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葛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胆结石住院患者100例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在健康教育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胆结石住院患者100例按照就诊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在健康教育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将临床护理途径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达标率以及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能够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临床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外源性及内源性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钟明 魏玲玲 +1 位作者 杨显富 邓绍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细胞凋亡是由一系列信号分子精密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在光镜和电镜下,以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以及凋亡体形成为主要特征。细胞凋亡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及功能、新老细胞更替、胚胎发育、激素依赖性萎缩等... 细胞凋亡是由一系列信号分子精密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在光镜和电镜下,以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以及凋亡体形成为主要特征。细胞凋亡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及功能、新老细胞更替、胚胎发育、激素依赖性萎缩等。促凋亡与抗凋亡信号分子间平衡被打破是多种人类疾病的根源,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多种肿瘤等。凋亡机制被完全阐明后将极大地改进其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目前,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大体分为两条基本途径:①外源性途径,由TNF-a,TRAIL,FAS-L等死亡受体介导;②内源性途径,由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所介导。现就上述两条通路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 BCL-2家族 CASPASE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局部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小龙 金琦智 +4 位作者 尹树君 马玉靖 汪旭 俞小炯 董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大多数的患者确诊是已是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且大多数患者合并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差,往往失去手术机会。随着目前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治疗手段的...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大多数的患者确诊是已是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且大多数患者合并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差,往往失去手术机会。随着目前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局部治疗越来越多在肝癌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将对肝癌的局部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消融 介入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及血清VEGF、FGF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建 张浩 俞小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血清生物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 目的探讨并比较开腹肝癌切除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血清生物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预后、手术前后血清生物学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及免疫功能(CD3^+、CD4^+、CD8^+T细胞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预后(局部复发率、1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患者血清VEGF、a FGF、b FGF水平及外周血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外周血CD3^+、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肝癌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对局部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无影响,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腹肝癌切除术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VEDF FGF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肝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路翔宇 龚军 +2 位作者 许建 熊伟 俞小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12-15,共4页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临床影像学检查,而鉴别诊断需要免疫组化标记物辅助确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的标记物。随着对GPC-3研究的深入,...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临床影像学检查,而鉴别诊断需要免疫组化标记物辅助确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免疫组化的标记物。随着对GPC-3研究的深入,发现它不仅在血清有表达,同样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根据GPC-3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我们更新关于GPC-3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的当前知识,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效用,探讨其作为一种新型癌胚胎蛋白的临床意义,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肝细胞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免疫组化 病理
下载PDF
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高聪 张宇 +1 位作者 陈云飞 刘兵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1期1599-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40例(研究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3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1d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 目的探讨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40例(研究组)、单纯胆囊结石患者3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1d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汁酸(TBA)],并获取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脏组织中法尼醇受体(FXR)、胆盐输出泵(BSEP)、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T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DBIL、TBA高于对照组,TC、T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XR、BSEP、MRP2水平[(2.15±0.34)、(4.21±0.51)、(4.35±0.5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FXR、BSEP、MRP2与血清TBA、DBIL呈负相关,且FXR表达水平与BSEP、MRP2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关系密切,其中FXR、BSEP、MRP2表达下调是其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代谢异常 肝硬化 胆囊结石 关系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红蛋白尿发生及其处理 被引量:7
7
作者 黎秋曦 贾健锋 黄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HCHs)患者的疗效,并探讨术后血红蛋白尿发生及处理方法。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HCHs患者54例,病灶数80个。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采用联苯胺试验检测血红蛋白尿...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HCHs)患者的疗效,并探讨术后血红蛋白尿发生及处理方法。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HCHs患者54例,病灶数80个。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采用联苯胺试验检测血红蛋白尿。术后随访6~12 m。结果在54例HCHs患者的80个病灶中,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后,78个肿瘤完全被消除,2例被大部分消融;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CT检查随访,所有患者血管瘤均缩小,其中瘤体完全消失者41例(75.9%),瘤体缩小超50%者8例(14.8%),瘤体缩小大于25%但小于50%,但未见肿瘤复发者4例(7.4%),瘤体缩小小于25%,但是未见肿瘤复发者1例(1.9%);术中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术后3~4 h有8例(14.8%)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经水化和碱化尿液处理2 d后,尿色恢复正常;2例(3.7%)出现腹水,经内科综合治疗后消退;5例(9.3%)出现右上腹轻微的疼痛,未经干预自行缓解;7例(12.3%)出现恶心呕吐,经止吐处理后缓解。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术是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的治疗HCHs患者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对少数发生的血红蛋白尿,经对症处理,预后良好,但应总结其发生的原因,予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经皮微波消融术 血红蛋白尿 处理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输尿管导管内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汪旭 金琦智 +2 位作者 尹树君 马玉靖 董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与常规一期缝合的优劣。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与常规一期缝合的优劣。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7),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术。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胰腺炎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发生术后胆漏1例,腹腔感染1例,胰腺炎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输尿管导管内引流术是安全有效的,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输尿管导管内引流 胆总管一期缝合
下载PDF
完全性腹腔镜脾切除术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浩 董科 俞小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行LS 82例,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 LS成功73例,手术时间90~300 min[(1... 目的探讨完全性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行LS 82例,超声刀游离脾周韧带,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离断脾蒂,脾脏装入塑料袋剪碎取出。结果 LS成功73例,手术时间90~300 min[(162.5±56.3)min],术中出血量50~1000 ml[(356.7±266.4)ml],术后住院3~14 d[(6.7±3.0)d]。9例中转开腹,2例为脾蒂出血;4例为胃短血管出血;2例为脾周围粘连紧密出血;1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出血多,中转开腹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术后2天死亡。2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22例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血小板不升,其中1例死亡。35例溶血性贫血术后血红蛋白升高。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术后无升高。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LS仍是肝胆外科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涛 郝伏龙 张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与开腹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完全腹腔镜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其中11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11例行开腹手术。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与开腹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完全腹腔镜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其中11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11例行开腹手术。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则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如胰瘘、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出血、肠瘘及发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十二指肠肿瘤安全可行,疗效确切,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剖腹探查
下载PDF
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医药护协作医院感染防控模式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君 杨勇 +3 位作者 黄雷 陈康 张文超 熊伟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9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结合医药护协作模式在“方舱医院”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用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结合医药护合作对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进行组织管理。结果“方舱医院”医院感... 目的分析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结合医药护协作模式在“方舱医院”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用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结合医药护合作对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进行组织管理。结果“方舱医院”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组织架构迅速搭建,各项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迅速完善,有序推进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结论采用该模式建立的“方舱医院”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在疫情期间能充分保证工作质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三级质量控制 医药护协作模式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竹节香附素A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洪波 黄锐 +1 位作者 代将 钟振东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55-60,65,共7页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ddeani n A,RA)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 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A组,每组10只。RA组大鼠于造模前24 h和1 h分别按体质量尾静脉注射RA(10 mg/kg),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注射...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ddeani n A,RA)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 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A组,每组10只。RA组大鼠于造模前24 h和1 h分别按体质量尾静脉注射RA(10 mg/kg),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注射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大鼠麻醉后夹闭入肝血管60 min致肝脏70%缺血,恢复血流6 h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 DH)的含量,E LI SA法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 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与TUNEL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中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A组血清中ALT、AST和LDH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中MDA、I L-1 b、IL-6和TNF-a含量减少(P<0.05),SOD含量增加(P<0.05);RA组肝脏组织结构完好,凋亡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率降低(P<0.01),Bax和Caspase-3水平下降,Bcl-2水平升高(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前注射RA能提升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肝功能,减少氧化与炎性因子的释放,通过下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香附素A 肝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体内活性 中药有效成分 大鼠
下载PDF
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元媛 杨勇 +5 位作者 熊伟 沈浩 杨雪容 黎琪 沈晓妍 刘雨晴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关键,但是免疫抑制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免疫抑制不足会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过度免疫抑制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由于术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影响,移植受者发生免疫功能低... 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移植肾存活率的关键,但是免疫抑制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免疫抑制不足会增加排斥反应的风险,过度免疫抑制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由于术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影响,移植受者发生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目前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患者尚未有最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推荐,如何选择免疫抑制剂仍存在争议。该文深度分析肾移植常用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对临床相关免疫检测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肾移植受者整体免疫状态的评估,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免疫诱导策略和免疫维持策略,以期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肾移植精准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评估 精准免疫抑制治疗
下载PDF
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在门静脉高压脾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甘险峰 李明非 +2 位作者 杨训 王俭 周晓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在门脉高压脾切除中较传统脾脏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将303例因门脉高压拟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传统组117例和原位组186例,分别行传统脾脏切除术及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 目的探讨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在门脉高压脾切除中较传统脾脏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将303例因门脉高压拟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传统组117例和原位组186例,分别行传统脾脏切除术及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脾切除术比较,原位二级脾蒂离断脾脏切除术更适合于门静脉高压症巨大脾脏的切除,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原位脾切除术 脾蒂 离断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出血类型患者予以不同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117例,出血症状持续11例,其中因医治无效死亡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出血类型患者予以不同治疗。结果治疗后,2周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117例,出血症状持续11例,其中因医治无效死亡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128例患者出血诱因分别为药物38例(29.7%),饮酒36例(28.1%),过劳20例(15.6%),精神压力21例(16.4%),诱因不明13例(10.2%)。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时要及时明确患者的出血病因,探寻出血诱因。质子泵抑制剂(PPI)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适用于门脉高压性胃出血患者;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有助于降低门静脉压,适用于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诱因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谱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安宁 王俭 +1 位作者 杨训 周晓辉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胆道感染常全身播散而发生菌血症,本研究通过了解本院近年来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谱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共237例,进... 目的胆道感染常全身播散而发生菌血症,本研究通过了解本院近年来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谱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共237例,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204例,共培养出226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53株(67.7%),革兰阳性菌67株(29.6%),真菌6株(2.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5/226,24.3%)、肠球菌属(40/226,17.7%)、葡萄球菌属(25/226,11.0%)、肺炎克雷伯菌(21/226,9.2%)和铜绿假单胞菌属(17/226,7.5%),其中混合感染率为10.8%(22/20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8%),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和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4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钠等耐药率较高(>40%)。结论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等为主,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上需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以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效控制胆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结石 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构建
17
作者 刘竹 曾月薇 +3 位作者 谭洁 陈秋蓉 骆阳阳 杨亚梅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目的:探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路径在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路径在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住院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仅有1例胆漏,3例肝断面积液,经保守治疗后相关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或死亡;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肝功能指标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癌根治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同时与传统护理干预措施相比,临床护理路径构建的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调节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肝癌根治术 临床护理路径 标准化护理流程
下载PDF
常规器械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海波 费帆 +5 位作者 罗兰云 王琦 王冠 赖春友 张宇 黄孝伦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9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腹腔镜组(66例)与传统开腹组(72例),单孔腹腔镜...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腹腔镜组(66例)与传统开腹组(72例),单孔腹腔镜组采用常规器械单孔腹腔镜辅助方法 ,传统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堵管率、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术后分流管堵塞率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及24 h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使用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常规器械单孔腹腔镜技术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安全、有效、易行的,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传统器械 脑室腹腔分流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型和表达水平预测肝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蒲默 邓颖 +1 位作者 古春 熊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类型为肝细胞肝癌,约80%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理想治疗手段,故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监测非常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及其VEGFR-2的水...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类型为肝细胞肝癌,约80%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理想治疗手段,故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监测非常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及其VEGFR-2的水平检测在肝癌诊疗过程中可对其实施全阶段监测,提前进行肝癌进展的干预,指定合理的预后复查,将有助于降低肝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率,改善长期生存率。本文对CTC及其VEGFR-2分型和表达水平预测肝癌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VEGFR-2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高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潘比 黄译贤 +4 位作者 欧晏娇 张城城 刘炜 刘兴超 张雷达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总结B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总结B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491例肝移植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指标和预后随访信息。采用重叠加权(overlap weighting,OW)平衡各组患者中的混杂因素。利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确定FDP的最佳临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91例患者中79例(16.1%)发生BC。OW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DP>10.65 mg/L、MELD评分>15分为术后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高水平的FDP对BC发生风险有显著影响,FDP>10.65mg/L为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重叠加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