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构造混杂岩带左旋斜冲韧性变形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梁斌 王国灿 张克信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3,共5页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晚元古代、加里东末和晚海西期三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加里东期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 ,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指出该... 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是经历了晚元古代、加里东末和晚海西期三次碰撞事件而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碰撞缝合带。通过对东昆中构造混杂岩带晚加里东期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流变学特征的研究 ,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 ,指出该期构造变形是东昆中加里东末碰撞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带 韧性剪切带 东昆仑造山带 碰撞事件 构造变形 蛇绿混杂岩带
下载PDF
四川红泥坡铜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旺东 高福磊 +6 位作者 王功文 庞振山 沈和明 龚灵明 申红涛 张智强 刘晓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 红泥坡铜矿是近年来在四川拉拉地区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包含铜储量64.2万t,平均品位1.31%。矿体赋存于元古宙老的褶皱基底河口群,与辉长岩侵入体具有时间上的联系,围岩发生了普遍的钠质蚀变。通过红泥坡铜矿区224个钻孔和23条勘探剖面建立了矿体、地层与构造要素的三维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能够表达矿床的精细地质结构以及解释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矿区早期的南北向主应力使河口群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大型向斜,晚期的东西向主应力在改造早期褶皱基底的基础上,形成了叠加在其之上的轴向北北东向的复向斜。经过两期主要的构造运动,该地区形成了现在北北东向与北西西向构造相叠加的格架。本项研究为拉拉地区的矿床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能对该地区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泥坡铜矿床 三维地质模型 构造演化 构造格架 矿产勘查
下载PDF
四川攀枝花铁矿碳酸岩的发现和确认——地质特征、斜锆石U-Pb年龄、C—O同位素组成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生伟 孙晓明 +8 位作者 周清 李艳广 付宇 朱斯豹 王坤 郭阳 刘宇杰 马龙 黄景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9-1320,共22页
碳酸岩是一类稀少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一种岩石类型,且碳酸岩也往往构成大火成岩省岩石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举世闻名,但此前尚未有同期的火成碳酸岩报道。本项目组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开展的地质... 碳酸岩是一类稀少但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一种岩石类型,且碳酸岩也往往构成大火成岩省岩石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举世闻名,但此前尚未有同期的火成碳酸岩报道。本项目组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开展的地质填图过程中,识别出大规模的碳酸岩,其沿北东—南西向延伸约20千米,可能是我国最大的岩浆型碳酸岩。大量的暗色纯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及煌斑岩地幔捕虏体是认定岩浆型碳酸岩最直接、最重要的野外证据。碳酸岩主体为侵入岩,其次为少量的喷出岩、火山角砾岩及潜火山岩,空间上与侵入碳酸岩紧邻。碳酸岩侵入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及其蚀变而成的蛇纹石组成,并可根据矿物粒度、含量、结构、构造及颜色,划分出不同的碳酸岩类型。碳酸岩喷出岩由方解石、白云石、暗色矿物及气孔构成;潜火山岩由火山角砾、火山岩玻璃及方解石胶结物构成,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晚期的少量气液活动有关。拉纳箐矿区粗粒白云石碳酸岩中斜锆石以及与碳酸岩共生的石英二长岩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3.5±3.2 Ma(MSWD=0.41,n=20)和260.2±1.7 Ma(WSWD=0.30,n=20)。大规模碳酸岩的识别完善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岩序列。碳酸岩的δ13CPDB(-9.6‰^+1.3‰)及δ18OSMOW(+12.9‰^+21.3‰)值与其它典型碳酸岩的同位素值接近。攀枝花铁矿区碳酸岩与冕宁—德昌新生代稀土矿化碳酸岩的岩性组合、矿物组合及蚀变类型差异显著,反映了二者具有不同的成因。前者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有关,后者形成于与峨眉地幔柱有关陆内裂谷环境,可能为深部地幔低部分熔融的产物,是真正意义上"干的"岩浆成因的碳酸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斜锆石U-Pb定年 地幔捕虏体 峨眉地幔柱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
下载PDF
BIT指标对神狐海域SH7B站位水合物赋存层段生源输入判识及意义
4
作者 熊萍 付少英 +1 位作者 江林香 卢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实际的天然气水合物明显不同于冷泉碳酸盐岩样品。南海已有诸多冷泉碳酸盐岩的研究,针对具有水合物实际产出的神狐海域沉积物样品开展了GDGTs分析测试研究,试图为其成因、来源、AOM作用、生源等提供信息。研究结果表明:SH7B站位96.5~2... 实际的天然气水合物明显不同于冷泉碳酸盐岩样品。南海已有诸多冷泉碳酸盐岩的研究,针对具有水合物实际产出的神狐海域沉积物样品开展了GDGTs分析测试研究,试图为其成因、来源、AOM作用、生源等提供信息。研究结果表明:SH7B站位96.5~225.2m的岩心样品中,传统指标总有机碳的δ13 C值和C/N值对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段的沉积物之生源输入指示效果不明显;GDGTs主要以类异戊二烯GDGTs为主,水合物赋存段(155~177m)较非水合物赋存段,支链GDGTs相对百分含量明显增多,类异戊二烯GDGTs相对百分含量明显减少。BIT值进一步明确说明:水合物赋存段比非水合物赋存段,沉积物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明显增多。前人研究表明~6 Ma左右南海北部接受了较强的河流碎屑和季风碎屑输入,此次事件造成水合物赋存段(6.0~6.74 Ma)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结果导致沉积物颗粒粒度增大,孔隙空间增多。较粗颗粒物的大量注入可以改善储层物性,形成上细下粗的有利储集体系,从而为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提供良好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物源 天然水合物 陆源碎屑输入 GDGTs 神狐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