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丽华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给予系统的延续护理服务,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抗凝相关知识、抗凝药物服用的依从性调查。结果出院后3、6个月试验组抗凝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抗凝治疗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胜中 谭今 +3 位作者 向波 蒋露 于涛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受OPCABG治疗的119例冠心...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受OPCABG治疗的11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搭桥(2.97±0.24)支,左侧乳内动脉桥63支,大隐静脉桥288支;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1.5±52.8)min、(14.3±6.2)h、(23.6±8.4)h和(12.8±6.1)d。术后并发低心排8例、急性肾衰4例、急性心梗1例、肺部感染6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胸骨裂开4例、脑梗塞3例、消化道出血2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11例,床旁透析治疗4例;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4.2%。114例随访1-39个月[(17.9±10.2)月],3例死亡;25例经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检查证实14支乳内动脉桥通畅(100%,14/14),57支大隐静脉桥通畅(89.06%,57/64);3例因心绞痛复发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OPCABG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保障桥血管通畅、维护左心室功能、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疗效
下载PDF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 被引量:3
3
作者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工作组 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心脏重症与辅助支持专业委员会 +10 位作者 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 王艺萍 王文艳 左明良 范丹 于涛 曾昪 郭静 税敏 梁羽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43-55,共13页
近年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在我国取得迅猛发展,但其仍属于高度专业性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前国内多数单位开展例数少。临床关注仍然主要在围手术期,在LVAD患者精细化管理、康复训练、院外培训护理、... 近年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在我国取得迅猛发展,但其仍属于高度专业性的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前国内多数单位开展例数少。临床关注仍然主要在围手术期,在LVAD患者精细化管理、康复训练、院外培训护理、心理支持、精确随访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LVAD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专业团队协作,包括心血管内、外科,重症医学、超声心动图、麻醉,护理、感染、营养、康复、心理、LVAD协调员等。为此,由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心脏重症与辅助支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发起并组织此领域专家商讨制定LVAD植入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规范,以期对国内该技术领域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高LVAD植入前评估、临床手术和围术期管理质量,更好地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 终末期心力衰竭 围术期 共识
下载PDF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林 刘胜中 +6 位作者 魏大闯 谭今 向波 蒋露 刘科 于涛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177-179,共3页
目的总结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0例接受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在关胸时使用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结扎带组),同期使用钢丝固定胸骨的50例患者(钢丝组),分析两组关胸耗材... 目的总结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0例接受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在关胸时使用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结扎带组),同期使用钢丝固定胸骨的50例患者(钢丝组),分析两组关胸耗材数量和费用、关胸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结扎带组使用2~4条结扎带固定胸骨,关胸手术时间8~15min,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钢丝组使用2~3条(4~7针)钢丝固定胸骨,关胸手术时间10~20min,术后3例出现胸骨哆开(1例钢丝断裂、2例钢丝切割),并有3例胸骨无松动患者出现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结扎带组关胸耗材数量和费用高于钢丝组,关胸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少于钢丝组(P<0.05)。结论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应用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前正中切口 胸骨固定 胸骨结扎带
下载PDF
氢溴酸加兰他敏介导AMPKα1/Nrf2/HO-1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曾菲 李强 +4 位作者 曾昪 李希 黄克力 于涛 谭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研究氢溴酸加兰他敏(galantamine hydrobromide lycoremine,Gal)介导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α1/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内质网应激型凋亡、心肌凋亡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心... 目的研究氢溴酸加兰他敏(galantamine hydrobromide lycoremine,Gal)介导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α1/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内质网应激型凋亡、心肌凋亡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心肌I/R损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I/R模型组、Gal 1 mg/kg组、Gal 2 mg/kg组、Gal 4 mg/kg组进行后续实验。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壁厚度(LVWT)、左室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阳性表达率;RT-PCR检测心肌Caspase-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内质网应激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cleaved Caspase-12、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蛋白(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protein 34,GADD34)、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binding protein,BiP)、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ollagenⅠ、AMPKα1、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并加入AMPK的抑制剂Compound C进行验证。结果与I/R模型组比较,Gal各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cleaved Caspase-3阳性表达率和Caspase-3 mRNA水平表达降低(P<0.05);Gal 2 mg/kg、Gal 4 mg/kg组LVWT、FS、LVEF升高(P<0.05),LVEDV、LVESV降低(P<0.05),CHOP、cleaved Caspase-12、α-SMA、CollagenⅠ、AMPKα1、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P<0.05),GADD34、BiP蛋白表达升高(P<0.05)。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与I/R模型组相比较,CC组AMPKα1、Nrf2、HO-1、BiP蛋白水平降低(P<0.05),CHOP、α-SMA、Collagen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LVESV、FS降低(P<0.05),Caspase-3 mRNA水平升高(P<0.05)。与CC组比较,CC+Gal 4mg/kg组AMPKα1、Nrf2、HO-1、BiP蛋白水平升高(P<0.05),CHOP、α-SMA、CollagenⅠ蛋白水平降低(P<0.05),LVESV、FS升高,Caspase-3 mRNA水平降低(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加兰他敏 心肌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应激 AMPKα1/Nrf2/HO-1通路
原文传递
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胜中 谭今 +6 位作者 向波 蒋露 蒋钦 魏大闯 刘科 于涛 黄克力 《微创医学》 2018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 <0. 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 0. 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 <0. 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 小切口 微创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胜中 谭今 +7 位作者 向波 蒋露 魏大闯 曾富春 张晓慎 于涛 黄克力 左明良 《微创医学》 2018年第3期279-283,303,共6页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及随...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及随访19个月的死亡、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正中开胸。18例一次成形成功,2例首次成形效果欠佳,再次阻断后重新成形成功。术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其余成形方法包括瓣叶折叠(4例)、交界缝合(3例)、人工腱索(10例)、心包补片(2例);同期行房缺或卵圆孔修补6例、三尖瓣成形10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赘生物清除1例。患者手术时间(259.50±48.88)min,体外循环时间(148.15±41.17)min,主动脉阻断(85.15±20.74)min,术中失血量(132.50±56.84)m 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6.50±102.10)m 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5±0.79)d,总输血量(206.00±202.70)m L。1例心包致密粘连患者术后引流量偏多,输入较多库血;另有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经联合抗感染后治愈。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7.15±5.17)h,术后ICU停留(26.50±9.62)h,术后住院(9.70±4.51)d。全部患者无死亡,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未见明显狭窄或返流。全组随访(10.30±4.88)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9例,Ⅱ级1例,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术前缩小(P<0.05)。结论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已日趋成熟,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微创 全胸腔镜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风湿性瓣膜病伴心肾综合征患者围术期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蒋钦 向波 +1 位作者 于涛 黄克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760-764,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输入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作用,比较用药前后心、肾功能及手术相关的指标。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0%...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输入重组人脑利钠肽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作用,比较用药前后心、肾功能及手术相关的指标。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且肾功能不全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35~73(52.1± 8.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静脉输注多巴胺和硝酸甘油为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n=30),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8 h重组人脑利钠肽(n=30)。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48 h后的NT pro-BNP较基线水平降低 [ (88.6±55.1) pg/ml vs. (55.0±47.6) pg/ml , P=0.014],高敏C-反应蛋白较基线水平降低[(2.79±1.27) mg/l vs. (1.39±0.79) mg/l,P=0.000 ],24 h尿量较基线水平增加[ (1 464.0±348.3) ml vs. (1 223.0±279.9) ml,P=0.005],血胱抑素-C较基线水平降低[ (0.25±0.14) mg/l vs. (0.08±0.07) mg/l,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d平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强度降低[ (2.52±1.30) mg·kg-1 ·min-1 vs. (3.36±1.15) mg·kg-1 · min-1,P=0.011], 术后ICU时间缩短[ (4.5±1.2) d vs. (5.3±1.6) d,P=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血清肌酐及术后胸腔引流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输注重组脑利钠肽有助于降低心肾综合征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心肾功能损伤,改善术后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风湿性心脏病 心肾综合征 心脏手术
原文传递
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胜中 谭今 黄克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 mm)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9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于2012-04~2013-07在该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系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该文对...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 mm)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9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于2012-04~2013-07在该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系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该文对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肺部感染、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和床旁透析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例痊愈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随访13~18个月,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5 mm和46 mm,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78和0.76,均较术前改善。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多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晚期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左心室萎缩及右心功能不全,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重视围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左心室 二尖瓣重度狭窄 心脏直视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封堵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胜中 向波 +7 位作者 蒋露 谭今 魏大闯 刘科 曾富春 于涛 黄克力 左明良 《微创医学》 2018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总结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封堵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3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接受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封堵治疗,采用局麻或全麻,单纯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引导,经股静脉或颈内... 目的总结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封堵治疗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3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均接受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封堵治疗,采用局麻或全麻,单纯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引导,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植入可调弯鞘管,选择国产先健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超声监测封堵全过程,评估封堵效果。结果全组2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封堵成功,其中经股静脉18例,经颈内静脉2例;3例经外周静脉穿刺封堵困难或失败,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单纯经胸超声引导2例,单纯经食道超声或联合经胸超声引导21例。手术时间20~75(41. 39±13. 77) min,植入封堵器型号12~40(22. 52±8. 05) mm。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无残余分流,无心律失常、溶血及心内感染,无外周静脉损伤及栓塞。术后住院时间2~4(2. 74±0. 69)d,术后随访2~8(4. 70±2. 20)个月,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心包积液,右心房室不同程度缩小,合并的三尖瓣返流消失或减轻。结论超声引导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封堵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 股静脉 颈内静脉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胜中 郭应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一次性完成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且无电离辐射,被称为心脏"一站式"无创检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负荷心肌灌注首过磁共振成像、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一次性完成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且无电离辐射,被称为心脏"一站式"无创检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负荷心肌灌注首过磁共振成像、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负荷心肌灌注首过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 冠心病 进展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9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胜中 谭今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9例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心脏病患者资料。结果 4例痊愈出院,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IABP辅助时间(94.5...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9例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心脏病患者资料。结果 4例痊愈出院,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IABP辅助时间(94.5±21.2)h,均未出现与IABP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尽早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手术 低心排综合征 围术期
下载PDF
心脏大血管穿透伤患者26例急救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胜中 黄克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总结心脏大血管穿透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救治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26例心脏大血管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6~71(22.0±8.4)岁。其中刀刺伤25例,钢锥刺... 目的总结心脏大血管穿透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救治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26例心脏大血管穿透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6~71(22.0±8.4)岁。其中刀刺伤25例,钢锥刺伤1例;心脏穿透伤23例,升主动脉刀刺伤2例,主肺动脉刀刺伤1例;心脏压塞型7例,失血休克型8例,心脏压塞+失血休克型2例,亚临床型9例。26例就诊后30min至3h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治疗,侧开胸手术20例,前正中开胸手术6例,其中2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全组死亡2例,均为失血休克型,1例69岁右心室贯通伤和右冠状动脉主干损伤男性患者术中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38岁右心室前壁穿透伤男性患者术后死于纵隔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救治成功率达92.3%。18例随访1个月至7年,无后遗症发生。结论迅速明确伤情,及时诊断,急诊开胸探查是提高心脏大血管穿透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大血管损伤 穿透伤 外科手术 急诊
原文传递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43例报道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涛 张晓慎 +4 位作者 刘胜中 谭今 向波 蒋露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3例。房间隔缺损19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瓣膜病2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完成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3例。房间隔缺损19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瓣膜病2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7例,合并房颤者11例;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者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全组无术后残余漏、瓣周漏,无术中扩大切口,无二次开胸止血。体外循环时间31~147 min[(56±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95 min[(44±32)min];手术时间127~311 min[(169±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8±1.5)h。胸液引流量75~350 ml[平均(101±46)ml]。术后住院时间(6.5±2.7)d。81.4%(35/43)的患者住院期间未接受任何血制品的输注。术后随访1~22个月,心功能均为I^II级。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微创外科 心脏手术
下载PDF
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强 曾菲 +4 位作者 陈涛 雷雪 梁孟秋 梁益建 郑传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拟行脊柱矫形术的先天性极重度脊柱侧凸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6例,女性317例;年龄13~34岁,平均(28.5±4.1)岁。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拟行脊柱矫形术的先天性极重度脊柱侧凸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6例,女性317例;年龄13~34岁,平均(28.5±4.1)岁。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137.5±26.8)°。根据唤醒质量将患者分为优良组及差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中唤醒质量的18项临床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_(1)/FVC)、唤醒前体温、唤醒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O_(2) partial pressure,PaCO_(2))、唤醒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唤醒前体温(OR=1.973,95%CI:1.817~4.129,P<0.05)、唤醒前PaCO_(2)(OR=15.561,95%CI:6.278~33.368,P<0.05)、唤醒前Hb(OR=6.413,95%CI:3.460~14.653,P<0.05)是影响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与唤醒前体温、唤醒前PaCO_(2)、唤醒前Hb有关,做好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术中唤醒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重度脊柱侧凸 术中唤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置入分支型覆膜支架血管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爱娣 白晓霞 刘胜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A型夹层)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术中主动脉弓部的处理则是手术的难点和成功的关键[1]。在A型夹层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血管重建弓部,可以简化弓部操作,明显缩短深低温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A型夹层)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术中主动脉弓部的处理则是手术的难点和成功的关键[1]。在A型夹层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血管重建弓部,可以简化弓部操作,明显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效果良好[2]。我院心脏外科中心自2009年12月起在17例A型夹层患者术中使用这种方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手术方法及其护理配合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护理配合 覆膜支架 血管重建 分支型 置入 体外循环时间 主动脉弓部
下载PDF
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用于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涛 李祥奎 +1 位作者 代月娥 刘胜中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142-3145,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在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行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在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行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 g,bid+美洛昔康片7.5 mg,qd;观察组患者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0.1 g,tid+美洛昔康片7.5 mg,q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周。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爆发性疼痛,则以单次肌内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0.1 g进行补救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满意度、血清炎症指标含量以及不良反应、补救镇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患者脱落。术后48~168 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血清炎症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后24 h,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术后48~144 h各时间点)和血清炎症指标含量(术后24~168 h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满意度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两组术后24、48、72 h时和对照组术后96 h时均有患者需要进行补救镇痛,且均只补救了1次,曲马多用量均为0.1 g;两组患者上述时间点的补救镇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曲马多联合美洛昔康比较,马来酸氟吡汀联合美洛昔康用于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具有更好的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氟吡汀 美洛昔康 曲马多 术后镇痛 前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不完全再血管化的病例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钦 向波 +1 位作者 于涛 黄克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不完全再血管化(ICR)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单纯OPCABG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解剖分类法分为完全再血管化(CR)和不完全再血管化(ICR)两组...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不完全再血管化(ICR)患者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单纯OPCABG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解剖分类法分为完全再血管化(CR)和不完全再血管化(ICR)两组。结果 120例患者中,CR组80例,ICR组40例。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心肌梗死史、脑梗塞史、外周血管病变史和血管病变分支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CR组有糖尿病史例数和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CR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急性肾衰竭发生数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R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少于CR组(P<0.05),IABP使用率高于CR组(P<0.05)。结论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复杂病变的患者接受ICR的比例更高;ICR患者远端吻合口数更少,围手术期使用IABP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血管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糖尿病 SYNTAX评分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心梗及缺血性适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钦 黄克力 +1 位作者 张浩 胡盛寿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813-1816,共4页
心肌梗死(MI)的结果是心肌缺血坏死,纤维瘢痕形成和收缩功能受损。治疗心梗时通过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轴,促进血管新生、转导心肌细胞促幸存信号、动员干细胞的再生潜力而产生保护作用。缺血性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策... 心肌梗死(MI)的结果是心肌缺血坏死,纤维瘢痕形成和收缩功能受损。治疗心梗时通过激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R4轴,促进血管新生、转导心肌细胞促幸存信号、动员干细胞的再生潜力而产生保护作用。缺血性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策略,通过实施简短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方式达到保护器官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综述总结SDF1在心梗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缺血性适应的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缺血适应 心肌梗死 干细胞
原文传递
缺血适应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应用争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钦 黄克力 +1 位作者 张浩 胡盛寿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3,共4页
心肌梗死(MI)的结果是心肌缺血坏死、纤维瘢痕形成和收缩功能受损。缺血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策略,通过实施简短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方式达到保护器官、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总结了缺血适应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 心肌梗死(MI)的结果是心肌缺血坏死、纤维瘢痕形成和收缩功能受损。缺血适应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策略,通过实施简短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方式达到保护器官、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总结了缺血适应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心肌梗死 心脏手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