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巴蜀文化的尚五观念 被引量:8
1
作者 段渝 《四川文物》 1999年第5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古蜀文化 巴文化 宗教观念 文化因素 古代蜀人 宗教信仰 社会组织形式 五斗米道 发展演变
下载PDF
从考古和文献资料看巴蜀文化的内聚和外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群华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2,共6页
古代巴蜀文化同中华民族其它区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滇越文化一样,自有其特质和发展轨迹。巴蜀文化到它完全融化合于华夏文化之时,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下限考古学家们定为西汉前期。从文献材料中的蚕丛... 古代巴蜀文化同中华民族其它区域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滇越文化一样,自有其特质和发展轨迹。巴蜀文化到它完全融化合于华夏文化之时,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下限考古学家们定为西汉前期。从文献材料中的蚕丛、鱼凫、杜宇、开明等民族共同体到三星堆考古文化系列,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巴蜀文化较为清晰的轮廓。古代活动于四川盆地的巴蜀两大民族所创造的具有独自特征的全部物质文化遗存与文献材料的对比研究,使巴蜀文化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广汉三星堆 内聚 滇文化 考古 四川 文献资料 楚文化 西亚 文物
下载PDF
三星堆遗址文化性质研究述评
3
作者 汪志斌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33,191,共14页
本文为三星堆学术史研究系列之一,以有关三星堆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为考察对象,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本材料,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1931-2022年间有关三星堆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历程做系统的梳理,整理学术史发展脉络,总结得失,助推三星... 本文为三星堆学术史研究系列之一,以有关三星堆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为考察对象,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本材料,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1931-2022年间有关三星堆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历程做系统的梳理,整理学术史发展脉络,总结得失,助推三星堆文明研究。三星堆遗址文化性质的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线性的递增过程,而是一个多线并进、有量变有质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三星堆遗址局部的一个发掘地点,并在有限的文物发掘中开始了关于遗址文化性质的探讨,在三星堆遗址正式定名后又在长期争议中曲折发展,并在三星堆遗址的中心地位、文化类型等方面逐渐取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文化性质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交子界分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大泉 《西南金融》 1996年第11期47-49,共3页
交子界分的考察□贾大泉交子是三年一界还是两年一界?这个问题从宋至今,人们都各说不一,几乎成为千古难断的悬案。因此,有必要对交子的分界问题再作一些探讨。一、交子界分分岐的缘由从宋至今,人们对交子的发行、流通、收兑是三年... 交子界分的考察□贾大泉交子是三年一界还是两年一界?这个问题从宋至今,人们都各说不一,几乎成为千古难断的悬案。因此,有必要对交子的分界问题再作一些探讨。一、交子界分分岐的缘由从宋至今,人们对交子的发行、流通、收兑是三年一界还是两年一界的认识分岐,根本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子 辛亥年 子界 历史事实 熙宁 发行流通 分界 历史研究 北宋 食货志
下载PDF
两汉中央王朝经略西南夷的政策变迁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丽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1-128,共8页
在两汉中央王朝经略边疆的过程中,西南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中央王朝一直对这一地区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经略。本文通过分阶段梳理西汉武帝时期至东汉时期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开发和经略的经... 在两汉中央王朝经略边疆的过程中,西南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中央王朝一直对这一地区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经略。本文通过分阶段梳理西汉武帝时期至东汉时期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开发和经略的经过,分析不同时期两汉王朝经略西南夷的政策变迁以及政策变迁的原因,并对两汉王朝经略西南夷所产生的后果——中央王朝加强对西南夷地区的逐步控制,促进了西南夷地区的渐进式汉化,拓展了两汉王庭对外交流的途径和范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两汉 中央王朝 政策变迁
原文传递
王光祈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述评 被引量:3
6
作者 谭晓钟 《音乐探索》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先进分子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王光祈就是这些先进分子中的一员,他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尽管他所选择的道路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但他对祖国的热...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先进分子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王光祈就是这些先进分子中的一员,他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尽管他所选择的道路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仍激励着后人。本文就王光祈在五四时期的文化选择作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五四时期 文化选择 新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思想 救亡图存
下载PDF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孕育出蜀都水井坊——水井坊 天下白酒第一坊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渝 《四川文物》 2001年第6期3-5,共3页
成都水井街明清酒坊遗址,是我国近年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国的白酒酿造和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对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其意义和影响,作了论述,并介绍了考古发掘和专家... 成都水井街明清酒坊遗址,是我国近年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国的白酒酿造和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对水井街酒坊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其意义和影响,作了论述,并介绍了考古发掘和专家学者的考察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井坊 酒史博物馆 考古发现 酒文化
下载PDF
三星堆-金沙遗址商周礼乐文明研究——“尸”的艺术再现 被引量:2
8
作者 幸晓峰 《四川文物》 2008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对原始艺术研究的成果,从文化、考古、艺术的综合视角,分析解释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人形塑像,是祭祀礼仪的主体形象"尸"的再现。他们揭示了一个史实,即祭祀礼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物塑像是在不同时间、不... 本文借鉴文化人类学对原始艺术研究的成果,从文化、考古、艺术的综合视角,分析解释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人形塑像,是祭祀礼仪的主体形象"尸"的再现。他们揭示了一个史实,即祭祀礼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物塑像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祭礼仪式中充当特定角色,即受祭者——"尸"的肖像,他们被作为活的个体,与神沟通,往往是领袖人物或者蜀王的化身,主祭对象为神和先祖。古蜀设"尸"的祭祀礼仪具有连续性,时间跨度大约在夏至商周之际,期间,三星堆遗址期为稳定和快速发展期,到金沙遗址期为转型期,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礼乐文明碰撞、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金沙 礼乐文明 “尸” 艺术再现
下载PDF
略述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芸芸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6,共5页
近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颇具争议。张献忠研究范式因1978年之前与之后的意识形态对史学领域的影响不同而殊异。1980年代后张献忠研究较之过去有显著成就,但呈现不平衡特点。对张"杀人"的深层原因及影响的深刻性反思得不够,缺乏... 近60年来的张献忠研究颇具争议。张献忠研究范式因1978年之前与之后的意识形态对史学领域的影响不同而殊异。1980年代后张献忠研究较之过去有显著成就,但呈现不平衡特点。对张"杀人"的深层原因及影响的深刻性反思得不够,缺乏对同时期西方类似农民运动的研究以及二者间的比较研究。尽管历史学追求客观性这一高尚梦想,但张献忠研究到现在还没能做到纯粹的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献忠 大西政权 四川 杀人 历史信念
下载PDF
卢沟桥事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端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贤美 《天府新论》 1990年第5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卢沟桥事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新中国区域城乡关系史研究的拓荒——《新中国成立以来川渝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研究》书评
11
作者 黄俊棚 黄方力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21-122,共2页
城乡关系是城市和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构与格局。“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1]237)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 城乡关系是城市和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诸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构与格局。“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1]237)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2])。“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3]142)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新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关于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悬殊,因此不同区域的城乡关系变化除了共性以外,还表现出较多的差异性,而学术界对于区域城乡关系的变化研究较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演变 工农关系 川渝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 20世纪中叶 区域差异 关系史 城市和乡村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名家论坛(2018)平行论坛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会议综述
12
作者 黄俊棚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名家论坛(2018)平行论坛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于2018年10月14日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 由中国社会科学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名家论坛(2018)平行论坛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于2018年10月14日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传统文化传承 学术论坛 论坛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华 平行 名家
原文传递
从四川曲艺的特色风格看继承和发展
13
作者 幸晓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曲艺 独特风格 四川 市场经济条件 巴蜀地区 建国以来 事业建设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宋代纸币理论评述
14
作者 周原孙 《西南金融》 1994年第S1期55-58,共4页
宋代纸币理论评述周原孙自北宋初年四川地区诞生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之后,到了南宋,纸币已成为主要流通手段,当时,流通于东南地区的称为东南会子,这是南宋的主要纸币。此外,还有四川钱引、两淮会子、湖北会子、银会子... 宋代纸币理论评述周原孙自北宋初年四川地区诞生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之后,到了南宋,纸币已成为主要流通手段,当时,流通于东南地区的称为东南会子,这是南宋的主要纸币。此外,还有四川钱引、两淮会子、湖北会子、银会子等。宋代纸币产生与发展,对当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子 理论评述 北宋初 钱引 袁甫 铁钱 《宋史》 盐钞 周原 兼并之家
全文增补中
白狼与白兰
15
作者 任新建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13,共7页
我国古籍于少数民族之称谓极不统一,汉以前封建史家习惯将“中夏”以外的民族称为“诸夏”和“夷狄”。对“夷狄”又按方位分为“蛮”、“夷”、“戎”、“狄”。即“东方者曰夷”,“西方者曰戎”,“南方者曰蛮”,“北方者曰狄”。但至... 我国古籍于少数民族之称谓极不统一,汉以前封建史家习惯将“中夏”以外的民族称为“诸夏”和“夷狄”。对“夷狄”又按方位分为“蛮”、“夷”、“戎”、“狄”。即“东方者曰夷”,“西方者曰戎”,“南方者曰蛮”,“北方者曰狄”。但至汉代中央政权日趋完善,贡服的各民族部落日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狼 多弥 旄牛县 附国 古羌人 汶山郡 后汉书·西羌 宕昌羌 徼外 白利土司
下载PDF
古蔺县新庄明氏家族述略
16
作者 苏东来 《长江文明》 2017年第4期36-43,共8页
明代以来,以古蔺县为代表的川黔边界,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多样的民族成分、多变的政区演变,其移民形态迥异于川黔内地。基于区域特殊性,学界对川黔边界的移民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田野调查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对古蔺县明氏家族... 明代以来,以古蔺县为代表的川黔边界,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多样的民族成分、多变的政区演变,其移民形态迥异于川黔内地。基于区域特殊性,学界对川黔边界的移民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田野调查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对古蔺县明氏家族的文化考察,结合正史、方志、谱牒、碑刻等资料,对该家族的族源、迁徙、发展、信仰等问题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解读川黔边界地方社会四百年变迁提供生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黔边界 明氏家族 古蔺县
原文传递
成都市新都区出土明代杨恒墓志考释
17
作者 朱韬 《四川文物》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明代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杨恒墓志的发现揭开了有关明史之沉钩。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新都杨氏的迁徙及其谱系,大礼议事件中杨氏家族之进退,墓志涉及其它历史人物,并校勘《明史》之舛误一处。以上考释无疑为新都杨氏家族的研究提供了... 明代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杨恒墓志的发现揭开了有关明史之沉钩。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新都杨氏的迁徙及其谱系,大礼议事件中杨氏家族之进退,墓志涉及其它历史人物,并校勘《明史》之舛误一处。以上考释无疑为新都杨氏家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翔实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杨恒墓志 新都杨氏 考释
下载PDF
四川藏区的唐卡艺术及其保护与传承
18
作者 尉艳芝 《巴蜀史志》 2014年第4期44-47,共4页
唐卡(藏语音译),西藏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用纸(布、丝绸)作底,以彩缎镶边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画,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它以自身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的艺术花苑中独树一帜,其精湛的... 唐卡(藏语音译),西藏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用纸(布、丝绸)作底,以彩缎镶边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画,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它以自身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的艺术花苑中独树一帜,其精湛的工艺和神话般动人的画面更是享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艺术 保护与传承 四川藏区 民族特点 中华民族 艺术风格 宗教色彩 绘画
下载PDF
张之洞经世儒学的价值与现代意义
19
作者 黄俊棚 《儒藏论坛》 2016年第1期108-131,共24页
张之洞生于1837年,逝于1909年,其一生几乎与整个晚清社会相始终。张之洞临终前将自己一生的作为分为心术、学术和治术三个方面,和传统儒家所强调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相对应,并且很好地将学术、心术、治术三者相统一,共... 张之洞生于1837年,逝于1909年,其一生几乎与整个晚清社会相始终。张之洞临终前将自己一生的作为分为心术、学术和治术三个方面,和传统儒家所强调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相对应,并且很好地将学术、心术、治术三者相统一,共同服务于保国、保种、保教的政治实践。因此,其幕僚辜鸿铭曾评价张之洞为'儒臣'。在全球化和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儒学在人生价值、家庭关系、社会风气等方面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许多有益的补充和批判依据,这也是儒学在当代的价值所在。儒学是否还有经世的可能,当代儒学如何继承传统儒学的经世传统,对于这些问题,一百多年前的'儒臣'张之洞关于儒学经世的思考和实践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经世 儒学 价值 意义
原文传递
文物保护应尊重历史本来面目——广安“邓时敏神道碑”质疑
20
作者 陈世松 《四川文物》 2004年第3期64-67,共4页
本文通过对广安重建“邓时敏神道碑”碑文、立碑时间的质疑 ,对神道碑的内容、立碑原则及其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还就当前文物保护、修复重建工作应该注意尊重历史本来面目的问题 ,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关键词 邓时敏 神道碑 文物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