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危机下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雪靓 孔祥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多数据源计算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平均下降速度,揭示该地区地下水快速下降机理,提出水资源限制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方法:根据收集的黄淮海平原266个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样本点和5个典型城市地下水位长期监测点,由克... 研究目的:基于多数据源计算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平均下降速度,揭示该地区地下水快速下降机理,提出水资源限制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方法:根据收集的黄淮海平原266个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样本点和5个典型城市地下水位长期监测点,由克里格插值得到区域地下水位平均下降速度,并采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叠加2012年耕地分布图,分析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在9个子生态区对应的耕地分布情况。研究结果:1980年以来,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以浅层0.46±0.37 m/年,深层1.14±0.58 m/年的速度下降,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下水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粮食增产和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导致的大面积、高强度的井灌方式。根据地下水资源危机程度,将黄淮海平原划分为休养调整区、强度降低区、生态保护区和潜力提升区4个耕地利用调整区划。研究结论:黄淮海平原高集约高投入的耕地利用方式不可持续,在区域地下水危机的情况下,应降低超采区的耕地利用强度,同时提升潜力区的耕地生产潜力,实现耕地生产、生态质量协同提升,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黄淮海平原 地下水枯竭 耕地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关系研究——基于京冀平原区330个农户调查 被引量:35
2
作者 程佳 孔祥斌 +1 位作者 李靖 张雪靓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5,共9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农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其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农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京冀平原区中自然条件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京市海淀区...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是导致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化的重要因素,而农地作为农民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其社会保障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农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京冀平原区中自然条件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和河北省曲周县作为研究区域,从农地生产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力承载功能3个方面测算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采取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正向分析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反向分析实际流转行为对于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是否有反馈作用,量化二者的关系,以期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将土地转出,而不愿意转入土地;反之农户实际的转出土地行为促进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的提高,转入土地的行为促进替代程度的降低。研究结论: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和劳动力承载替代程度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 农地流转 LOGISTIC回归模型 反馈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样地的省级耕地质量监测样地布设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玉臻 孔祥斌 +5 位作者 刘炎 张蚌蚌 张青璞 王峰 李立强 魏利利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37-2048,共12页
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地是支撑实时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环节。当前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县级尺度,缺乏省级尺度。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在省级标准样地基础上进行耕地... 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地是支撑实时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环节。当前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县级尺度,缺乏省级尺度。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在省级标准样地基础上进行耕地监测样地数量和质量代表性两方面的优化,进而形成省级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技术方法。本文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和面积代表性指数对标准样地的空间分布和数量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原144个标准样地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但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监测布样的要求;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确定理论监测样地数量为194个;以"耕作制度二级区-土壤类型-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图集》中的中国土地潜力分区图,将内蒙古划分为14个监测控制分区;依据"等别-监测分区"的控制顺序和优先选择标准样地的原则修正监测样地数量和确定其空间位置,最终确定省级监测样地数量为219个,其中标准样地124个,新增监测样地95个。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省级监测样地布设,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省级尺度符合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特征的耕地质量监测布设样地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家和县级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之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样地 省级尺度 耕地质量 监测样地 监测控制分区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生态与经济协调目标下的郑州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红 史云扬 +2 位作者 柯新利 郝晋珉 陈爱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728,共12页
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用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目前中国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借助LANDSCAPE模型,开展生态与经济协调目标下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 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用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目前中国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借助LANDSCAPE模型,开展生态与经济协调目标下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①在满足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以2008年为基期,模拟2020年土地利用布局时,优化情景下比规划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0.3亿元和49亿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②两种情景下的模拟结果显示,建设用地配置向经济发展较快、生态效益较低的区域聚集。其中,优化情景下建设用地配置较多的区县为荥阳市、新密市及登封市;规划情景下建设用地配置较多的区县为金水区、惠济区、中牟县。优化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布局更符合目前郑州市经济发展走向,对区域生态保护更为有利。③LANDSCAPE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传统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空间异质性考虑不够等问题,进而实现区域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与经济协调 土地利用 空间优化配置 LANDSCAPE模型 郑州市
原文传递
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差异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24村214户农户问卷的实证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雪靓 孔祥斌 +1 位作者 王洪雨 程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55-1566,共12页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依据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模型,测算出研究区耕地社会... 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长期存在。因此,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是否得到有效替代,是决定区域耕地是否具有流转条件,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关键制约因素。本文依据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模型,测算出研究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被其他农村保障体系替代的程度,并从区域间和农户间两个方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造成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差异的原因,为区域土地流转提供相对客观的判断依据和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农户对于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需求和耕地对农户社会保障功能的供给两个角度,在耕地生产功能替代、价值功能替代和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3个层次构建了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体系,并以北京市大兴区和海淀区的214份实地调研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耕地生产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04,大兴区为-2.7;耕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5,大兴区为0.3;耕地劳动力吸纳功能替代程度海淀区为0.43,大兴区为0.35。海淀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高于大兴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户从粮食市场获得粮食的比例较大,参加非农就业的机会较多,农户对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程度较低、被替代程度较大,土地流转条件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社会保障功能 区域农户 土地流转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国外经验对中国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蔡鹭斌 孔祥斌 +1 位作者 段建南 相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4期192-197,共6页
为探索建立中国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布点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外土地质量评价和监测样点选取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在结合中国耕地质量整体状况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原则和利用"分区组合法&qu... 为探索建立中国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布点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外土地质量评价和监测样点选取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在结合中国耕地质量整体状况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原则和利用"分区组合法"对中国耕地质量监测样点进行布设,为中国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监测样点布设 分区组合法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的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尉犁县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帕茹克·吾斯曼江 郝晋珉 +3 位作者 王楠 史云扬 张金懿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2-1622,共11页
为探讨尉犁县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利用1993、2001、2009、2017年4期TM影像数据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三生”功能分类,通过面积加权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尉犁县土地利用功能... 为探讨尉犁县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利用1993、2001、2009、2017年4期TM影像数据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三生”功能分类,通过面积加权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尉犁县土地利用功能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其引致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1993—2017年,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持续增加,生态用地总体减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中转入转出面积最大的是牧草生态用地,其次为其他生态用地,城镇生活用地转入转出面积最小。(2)尉犁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993年的0.07629减至2001年的0.06378,随后持续增至2017年的0.07339,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恶化,但处于慢慢恢复改善状态。(3)其他生态用地转入湿地生态用地和牧草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相反,其他生态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对牧草生态用地的占用则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过去25 a尉犁县生态环境恶化和改善趋势并存,但其改善趋势大于其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尉犁县
下载PDF
规模效应、生态安全、限制因素耦合的农用地整治研究——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建 张凤荣 +1 位作者 张佰林 王秀丽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765,共8页
农用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农用地整治过程中对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和生态安全问题考虑不足。本文以天津市蓟县为研究区,在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分级和生态安全性分级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农... 农用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农用地整治过程中对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和生态安全问题考虑不足。本文以天津市蓟县为研究区,在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分级和生态安全性分级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农用地质量限制因素进行聚类,然后进行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农用地整治生态安全性和农用地质量限制因素的耦合分析。研究结果:将蓟县耕地划分为重点整治型、谨慎整治型、选择整治型、不宜整治型。并认为重点整治型耕地应是实施农用地整治的重点,谨慎整治型耕地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选择整治型应对易于实现连片的耕地进行有选择地整治,不宜整治型则不适宜进行农用地整治。本文构建的规模效应、生态安全和限制因素耦合的农用地整治评价体系,有利于农用地整治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用地的规模效应和农用地质量的提升。对县域农用地整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规模效应 生态安全 限制因素 蓟县
原文传递
基于DPSIR模型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鹭斌 段建南 +1 位作者 张雪靓 董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研究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可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平抑房价提供参考。通过量化房价影响因素,研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周期具有重要意义。筛选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指标,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房地产调... 研究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可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平抑房价提供参考。通过量化房价影响因素,研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周期具有重要意义。筛选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指标,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价影响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武汉市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初步量化,结果表明武汉市房价随着政策调控的变化而呈现相应变化,房价变动方向与调控政策方向存在一致性。因此,武汉市房价对调控政策的反应敏感,但政策对房价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宏观调控 房地产 房价 评价系统 层析分析法 特尔斐法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分区的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芳芳 孔祥斌 +2 位作者 雷鸣 张雪靓 张蚌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7,共12页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与之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扩张对地下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建议在不同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区域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进行适宜的调整、优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下水位下降 空间转化 相关性 黄淮海平原
原文传递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选取方法——以内蒙古达拉特旗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佳宁 孔祥斌 +1 位作者 张青璞 刘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5-187,共13页
为科学快速地确定县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为研究区域,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指标建立监测的第一套指标体系,同时把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作为第二套指标体系;选用等别面积累积曲... 为科学快速地确定县级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以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为研究区域,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确定指标建立监测的第一套指标体系,同时把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作为第二套指标体系;选用等别面积累积曲线等方法把2套指标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将标准粮产量与计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结果精度。结果表明:1)与原农用地分等相比,新建立的指标在平原区中精简了障碍层深度和表层土壤质地2项指标,丘陵区不变;2)依据2套指标体系计算的农用地等别结果大体一致,而新建立的计算结果精度要高出0.01。在不降低监测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在原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确定;依据这种方法确定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指标体系可以保障监测结果准确可靠,节约监测成本和提高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耕地质量 监测 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监测单元划分方法的耕地质量监测效率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玉臻 刘树明 +3 位作者 孔祥斌 李月 张蚌蚌 张青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163,共10页
从耕地质量监测角度出发,探索监测效率最优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划分方法,并尝试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效率评价体系,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为例,采用因素组合法、主导因素法、图斑法以及网格法4种方法划分耕... 从耕地质量监测角度出发,探索监测效率最优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划分方法,并尝试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效率评价体系,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为例,采用因素组合法、主导因素法、图斑法以及网格法4种方法划分耕地质量监测单元,并从耕地质量监测效果、精度以及成本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4种方法的监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因素组合法划分的耕地质量监测单元的总分值最高,为89.23分,网格法因考虑的耕地质量属性因素较少且划分的单元数目较多,监测效率评价综合得分较低。采用的监测单元划分方法中,因素组合法更适合在县域尺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监测 因素组合法 主导因素法 图斑法 网格法 效率 内蒙古开鲁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