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比格犬模型中Tau蛋白表达及可能原因 被引量:3
1
作者 章洪智 刘静 +3 位作者 杨树 王多姿 魏本 郭富强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比格犬模型中Tau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可能原因。方法将16只成年比格犬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假手术组)及B、C、D组(观察组),每组各4只,应用四血管结扎法制作不同程度脑缺血动物模型。选取双侧侧脑...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比格犬模型中Tau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可能原因。方法将16只成年比格犬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假手术组)及B、C、D组(观察组),每组各4只,应用四血管结扎法制作不同程度脑缺血动物模型。选取双侧侧脑室边缘部位脑白质,用神经胶质抗原2(NG2)标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2,3-环核苷3-磷酸二酯酶(CNPase)标记成熟少突胶质细胞(OL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au、NG2、CNPase,以平均光密度值量化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Tau、NG2、CNPas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慢性脑缺血后脑白质明显脱髓鞘改变,A、B、C、D组LFB染色后评分分别为(0.75±0.71)、(1.38±0.06)、(1.63±0.52)、(1.88±0.64)分,与A组比较,B、C、D组评分更高(P<0.05)。与A组比较,B、C、D组Tau蛋白及NG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CNPase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Tau与NG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77,P=0.006);Tau、NG2与CNPase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03、-0.402,P=0.003、0.001)。结论 Tau蛋白在慢性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比格犬模型中的表达增加可能与OPCs分化成熟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脑白质脱髓鞘 慢性脑缺血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神经胶质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腕管综合征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及F波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建华 羊洁 +2 位作者 刘英 胡美云 邹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 目的通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及健康对照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无创鉴别ALS和CTS的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ALS患者(n=45)及CTS患者(n=53),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n=58)作为健康对照,对三组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F波指标进行分析,并对ALS组临床资料(包括ALS的病程、起病部位、病情进展方式、近或远端起病方式等)与正中神经F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波出波率(F-wave persistent,FP)、重复F波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peated F waves,RFP)、巨大F波(giant F waves,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重复巨大F波(repeated giant F waves,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TS组比较,ALS组正中神经DML〔(4.51±0.91)ms比(4.02±0.76)ms,P<0.05〕更短、CMAP波幅下降更明显〔(10.76±3.98)mV比(5.15±3.86)mV,P<0.05〕、SCV更快〔(42.54±12.07)m/s比(58.81±6.21)m/s,P<0.05〕、F波最短潜伏期与M波潜伏期差(difference between F-wave minimal latency and M-wave latency,Fmin-M)更长〔(20.05±3.44)ms比(22.05±2.47)ms,P<0.05〕、FP降低〔95.0(80.0,100.0)%比50.0(25.0,85.0)%,U=2046.50,P<0.05〕、RFP更高〔0(0,10.0)%比15.0(0,27.5)%,U=885.00,P<0.05〕、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3/50比14/31,χ^(2)=98.00,P<0.05〕及RGF出现与不出现受试者比值更高〔0/53比7/38,χ^(2)=98.00,P<0.05〕。ALS组FP与病程(r=-0.49,P=0.003)、病情进展方式(r=-0.43,P=0.020)及起病部位(r=-0.50,P=0.003)呈负相关,RFP与病情进展方式(r=-0.42,P=0.022)及起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萎缩侧索硬化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天昌 朱春燕 谈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N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本文首先从自身抗原致病性、特异性抗体致病性、补体及其激活途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等方面介绍了免疫因素的重要作用,然后从遗传易感性、他汀药物、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等讨论了非免疫因素对IMNM发病机制的影响,以期提高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并为临床治疗决策及药物研发等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抗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抗信号识别颗粒 发病机制 进展
下载PDF
线粒体微囊泡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黎炳护 刘良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 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综述将首先概述MDV的形态、大小及特点;其次介绍MDV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Pink1/Parkin、Rab9以及线粒体Rho激酶等蛋白分子在MDV产生中的可能作用;最后从MDV通过包裹MAPL靶向过氧化物酶调控线粒体分裂和生长、包裹氧化的蛋白靶向溶酶体降解调控线粒体质量、包裹线粒体抗原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2靶向吞噬体杀灭细菌等方面介绍MDV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微囊泡 线粒体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