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国事?家事?
1
作者
杨雄
《为了孩子(2-7岁)(下)》
2022年第3期13-14,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段时间,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到家庭层面,我接到了许多关于如何理解这部法律的咨询,一些家长和我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有很多茫然,家庭教育不是家里的事情吗,怎么变成了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段时间,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到家庭层面,我接到了许多关于如何理解这部法律的咨询,一些家长和我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有很多茫然,家庭教育不是家里的事情吗,怎么变成了国家的法律7一些家长则是放不下焦虑,纠结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在这里,我想和家长们分享一些我对这部法律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家长们能放下焦虑,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回归教育的本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回归教育
促进法
社会层面
学校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
焦虑
原文传递
别把“早期开发”变成了“过度教育”
2
作者
杨雄
《为了孩子(2-7岁)(下)》
2021年第8期15-16,共2页
有些家长信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智力和兴趣一定要早早开发,否则孩子大脑发育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完成了,以后再开发就晚了。其依据的理由是,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没有得到开发。于是,有人提出一定要...
有些家长信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智力和兴趣一定要早早开发,否则孩子大脑发育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完成了,以后再开发就晚了。其依据的理由是,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没有得到开发。于是,有人提出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智力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教育
过度教育
大脑发育
智力潜能
起跑线
智力开发
早期开发
兴趣
原文传递
共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傅国亮
孙云晓
+2 位作者
康丽颖
丛中笑
霍雨佳
《中华家教》
2021年第6期88-93,共6页
主持人(霍雨佳,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先请傅国亮老师谈一谈对专业标准和基础课程的意见。您认为标准的发布对于下一步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
主持人(霍雨佳,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先请傅国亮老师谈一谈对专业标准和基础课程的意见。您认为标准的发布对于下一步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有什么专业工作方面的建议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协同育人机制
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家庭教育
家校
主持人
霍雨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校合作新视角:推进新家庭教育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云晓
《教育家》
2017年第39期72-73,共2页
家校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原则。家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其途径一是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二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并且促进两者的密切合作。本文侧重谈家校合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
家校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原则。家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其途径一是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二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并且促进两者的密切合作。本文侧重谈家校合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或者更加本质地说,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要积极促进家庭建设,因为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
教育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友好”应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根本原则
被引量:
1
5
作者
孙云晓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8-11,共4页
'儿童友好'概念的提出当前,家校协同育人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取得许多可喜的进展,'家校协同育人,让孩子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追求。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连续五年举办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在...
'儿童友好'概念的提出当前,家校协同育人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取得许多可喜的进展,'家校协同育人,让孩子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追求。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连续五年举办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在今年的交流会上,来自全国的800多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参与交流,他们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力的经验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家校协同育人似乎忘记初心,忽视儿童的特点与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儿童友好
根本原则
原文传递
共青团历史经验的深刻内涵及其科学逻辑——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共青团历史经验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良驯
《青年发展论坛》
2022年第6期3-11,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了共青团百年征程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念、投身民族复兴、扎根广大青年。这是共青团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这四个历史经验分别回答了共青团如何立身、如何立心、如何立业、如何立命的重大问题,各自...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了共青团百年征程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念、投身民族复兴、扎根广大青年。这是共青团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这四个历史经验分别回答了共青团如何立身、如何立心、如何立业、如何立命的重大问题,各自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同时又彼此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呈现出结构性、功能性、本体性的科学逻辑。阐明共青团历史经验的基本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是新时代共青团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丰富和发展党的群团工作理论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共青团历史经验
党的青年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发现自己从玩耍中获得伙伴关系
7
作者
傅宏
《动漫界(幼教365)》
2019年第36期22-25,共4页
如何理解孩子的成长,尤其是3~6岁儿童,仅以学龄前后阶段儿童发展的视角或许还不够。当我们放远目光,跳出幼儿的阶段性成长视域,在落实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尝试从个体终身发展和人的社会性获得角度去探讨孩子时,才有更加鲜活和清晰的“儿...
如何理解孩子的成长,尤其是3~6岁儿童,仅以学龄前后阶段儿童发展的视角或许还不够。当我们放远目光,跳出幼儿的阶段性成长视域,在落实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尝试从个体终身发展和人的社会性获得角度去探讨孩子时,才有更加鲜活和清晰的“儿童成长画像”;作为成人,我们才不会盲目,才会更加理解并懂得如何做才是尊重孩子,为其明天做准备,助力其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伙伴关系
玩耍
游戏
人的社会性
儿童发展
家园共育
终身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云晓:捍卫家庭 捍卫童年
8
作者
孙云晓
付洋
王瑶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8年第4期23-25,共3页
在信息化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践需要新家庭教育观来引领。我认为,新家庭教育观至少包括5方面:新的家庭观、新的儿童观、新的教育观、新的代际关系观和新的文化观。
关键词
家庭教育观
孙云晓
童年
信息化时代
实践需要
代际关系
家庭观
儿童观
原文传递
“新家庭·智慧爱”的五个教育特征
9
作者
孙云晓
《教育家》
2017年第38期22-24,共3页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可是,许多父母包括家庭教育工作者还在对信息技术妖魔化,对孩子使用网络千方百计地给予限制。当然,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防止孩子网瘾完全必要,但如果把孩子与网络隔绝,绝对会造成孩子健康成长与适应时代变化的重大...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可是,许多父母包括家庭教育工作者还在对信息技术妖魔化,对孩子使用网络千方百计地给予限制。当然,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防止孩子网瘾完全必要,但如果把孩子与网络隔绝,绝对会造成孩子健康成长与适应时代变化的重大障碍。这说明今天的家庭教育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家庭
教育部
教育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10
作者
洪明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2期19-19,共1页
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和教育素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立法宗旨。目前,深化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找准以下几个着力点。必须在提高家长胜任力上下功夫。家庭教育指导应依据...
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和教育素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立法宗旨。目前,深化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找准以下几个着力点。必须在提高家长胜任力上下功夫。家庭教育指导应依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目前,家庭教育问题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教育失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素养
立法宗旨
胜任力
覆盖城乡
促进法
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国家监护视角和困境儿童服务
被引量:
4
11
作者
童小军
《中国民政》
2017年第11期53-53,共1页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将它们和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并列看成是三项独立的工作;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因为群体相近,工作对象常有重合,工作内容常有交叉,让人感到疑惑。产生上述疑惑的最根本原因,...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将它们和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并列看成是三项独立的工作;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因为群体相近,工作对象常有重合,工作内容常有交叉,让人感到疑惑。产生上述疑惑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国家监护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境儿童
未成年人保护
基层工作人员
工作对象
风险监测
儿童保护
福利制度
全体儿童
儿童服务
成长服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12
作者
洪明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6期17-17,共1页
家校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构建家校合力育人局面,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儿童人学之前,是儿童习惯养成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而这时家庭是教育的主渠道,家长要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为儿童顺利适应学校...
家校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构建家校合力育人局面,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儿童人学之前,是儿童习惯养成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而这时家庭是教育的主渠道,家长要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为儿童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创造条件。孩子人学之后,学校逐渐代替家庭成为教育主渠道,家长不仅要开展好家庭教育,还要学会当好一名合作者,积极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家校合力
家校关系
合作者
积极配合
育人
主渠道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国事?家事?
1
作者
杨雄
机构
上海社科
院
青少年研究所
上海社科
院
社会学研究所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务院妇儿工委
智库
出处
《为了孩子(2-7岁)(下)》
2022年第3期13-14,共2页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段时间,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到家庭层面,我接到了许多关于如何理解这部法律的咨询,一些家长和我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有很多茫然,家庭教育不是家里的事情吗,怎么变成了国家的法律7一些家长则是放不下焦虑,纠结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在这里,我想和家长们分享一些我对这部法律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家长们能放下焦虑,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回归教育的本真。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回归教育
促进法
社会层面
学校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
焦虑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别把“早期开发”变成了“过度教育”
2
作者
杨雄
机构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
国务院妇儿工委
智库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出处
《为了孩子(2-7岁)(下)》
2021年第8期15-16,共2页
文摘
有些家长信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的智力和兴趣一定要早早开发,否则孩子大脑发育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完成了,以后再开发就晚了。其依据的理由是,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没有得到开发。于是,有人提出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智力开发。
关键词
早期教育
过度教育
大脑发育
智力潜能
起跑线
智力开发
早期开发
兴趣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共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傅国亮
孙云晓
康丽颖
丛中笑
霍雨佳
机构
不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关
工委
家庭教育中心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
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
出处
《中华家教》
2021年第6期88-93,共6页
文摘
主持人(霍雨佳,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首先请傅国亮老师谈一谈对专业标准和基础课程的意见。您认为标准的发布对于下一步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有什么专业工作方面的建议呢?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协同育人机制
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家庭教育
家校
主持人
霍雨佳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校合作新视角:推进新家庭教育
被引量:
2
4
作者
孙云晓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出处
《教育家》
2017年第39期72-73,共2页
文摘
家校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原则。家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其途径一是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二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并且促进两者的密切合作。本文侧重谈家校合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或者更加本质地说,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要积极促进家庭建设,因为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
教育部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友好”应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根本原则
被引量:
1
5
作者
孙云晓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出处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8-11,共4页
文摘
'儿童友好'概念的提出当前,家校协同育人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取得许多可喜的进展,'家校协同育人,让孩子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追求。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连续五年举办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在今年的交流会上,来自全国的800多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参与交流,他们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力的经验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家校协同育人似乎忘记初心,忽视儿童的特点与需要。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儿童友好
根本原则
分类号
G459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共青团历史经验的深刻内涵及其科学逻辑——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共青团历史经验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良驯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工作
院
校协会
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出处
《青年发展论坛》
2022年第6期3-1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兴青年群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路径”(21@ZH026)。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了共青团百年征程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念、投身民族复兴、扎根广大青年。这是共青团理论研究的新课题。这四个历史经验分别回答了共青团如何立身、如何立心、如何立业、如何立命的重大问题,各自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同时又彼此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呈现出结构性、功能性、本体性的科学逻辑。阐明共青团历史经验的基本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是新时代共青团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丰富和发展党的群团工作理论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共青团
共青团历史经验
党的青年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分类号
D297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发现自己从玩耍中获得伙伴关系
7
作者
傅宏
机构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
智库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
院
出处
《动漫界(幼教365)》
2019年第36期22-25,共4页
文摘
如何理解孩子的成长,尤其是3~6岁儿童,仅以学龄前后阶段儿童发展的视角或许还不够。当我们放远目光,跳出幼儿的阶段性成长视域,在落实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尝试从个体终身发展和人的社会性获得角度去探讨孩子时,才有更加鲜活和清晰的“儿童成长画像”;作为成人,我们才不会盲目,才会更加理解并懂得如何做才是尊重孩子,为其明天做准备,助力其成长。
关键词
学前儿童
伙伴关系
玩耍
游戏
人的社会性
儿童发展
家园共育
终身发展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云晓:捍卫家庭 捍卫童年
8
作者
孙云晓
付洋
王瑶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出处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8年第4期23-25,共3页
文摘
在信息化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践需要新家庭教育观来引领。我认为,新家庭教育观至少包括5方面:新的家庭观、新的儿童观、新的教育观、新的代际关系观和新的文化观。
关键词
家庭教育观
孙云晓
童年
信息化时代
实践需要
代际关系
家庭观
儿童观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家庭·智慧爱”的五个教育特征
9
作者
孙云晓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出处
《教育家》
2017年第38期22-24,共3页
文摘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可是,许多父母包括家庭教育工作者还在对信息技术妖魔化,对孩子使用网络千方百计地给予限制。当然,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防止孩子网瘾完全必要,但如果把孩子与网络隔绝,绝对会造成孩子健康成长与适应时代变化的重大障碍。这说明今天的家庭教育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新家庭
教育部
教育特征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10
作者
洪明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出处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2期19-19,共1页
文摘
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和教育素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立法宗旨。目前,深化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找准以下几个着力点。必须在提高家长胜任力上下功夫。家庭教育指导应依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目前,家庭教育问题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教育失职。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素养
立法宗旨
胜任力
覆盖城乡
促进法
主体意识
分类号
D922.16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G78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家监护视角和困境儿童服务
被引量:
4
11
作者
童小军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
院
少年儿童研究所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出处
《中国民政》
2017年第11期53-53,共1页
文摘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将它们和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并列看成是三项独立的工作;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因为群体相近,工作对象常有重合,工作内容常有交叉,让人感到疑惑。产生上述疑惑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国家监护的视角。
关键词
困境儿童
未成年人保护
基层工作人员
工作对象
风险监测
儿童保护
福利制度
全体儿童
儿童服务
成长服务
分类号
D669.5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12
作者
洪明
机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
国务院妇儿工委
儿童工作
智库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出处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6期17-17,共1页
文摘
家校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构建家校合力育人局面,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儿童人学之前,是儿童习惯养成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而这时家庭是教育的主渠道,家长要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为儿童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创造条件。孩子人学之后,学校逐渐代替家庭成为教育主渠道,家长不仅要开展好家庭教育,还要学会当好一名合作者,积极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习惯养成
家校合力
家校关系
合作者
积极配合
育人
主渠道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国事?家事?
杨雄
《为了孩子(2-7岁)(下)》
2022
0
原文传递
2
别把“早期开发”变成了“过度教育”
杨雄
《为了孩子(2-7岁)(下)》
2021
0
原文传递
3
共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共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傅国亮
孙云晓
康丽颖
丛中笑
霍雨佳
《中华家教》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家校合作新视角:推进新家庭教育
孙云晓
《教育家》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儿童友好”应成为家校协同育人的根本原则
孙云晓
《未来教育家》
2019
1
原文传递
6
共青团历史经验的深刻内涵及其科学逻辑——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共青团历史经验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张良驯
《青年发展论坛》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发现自己从玩耍中获得伙伴关系
傅宏
《动漫界(幼教365)》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孙云晓:捍卫家庭 捍卫童年
孙云晓
付洋
王瑶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18
0
原文传递
9
“新家庭·智慧爱”的五个教育特征
孙云晓
《教育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把握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洪明
《中国民族教育》
2024
0
原文传递
11
国家监护视角和困境儿童服务
童小军
《中国民政》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洪明
《中国民族教育》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