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体现语文课个性特点的语文评课标准研究 |
廖圣河
翟启明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06 |
0 |
|
2
|
探析李清照咏花词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
李海燕
|
《课外语文(下)》
|
2014 |
2
|
|
3
|
新媒体中新诗的狂欢 |
王炯垚
傅宗洪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2013 |
1
|
|
4
|
试论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在当代语境下的生长可能 |
郝婷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8 |
1
|
|
5
|
把生活“剥”给人看——论赵树理对“老槐树”意象的选择 |
赵耀世
刘进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2 |
0 |
|
6
|
异质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熊江芳
粟斌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2 |
0 |
|
7
|
语文课堂因音乐更精彩 |
尤运
粟斌
|
《学语文》
|
2015 |
0 |
|
8
|
《判断力批判》中文译本考 |
熊程
|
《当代教育》
|
2014 |
0 |
|
9
|
网络语言在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张娜
傅宗洪
|
《课外语文(下)》
|
2014 |
0 |
|
10
|
现代汉语方式副词之我见 |
苟欣悦
|
《科教文汇》
|
2012 |
0 |
|
11
|
一咏三叹 于读中悟——对王崧舟诵读教学艺术的思考 |
张晓
|
《课外语文(下)》
|
2014 |
0 |
|
12
|
谈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 |
李丹娜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6 |
0 |
|
13
|
谈谈诗歌教育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
程少婷
|
《学语文》
|
2014 |
0 |
|
14
|
从王君讲《老王》得到的启示 |
孙淼
|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
2015 |
0 |
|
15
|
浅论白居易的边塞诗 |
朱珠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9 |
0 |
|
16
|
从《玉台新咏》看齐梁宫体诗的新变 |
陈春玲
黄鹏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7 |
0 |
|
17
|
论川端康成散文的色彩美 |
雷华
|
《日语学习与研究》
|
2005 |
4
|
|
18
|
无尽的挽歌:底层趋城意识的批判——论刘庆邦中篇小说《到城里去》的心理内涵 |
李杰
何希凡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7 |
2
|
|
19
|
课文中的蒙太奇现象 |
陈勇
|
《阅读与鉴赏(下旬)》
|
2006 |
0 |
|
20
|
试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动机——以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为切入点 |
徐强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