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1 位作者 温敏 吴青山 《宁夏农林科技》 1995年第2期10-14,共5页
1989~1992年在宁南山区通过4年的定位主试验并辅以年度副试验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平抑地温、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450... 1989~1992年在宁南山区通过4年的定位主试验并辅以年度副试验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平抑地温、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4500kg·hm-2秸秆配施1.1%氮素覆盖还田,4年粮油总产量增加29.84%。覆盖方式、覆盖期、还田量、氮磷化肥配施构成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亚麻 秸秆覆盖还田 覆盖技术 效益
下载PDF
宁南山区灌溉农业立体复合种植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王占山 《宁夏农林科技》 1993年第4期1-7,53,共7页
笔者对宁南山区灌溉农业区已形成规模种植的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了生产力的研究.研究表明,立体复合种植比各作物单种第一生产力提高22.3~100.3%,光、热、水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53.5%,光能... 笔者对宁南山区灌溉农业区已形成规模种植的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了生产力的研究.研究表明,立体复合种植比各作物单种第一生产力提高22.3~100.3%,光、热、水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53.5%,光能利用率提高5.2~22.6%,辅助能转换效益(产投比)增加21.4~32.2%,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立体复合种植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虽明显增加,但有机质源增加更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类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中,效益期望值以小麦/玉米最高.同时,分析了该区发展农作物立体复合种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三类模式各自的适宜推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灌溉 立体种植 生产力
下载PDF
固原半干旱灌溉农田作物间作套种的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王占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12,共8页
在固原半干旱灌溉农田已形成种植规模的3类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间作套种比各自作物单种平均第一性生产力提高22.28%~100.7%;光、热、水气候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4%~53.48%,... 在固原半干旱灌溉农田已形成种植规模的3类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应的4种作物单种,通过设置田间试验,进行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间作套种比各自作物单种平均第一性生产力提高22.28%~100.7%;光、热、水气候资源时间效率提高20.44%~53.48%,光能利用率提高5.22%~22.64%,辅助能转换效益增加21.42%~32.21%;经济效益亦大幅度提高。间作套种系统从土壤中摄取的养分虽明显增加,但有机质源却增加更多。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种植方式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3类间作套种模式中,效益期望值以小麦/玉米最高。此处还分析了该区发展作物间作套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3类模式各自的适宜推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灌溉 间作套作
下载PDF
豌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1 位作者 温敏 冯前 《宁夏农林科技》 1995年第6期12-18,共7页
在宁南山区固原县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试验,对影响豌豆产量和品质的密度、农家肥、氮肥、磷肥、钼肥5项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豌豆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经济纯收入4项目标性状对参试因素的反应模... 在宁南山区固原县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试验,对影响豌豆产量和品质的密度、农家肥、氮肥、磷肥、钼肥5项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豌豆产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经济纯收入4项目标性状对参试因素的反应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参试因素对目标性状形成的单独效应和交互效应,确立了高产优质高效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并对影响豌豆生产的共性措施作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栽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固原半干旱区夏播小麦研究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敬芳 柳伟祥 +2 位作者 王永宏 杜守宇 梁国铭 《宁夏农林科技》 1990年第6期13-17,共5页
夏播小麦(简称夏麦)是指在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新型小麦栽培方式。1989年我们在固原县进行了夏播小麦试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夏播小麦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的特点,与当地春小麦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和潜力。通过本试验初步筛选... 夏播小麦(简称夏麦)是指在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新型小麦栽培方式。1989年我们在固原县进行了夏播小麦试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夏播小麦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的特点,与当地春小麦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和潜力。通过本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旱地夏播的小麦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小麦 栽培 小麦
下载PDF
麦葵套种效益及配套技术研究
6
作者 杜守宇 姚文俊 康有富 《宁夏农林科技》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针对固原山区一年一熟光、温资源丰富有余,一年两熟又嫌光、温不足及近年土壤盐化日益严重的特点,进行麦葵套种效益及其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麦葵套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太阳生理辐射利用率提高了48.86%,年日照利用率... 针对固原山区一年一熟光、温资源丰富有余,一年两熟又嫌光、温不足及近年土壤盐化日益严重的特点,进行麦葵套种效益及其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麦葵套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太阳生理辐射利用率提高了48.86%,年日照利用率提高了50.72%,有效积温利用率提高了85.2%,降水利用率提高了106.7%,光能利用率提高了9.3%,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4%,经济纯收入提高了24.73%,经济投产比达1:4.34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向日葵 套作 配套 栽培
下载PDF
云南省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体系建设考察报告
7
作者 赵明 赵连喜 杨国恒 《宁夏农林科技》 1999年第5期36-38,共3页
介绍了云南省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宁夏的启示和建议。认为在宁夏脱毒种薯生产中要坚持技术标准;把引进、评价、筛选品种作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来抓;在各县建立原种快繁中心;以点带面,... 介绍了云南省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宁夏的启示和建议。认为在宁夏脱毒种薯生产中要坚持技术标准;把引进、评价、筛选品种作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来抓;在各县建立原种快繁中心;以点带面,抓好原种及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脱毒马铃薯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宁南旱作土壤培肥途径及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辛业全 从心海 +3 位作者 万惠娥 刘汉章 马勇 岳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根据宁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在注重生物培肥的同时,应适量增加化肥投入,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培肥土壤的途径。适合当地生物培肥土壤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夏季绿肥压青和秸秆还田等,其中以合理轮作更具有现实性和普遍意义。
关键词 土壤 轮作 有机肥 化肥 宁南旱地 施肥
下载PDF
农田秸秆覆盖的功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守宇 田恩平 《现代农业》 1991年第9期16-17,共2页
农田秸秆覆盖是节水型农业技术之一。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特别是北方广大干旱、半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宁夏固原山区冬、春季节风多风大,包括小麦在内的作物种植密度相对稀疏的气候、自然特点。
关键词 农田 秸秆覆盖 效果 蓄水保墒
下载PDF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杜守宇 温敏 +1 位作者 田恩平 吴青山 《新疆农业科技》 1995年第S1期27-29,共3页
宁南山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从气候条件与土地资源方面分析,限制本地区粮油作物增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少,亩均水量只有200—366m<sup>3</sup>/年,相当于全国年亩均水量的1/7—1/4,其次是土壤贫瘠,肥力不足.国内... 宁南山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从气候条件与土地资源方面分析,限制本地区粮油作物增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少,亩均水量只有200—366m<sup>3</sup>/年,相当于全国年亩均水量的1/7—1/4,其次是土壤贫瘠,肥力不足.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培肥的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率可达0.4—0.8kg/mm,而宁南山区大部分旱田仅为0.2kg/mm左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总结区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秸秆覆盖还田的效应和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为节水和培肥同步实现提供依据.1、设计与方法1.1 田间试验设计主试验设在具备宁南山区典型气候特征的固原县开城乡冯庄村.以小麦→小麦→小麦→亚麻为供试作物.从1989年开始到1992年连续进行了4年4季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秸秆覆盖还田量,设0、3000、4500、6000、7500kg·ha<sup>-1</sup>五个水平,副处理为调整C/N(每1000kg秸秆加尿素 N11kg)与不调整 C/N,0水平副处理为施氮(以尿素施入,用量相当于调整4500kg·ha<sup>-1</sup>秸秆C/N所需量)与不施氮.小区面积20m<sup>2</sup>,随机排列,重复3次,于1989年小麦三叶期时,将长约10cm的麦秸按设计要求均匀铺于小麦行间,在土壤表层滞留一季,于小麦收获后(8月上旬)耕翻入土,如此重复2年,到第4年种亚麻时不再覆盖秸秆.副处理所用尿素在每年耕翻时施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还田 综合效应 系列化 宁南山区 土壤含水量 小麦 还田量 秸秆还田 覆盖秸秆 覆盖材料
下载PDF
跳出低谷 积极创新
11
作者 赵连喜 王维敬 《中国农技推广》 2000年第2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技推广 体系创新 技术创新 经营实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