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文广 郭刚 《西部医学》 2015年第6期896-899,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8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与同期69例<7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及受损程度、非运动症状、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和非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对... 目的 探讨高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8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与同期69例<7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及受损程度、非运动症状、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和非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龄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迟缓、步态姿势异常较对照组重,震颤症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患者运动障碍受损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患者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帕金森病患者对美多巴试验反应性、药物疗效均较对照组差(均P<0.05),药物治疗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帕金森病患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高龄帕金森病患者震颤症状不典型,运动迟缓、步态姿势异常较明显,重度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非运动障碍症状发生率高;药物治疗反应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诊疗中应注意上述特征,做到及时准确、个体化、合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帕金森病 特征
下载PDF
肌营养不良蛋白在假肥大肌营养不良双生子肌组织中的表达
2
作者 王龙益 王亮 王伟文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78-1979,共2页
[目的]假肥大肌营养不良是男性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在DMD患者肌细胞上的表达异常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兔抗Anti5-7多克隆抗血清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ystrophin在两对DMD... [目的]假肥大肌营养不良是男性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而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在DMD患者肌细胞上的表达异常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兔抗Anti5-7多克隆抗血清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ystrophin在两对DMD孪生子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dystrophin在无症状的孪生子肌组织中存在着阳性表达,而在DMD患儿肌组织中则表达缺失。[结论]检测肌细胞膜上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对DM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蛋白 双生子
下载PDF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涂小玲 陈文广 +3 位作者 付东 王心群 周明生 喻萍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变化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行基础治疗+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两周,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丹参粉剂静脉滴注,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神...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变化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行基础治疗+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两周,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丹参粉剂静脉滴注,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急性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下降(P<0.01)。结论:疏血通有明显降低血液黏滞度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作用且不良反应小,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疗效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患者EEG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瑜琦 黄珂 解小依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患者脑电图(EEG)特点,分析其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06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癫痫发作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癫痫发作≥2次,n=75)与对照组(癫痫发作1次,n=31)。比较两组EEG差...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患者脑电图(EEG)特点,分析其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06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癫痫发作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癫痫发作≥2次,n=75)与对照组(癫痫发作1次,n=31)。比较两组EEG差异,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复发组EEG异常特点以反复出现的刻板样尖波、尖-慢综合波及爆发性的癫痫样放电征象为主,对照组则以典型的局灶性、弥漫性慢波及有节律的周期性癫痫样放电征象为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性癫痫发作、首次癫痫发作时间>脑卒中后2 w、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病灶累及皮质均是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风险主要受癫痫发作性质、首次癫痫发作时间、脑卒中类型及病灶累及层面影响,在EEG中有一定特异性表现,可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复发 脑电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瑜琦 喻萍 +1 位作者 涂小玲 黄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加用空气压力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偏瘫症状的变化,测定两组神经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平均返流时间及腿围平均周径的变化,统计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麻木、脉络淤血、偏瘫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表(FAC)、10 min快速步行试验(10 m MWS)最快步行速度上升(P<0.05),观察组FMA评分、FAC、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短于对照组,腿围周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气压力波仪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偏瘫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患者下肢功能,改善下肢血流,降低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下肢功能障碍 空气压力波 血栓通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言敏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全球性大规模抗血小板疗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预防高危人群缺血性卒中,对降低其发病率、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有十分肯定的疗效,主张推广使用长疗程、中等剂量(75~325mg/d)阿司匹林,作为预防性常规治疗。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预防 中风 脑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