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众 侯静 吴恩辉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321-323,共3页
利用"清华在线"平台对"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并对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过程统计结果显示,适当增加线上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结果统计显示,增加线上教学可以提升期... 利用"清华在线"平台对"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并对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教学过程统计结果显示,适当增加线上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结果统计显示,增加线上教学可以提升期末成绩良好和优秀占比,降低不及格的占比,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课程 自主学习 强制学习 在线学习时长 在线小测试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制备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黔蜀 赵倩梅 +3 位作者 钟千伟 胥大伟 王华云 徐众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21期64-67,共4页
以攀枝花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材料,硫酸、硝酸和高氯酸分别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对三种工艺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膨化温度进行补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高氯酸和高锰酸钾制备的膨胀石墨膨胀容积最... 以攀枝花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材料,硫酸、硝酸和高氯酸分别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对三种工艺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膨化温度进行补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高氯酸和高锰酸钾制备的膨胀石墨膨胀容积最大,达到185. 7 m L/g。利用XRD和SEM对天然鳞片石墨、可膨胀石墨和膨胀石墨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也显示采用高氯酸进行插层更充分,蓬松度更好,最适用于制备复合相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鳞片石墨 可膨胀石墨 膨胀容积 氧化插层
下载PDF
地方高校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攀枝花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众 侯静 +1 位作者 万书权 刘黔蜀 《科技风》 2020年第32期162-164,共3页
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减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以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我国为了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于2010年比准开设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开设本专业的高校就随之增加,由于专业起步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不健全,所以各个... 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减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以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我国为了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于2010年比准开设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开设本专业的高校就随之增加,由于专业起步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不健全,所以各个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差异较大。本文以攀枝花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例,对专业发展性情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培养特色等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以教研活动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探索
4
作者 徐众 吴恩辉 +3 位作者 张士举 侯静 李军 鲍丽莹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13-17,22,共6页
随着国家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四新建设”和“双万计划”,各高校不断开展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研究。该文以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冶金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为基础,通过采用教师定期进入企业交流、定期邀请企业与其他高校相关人员进院... 随着国家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四新建设”和“双万计划”,各高校不断开展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研究。该文以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冶金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为基础,通过采用教师定期进入企业交流、定期邀请企业与其他高校相关人员进院交流、定期开展教研室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树立专业典型个人和班集体等方式强化专业建设,凝练出“三进、两流、一典型”的专业建设方式,提升冶金工程、采矿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夯实专业建设内涵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现场 企业生产线 定向培养 定期交流 内涵式发展 树立典型
原文传递
添加提钒尾渣对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稳定性和导电性的影响
5
作者 徐众 李军 +1 位作者 吴恩辉 蒋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1-469,共9页
以不同膨胀石墨(EG-300、EG-350和EG-400)为支撑材料,石蜡(PW)为相变主材,提钒尾渣(VT)为导电强化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进行60次热循环,EG/PW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小于... 以不同膨胀石墨(EG-300、EG-350和EG-400)为支撑材料,石蜡(PW)为相变主材,提钒尾渣(VT)为导电强化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进行60次热循环,EG/PW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小于0.03%,VT/EG/PW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小于0.08%,添加VT对材料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直线拟合表明质量损失率与循环次数存在线性关系(R^(2)范围在0.06143~0.85924之间);EG/PW复合相变材料的电阻率会随成型压力增加而减小,添加微米级VT之后规律一致,仅EG-300/PW电阻率随VT添加量增加而减小,添加量应该控制在2%以内,添加VT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压力从2 MPa变到8 MPa时,电阻率下降率在49%以下,添加VT后复合材料电阻率下降率变大,添加VT可以使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压敏性提高;指数拟合显示复合相变材料电阻率与压力之间的指数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提钒尾渣 热稳定性 电阻率
下载PDF
金属泡沫/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徐众 侯静 +4 位作者 万书权 李军 吴恩辉 刘黔蜀 甘鑫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利用泡沫铜、泡沫镍和泡沫铝为支撑材料,石蜡作为相变主材,通过恒温浸渍法和浇注法制备多种复合相变材料。研究吸附温度和时间对金属泡沫/石蜡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影响,确定恒温浸渍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优选条件为70℃水浴下吸附10 m... 利用泡沫铜、泡沫镍和泡沫铝为支撑材料,石蜡作为相变主材,通过恒温浸渍法和浇注法制备多种复合相变材料。研究吸附温度和时间对金属泡沫/石蜡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影响,确定恒温浸渍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优选条件为70℃水浴下吸附10 min,借助稳态平板法测导热系数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对优选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蓄-放热过程中泡沫铜/石蜡复合材料稳定性最好,温度分布最均匀;复合材料在50℃和35℃之间进行蓄-放热时,泡沫铝/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蓄-放时间最短;恒温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比纯石蜡高5~9倍,浇注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则比纯石蜡高6~13倍。本研究有助于推动泡沫金属/石蜡复合材料的成型应用,为今后复合相变材料温度场分布情况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金属 石蜡 复合相变材料 蓄-放热 导热系数
下载PDF
膨胀石墨/有机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众 侯静 +4 位作者 李军 吴恩辉 黄平 刘黔蜀 胥大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58-2767,共10页
以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石蜡、十六酸和硬脂酸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材料的热-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有机质中分别添加7%、9%和11%的膨胀石墨,并在4MPa下压制成型,分别在65℃、70℃和75℃的烘箱... 以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石蜡、十六酸和硬脂酸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材料的热-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有机质中分别添加7%、9%和11%的膨胀石墨,并在4MPa下压制成型,分别在65℃、70℃和75℃的烘箱中充热30min,有机质均未出现泄漏;相比3种纯有机质,复合相变材料的充热时间分别缩短32s、622s和231s,其放热时间分别缩短1040s、1327s和1311s。充热时复合材料的升温速率比固态下的纯有机质快,放热时复合材料全过程都比纯有机质降温速率快;经过60次热循环之后质量损失率均小于0.05%;成型后的复合材料充热时,温度场分布均比纯有机质均匀,放热时温度场分布基本一致,但成型对复合材料的温升有所抑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比对应的有机质提高10.12~11.19倍、9.00~15.50倍和5.58~6.76倍;在2~8MPa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分别在0.092~0.150Ω·cm、0.058~0.146Ω·cm和0.020~0.041Ω·cm之间,均小于1Ω·cm,说明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复合相变材料 温度场分布 充-放热 热-电性能
下载PDF
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电阻率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徐众 黄平 +3 位作者 吴恩辉 侯静 李军 刘黔蜀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71-378,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使用半导体粉末电阻率测试仪对天然鳞片石墨、提纯石墨、可膨胀石墨、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在不同压强下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发现所有材料的电阻率都随压强的增加而减小,对导热性能最...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使用半导体粉末电阻率测试仪对天然鳞片石墨、提纯石墨、可膨胀石墨、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在不同压强下的电阻率进行测试。发现所有材料的电阻率都随压强的增加而减小,对导热性能最好的相变材料进行7次重复测试,材料电阻率在0.210~0.535?·cm之间变化,依然小于1?·cm,属于低电阻率材料。根据测试数据计算不同压强情况下相变材料单位体积蓄热量、密度、体积和电阻值。材料的单位体积蓄热量和密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体积和电阻则相反,压强在4~10MPa之间时物理性能比较稳定,在10MPa左右时,相变材料电阻值比天然鳞片石墨最大增大884倍、体积1.9倍、密度0.6倍,单位体积蓄热量同比4 MPa时最大增加22.8%,压缩之后单位体积蓄热量提高。说明膨胀石墨/石蜡复合材料属于低电阻率相变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能够实现升温和降温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鳞片石墨 可膨胀石墨 复合相变材料 电阻率
下载PDF
提钒尾渣对膨胀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众 侯静 +2 位作者 李军 吴恩辉 黄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以不同膨胀石墨(EG-300、EG-350和EG-400)为支撑材料,石蜡(PW)为相变主材,提钒尾渣(VT)为导热强化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PW当中分别添加9%、8%和7%的3种膨胀石墨时,PW不... 以不同膨胀石墨(EG-300、EG-350和EG-400)为支撑材料,石蜡(PW)为相变主材,提钒尾渣(VT)为导热强化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PW当中分别添加9%、8%和7%的3种膨胀石墨时,PW不会泄漏;分别在3种复合相变材料中添加1%~3%的微米级VT,得到9种VT/EG/PW复合相变材料,在4MPa下压制成型,进行60次热循环;添加VT之后,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热导率多数变大,而60次热循环之后的热导率损失率多数变小,添加微米级VT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减缓热导率衰减。说明在EG/PW复合相变材料当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米级VT可以增强材料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 提钒尾渣 热导率 热导率损失率
下载PDF
有机酸/碳纳米管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众 侯静 +2 位作者 李军 吴恩辉 黄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75-1786,共12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支撑材料,十二酸(LA)、十四酸(MA)、十六酸(PA)或十八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压片机、红外热成像仪、导热系数测试仪、DSC和电阻率测试仪对成型材料的物理性质、温度场...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支撑材料,十二酸(LA)、十四酸(MA)、十六酸(PA)或十八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压片机、红外热成像仪、导热系数测试仪、DSC和电阻率测试仪对成型材料的物理性质、温度场分布、蓄-放热时间、导热率和电阻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和MWCNT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密度影响较小。4种有机酸LA、MA、PA、SA中分别添加24%、19%、25%和26%的MWCNT(均为质量分数,以反应体系总质量计,下同)时,有机酸不会泄漏;成型后虽然温度场分布更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但蓄热速度减缓;4种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率分别比纯有机酸提高2.7~3.7倍、2.7~4.5倍、2.7~4.4倍和1.7~2.4倍;复合相变材料的冷热循环潜热均有所下降;当压力从1 MPa升到11 MPa时,复合材料电阻率分别减小75.9%、76.5%、72.2%和74.0%,材料电阻率变化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较高。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导热和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有机酸 成型复合相变材料 温度场分布 热导率 电阻率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脂肪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封装效果分析
11
作者 徐众 吴恩辉 +1 位作者 侯静 李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117,125,共6页
以膨胀珍珠岩(EP)为支撑材料,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膨胀珍珠岩/脂肪酸(EP/FA)复合相变材料。泄漏率是衡量材料封装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验研究了EP添加量、加热时间和... 以膨胀珍珠岩(EP)为支撑材料,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膨胀珍珠岩/脂肪酸(EP/FA)复合相变材料。泄漏率是衡量材料封装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验研究了EP添加量、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复合相变材料泄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泄漏率随着EP添加量增大而减小,在LA、MA、PA和SA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59%、69%、65%、66%的EP,脂肪酸(FA)不会泄漏;EP/LA、EP/MA、EP/PA和EP/SA复合相变材料的泄漏率会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线性拟合结果表明两者相关系数R^(2)大于0.95,说明两者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加热12h后上述4种复合相变材料的泄漏率分别达到1.48%、1.34%、1.49%和1.17%;4种复合相变材料的泄漏率会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大,加热温度对EP/LA的热稳定性影响最大,对EP/MA影响最小;在不同温度下加热1~3h,4种复合相变材料的泄漏率分别低于0.78%、0.36%、0.45%和0.42%。添加EP能够很好地封装FA,同时提升蓄热温度和时间,但是材料潜热降低,因此采用EP封装有机相变材料时应先进行适当的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共混 复合相变材料 泄漏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钛铁矿基钛铁酸钾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彭文静 吴恩辉 +7 位作者 李军 李湘 马兰 侯静 徐众 李宏 张远 刘鹏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本文以钛精矿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通过氧化焙烧工艺原位合成钛铁酸钾复合材料,并对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出的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和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通过XRD、XPS、UV-Vis和SEM对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价态、光谱吸收和微观形貌进行... 本文以钛精矿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通过氧化焙烧工艺原位合成钛铁酸钾复合材料,并对不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出的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和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通过XRD、XPS、UV-Vis和SEM对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价态、光谱吸收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焙烧后焙烧产物主要由铁酸钾、钛酸钾和钛铁酸钾组成,铁酸钾和钛酸钾不均匀附着在钛铁酸钾晶体表面;铁和钛元素分别以Fe^(3+)和Ti^(4+)的形式存在。焙烧温度为750℃、850℃和950℃时,所合成的钛铁酸钾复合材料的能带间隙分别为1.25 eV、1.15 eV和1.45 eV。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在850℃的焙烧获得的钛铁酸钾复合材料达到最优,其降解率值可达98.3%;甲基橙作为污染物时,随着焙烧温度增加,焙烧产物降解效果越好,1000℃时其降解率值为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钛铁酸钾 原位氧化 钛铁矿基钛铁酸钾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的原位制备及其光热性能
13
作者 李湘 吴恩辉 +7 位作者 彭文静 李军 马兰 侯静 徐众 李宏 刘鹏 张远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本文以钛白粉为原料,钢渣为骨架,石墨为还原剂,淀粉为造孔剂,聚乙烯醇溶液为粘结剂,采用高温焙烧原位制备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并对其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XRD、SEM、XPS和UV-Vis等手段对多孔材料的物相、微观... 本文以钛白粉为原料,钢渣为骨架,石墨为还原剂,淀粉为造孔剂,聚乙烯醇溶液为粘结剂,采用高温焙烧原位制备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并对其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XRD、SEM、XPS和UV-Vis等手段对多孔材料的物相、微观结构、表面元素组成与价态和光吸收能力进行表征,同时测试了材料的孔隙率和光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多孔材料的主要物相由锐钛型TiO_(2)、CaTiO_(3)、C和Ca_(3)Mg(SiO_(4))_(2)组成,各物相之间边界清晰。通过高温焙烧,部分Ti^(4+)被还原成Ti^(3+)且形成氧空位,从而成功制备了Black TiO_(2)。孔隙率测试表明,淀粉配比为21.74%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为30.5%,并拥有最小的禁带宽度。光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淀粉配比的增加,多孔材料的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均呈现出先显著提高后略有降低的规律;在TiO_(2)、石墨粉、聚乙烯醇溶液和钢渣质量比固定为1:1:1:4,淀粉配比为18.52%时,多孔材料水蒸发速率和光热转换效率分别可达1.47 kg·m^(-2)·h^(-1)和6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TiO_(2) Black TiO_(2)/钢渣/石墨多孔材料 原位制备 高温焙烧 光热性能
下载PDF
不同粒径活性炭/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众 侯静 +3 位作者 李军 吴恩辉 黄平 唐亚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利用不同粒径活性炭(AC)为支撑材料,肉豆蔻酸(M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AC/MA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借助电动压片机、红外成像仪、稳态热导率测试仪和半导体电阻率测试仪对材料物理性质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A中添加200、... 利用不同粒径活性炭(AC)为支撑材料,肉豆蔻酸(M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AC/MA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借助电动压片机、红外成像仪、稳态热导率测试仪和半导体电阻率测试仪对材料物理性质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A中添加200、300、325和400目(1目=1.5μm,余同)AC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47%、42%、38%和35%,添加质量分数随粒径减小而减小;成型复合材料的密度随AC质量分数和成型压力增加而增大,而泄漏率则随其增加而减小。成型复合材料的温度场分布更均匀,蓄-放热时间均比纯MA短。复合材料热导率分别比纯MA提高了1.91~4.11、2.05~3.93、1.71~3.93和1.97~4.11倍。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会随压力和石墨添加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添加10%的石墨后,电阻率降低1~2个数量级;液态下混合材料电阻率波动更小;拟合分析显示材料电阻率与压力之间呈指数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定型复合相变材料 温度场分布 热导率 电阻率
下载PDF
石墨/钒氧化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恩辉 李军 +5 位作者 侯静 徐众 黄平 蒋燕 张远 刘黔蜀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8-317,共10页
以V2O5为原料,石墨粉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石墨/钒氧化物复合材料。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系统评价了不同还原工艺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吸附性能,并选定在还原温度为650℃、还原时间为60 min和石墨配比为18.03%的还原条件下所制... 以V2O5为原料,石墨粉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石墨/钒氧化物复合材料。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系统评价了不同还原工艺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吸附性能,并选定在还原温度为650℃、还原时间为60 min和石墨配比为18.03%的还原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和作为目标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透射电镜和微孔分析对目标吸附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物相由石墨、VO_(2)和少量V_(6)O_(13)组成,且钒氧化物呈块状、条状和辐射状分散在片层石墨表面;样品颗粒尺寸从几微米到数十微米不等,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6.84 m^(2)/g和0.02 cm^(3)/g,且绝大部分孔径分布在介孔和大孔区间。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8的范围内石墨/钒氧化物对亚甲基蓝均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平衡吸附量均在200 mg/g以上;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钒氧化物 亚甲基蓝 吸附
原文传递
石墨对活性炭/脂肪酸复合相变材料潜热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众 侯静 +3 位作者 吴恩辉 李军 黄平 唐亚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78-3891,共14页
利用不同粒径活性炭(AC,粒径为75μm、48μm、45μm和38μm)作为支撑材料,以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4种脂肪酸(FA)为相变主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多种AC/FA复合相变材料,并在其中添加石墨来增强材料导电性能... 利用不同粒径活性炭(AC,粒径为75μm、48μm、45μm和38μm)作为支撑材料,以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4种脂肪酸(FA)为相变主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多种AC/FA复合相变材料,并在其中添加石墨来增强材料导电性能,系统地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密度、泄漏率、潜热、导热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FA中添加AC质量分数随粒径减小分别降低16%、12%、9%和7%,AC对MA的吸附效果最好,对SA的吸附效果最差;AC/FA泄漏率随AC添加量和成型压力增大而减小,密度正好相反。AC/FA的热导率比纯FA提高的最大倍数分别为7.6倍、10.7倍、5.1倍和5.1倍。AC/FA电阻率随压力和石墨添加量增加而减小,添加10%石墨后,复合相变材料潜热从52.88~141.9J/g下降至36.4~106.4J/g,但电阻率从几万降低至30.70Ω·cm以下,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径活性炭 复合相变材料 热导率 相变潜热 电阻率
下载PDF
不同支撑材料/PEG-1500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众 吴恩辉 +2 位作者 侯静 李军 昝学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5-280,286,共7页
以氮化硼(BN)、碳化硼(B_(4)C)、海泡石(SEP)、凹凸棒(ATP)、活性炭(AC)、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膨胀石墨(EG)作为支撑材料,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M1—PCM7这7种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材料稳定性、升温速... 以氮化硼(BN)、碳化硼(B_(4)C)、海泡石(SEP)、凹凸棒(ATP)、活性炭(AC)、多壁碳纳米管(MWCNT)和膨胀石墨(EG)作为支撑材料,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M1—PCM7这7种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材料稳定性、升温速率和瞬态热导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EG中添加7种支撑材料的最佳质量分数在7%~78%之间;材料泄漏率会随加热时间和温度增加而增大,线性拟合表明材料的泄漏率与加热时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R~2大于0.93);7种材料光-热转换时泄漏率在0.12%~1.13%;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比纯PEG提高了11.5%~62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复合相变材料 泄漏率 热稳定性 光-热转换 热导率
下载PDF
氮化硼/脂肪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形状稳定性和导热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众 吴恩辉 +2 位作者 侯静 李军 黄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28,共9页
目的探究氮化硼(BN)对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等4种脂肪酸(FA)的形状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方法将FA融化后,添加BN,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制备出4种不同的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并分析BN的添加量、光-热转换、储热... 目的探究氮化硼(BN)对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和硬脂酸(SA)等4种脂肪酸(FA)的形状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方法将FA融化后,添加BN,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制备出4种不同的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并分析BN的添加量、光-热转换、储热时间和温度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密度和形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BN添加量对FA相变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复合相变材料的密度随着BN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趋势,稳定性也随之增强,在4种FA中添加BN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68%、69%、69%、68%;复合相变材料的泄漏率随着储热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趋势,在储热12 h时其泄漏率小于0.6%,泄漏率随着储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于熔点25℃左右条件下加热3 h,泄漏率低于0.1%;材料经过4次光-热转换后,其泄漏率小于0.4%;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比纯FA的热导率提高了401.91%、597.92%、353.74%、304.95%。结论制备的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具有不同的储能温度、导热性能和稳定性,可以作为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脂肪酸 成型复合相变材料 泄漏率 热导率
下载PDF
活性炭/有机质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电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众 吴恩辉 +3 位作者 李军 侯静 黄平 蒲权文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用活性炭(AC)作为支撑材料,石蜡(PW)、十六酸(P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主材,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C/PW、AC/PA和AC/SA复合相变材料,并考察了其热-电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时有机质均不会泄漏;复合材料充-放热过程中温度场分布都比较... 用活性炭(AC)作为支撑材料,石蜡(PW)、十六酸(PA)和硬脂酸(SA)作为相变主材,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AC/PW、AC/PA和AC/SA复合相变材料,并考察了其热-电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时有机质均不会泄漏;复合材料充-放热过程中温度场分布都比较均匀,热循环会使材料导热性能略有下降;此外,三种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均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热稳定性 温度分布 充-放热 导热系数 电阻率
原文传递
具有钒钛特色的新能源专业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
作者 徐众 吴恩辉 +1 位作者 侯静 李军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5期46-49,53,共5页
随着“工程认证”和“国家、省一流专业”计划的实施,很多学校的新能源专业都已获批“国家、省一流专业”建设,还有部分已通过工程认证。而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能源专业想要在后续的建设中取得优势,就需要凝练专业培养特色。因此该文... 随着“工程认证”和“国家、省一流专业”计划的实施,很多学校的新能源专业都已获批“国家、省一流专业”建设,还有部分已通过工程认证。而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新能源专业想要在后续的建设中取得优势,就需要凝练专业培养特色。因此该文从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手,构建钒钛特色课程,依托各类课程教育、平台实践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实践。同时结合学校和学院“方毅·钛班”、联合培养和学历提升等有效措施,培养具有钒钛特色的新能源创新拔尖人才,为专业后续建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特色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拔尖人才 新能源专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