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肖友文 潘红霞 +2 位作者 张帆 方梅荣 董建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16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6例),...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16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6例),此组予以洗胃、催吐、导泻、保持呼吸道通畅、大量补液利尿、激素抗肺纤维化、大剂量维生素C和E抗氧自由基、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奥美拉唑制酸护胃、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及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综合性治疗,研究组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73例),该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结果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治愈率(50.68%)、好转率(21.92%)、有效率(72.60%)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7.29%、2.08%、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治疗组病死率(90.63%)明显高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联合治疗而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予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延迟各器官衰竭的进程,可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赢得治疗时间。及时采取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急性百草枯中毒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建华 谢志华 刘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066-3068,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该研究的7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1例肾功能正常,58例肾功能异常)和7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和...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该研究的7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1例肾功能正常,58例肾功能异常)和7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PCR-SSP)技术检测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TGF-β1 T869C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两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度约是T等位基因的2.297倍(OR=2.297,95%CI:1.395~3.783)。结论 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进展存在显著相关性,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是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遗传易感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功能衰竭 慢性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液透析半永久导管3种封管方法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建华 邓学杰 +1 位作者 董艳 肖友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9期81-82,共2页
目的:比较3种封管方法在半永久导管血液透析中的封管效果。方法:收治行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2例。分别给予肝素、定期尿激酶、肝素联合尿激酶进行封管,比较封管效果。结果:A组血液透析血流量... 目的:比较3种封管方法在半永久导管血液透析中的封管效果。方法:收治行半永久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2例。分别给予肝素、定期尿激酶、肝素联合尿激酶进行封管,比较封管效果。结果:A组血液透析血流量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再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影响血液透析例次、更换导管次数方面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B组再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明显高于C组(P<0.05),血液透析液流量低于C组。结论:肝素尿激酶联合封管有利于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半永久导管 封管
下载PDF
112例次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志华 李开龙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112例次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患者性别、年龄、尿路感染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自身抗体,补体,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尿培养与药敏结果,激素和细... 目的分析112例次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患者性别、年龄、尿路感染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自身抗体,补体,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尿培养与药敏结果,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112例次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占我科同期狼疮性肾炎的比例为36.5%,且以复杂性尿路感染为主(58%),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为62%,无症状性尿路感染38%。平均SLEDAI为15.7(SD3.05),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ANA效价、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也与尿路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盂积水、激素和(或)细胞素药物的使用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尿培养结果示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87.5%),真菌和混合感染比例较高(分别为14.4%和23.9%),针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主要为三代头孢菌素(81.6%)和庆大霉素(83.9%)。结论 LN患者是UTI的高危人群,常为复杂性尿路感染。狼疮活动、ANA高效价、血自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肾盂积水、激素和(或)细胞素药物的使用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三代头孢和(或)庆大霉素可作为LN患者UTI的经验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