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9
1
作者 郑秉文 董克用 +5 位作者 赵耀辉 房连泉 朱俊生 张冰子 蒙克 贾珅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4,共24页
2021年5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2020年中国首次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2021年5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2020年中国首次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未来三十年人口和赡养率的变化将进一步导致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金体制还存在制度碎片化、转移接续和便携性、地区间社保财务不平衡、竞争不公平等问题。养老金改革在于供给端开源、需求端节流。在供给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更关键的措施是增强养老金供给端的多层次、多支柱。第一支柱回归保基本,第二、三支柱来增加养老金待遇水平,同时权衡资本市场风险,警惕投资陷阱。在需求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渐进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改革应体现经济适应性,考虑企业的成本与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致造成市场扭曲、不致妨碍劳动力正常流动、不致促使竞争性企业因用工成本过高而削减工作岗位、不致减少人们对劳动力市场参与及其工作努力程度。最后,即便基本养老金可持续,也不意味着筹资与待遇水平越高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改革 养老金待遇 世界经济学会 经济适应性 工作努力程度 社保基金 全国统筹 市场扭曲
原文传递
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
2
作者 李善同 翟凡 《瞭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2000-2010年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
原文传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市场监管
3
作者 刘勇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6年第5期21-21,80,共2页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事实上,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滑是客观规律,但也不能下滑太快,因为还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也就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给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事实上,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滑是客观规律,但也不能下滑太快,因为还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也就是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给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市场监管 供给 高收入国家 经济形势 客观规律 经济下滑 中等收入
下载PDF
转型期风险防范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4
作者 吴振宇 何建武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第3期43-47,共5页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加强对经济失速、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等风险的防范。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要研究和建立重大危机的预警、应对机制,要有效释放局部风险并隔离不同类型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还应通过深化改革。
关键词 风险防范 中等收入 转型期 宏观经济稳定 产业空心化 系统性风险 社会风险 老龄化
下载PDF
中部崛起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勇 李仙 《金融经济》 2019年第15期12-15,共4页
新时代,为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和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宏伟目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路,为各经济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也成为建设高质量现代... 新时代,为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和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宏伟目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路,为各经济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也成为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战略 质量发展 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战略 现代化 社会领域 组成
下载PDF
振兴东北,东三省要重塑自己的形象——对话振兴东北(之三)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杰 邓树林 《今日中国》 2004年第3期16-19,5,共4页
东北的主要特征是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它约占到经济总量的80%。所以,东北能否振兴关键取决于能否解决好国有经济问题。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是东北的主要问题,但也同时是振兴东北的基础。如何化解国有经济在机制、经营、财务和冗员等方面的劣... 东北的主要特征是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它约占到经济总量的80%。所以,东北能否振兴关键取决于能否解决好国有经济问题。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是东北的主要问题,但也同时是振兴东北的基础。如何化解国有经济在机制、经营、财务和冗员等方面的劣势,发挥国有经济在资产存量、人才技术、产业聚集等方面的优势,是振兴东北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中国 区域经济 国有经济 企业重组 市场整合
下载PDF
卓贤:重视农业人口转移放缓新动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卓贤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9年第10期45-46,共2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卓贤近期撰文指出,城乡人口转移的放缓拖累了我国城镇化进程。过去40年,中国顺利完成了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走过了西方国家200年才完成的历程。
关键词 区域经济研究 农业人口转移 城镇化 城乡人口转移 放缓 新动向 研究室主任
下载PDF
从人口空间布局的演变看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志燕 《国家治理》 2016年第45期32-40,共9页
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人口的空间布局随着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调整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本报告利用2015年各省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入探讨了我国2010~2015年期间人口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并提出四个... 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人口的空间布局随着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调整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本报告利用2015年各省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入探讨了我国2010~2015年期间人口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并提出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全面推进以居住地为基础的人口管理制度改革,为各类人口流动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提高人口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上的一致性;加快构建财政平衡机制和城市群内部的公共服务分担机制,有效平衡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弱化以控制城市规模为导向的区域政策,更好发挥大城市的积聚效应;加快推进区域规划制度的改革,适应人口结构空间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数据 空间布局 区域政策 调整 演变 财政平衡机制 抽样调查数据 制度改革
原文传递
透视区域发展新机制新格局
9
作者 刘云中 《时事报告》 2019年第1期38-39,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颁布。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构建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颁布。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构建路径、理论基础、发展目标、机制格局等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 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大都市区政府合作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10
作者 孙志燕 《国家治理》 2017年第7期41-48,共8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联系方式出现了显著变化,大城市与周边地区日益趋于一体化,形成新的空间聚集形态——大都市区(metropolitan.region),其在20世纪后半期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体...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联系方式出现了显著变化,大城市与周边地区日益趋于一体化,形成新的空间聚集形态——大都市区(metropolitan.region),其在20世纪后半期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体系的主体形态,在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球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大都市区。但大都市区的管理往往被分割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行政区域之中,如何突破行政壁垒和地方利益等各种客观性的障碍,推动大都市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国际比较 政府合作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借鉴 交通网络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57个指标彰显因地制宜策略
11
作者 刘勇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4年第6期23-23,共1页
2012年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角度,在理论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制定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有效... 2012年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角度,在理论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布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制定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有效指导了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指标体系 建设部 智慧 住房 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