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瑞龙 李维民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王文君 徐振锋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54-3360,共7页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代表性植物康定柳、方枝柏、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物在分解第一年(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不同关键时期质量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过程中,不同物种凋落物的...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代表性植物康定柳、方枝柏、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物在分解第一年(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不同关键时期质量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过程中,不同物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康定柳>红桦>岷江冷杉>方枝柏,且均为生长季节大于冻融季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P fau)为方枝柏(26.7%)>岷江冷杉(18.8%)>红桦(15.7%)>康定柳(13.2%),其中康定柳和方枝柏的P fau在生长季节大于冻融季节,而红桦和岷江冷杉的P fau为冻融季节大于生长季节.冻融季节土壤动物的作用与凋落物初始C、P和N/P显著相关,而生长季节则与N、C/N、木质素、木质素/纤维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高山 亚高山森林 凋落物 质量损失率
原文传递
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凋落叶N和P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洁 蒋先敏 +4 位作者 杨万勤 倪祥银 徐李亚 李晗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58-2166,共9页
采用凋落物网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物N表现为富集,P表现为释放,且雪被融化期P释放速率最大.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P释放... 采用凋落物网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物N表现为富集,P表现为释放,且雪被融化期P释放速率最大.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P释放速率大于薄型和无雪被斑块,而薄型和无雪被斑块下凋落物的N释放速率明显较高.6种凋落物N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除岷江冷杉外,其他树种凋落物P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与日均温表现为正相关.气候变暖情景下冬季雪被覆盖的减小将促进高山森林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释放,抑制P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凋落物分解 释放动态 雪被斑块
原文传递
关于合理经营川西高山峡谷原始林区的建议
3
作者 陈光举 《林业经济》 1982年第5期34-35,共2页
川西高山峡谷原始林区于1950年开发,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已由过去单一的原木生产发展成为现在的营林更新、综合利用、原木生产的综合性企业。全局现有职工3,477人,其中,营林更新854人,综合利用294人,原木生产2,236人,基本建设93人。截至... 川西高山峡谷原始林区于1950年开发,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已由过去单一的原木生产发展成为现在的营林更新、综合利用、原木生产的综合性企业。全局现有职工3,477人,其中,营林更新854人,综合利用294人,原木生产2,236人,基本建设93人。截至1979年底止,采伐面积48.9万亩(其中,皆伐面积43.9万亩);更新林46.3万亩(其中,人工更新41.4万亩,天然更新0.8万亩,荒山造林0.1万亩);更新成效面积42.3万亩(其中,郁闭成林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林区 皆伐 荒山造林 高山峡谷 郁闭成林 天然更新 人工更新 综合性企业 剩余物 拖拉机集材
下载PDF
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的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 被引量:71
4
作者 李娇 蒋先敏 +3 位作者 尹华军 尹春英 魏宇航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2,共8页
采用野外原位收集方法,对川西米亚罗林区不同林龄(9、13、31年)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的单位质量、长度、面积及根尖分泌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9年生云杉林的分泌速... 采用野外原位收集方法,对川西米亚罗林区不同林龄(9、13、31年)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分泌物和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根系的单位质量、长度、面积及根尖分泌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9年生云杉林的分泌速率显著大于13年生和31年生云杉林.13年生云杉林的根系活力显著小于9年生和31年生云杉林.不同林龄粗枝云杉人工林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表现为31年生>13年生>9年生,非根际土为13年生>31年生>9年生.随林龄的增加,粗枝云杉的根际土细菌、真菌、放线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及总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非根际土细菌、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总量及真菌/细菌呈低-高-低的趋势.粗枝云杉根系对土壤MBC、MBN及功能群磷脂脂肪酸含量具有正根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枝云杉 林龄根系分泌物 根系活力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原文传递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内不同光环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4
5
作者 尹华军 赖挺 +2 位作者 程新颖 蒋先敏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2-1083,共12页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森林类型。开展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树种对气候变暖响应差异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亚高山针叶林植被组成和森林动态提供科学...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森林类型。开展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树种对气候变暖响应差异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亚高山针叶林植被组成和森林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主要树种——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为研究材料,采用开顶式增温法(Open-top chamber,OTC)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增温对全光条件和林下低光环境中(约为全光的10%)生长的红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在人工林环境下,OTC使增温框内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升高了0.51和0.33℃;而在林外空地处,OTC使二者分别升高了0.69和0.41℃。研究结果显示,增温总体上促进了两种幼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并促使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其同化部位——叶,使幼苗的根冠比(R/S)显著降低。增温通过增加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等光合参数,促进了幼苗的光合过程和生长。然而,增温对两种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效果与植物种类及其所处的光环境有关。增温仅在林外全光条件下显著影响红桦幼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岷江冷杉幼苗对增温的响应与红桦相反,即增温仅在林下低光环境下对岷江冷杉幼苗的生长和生理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响应差异可能赋予这两种植物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对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森林动态产生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桦 岷江冷杉 气候变暖 亚高山针叶林
下载PDF
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的凋落物分解 被引量:30
6
作者 邓长春 蒋先敏 +3 位作者 刘洋 张健 陈亚梅 和润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69-1778,共10页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 凋落物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形成的关键生态过程。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季节变化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类型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对高山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优势种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雪被期和生长季的分解特征。结果显示:(1)季节变化和植被类型对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且在高山林线最大,暗针叶林中雪被期的质量损失略高于生长季,但差异不显著;(2)林线交错带上高山杜鹃凋落叶分解缓慢,一年干物质失重率为9.62%,拟合分解系数k为0.145;(3)高山杜鹃凋落叶的质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纤维素降解显著且集中在雪被期,木质素无明显降解,在高山林线上C/N、C/P、木质素/N变化幅度较小且C、N、P的释放表现得稳定而持续。结果表明,季节性雪被对林线交错带内高山杜鹃分解的影响不仅局限在雪被期内,雪被融化期间频繁的冻融作用和雪融水淋洗作用可能会促进高山杜鹃凋落物在生长季初期的分解。总的来看,在气候变暖的情景下,雪被的缩减、生长季的延长和高山杜鹃群落的扩张可能加速高山林线交错带高山杜鹃凋落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林线交错带 高山杜鹃 气候变暖 雪被
下载PDF
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在川西米亚罗林区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郭宁 邢韶华 +5 位作者 姬文元 崔国发 泽郎根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84-3791,共8页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 为明确每一森林小班内森林资源的质量状况,以便为林场采取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森林小班调查内容为基础,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易行、贴近生产实践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由森林的自然性、森林生产力的维持能力和森林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3个方面构成,包括林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黄金分割理论,结合专家意见、相关标准规范划分了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级别及其得分。整个林场森林资源质量状况等级根据森林小班评价结果的加权得出。以川西林业局管辖的301林场和303林场为例进行了评价试用,结果表明:301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45.65%,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59,评价级别为二级(一般);303林场的一级质量小班数比例为64.80%,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得分为0.63,评价级别为一级(好)。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认为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真实状况,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探讨了本方法在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研究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质量评价 黄金分割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人工针叶林林下11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 被引量:20
8
作者 何冬梅 刘庆 +1 位作者 林波 蒋先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39-4749,共11页
人工林内两种主要生境(林窗和林内)的光照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叶片形态和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对川西米亚罗林区60a人工云杉林2种不同生境(林窗和林内)的11种植物比叶重、叶片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等进... 人工林内两种主要生境(林窗和林内)的光照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叶片形态和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对川西米亚罗林区60a人工云杉林2种不同生境(林窗和林内)的11种植物比叶重、叶片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林窗生境中11种供试植物比叶重(LMA)均显著大于林内生境;多数阔叶物种叶片厚度(LT)、栅栏组织厚度(PT)、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T/ST)、栅栏细胞层数在林窗生境中更大或更多,但叶表皮细胞厚度(UET、LET)、海绵组织厚度(ST)在两种生境中无显著差异;林窗生境中生长的各物种栅栏细胞均为长形且长度大于林内生长的相同物种;不同物种气孔密度(SD)对两种生境有一致的响应趋势,但显著程度有异,除三褶脉紫菀外10种植物的气孔长径(SL)受两种生境影响不大,这与气孔特性受多种环境因素制约,且各种因素对气孔作用效应和作用方面不同有关。结合各物种喜光特性综合分析后认为同一群落的林下植物对光生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适应性;从可塑性方面分析发现叶片光合组织的可塑性大于非光合组织,且各物种叶片平均可塑性与喜光特性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解剖特征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 林下植物 光适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林龄云杉林冬季土壤呼吸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非飞 林波 +1 位作者 刘庆 李维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1-767,共7页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连续定位测定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在冬季(2007.11.01~2008.03.31)的土壤呼吸,用挖壕沟法同步区分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并同步测定土壤5cm温度和水分.结果表明...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连续定位测定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在冬季(2007.11.01~2008.03.31)的土壤呼吸,用挖壕沟法同步区分土壤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并同步测定土壤5cm温度和水分.结果表明,土壤5cm温度与冬季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冬季土壤呼吸的相关性不明显.亚高山针叶林冬季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为3.1803~6.5469,不同年龄阶段针叶林的Q10值大小依次为:35a人工云杉林>47a人工云杉林>65a人工云杉林>22a人工云杉林>原始云杉林.22a、35a、47a、65a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冬季土壤总呼吸碳释放通量别为200.16、196.23、166.71、228.47、261.75g(C)m-2,随着森林恢复更新,冬季土壤呼吸通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拐点出现在47a人工林附近.温度是影响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和异养呼吸贡献率的主要因子,温度与异养呼吸贡献率成负相关.22a、35a、47a、65a人工云杉林和原始云杉林冬季土壤的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碳释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33.44、134.04、115.97、166.05、199.07g(C)m-2和66.71、62.20、50.73、62.43、62.68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云杉林 土壤呼吸 土壤自养呼吸 土壤异养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下载PDF
连续三年夜间增温和施氮对云杉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月蛟 朱利英 +3 位作者 尹华军 刘庆 蒋先敏 赵春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67-2977,共11页
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建群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加热模拟增温结合外施氮肥(NH4NO325 g N m-2a-1)的方法,研究连续3a夜间增温和施肥对云杉幼苗外生菌根侵染率、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 以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建群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加热模拟增温结合外施氮肥(NH4NO325 g N m-2a-1)的方法,研究连续3a夜间增温和施肥对云杉幼苗外生菌根侵染率、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增温对云杉外生菌根侵染率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及根级差异。夜间增温对春季(2011年5月)云杉1级根,夏季(2011年7月)和秋季(2010年10月)云杉2级根侵染率影响显著。除2011年7月1级根外,施氮对云杉1、2级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夜间增温对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施氮及增温与施氮联合处理使土壤中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显著降低,但却提高了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这说明云杉幼苗外生菌根侵染率对温度较敏感,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其群落多样性对施氮较敏感。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亚高山针叶林地下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外生菌根 侵染率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川西米亚罗林区冷杉林群落特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宁 邢韶华 +4 位作者 姬文元 崔国发 汪明 薛樵 蒋先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4-1060,共7页
冷杉林是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米亚罗林区的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天然冷杉林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不同生态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冷杉林最适宜的分布环境。结果表明:冷杉林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 冷杉林是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以米亚罗林区的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天然冷杉林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随不同生态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并探讨了冷杉林最适宜的分布环境。结果表明:冷杉林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蓄积量则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小环境的变化、人为干扰有关;冷杉林的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为:海拔3500~4000m、土壤厚度50~79cm、坡度40°~49°的中、上位阴坡和半阴坡;海拔3800~3900m为冷杉林的最集中分布区域,该区域中影响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生态因子排序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林 群落特征 生态因子 米亚罗 川西
原文传递
CY5油锯常见故障的分析及排除
12
作者 陈光举 景学坤 《林业科技通讯》 1976年第10期25-25,共1页
川西林业局,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总结经验。最近,林业局召开了矮把油锯手会议,着重总结了对CY5油锯使用、维护的主要经验,现将CY5油锯使用中常见故降的分析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一、磁电机正常发火时,油锯慢慢灭火。... 川西林业局,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总结经验。最近,林业局召开了矮把油锯手会议,着重总结了对CY5油锯使用、维护的主要经验,现将CY5油锯使用中常见故降的分析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一、磁电机正常发火时,油锯慢慢灭火。主要是油路问题。1.油锯低头灭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针 开度 灭火 CY5 混合气 油锯 链锯 化油器 汽化器 火花塞 点火电嘴 点火装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