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糖尿病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卯竹 温大翠 +2 位作者 赵高平 张伟 杨春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37例消化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24h经鼻空肠营养管重力滴入肠内营养糖尿病专用制剂,检测治疗前后各项营养、生化及免疫指标变化。通过一系列相关护理措...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37例消化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24h经鼻空肠营养管重力滴入肠内营养糖尿病专用制剂,检测治疗前后各项营养、生化及免疫指标变化。通过一系列相关护理措施,监测和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输注肠内营养过程中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仅有5例出现腹胀腹泻症状,2例出现咽喉炎,均对症治疗后缓解。81.08%患者血糖稳定,控制在(7.8±1.1)mmol/L范围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显著增高(P<0.05),体重、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无明显改变,IgG、IgA、IgM免疫指标水平比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消化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糖尿病专用制剂是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治疗期间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加强基础护理,监测血糖变化,预防糖尿病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糖尿病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松果菊苷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与激活Nrf通路相关 被引量:21
2
作者 兰戴天 何力 +2 位作者 李茂德 赵源 赵晓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8-432,438,共6页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脓毒症大鼠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置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松果菊苷低剂量组(ECH-L)、松果菊苷中剂量组(ECH-M)、松果菊苷高剂量组(ECH-H)、阳性对照组(DEX),每组20只大鼠。在造模...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脓毒症大鼠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设置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松果菊苷低剂量组(ECH-L)、松果菊苷中剂量组(ECH-M)、松果菊苷高剂量组(ECH-H)、阳性对照组(DEX),每组20只大鼠。在造模之前1 h,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松果菊苷25、50、100 mg/kg、地塞米松10 mg/kg。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刺(CLP)模式诱导脓毒症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肝损伤,试剂盒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ELISA检测炎症因子,通过流式分选CD4+和CD8+,蛋白印迹法检测Nrf2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松果菊苷高剂量组肝脏组织的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总胆红素含量明显减少(P<0.05),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P<0.01),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P<0.01),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HMGB1含量减少(P<0.01),而CD4+、CD8+、CD4+/CD8+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NQO1、HO-1、Nrf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松果菊苷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并激活Nrf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脓毒症 肝损伤 炎症反应 Nrf通路
下载PDF
脾血管瘤CT表现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路涛 张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的行脾全切术经病理证实的5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例窦岸细胞瘤表现为脾大,脾内多发点、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轻... 目的探讨脾血管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对脾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的行脾全切术经病理证实的5例脾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3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1例窦岸细胞瘤表现为脾大,脾内多发点、片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例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3例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有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并有推进趋势。结论 CT术前诊断脾血管瘤准确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间质瘤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坤 王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212-215,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其中胃是GISTs最好发的部位。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特性,使当前对于未发生转移的GISTs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且手术治疗效果可靠。传统开腹手...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其中胃是GISTs最好发的部位。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特性,使当前对于未发生转移的GISTs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且手术治疗效果可靠。传统开腹手术经过多年探索已成为成熟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腹腔镜在治疗胃间质瘤上的应用仍旧存在争议,这也促使新的微创手术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胃间质瘤(GST)外科治疗上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BrdU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鸣 贾贵清 +3 位作者 程惊秋 杨平 陆燕蓉 伍晓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技术。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体外培养被标记的BMSCs,观察其连续传代后的BrdU可标记时间和标记效率;建立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分离纯化...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和体内示踪技术。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SCs,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体外培养被标记的BMSCs,观察其连续传代后的BrdU可标记时间和标记效率;建立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将分离纯化的BrdU标记BMSCs移植到损伤的胃黏膜下,体内观察BrdU对活体移植BMSCs的示踪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体外培养大鼠BMSCs的CD44、CD90表达阳性,CD14、CD45表达阴性,显微结构表现出干细胞特征。进行BrdU标记后,标记阳性率随标记时间延长而增高,48h达高峰,72h仍维持高阳性率。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孵育48h、72h阳性标记率高于5μmol/L BrdU组(P<0.05),但与15μmol/L BrdU组阳性标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连续传代培养21d后也可检测到。BrdU可示踪BMSCs在损伤的胃黏膜下局部定植。结论 BrdU在浓度为10μmol/L、标记时间48h至72h标记效率较高;BrdU标记可用于一定时间段内BMSCs移植入体内后定植和生长的动态示踪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熊伟 董科 俞小炯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病例资料。分别对106例腹腔镜手术组和105例传统手术组的患儿,就单侧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疝复发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病例资料。分别对106例腹腔镜手术组和105例传统手术组的患儿,就单侧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疝复发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侧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疝复发、住院时间等,腹腔镜手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疝复发1例,再次腹腔镜手术修补成功;传统手术组术后疝复发6例,2例经腹腔镜、4例经开腹手术治愈。结论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具有明显优越性,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 小儿
下载PDF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超 尹乐平 +2 位作者 冯超 顾毅 刘彤 《齐鲁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临床效果。方法 SHPT病人72例,均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7d和术后6个月检测病人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和血钙、血磷水平,比较病人手术前后骨痛...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临床效果。方法 SHPT病人72例,均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7d和术后6个月检测病人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和血钙、血磷水平,比较病人手术前后骨痛、皮肤瘙痒和乏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72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切除甲状旁腺3枚者5例,4枚者65例,5枚者1例,6枚者1例。切除的甲状旁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样增生。SHPT病人术前iPTH平均值为(2 153.68±342.17)ng/L,与术前相比,术后1d、7d、6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0.008,P<0.05);术后1、7d血钙水平降低,术后6个月血钙水平小幅度回升,差异均有显著性(F=259.811,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d、7d、6个月血磷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540,P<0.05)。术后病人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外科手术治疗SHPT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甲状旁腺切除术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伟 王林 陈仿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创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 目的分析在肝胆外科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创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病死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和胰腺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术救治,能有效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性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对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力 林秀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腹外疝手术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腹外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小时及术后6天静脉点滴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mg/次,1天/次。对照组于术前1小时及术后6天静脉点滴相同... 目的:探讨腹外疝手术应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预防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腹外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小时及术后6天静脉点滴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mg/次,1天/次。对照组于术前1小时及术后6天静脉点滴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不使用抗菌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最高体温和退热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9,P=0.042)。治疗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49%。对照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84%,两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47)。两组患者术前2天、术毕CD3+、CD4+、CD4+/CD8+、NK细胞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时较术前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第4、第7天CD3+、CD4+、CD4+/CD8+、NK细胞等各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4天各项指标较术前略有下降趋势但未见统计差异(P>0.05),术后7天回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各项免疫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7天临床总有效率(8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1,P=0.38)。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07±1.95)天,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5)。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增强腹外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能防止创口感染,减少其他感染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腹外疝 手术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