF
念珠藻对岩溶水中 Ca2+、HCO-3利用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培 胡清菁 +1 位作者 曹建华 李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9-805,共7页
岩溶碳汇过程中石灰石溶解将大气/土壤中CO2转移到水体形成HCO-3促进水生藻类的生长。该文为了研究水生藻类光合作用将岩溶水中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效率,采用从岩溶水生生态系统中筛选出的念珠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封闭体系中藻细胞... 岩溶碳汇过程中石灰石溶解将大气/土壤中CO2转移到水体形成HCO-3促进水生藻类的生长。该文为了研究水生藻类光合作用将岩溶水中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效率,采用从岩溶水生生态系统中筛选出的念珠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封闭体系中藻细胞光合作用时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利用、藻细胞生物量的变化与Ca2+、HCO-3的利用关系以及体系pH、DO的变化。结果表明:念珠藻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利用岩溶水中27.38%的Ca2+,同时将29.54%的Ca2+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以"藻体-CaCO3"复合体形式沉淀而返回到无机环境。pH漂移实验表明念珠藻光合作用过程中先利用水体中游离CO2,然后以岩溶水中HCO-3为碳源。由于水体中岩溶作用产生的HCO-3不断被光合作用利用而引起体系pH和DO的升高。念珠藻光合作用将岩溶水中65%的HCO-3转化为稳定化合物,其中18.46%以胞外CaCO3形式被沉淀,81.54%被藻类转化为有机物,表现为净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藻 光合作用 Ca2 + CACO 3 沉积 HCO-3 净碳汇效应
下载PDF
西南典型水耕人为土诊断层黏土矿物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祥明 覃灵华 杨慧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271,共7页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剖面,对其主要诊断层黏土矿物组成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沉降吸管法提取土壤黏粒,将其进行Mg2+饱和、Mg2+饱和加甘油处理、K+饱和加热550℃三种处理后,分别在X-射线衍射仪扫描,对所获图谱进行黏土矿物组...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剖面,对其主要诊断层黏土矿物组成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沉降吸管法提取土壤黏粒,将其进行Mg2+饱和、Mg2+饱和加甘油处理、K+饱和加热550℃三种处理后,分别在X-射线衍射仪扫描,对所获图谱进行黏土矿物组成鉴定。实验结果显示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其诊断层黏粒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主要为蛭石,高岭石,伊利石,混层矿物等。含少量其它黏土矿物如三水铝石,蒙脱石等。与旱地土壤比较,水耕人为土的黏土矿物组成有明显的不同。不同发育时间和水耕熟化的水耕人为土,其黏土矿物组成和数量上也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黏土矿物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土壤诊断层 黏土矿物 土壤系统分类
原文传递
河水化学离子成因及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春来 曹建华 +1 位作者 刘晓华 卢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因子分析通过提取影响水化学场形成的主要因素,定量研究流域内岩石风化等对河水化学离子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河水溶解质综合分析,反映水化学形成及变化规律。对朝鲜半岛汉江流域前人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南北支流水化学的主控因... 因子分析通过提取影响水化学场形成的主要因素,定量研究流域内岩石风化等对河水化学离子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河水溶解质综合分析,反映水化学形成及变化规律。对朝鲜半岛汉江流域前人已发表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南北支流水化学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岩溶作用是汉江流域重要的风化过程,对南北汉江河水溶解质贡献率分别为41.83%和43.15%;硅酸岩类的风化作用较弱,对南北汉江河水溶解质贡献率分别为13.94%和12.12%;人类活动和大气沉降对汉江水化学贡献较大,对南北汉江河水溶解质贡献率分别为29.37%和37.14%。硫酸对南北汉江岩石风化的贡献分别为68%和95%,硝酸参与了南汉江流域的岩石风化。硫酸和硝酸在岩石风化吸收大气CO2中的作用及其对通量计算的影响应引起注意。综合因子得分和总溶解固体浓度有很好相关性,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汉江河水离子在空间分布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在时间上受降雨等气候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因子分析 汉江 岩石化学风化
下载PDF
激光同位素光谱法测量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实验室间比对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蓝高勇 吴夏 +3 位作者 杨会 唐伟 应启和 王华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0-467,共8页
激光同位素光谱分析方法是近些年使用较广泛的一种便捷、快速的测试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技术,能同时分析出水中δD、δ^(18)O同位素组成,因其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体积小,野外现场测试携带方便,迅速在环境、地质、生态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 激光同位素光谱分析方法是近些年使用较广泛的一种便捷、快速的测试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技术,能同时分析出水中δD、δ^(18)O同位素组成,因其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体积小,野外现场测试携带方便,迅速在环境、地质、生态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测试分析方法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测试结果得不到有效的溯源,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和统一。为此,本文通过在全国范围内12家实验室选取8个比对水样(δD值在-189.1‰^-0.4‰内,δ^(18)O值在-24.52‰~0.32‰内),利用激光同位素光谱法测试比对D/H和18O/16O值,探讨激光同位素光谱仪分析水中δD、δ^(18)O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各个协作实验室数据准确、稳定,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激光光谱法测定的δD精密度为0.4‰(1σ),δ^(18)O精密度为0.05‰(1σ),与传统稳定同位素质谱的精度几乎一致,因此适用于常规水样中δD、δ^(18)O测定,可以开展野外在线实时检测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本研究为开展制定激光同位素光谱法测定环境液态水中δD、δ^(18)O同位素组成标准方法的工作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同位素光谱法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实验室比对 环境水样
下载PDF
桂林潮田河Ca^(2+)、Mg^(2+)与HCO_3^-关系模型及岩溶碳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亮 曹建华 +2 位作者 黄芬 梁毅 王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尽管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但全球碳源与碳汇相抵后还存在遗失碳汇(missing sink)。一般认为遗失碳汇主要为地质碳汇。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地质碳汇,与此同时,该过程也伴随着HCO3-、Ca2+、Mg2+等离子进入水中... 尽管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但全球碳源与碳汇相抵后还存在遗失碳汇(missing sink)。一般认为遗失碳汇主要为地质碳汇。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地质碳汇,与此同时,该过程也伴随着HCO3-、Ca2+、Mg2+等离子进入水中。由于水中的Ca2+、Mg2+比HCO3-稳定,故探讨Ca2+、Mg2+与HCO3-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到影响碳汇的各种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岩溶区3种岩性5个监测点的Ca2+、Mg2+与HCO3-数据建立关系模型发现:(1)灰岩地区Ca2+可以与HCO3-建立良好的关系模型,相关性较好,而白云岩区Ca2+、Mg2+与HCO3-的相关关系比Ca2+与HCO3-的相关关系好;总之,在岩溶动力系统下,Ca2+、Mg2+全面考虑可更好指示碳汇的去向;(2)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以间接说明碳汇主要影响因子;由Ca2+、Mg2+与HCO3-的关系模型可得岩溶区地表明流段,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是碳汇主要影响因子,而地下河或泉水出口处,地质作用、CO2分压可能是碳汇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出碳汇主要影响因素,为潮田河流域碳汇研究区域划分以及准确计算地质碳汇提供依据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关系模型 地质碳汇 桂林潮田河
下载PDF
降水-滴水的δ^(18)O/δD年季变化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以重庆芙蓉洞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娜 李廷勇 +6 位作者 王海波 李俊云 南素兰 韩立银 黄春霞 赵鑫 张涛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9,共7页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重庆市芙蓉洞外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降水量、温度和洞穴滴水、池水中δD,δ18 O的连续监测,分析了芙蓉洞地区降水中δD,δ18 O的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和季风指数的关系.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与大气温度成负相关关系,δ18 O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r=-0.693(n=20);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r=-0.121(n=20);过量氘(d)也体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不同季节的水汽源地差异是导致该地区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 O值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芙蓉洞所在的中国南方季风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ENSO有密切联系.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西北太平洋季风指数高,导致中国南方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偏重;拉尼娜发生时,东南信风强,印度洋季风指数高,降水稳定同位素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区 大气降水 δD Δ18O ENSO 季风指数
下载PDF
岩溶区地表河不同时期高分辨率监测碳通量变化特征研究——以漓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若雪 孙平安 +1 位作者 于奭 何师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0-158,共9页
为探讨同一岩溶流域不同时期水体理化性质及无机碳通量的不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于2012年5月8日-17日,7月6日-13日,12月3日-10日对漓江流域进行了洪水期、平水期及枯水期的高频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控制研究区水体理化... 为探讨同一岩溶流域不同时期水体理化性质及无机碳通量的不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于2012年5月8日-17日,7月6日-13日,12月3日-10日对漓江流域进行了洪水期、平水期及枯水期的高频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是控制研究区水体理化性质的首要因素,且降雨条件下控制力增强,稀释作用占主导地位,pH值、水温、电导率及离子质量浓度随降雨过程降低;无降雨条件下,水体理化性质主要受温度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水温及pH值白天高、夜晚低,电导率及HCO-3离子质量浓度白天低、夜晚高.碳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洪水期(平均4.43kg C/s)、平水期(平均1.51kg C/s)、枯水期(平均1.07kg C/s),受水动力条件及HCO-3离子质量浓度共同控制,其中水动力条件占主导地位,但二者同时发生变化时,碳通量则随变异系数较大的一方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碳通量 高分辨率监测
下载PDF
贵州高原斜坡白云岩裸露区储水构造单元垂向分带特征——以赤水河流域斜坡地带储水构造单元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娟 郑明英 《地下水》 2021年第2期24-26,共3页
贵州高原北部赤水河深切河谷区的寒武系白云岩大面积裸露,是区内重要供水岩层。以该白云岩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长期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等手段,对获取的128个天然水点、7个钻孔、14条... 贵州高原北部赤水河深切河谷区的寒武系白云岩大面积裸露,是区内重要供水岩层。以该白云岩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长期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等手段,对获取的128个天然水点、7个钻孔、14条地球物理勘探线、2处测井和7处流量动态监测站基础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规律和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垂向分层性,并结合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空间关系,探明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分区特征。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区垂向上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和含水岩组富水性具有分层性特征。靠近侵蚀基准面岩溶发育深度浅,多在65 m以内,远离侵蚀基准面地区的岩溶发育深度较大,包气带内的岩溶较发育,潜水面以下的岩溶亦以多在50 m以内;地下水系统的天然出露点高程在垂向上具有4个显著的分层;在地貌、水系的控制下,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层特征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该类缺水区域的地下水机井靶区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高原斜坡 白云岩 储水构造单元 垂向分层性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会 王华 +3 位作者 吴夏 唐伟 涂林玲 应启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120-121,共2页
通过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的分析可以了解碳同位素的来源和其动态变化。对于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的采样方法,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规范。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碳同位素 预处理方法 过水 动态变化 采样方法
下载PDF
桂林岩溶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祥明 覃灵华 +2 位作者 杨慧 涂春燕 方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1-857,共7页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关系,分别从岩溶区和碎屑岩区选取林地、灌草丛、果园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测定其土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岩溶土壤与碎屑岩土壤粒径分布中,<0.002 mm粒组... 为了解岩溶区土壤粒径分布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关系,分别从岩溶区和碎屑岩区选取林地、灌草丛、果园三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测定其土壤剖面的颗粒组成以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岩溶土壤与碎屑岩土壤粒径分布中,<0.002 mm粒组含量最大,均超过25%,且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岩溶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呈凸肚型,其含量在剖面10~30 cm处达到最大值;而碎屑岩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其含量在剖面0~10 cm处为最大值。除岩溶林地外,其余剖面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在剖面深度0~10 cm处为最大值,在70~9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深度的差值较小;碎屑岩区溶解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处为最大值,在20~30 cm处为最小值。岩溶区溶解有机碳含量与0.02~0.002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碎屑岩溶解有机碳含量与2~0.25 mm及0.25~0.05 mm粒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0.002 mm粒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溶解有机碳含量最大,灌草丛土壤次之,果园土壤最小,且果园土壤<0.002 mm粒组含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土壤 粒径分布 活性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水分胁迫和接种菌根真菌对青冈栎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中峰 张金池 +3 位作者 黄玉清 郭晓平 杨慧 邓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8-1204,共7页
以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青冈栎幼苗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分别用内生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和3种菌根真菌混合菌剂进行接种... 以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青冈栎幼苗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分别用内生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Pt)和3种菌根真菌混合菌剂进行接种,利用根系扫描仪Epson Perfection V700和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研究了正常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菌根真菌对青冈栎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使青冈栎根系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加,使根平均直径减小;在土壤中度干旱胁迫下,Pt处理根表面积显著高于Gm和Gi处理,而根平均直径显著小于Gm和Gi;在重度干旱胁迫下,Pt处理根生物量和根体积显著小于Gm和Gi,根平均直径显著大于Gm和Gi;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根生物量和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在干旱条件下,菌根真菌可改变青冈栎幼苗根系形态,促进碳水化合物向根系积累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石漠化 青冈栎 根系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