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Evan 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赖金平 冯虹 +1 位作者 赵敏 夏远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刚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刚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Sander评分,术后1、3、6、12月分别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67.2±5.8)min比(78.7±7.3)分);(1.2±0.5)万比(1.9±0.8)万],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高于对照组[(262.4±10.1)m L比(174.2±8.8)m L;(3.1±0.6)月比(2.4±0.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月末次随访,两组Sander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均未发生髋内翻、内固定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4.6±0.3)个月,高于对照组(3.8±0.4)月。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刚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高、住院费用低,术后髋关节功能佳;但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须谨慎选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解剖型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晋刚 苗艳 +2 位作者 崔易坤 尹振宇 黄海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5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方法对OVCF患者32例行PVP,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相邻椎体骨...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相邻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方法对OVCF患者32例行PVP,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骨水泥渗漏至椎间隙内5例,椎旁4例。32例患者中骨折38椎体,行PVP治疗22个椎体,行球囊扩张(PKP)治疗16个椎体。对伤椎术前高度与术后高度测量值、Cobb角进行比较,行PVP治疗者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行PKP治疗者有明显差异(P<0.05)。疼痛再发患者5例,其中3例经MRI证实手术相邻椎体发生新鲜骨折。结论对OVCF患者行PVP安全有效,但注入骨水泥后应力集中、骨水泥渗漏椎间隙等因素增加了术后相邻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骨水泥 骨折
下载PDF
经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侧方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晋刚 苗艳 +2 位作者 崔易坤 尹振宇 黄海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侧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侧方OVCF患者,随机行凹侧或双侧球囊撑开椎体后...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侧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侧方OVCF患者,随机行凹侧或双侧球囊撑开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对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后凸、侧凸Cobb角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比较发现,凹侧撑开及双侧撑开组患者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脊柱后凸、侧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术后定期随访无丢失.凹侧撑开组与双侧撑开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凹侧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治疗侧方OVCF,与双侧撑开相比疗效相当,可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少费用,是治疗侧方OVCF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水泥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下载PDF
侧前路双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晋刚 崔易坤 +3 位作者 尹振宇 苗艳 黄海峰 赵兵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双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3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人行经侧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3个椎体破坏塌陷6例,2个椎体12例,1个椎体19例,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前路双钉棒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对3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人行经侧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其中3个椎体破坏塌陷6例,2个椎体12例,1个椎体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清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减压后行植骨,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1.5年。结果:37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腰背部疼痛消失,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得到矫正。结论:侧前路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又能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神经损害,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植骨 钉棒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5·12地震伤截肢患者心理护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苗艳 王小君 +1 位作者 房殊余 郑旭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378-1379,共2页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中因外伤而截肢的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以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地震伤致截肢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转院后随访等形式,用...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中因外伤而截肢的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以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地震伤致截肢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转院后随访等形式,用应对方式量表对心理护理进行评分及分析,并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结果:截肢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自我概念改变、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改变等正性和负性心理效应;经过心理护理,能消除心理障碍,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产生正性心理效应,积极应对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心理效应 截肢 地震
原文传递
地震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56例治疗分析
6
作者 宋晋刚 崔易坤 +2 位作者 苗艳 陈利江 王泉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467-7468,共2页
目的:总结"5.12"地震中5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OCS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此次地震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7例,手术治疗39例,其中截肢6例。结论:OCS临床以... 目的:总结"5.12"地震中5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OCS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科此次地震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17例,手术治疗39例,其中截肢6例。结论:OCS临床以创伤后小腿多见,早期诊治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筋膜间隔综合征/治疗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9例分析
7
作者 宋晋刚 崔易坤 +2 位作者 苗艳 尹振宇 陈利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139-614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4-03~2007-04收治的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9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笼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患者获随访6~23个月,术后神经症状均明显缓...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4-03~2007-04收治的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9例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笼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患者获随访6~23个月,术后神经症状均明显缓解,植骨块无松动脱落,MRI显示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外科学 脊神经根/病理学 骨折固定术 椎板切除术 人类
下载PDF
经椎弓根颈椎后路内固定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宋晋刚 崔易坤 +3 位作者 尹振宇 苗艳 黄海峰 赵兵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2671-2672,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疾病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0月,应用经椎弓根颈椎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各种颈椎疾患15例,其中颈椎管肿瘤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不稳2例,高...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在治疗颈椎疾病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0月,应用经椎弓根颈椎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各种颈椎疾患15例,其中颈椎管肿瘤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不稳2例,高位颈椎损伤并不稳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7例,均伴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结果:共经颈椎弓根植入78枚多轴螺钉,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满意,无螺钉拔出、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平均恢复率为40.6%。结论:经椎弓根颈椎螺钉-棒系统后路固定颈椎安全可靠,有利于植骨融合及术后生理曲度的维持,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下载PDF
地震截肢9例的心理护理
9
作者 苗艳 王小君 +1 位作者 房殊余 廖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2期7911-7912,共2页
目的:分析"5·12汶川地震"中因外伤而截肢的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以便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地震伤致截肢患者9例为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转院后随访等... 目的:分析"5·12汶川地震"中因外伤而截肢的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以便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地震伤致截肢患者9例为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转院后随访等方法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结果:截肢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自我概念改变、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改变等心理,经过心理护理,均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重建自我形象、疾病的转归和康复、早日回归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截肢术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军 江涛 黎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5期2648-2651,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2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入路并分为:直接前入路(DAA)组60例、后外侧入路(PLA)组62例。对比2组患者...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22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入路并分为:直接前入路(DAA)组60例、后外侧入路(PLA)组62例。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及负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等差异。结果DA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PL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PLA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值低于PLA组患者(P<0.05)。DAA组患者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PLA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值高于PLA组(P<0.05)。术后6个月,2组间Harris评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PLA均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其中DAA产生的创伤较小,在加速患者康复并优化髋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冬梅 雷丹 朱金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在骨科实施护理管理模式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骨科在职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12月期间该科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于2015年1—9月期间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 目的研究在骨科实施护理管理模式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骨科在职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12月期间该科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于2015年1—9月期间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中重点加强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时间段医护人员护理能力提升情况。选取同时段骨科患者80例,分为常规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结果常规组事故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为10%,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骨科护士自身护理专业技能、科室常见疾病及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提供优质护理责任感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加强风险管理模式后,P<0.05。结论骨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同时重点加强风险管理,明确科室潜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预见性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潜质危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及提高科室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意外事故 影响 骨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在严重多发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涛 彭加英 冯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542-2543,共2页
目的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在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的35例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脊... 目的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在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的35例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及颅脑、胸腹部等其他系统损伤,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8.7±3.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2±2.1分。死亡1例,大腿截肢2例,胫骨骨折发生不愈合2例,经再次手术最后愈合;其余30例骨折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5例中28例患者重新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结论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使用伤害控制策略治疗,争取尽快恢复患者体能,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控制 多发伤 骨折 应用
下载PDF
解剖钢板在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急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技连 杨正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诊的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比较两组间手术...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诊的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率差异;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间骨折愈合情况差异。结果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为优和优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0.49%。结论解剖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钢板 锁骨 粉碎性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9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义山 蒋涛 徐建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10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入路对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部分髋臼骨折患者行Stoppa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相应的术后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 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入路对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效果评价。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部分髋臼骨折患者行Stoppa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相应的术后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功能恢复状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9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满意复位7例,2例复位不满意;功能评估:优6例、良2例、差1例,未出现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入路简单安全,可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复位固定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STOPPA入路 髋臼骨折
下载PDF
人造脊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预防瘢痕组织形成的作用(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良 崔凤德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 预防 术后瘢痕 人造脊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2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 目的微创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股骨转子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外固定组48例和髓内固定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髓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优良率93.8%,髓外固定组为91.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螺钉断裂、钢板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畸形愈合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效果相当,但髓外固定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髓内固定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固定 髓内固定 股骨转子部骨折
下载PDF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尺侧副韧带的修复重建临床体会
17
作者 姜义山 蒋涛 +1 位作者 徐建华 孙天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9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MCL)修复重建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桡骨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 目的: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MCL)修复重建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桡骨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后,检查肘关节外翻不稳,采用肘内侧入路进行探查,并行MCL修复或重建;术后在肘关节屈曲90°和前臂旋转中立位的姿势下,以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7~12d,早期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2年,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周(8~19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2例。在肘关节90°位测量前臂的旋转范围,本组前臂旋前平均75°(35°~85°),前臂旋后平均80°(65°~89°)。结论:MCL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临床上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有MCL损伤时,如果骨折复位固定后仍然存在外翻不稳定者,应修复或重建M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内侧副韧带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院外延伸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
18
作者 段清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第3期89-89,92,共2页
目的研究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取院外延伸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诊治的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将常规护理纳入参照组,将院外延伸护理纳入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取院外延伸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院诊治的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将常规护理纳入参照组,将院外延伸护理纳入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KIS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KISS评分、物质生活、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院外延伸护理应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作用显著,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延伸护理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春林 陈玺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7期4724-4724,共1页
目的:调查和评价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5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125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后,痊愈100例,好转21例,无... 目的:调查和评价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5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125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后,痊愈100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6.8%。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为9.6%。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右盂肱关节下脱位1例报告
20
作者 魏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6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盂肱关节 脱位 肩关节活动度 X射线片 手法复位 肘关节屈曲 肌力下降 神经挫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