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冯杰 《上海投资》 2005年第7期4-8,共5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思路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和谐社会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适当发挥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促进地区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以及地区... 在新的历史时期,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思路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和谐社会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适当发挥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作用,促进地区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以及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地区经济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构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 战略思路 区域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国际竞争力 历史时期 政策思路 共同富裕 中央政府 配置资源 良性互动 分工格局 共同进步 地区经济 整体实力 全面提升 基础性 新格局 社会 市场 产业
下载PDF
大中部地区崛起的基本构想——中部崛起战略研究需要深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勇 《中国发展观察》 2006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中部崛起 中部地区 基本构想 “十一五”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研究成果 政策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善同 《中国发展观察》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十一五”规划 工业化道路 中长期发展 关系问题 选择问题 产业结构 区域差距 区域增长 消费
下载PDF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部崛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云中 《决策与信息》 2006年第5期37-39,共3页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现代物流体系 经济均衡发展 中部地区 区域发展 优势互补 重要目标 物流产业 必然选择 中国区
下载PDF
话说“城市化”
5
作者 候永志 刘培林 《现代商业银行》 2010年第9期14-19,共6页
一座城市,映射着区域化的百态生活,引领着经济的集优化前行。“城市化”已起步,对于经济,一切皆有可能。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 区域化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 被引量:929
6
作者 张军扩 侯永志 +2 位作者 刘培林 何建武 卓贤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共7页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更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因此,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针对国内现有的发展測度体系、指标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以反映“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目标要求 战略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92
7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1 位作者 刘云中 陈波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8-84,95,共8页
本文通过对地方保护主义调查问卷的分析 ,回答了当前国内地方保护的状况、政府致力于减弱地方保护的政策和努力是否有效、现阶段地方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所呈现的特征以及今后政策的着力点等问题。同时 ,在重点行业管理、劳动力流动、司法... 本文通过对地方保护主义调查问卷的分析 ,回答了当前国内地方保护的状况、政府致力于减弱地方保护的政策和努力是否有效、现阶段地方保护的方法和手段所呈现的特征以及今后政策的着力点等问题。同时 ,在重点行业管理、劳动力流动、司法公正、财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削减地区间贸易和要素流动壁垒、抑制地方保护行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方保护主义 区域经济 地区问贸易 市场分析 政府职能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0
8
作者 林毅夫 刘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32,共15页
本文引入“同一时刻各经济体面对的技术前沿各不相同”的假定 ,改进了现有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并用该方法将 1 978— 2 0 0 0年中国 2 9个省区市的劳均GD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劳均资本积累三个因素的贡献。之后 ,在Barr... 本文引入“同一时刻各经济体面对的技术前沿各不相同”的假定 ,改进了现有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并用该方法将 1 978— 2 0 0 0年中国 2 9个省区市的劳均GD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劳均资本积累三个因素的贡献。之后 ,在Barro回归的基础上 ,通过控制发展战略的特征 ,检验了林毅夫归纳的发展战略对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影响的两个假说。检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发展战略 劳均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中国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计量方程
原文传递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被引量:74
9
作者 李善同 翟凡 徐林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4,共12页
本文运用动态的可计算一般均衡 ( CGE)模型 ,基于中国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 ,定量分析了中国加入 WTO对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加入 WTO将会使中国获得很大的效率收... 本文运用动态的可计算一般均衡 ( CGE)模型 ,基于中国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 ,定量分析了中国加入 WTO对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加入 WTO将会使中国获得很大的效率收益 ,但这一收益并不是在部门间平均分配的 ,加入 WTO也意味着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 ,并带来相应的调整成本 ,其中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调整成本。因此 ,在积极争取加入 WTO的同时 ,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中国加入 WTO所带来的调整成本 ,将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贸易政 CGE 中国 经济 影响 市场准入
原文传递
企业风险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证据 被引量:73
10
作者 贾珅 申广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9,共14页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关注企业风险的影响。通过扩展Holmstr?m&Milgrom(1987)的经典模型说明,企业风险降低使劳动者努力程度提高,产出水平和工资都得以增长,但是产出增...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关注企业风险的影响。通过扩展Holmstr?m&Milgrom(1987)的经典模型说明,企业风险降低使劳动者努力程度提高,产出水平和工资都得以增长,但是产出增长更快,因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实证研究支持上述分析,企业风险与劳动收入份额正相关,并且在使用替代性的风险指标和不同的模型设定下都有稳健结果。对影响机制的考察发现,企业风险降低时,人均产出比工资增长更快,且工资结构中固定工资份额下降,这与理论分析的预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企业风险 工资合同 工业部门
原文传递
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 被引量:63
11
作者 刘培林 宋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101,共13页
本文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分析经济普查数据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的资产量更多;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这些经验证据与大量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的流行认识存在巨大反... 本文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分析经济普查数据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的资产量更多;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这些经验证据与大量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的流行认识存在巨大反差。本文的经验发现提醒我们:在目前国情之下,大量资金投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大于投入制造业企业的机会成本。所以,服务业发展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地推进。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途径的看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制造业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安排:从社会分工理论观瞻 被引量:53
12
作者 宣晓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59,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在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目标影响下,为其集体行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等制度安排和具体技术手段。从社会分工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一整套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在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目标影响下,为其集体行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等制度安排和具体技术手段。从社会分工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要顺应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需要,从碎片化的一元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网络型多元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理论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现代化
下载PDF
“鬼城”下的蜗居:收入不平等与房地产泡沫 被引量:52
13
作者 张川川 贾珅 杨汝岱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41,共22页
最近十余年,中国城市房价增长速度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引发房价泡沫化担忧。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大是导致城市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基于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查数据(UHS)的经验研究也支持理论发现,主... 最近十余年,中国城市房价增长速度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引发房价泡沫化担忧。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大是导致城市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基于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查数据(UHS)的经验研究也支持理论发现,主要表现为:收入基尼系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分别提高0.026个单位和0.143个百分点。2002-2009年,基尼系数的上升至少解释了同时期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增幅的约6%和11%。进一步研究表明,发展资本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有助于减弱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降低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房地产泡沫 房价收入比 住房空置率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 与“功能分工陷阱”的跨越 被引量:45
14
作者 孙志燕 郑江淮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72,共10页
在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优势和网络极化效应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中低端“功能”的风险显著加剧。我国跨越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分工陷阱”,向更高端转型攀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应减少一般性的产业政... 在全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达国家技术垄断优势和网络极化效应进一步强化,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中低端“功能”的风险显著加剧。我国跨越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分工陷阱”,向更高端转型攀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应减少一般性的产业政策,聚焦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技术深度高、产业链长的战略性产业,构筑更加专业化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相对完备生产体系的优势,以技术深度更高的中间产品为重点,加大需求侧的政策支持力度;以重点城市群为依托优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深度融入更高层级的全球价值链网络;平衡好短期“稳就业”和中长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导更多劳动力流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功能分工陷阱 数字化 产业政策
下载PDF
中国大陆:划分8大社会经济区域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经济前沿》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增强.现在,一些地区从经济互利互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少新颖的区域概念,如"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等.这些概念的提出,反...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增强.现在,一些地区从经济互利互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少新颖的区域概念,如"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等.这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地区经济的日益活跃和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联动诉求,给人很多启发.然而,如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界定我国大陆的社会经济区域,不仅有全局意义,关系到各种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布局,而且对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规划、产业布局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包括市场结构、消费结构、商业联系等在内的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区域划分 经济差异 市场机会 经济总量 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对外开放 市场规模 居民消费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贸易比较偏好视角 被引量:38
16
作者 丁晓强 张少军 李善同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7,共15页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 中国目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认识其参与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有助于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本文构建了省际调出与出口比较偏好指数,利用中国七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产出表,考察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循环的内外导向选择,主要发现有:在全国层面,各省份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以2007年为"拐点",国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减弱,国际经济循环导向总体增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在2017年之前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循环导向始终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梯度式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各省份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反映了各省份在分工体系中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经济循环导向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反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存在部门差异;工业各部门参与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导向程度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反映了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程度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经济大循环 国际经济大循环 贸易比较偏好 核密度估计
原文传递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从泛化治理到分化治理 被引量:38
17
作者 宣晓伟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64,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演变,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试图用从"泛化治理"(diffused governance)到"分化治理"(differentiated gov...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演变,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试图用从"泛化治理"(diffused governance)到"分化治理"(differentiated governance)转型的理论框架来描述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总体过程。在分析和解释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模式和重要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由泛化治理模式向"中央管大事、地方管小事"的分化治理模式的转型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推进未来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泛化治理 分化治理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差距的演变 被引量:37
18
作者 张红梅 李善同 许召元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7,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差距经历了重大演变。基于现价人均GDP加权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最大最小值之比,将区域差距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1978~1990年的大幅缩小阶段、1991~1996年的快速扩大阶段、1997~2004年的缓慢扩大阶段、20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差距经历了重大演变。基于现价人均GDP加权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最大最小值之比,将区域差距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1978~1990年的大幅缩小阶段、1991~1996年的快速扩大阶段、1997~2004年的缓慢扩大阶段、2005~2014年的显著缩小阶段、2015年至今出现缓慢扩大现象的阶段。我国区域差距的演变主要受区域政策及全球经济状况、国家发展战略、宏观经济结构等的影响。区域政策的设计顺应了国内外经济形势,且控制好了设计的时间节点,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差距在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区域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善同 刘勇 《经济研究参考》 2002年第6期5-12,共8页
从人地关系的发展史来看,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过度的采集渔猎和原始的刀耕火种造成的森林退化和破坏;第二,耕作农业带来的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这是世界上许多古老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经济学 人地关系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郑秉文 董克用 +5 位作者 赵耀辉 房连泉 朱俊生 张冰子 蒙克 贾珅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4,共24页
2021年5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2020年中国首次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2021年5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2020年中国首次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未来三十年人口和赡养率的变化将进一步导致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金体制还存在制度碎片化、转移接续和便携性、地区间社保财务不平衡、竞争不公平等问题。养老金改革在于供给端开源、需求端节流。在供给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更关键的措施是增强养老金供给端的多层次、多支柱。第一支柱回归保基本,第二、三支柱来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同时权衡资本市场风险,警惕投资陷阱。在需求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渐进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改革应体现经济适应性,考虑企业的成本与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致造成市场扭曲、不致妨碍劳动力正常流动、不致促使竞争性企业因用工成本过高而削减工作岗位、不致减少人们对劳动力市场参与及其工作努力程度。最后,即便基本养老金可持续,也不意味着筹资与待遇水平越高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改革 养老金待遇 世界经济学会 经济适应性 工作努力程度 社保基金 全国统筹 市场扭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