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THA治疗患者,按照人路差异分为前入路组(n=42)与后外侧入路组(n=48),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位置觉及手术前后...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THA治疗患者,按照人路差异分为前入路组(n=42)与后外侧入路组(n=48),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位置觉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平衡。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旋转角重新定位、ARAE内旋主动与被动角、ARAE外旋被动角、RRAE外旋主动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前入路组ARAE外旋主动角、RRAE内旋主动与被动角、RRAE外旋被动角显著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前入路组Harris评分、动态平衡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跌倒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路方式,前入路THA更为安全,患者术后平衡能力、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并且位置觉更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PVP技术治疗,观察组行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7 d、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6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NTx、ICTP、BA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00%、3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率分别为12.00%、44.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3年,观察组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FA联合PVP技术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NTx、ICTP、BAP水平,减少骨水泥外渗情况的发生,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PVP技术,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早期平衡及本体感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THA治疗患者,按照人路差异分为前入路组(n=42)与后外侧入路组(n=48),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位置觉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平衡。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旋转角重新定位、ARAE内旋主动与被动角、ARAE外旋被动角、RRAE外旋主动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前入路组ARAE外旋主动角、RRAE内旋主动与被动角、RRAE外旋被动角显著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1个月,前入路组Harris评分、动态平衡评分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跌倒风险评分显著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路方式,前入路THA更为安全,患者术后平衡能力、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并且位置觉更好。
文摘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PVP技术治疗,观察组行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和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7 d、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68.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骨代谢生化指标NTx、ICTP、BA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00%、3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外渗率分别为12.00%、44.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3年,观察组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FA联合PVP技术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NTx、ICTP、BAP水平,减少骨水泥外渗情况的发生,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PVP技术,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