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金断裂带康西瓦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左旋滑移速率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探讨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海兵 J.Van der Woerd +5 位作者 孙知明 A. -S. Mériaux P. Tapponnier F. J. Ryerson 司家亮 潘家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13,共17页
在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1m分辨率)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定量测量,详细研究了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康西瓦段三十里营房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特征,在三十里营房东侧塔尔萨依吉勒尕河下游地区,断裂切割了一系列发育完好的冲积... 在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1m分辨率)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定量测量,详细研究了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康西瓦段三十里营房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特征,在三十里营房东侧塔尔萨依吉勒尕河下游地区,断裂切割了一系列发育完好的冲积扇和阶地。6级不同阶地陡坎和邻近冲积扇面上冲沟的左旋位错量分别为251±4m,250±5m,198±4m,22±2m,12±Im和约6m。T2表面的放弃年龄约10.9±0.2ka(^10Be)所限定的位错量22~200m,得到左旋滑移速率为2—18mm/a;而T4阶地的最大累积位错可能达500m,暗示的左旋滑移速率约4—5mm/a。最近一次大地震造成的最新地貌左旋水平位错量约6m,该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沿喀拉喀什河谷延伸长达100km,估算为Mw7.4地震,约12m的位错量可能是公元975—1020年(AMS^14C)以来最近两次大地震的累积同震地表位错,约6m的特征滑移量暗示该地段发生类似约Mw7.4地震的复发周期约370—500a。这些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西段为大型的左旋走滑断裂,它吸收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较大部分应变,并使高原西部物质向东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滑移速率 特征滑移 地震复发周期 康西瓦 阿尔金断裂带
下载PDF
中国首次发现奥陶纪无颌纲古鱼类动物群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士涛 郭宪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6-1169,共4页
2011年5~6月在新疆巴楚县一间房地区南1沟剖面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首次发现百余件古鱼类化石。根据头甲具有一对眶孔和骨甲具有骨质层结构,将它们确定为无颌纲,并建立了新亚纲1个,新目2个,新科2个,新属新种各4个。鱼类化石赋存于熊剑飞... 2011年5~6月在新疆巴楚县一间房地区南1沟剖面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首次发现百余件古鱼类化石。根据头甲具有一对眶孔和骨甲具有骨质层结构,将它们确定为无颌纲,并建立了新亚纲1个,新目2个,新科2个,新属新种各4个。鱼类化石赋存于熊剑飞等(2006)在该剖面所作的牙形石Baltoniodus alobatus带中,时代属于晚奥陶世艾家山期早期。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将这一古鱼类化石群命名为秀丽巴楚鱼-宽吻古盔甲鱼(Bachuiaspis elegans-Palaeogaleaspis platyrostrastus Fauna)动物群。该化石动物群是中国脊椎动物生物证据确凿的记录,也是世界上晚奥陶世早期中国所特有的脊椎动物群。这批化石新材料的发现不仅在古鱼类发生和演化史上,而且在古脊椎动物地理分区和古构造分区上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巴楚地区 奥陶纪 无颌纲 古鱼类动物群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岗上石榴石橄榄岩岩体: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卫星孔(CCSD-PP3钻孔)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经绥 陈世忠 +6 位作者 张仲明 许志琴 吴才来 刘福来 李天福 陈松永 陆永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04,共12页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镁铁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苏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PP3卫星孔
下载PDF
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快速隆升作用: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海兵 VALLI Franck +6 位作者 ARNAUD Nicolas 陈松永 许志琴 TAPPONNIER Paul LACASSIN Robin 司家亮 邱祝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52-1566,共15页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物进行了^(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剪切带中的矿物记录了从高温(>600℃)到低温(<250℃)条件下的连续变形,表现为近水平的右旋剪切运动转变成斜向的右旋正滑,使绿片岩相的变形作用叠加在中-高温变形之上,暗示出走滑过程中存在隆升作用,热年代学结果显示其连续剪切变形作用从早中新世以来至少持续到4Ma,并且出现三个快速冷却阶段:第一个快速冷却阶段为从25~22Ma 到21~18Ma 期间,可能代表的是浅部高温剪切过程中变形局部停止或减慢的过程;第二个快速冷却时期为从15Ma 到12~10Ma,是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阿伊拉日居山的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开始形成以及主要河流深切过程阶段;9Ma 以来是第三个快速冷却过程,使阿伊拉日居山脉进一步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定形过程。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右旋错位距离以及不同层次变形特征,估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带长期滑移速率为8~10mm/a,伴随的隆升速率为1mm/a。从显微构造和热年代学证据表明,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经历了强烈的右旋走滑运动的同时伴随强烈的隆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热年代学 冷却历史 隆升 喀喇昆仑断裂带
下载PDF
东天山中段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兆丽 杨经绥 刘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东天山大草滩断裂北侧头苏泉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从玄武岩连续变化到流纹岩,以低钾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为主。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46.17×10-6~134.6×10-6,LREE相对HREE富集;富集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 东天山大草滩断裂北侧头苏泉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从玄武岩连续变化到流纹岩,以低钾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为主。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46.17×10-6~134.6×10-6,LREE相对HREE富集;富集Sr、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Th/Ta和Ta/Yb比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头苏泉组火山岩形成于具有陆壳基底的岛弧环境。对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微区测定,获得了322.9±6.4Ma的形成年龄。结合已有的地质调查成果,认为位于大草滩断裂南北两侧的火山岩均形成于陆壳基底的岛弧环境,在石炭纪处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康古尔塔格和大草滩断裂都无分化意义,整个东天山可能都是塔里木板块的活动陆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火山岩 岛弧
下载PDF
胶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三叠纪变质变形记录:金红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广旭 曹汇 +1 位作者 王达 许翠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46-3258,共13页
胶北地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变形作用过程是全面认识华北克拉通性质与演化的关键。前人对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变质变形年代研究的测试对象主要为锆石,报道的年代学数据多集中于1.8-1.9 Ga,认为变质变形... 胶北地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变形作用过程是全面认识华北克拉通性质与演化的关键。前人对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变质变形年代研究的测试对象主要为锆石,报道的年代学数据多集中于1.8-1.9 Ga,认为变质变形作用的时代为古元古代。本文通过对采集自胶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的2个石榴云母片岩和2个云母片岩样品中独居石及金红石的U-Pb同位素年代测定,揭示了胶北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不仅经历了古元古代(1869±16-1864±14 Ma)变质事件的改造,而且还经历了三叠纪(215.1±4.2-217.8±6.3 Ma)变质变形事件的叠加。通过金红石中Zr温度计计算得出215.1±4.2 Ma,217.7±2.7 Ma和217.8±6.3 Ma的U-Pb年龄对应温度分别为:658℃,667℃和680℃。表明胶北地块部分卷入了三叠纪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并遭受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块 粉子山群 荆山群 变质变形 金红石U—Pb年代学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岩浆型超镁铁原岩: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亏损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天福 杨经绥 Douglas Rumbl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33-1940,共8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有大量的超镁铁岩体,对这些岩体的成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为了鉴别这个地区有无在俯冲进变质前经历过地壳浅部地质过程的超镁铁岩,本文利用BrF5气氛中用CO2红外激光熔样和质谱测试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有大量的超镁铁岩体,对这些岩体的成因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为了鉴别这个地区有无在俯冲进变质前经历过地壳浅部地质过程的超镁铁岩,本文利用BrF5气氛中用CO2红外激光熔样和质谱测试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内603.20—683.53 m深度的三个石榴单辉橄榄岩样品的单矿物橄榄石、石榴石、单斜辉石的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橄榄石的δ18O值为+3.31‰-+3.82‰;石榴石的为+4.03‰~+4.10‰;单斜辉石的δ18O值误差较大,平均值为+2.10‰。这些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总地低于典型的地幔值。研究表明,岩石单矿物低δ18O值是侵入到地壳浅部的超镁铁岩体与寒冷大气降水热液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反应所造成,之后发生了与地壳围岩一齐的俯冲、超高压变质、折返退变质等过程。这是苏鲁地区首次发现的低δ18O值的岩浆侵入型超镁铁岩体,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从超镁铁岩方面证明了苏鲁地体可能是大别地体的东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损氧同位素 超镁铁岩 超高压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主孔 苏鲁
下载PDF
记录地幔中存在氧元素的自然铁-方铁矿组合 被引量:4
8
作者 白文吉 任玉峰 +3 位作者 杨经绥 方青松 颜秉刚 戎合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9,共7页
笔者在西藏蛇绿岩的铬铁矿石中发现了十分复杂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自然铁-方铁矿的共生组合,它们被认为是外地核和下地幔的物质通过地幔柱作用携带到上地幔的。新发现的自然铁-方铁矿组合表明,外地核液态铁溶解有部分氧,当液态铁由外... 笔者在西藏蛇绿岩的铬铁矿石中发现了十分复杂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自然铁-方铁矿的共生组合,它们被认为是外地核和下地幔的物质通过地幔柱作用携带到上地幔的。新发现的自然铁-方铁矿组合表明,外地核液态铁溶解有部分氧,当液态铁由外地核上升时,氧从液态铁中析出并呈不混溶状态存在于液态铁中。随着乳滴状自然铁球粒向上运移,在降压条件下液态铁和氧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方铁矿(包括NI AS结构)。当氧耗尽时,在方铁矿中遗留下氧耗尽的空洞,形成眼球状构造。因此,眼球构造可能是外地核向地幔释放氧,下地幔内存在氧元素的历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铁 方铁矿 眼球构造 地幔 蛇绿岩 西藏
下载PDF
同步辐射X射线能量色散法与新矿物--罗布莎矿的测试
9
作者 戎合 杨经绥 +4 位作者 MAO HoKwang SHU JingFu HU JingZhu 白文吉 方青松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05-1612,共8页
同步辐射 X 射线能量色散法以其高能量微射束,对微小矿物和包裹体的晶体结构分析有着独特优势。以在 BNL-NSLS-X17C 对新矿物罗布莎矿的测试为例,阐述其基本原理特点及其方法。
关键词 罗布莎矿 X射线能量色散法 美国BNL—NSLS—X17C射束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