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探究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接受IVF/ICSI-ET治疗的早期流产风险因素
1
作者 胡馨月 胡瑜凌 +4 位作者 吕兴钰 丁裕斌 李恬 钟朝晖 唐晓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5,共8页
目的: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薄子宫内膜患者在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预防薄子宫内膜患者在进行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提供合理的指导思路。方法:纳入了首次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薄子宫内膜患者... 目的: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薄子宫内膜患者在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预防薄子宫内膜患者在进行新鲜胚胎移植中发生早期流产提供合理的指导思路。方法:纳入了首次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薄子宫内膜患者1153例,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筛选特征,建立6种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交叉验证、准确度、敏感性、召回率、f1值、ROC曲线下面积及校准曲线比较不同模型的性能。SHAP图用于解释影响早期流产的因素。结果: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RFE筛选出29个特征变量纳入六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多层感知机模型对早期流产的区分度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72~0.834)。随机森林、XGBoost和AdaBoost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都高于0.7。结论:开发了薄子宫内膜患者在新鲜胚胎移植中是否发生早期流产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各种评价指标的验证表明该模型的性能良好,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该人群患者的早期诊断,为未来改善早期流产高危患者的妊娠结局提供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早期流产 薄子宫内膜 新鲜胚胎移植
下载PDF
外周血染色体多态性对IVF-ET助孕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慧君 常艳艳 +1 位作者 杨娟 吕兴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292-1295,1300,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助孕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2765个IVF-ET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多态性的周期纳入染色体... 目的分析外周血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助孕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2765个IVF-ET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其中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多态性的周期纳入染色体多态性组;其余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的周期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IVF-ET治疗情况、晚期卵泡日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激素水平及临床结局。结果2765个周期中,35个周期为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染色体多态性,其中常染色体次缢痕增加10例,染色体臂间倒位12例,D/G组变异8例,Y染色体变异5例,上述周期纳入染色体多态性组;其余2730个周期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纳入对照组;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卵泡雌激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窦状卵泡数(AFC)、降调日至促排日间隔、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使用天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卵泡日、hCG日P、hCG日LH、hCG日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PN受精率、2PN受精率、多PN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助孕治疗者中染色体多态性以臂间倒位、常染色体次缢痕增加常见,与染色体正常的IVF-ET助孕者比较,染色体多态性并未造成显著的IVF-ET助孕结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染色体多态性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