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1年7月四川盆地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肖递祥
杨康权
祁生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2-1491,共10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和7月23日四川盆地出现的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环境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3"暴雨出现...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和7月23日四川盆地出现的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环境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3"暴雨出现在典型东高西低环流背景下,水汽输送条件好,强降雨持续时间更长,而"7.23"暴雨出现在高空冷涡后部,对流不稳定能量大,垂直风切变较强,因此伴有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回波强度比"7.3"暴雨要强5 dBz左右,并具有低层弱回波和中高层回波悬垂等强风暴特征;大气非静力平衡强迫激发低层辐合是两次突发性暴雨的动力触发机制,大气非平衡值能提前6 h左右反应暴雨的启动和演变趋势,暴雨中心出现在非平衡负值中心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雷达回波
环境条件
动力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门山沿线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数值试验
被引量:
16
2
作者
肖递祥
屠妮妮
祁生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南区域模式WRF_RUC产品,对2012年8月17 18日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沿线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明显高能、高湿,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南区域模式WRF_RUC产品,对2012年8月17 18日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沿线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明显高能、高湿,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对流发展与低层偏东气流密切相关,暴雨开始前,四川盆地内低层偏东气流增强,使盆地西部沿山地区辐合和地形抬升作用增强,是造成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降低高原地形高度,暴雨区明显西移;降低盆地内初始场温湿条件,降水强度明显减弱;不考虑地面热通量影响,降水强度也将有一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地形
数值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1年7月四川盆地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肖递祥
杨康权
祁生秀
机构
四川省
气象
台
四川省
气象局
观测
与
网络
处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82-149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95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10008)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日和7月23日四川盆地出现的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环境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3"暴雨出现在典型东高西低环流背景下,水汽输送条件好,强降雨持续时间更长,而"7.23"暴雨出现在高空冷涡后部,对流不稳定能量大,垂直风切变较强,因此伴有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回波强度比"7.3"暴雨要强5 dBz左右,并具有低层弱回波和中高层回波悬垂等强风暴特征;大气非静力平衡强迫激发低层辐合是两次突发性暴雨的动力触发机制,大气非平衡值能提前6 h左右反应暴雨的启动和演变趋势,暴雨中心出现在非平衡负值中心附近。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雷达回波
环境条件
动力机制
Keywords
abrupt heavy rain, radar reflectivit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dynamic mechanism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沿线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数值试验
被引量:
16
2
作者
肖递祥
屠妮妮
祁生秀
机构
成都高原
气象
研究所
四川省
气象
台
四川省
气象局
观测
与
网络
处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4-062)
四川省局课题(2012-开发-02)
文摘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西南区域模式WRF_RUC产品,对2012年8月17 18日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脉沿线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明显高能、高湿,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对流发展与低层偏东气流密切相关,暴雨开始前,四川盆地内低层偏东气流增强,使盆地西部沿山地区辐合和地形抬升作用增强,是造成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降低高原地形高度,暴雨区明显西移;降低盆地内初始场温湿条件,降水强度明显减弱;不考虑地面热通量影响,降水强度也将有一定减弱。
关键词
暴雨
地形
数值试验
Keywords
Rainstorm
Topographic
Numerical experiment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1年7月四川盆地两次突发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肖递祥
杨康权
祁生秀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龙门山沿线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数值试验
肖递祥
屠妮妮
祁生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