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木通的化学成分及鉴别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晶晶 陈幸 +1 位作者 魏志奇 李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98-1000,共3页
研究川木通的化学成分,根据结果对中国药典川木通的薄层色谱鉴别内容提出商榷意见。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川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四种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 研究川木通的化学成分,根据结果对中国药典川木通的薄层色谱鉴别内容提出商榷意见。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川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四种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和对照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9,12-octadecadienoic acid(Z,Z)-,2,3-di-hydroxypropyl ester(1)、麦角甾醇(2)、豆甾醇(3)和β-谷甾醇(4),其中1和2为首次分离得到。用TLC和HPLC图谱比对发现采集的11批川木通药材中均含有豆甾醇,而未发现齐墩果酸。中国药典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川木通的内容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通 麦角甾醇 豆甾醇 Β-谷甾醇 鉴别
下载PDF
乌头与半夏配伍外用镇痛疗效及皮肤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龚可 何光星 +2 位作者 张世俊 王笳 魏建军 《四川中医》 2009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乌头与半夏间半量、等量、倍量配伍剂量外用对镇痛效应和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配伍剂量的外用镇痛效应;(2)采用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不同配伍剂... 目的:观察乌头与半夏间半量、等量、倍量配伍剂量外用对镇痛效应和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配伍剂量的外用镇痛效应;(2)采用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乌头与半夏不同配伍剂量外用对皮肤的急性毒性。结果:(1)镇痛效应:乌头∶半夏(1∶0.5)在浓度为66.7%时,对醋酸扭体有明显抑制(P<0.05);乌头∶半夏(1∶1)在浓度为66.7%和33.4%时,均能显著抑制醋酸扭体(P<0.01、P<0.05);乌头∶半夏(1∶2)在浓度为66.7%时亦能明显抑制醋酸扭体(P<0.01)。(2)皮肤的急性毒性:乌头∶半夏大剂量(浓度为78%)动物死亡率:1∶1为3/4、1∶2为3/4、1∶0.5为3/4;乌头∶半夏中剂量(浓度为39%)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2/4、1∶0.5为1/4;乌头∶半夏小剂量(浓度为19.5%)动物死亡率:1∶1为0/4、1∶2为1/4、1∶0.5为0/4。结论:镇痛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比例以1∶1为好,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增强镇痛疗效作用;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头∶半夏1∶2毒性较大;乌头∶半夏1∶1毒性较小,乌头∶半夏在等量时拟有相互抑制毒性作用,随着剂量的变化毒性拟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半夏剂量超过乌头时毒性增加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药 乌头 半夏 配伍剂量 镇痛实验 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实验
下载PDF
反药“乌头半夏散”镇痛及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龚可 张世俊 +3 位作者 何光星 王茄 魏建军 毛毅 《黑龙江中医药》 2009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乌头半夏散镇痛作用和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致敏性。方法:用乌头半夏散和对照药(相同处方但缺半夏)"缺半夏散",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豚鼠过敏试验。结果:乌头半夏散对醋酸扭体有... 目的:观察乌头半夏散镇痛作用和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致敏性。方法:用乌头半夏散和对照药(相同处方但缺半夏)"缺半夏散",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豚鼠过敏试验。结果:乌头半夏散对醋酸扭体有非常明显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家兔皮肤局部吸收急性毒性试验、体重两药均无明显毒性及影响;乌头半夏散对豚鼠无致敏性;对照药对豚鼠有轻度致敏性。结论:乌头半夏散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优于非反药"缺半夏散",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和致敏性,并提示反药乌头半夏配伍外用有提高镇痛作用和抑制皮肤急性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药 乌头半夏散 镇痛实验 皮肤急性毒性实验
原文传递
乌头半夏散临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世俊 龚可 +1 位作者 何克强 王笳 《四川中医》 2009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对照组使用相同处方缺半夏的"缺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 目的:观察"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对照组使用相同处方缺半夏的"缺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以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皮肤受损指标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无异常,但均对皮肤有刺激,分别占总数的7.93%、3.17%。结论:"乌头半夏散"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半夏散 膝骨关节炎 安全性观察
下载PDF
白花丹醌对H_(22)肝癌的抑制作用和对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吉仲 李利民 刘圆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2-403,共2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荷瘤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抑制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20、10、5 mg·kg-1白花丹醌对肝癌H22的生长抑制率...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荷瘤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及肿瘤抑制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20、10、5 mg·kg-1白花丹醌对肝癌H22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1、35.4、20.1,白花丹醌能升高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的水平。结论白花丹醌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升高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H22肝癌 瘤重抑制率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龚可 张世俊 +9 位作者 何光星 魏建军 廖加维 王笳 陈蓉 曾世贤 赵小蓉 毛毅 曹娣 路阳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四川省名中医常振湘老师经验方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性关节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乌头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对照组使用相同处方缺半夏的"缺... 目的:观察四川省名中医常振湘老师经验方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性关节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乌头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对照组使用相同处方缺半夏的"缺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用膝骨性关节病病情程度指数(Lequesne MG)分值、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作为疗效判定指标,以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皮肤受损指标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显效率22.22%,总有效率49.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皮肤有刺激,分别占总数的7.94%、3.17%。结论:反药"乌头半夏散"临床疗效优于非反药的"缺半夏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药 乌头半夏散 膝骨性关节病 外治
下载PDF
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中老年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7
作者 赵希忠 杨军义 +2 位作者 赵强 康进 赵美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244-245,共2页
分析老年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老年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作为探究对象实施分析,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分成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分析老年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老年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作为探究对象实施分析,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分成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分析疗效。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可发现,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气血亏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治疗,采取益气养血润肠汤治疗时可促进疾病症状消失,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血润肠汤 老年 气血亏虚型 功能性便秘 有效性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赋权法的正交试验优化七味蟾参方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邢增智 李帅 张爱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优化七味蟾参方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法测定壁虎和西洋参中的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喜树果中喜树碱、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以上述3种成分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信息... 目的:优化七味蟾参方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法测定壁虎和西洋参中的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喜树果中喜树碱、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以上述3种成分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信息熵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而计算综合评分;以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为因素,设计L_9(3~4)正交试验筛选七味蟾参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0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3次提取试验中,多糖、喜树碱、人参皂苷Rb_1平均提取率分别为74.306%、13.860%、52.958%,干膏平均得率为16.150%,指纹图谱相似度平均值为0.991,各指标RSD均小于3.0%(n=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为该处方的后续开发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蟾参方 信息熵赋权法 正交试验 多糖 喜树碱 人参皂苷RB1 指纹图谱 相似度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乙肝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晋川 谭正怀 《西南军医》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乙肝病毒感染通过免疫等多种机制,激活多种免疫细胞、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引起肝组织的组织结构受损,造成慢性肝损伤;重复的、慢性的肝损伤使肝脏原有结构受到大量破坏,...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乙肝病毒感染通过免疫等多种机制,激活多种免疫细胞、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引起肝组织的组织结构受损,造成慢性肝损伤;重复的、慢性的肝损伤使肝脏原有结构受到大量破坏,正常组织无法得到有效修复,最终逐渐由结缔组织填充、取代正常的肝小叶,出现瘢痕组织,形成假小叶,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6种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帅 袁崇均 +2 位作者 罗森 余梦瑶 王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937-2941,共5页
目的:对鸢尾黄素进行结构修饰,寻求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鸢尾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分别加入乙醇胺、甲胺、乙胺、二甲胺、二乙胺、正丙胺等胺类试剂和甲醛溶液,经曼尼希(Mannich)反应得到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根据红外... 目的:对鸢尾黄素进行结构修饰,寻求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鸢尾黄素为先导化合物,分别加入乙醇胺、甲胺、乙胺、二甲胺、二乙胺、正丙胺等胺类试剂和甲醛溶液,经曼尼希(Mannich)反应得到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根据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结构。采用溶解度试验法考察鸢尾黄素及其衍生物的水溶性;采用MTT法考察鸢尾黄素及其衍生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H22肝癌荷瘤小鼠为模型,考察鸢尾黄素及其衍生物(剂量均为100 mg/kg)的体内抑瘤率。结果:共合成6个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分别为8-(N-羟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甲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N-二甲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8-(N-正丙基)-亚甲基胺基-5,7,4′-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依次记为化合物1~6)。与鸢尾黄素比较,6个衍生物的水溶性明显提高,溶解度是鸢尾黄素的5~20倍;其中化合物1、3、5对HCT116细胞的IC50分别为(34.82±3.27)、(16.21±4.13)、(33.12±3.25)μmol/L,均强于鸢尾黄素的IC50[(45.23±5.74)μmol/L];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为(37.05±5.74)、(26.88±4.52)、(30.13±6.23)μmol/L,均强于鸢尾黄素的IC50[(53.24±6.34)μmol/L];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23.74±1.45)、(18.96±2.34)、(30.95±2.87)μmol/L,均强于鸢尾黄素的IC50[(48.98±2.58)μmol/L];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55.51%、57.20%、49.15%,且均高于鸢尾黄素的抑瘤率(33.05%),其余3个化合物相比鸢尾黄素的抗肿瘤活性无明显优势。结论:在本研究合成的6个鸢尾黄素曼尼希碱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黄素 胺类 曼尼希碱衍生物 合成 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人肺癌细胞株A549 人肝癌细胞株HEPG2 半数抑制浓度 小鼠 抑瘤率
下载PDF
川芎栽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动态监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彬 李青苗 +2 位作者 陈幸 杨江 宁梓君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连续多年监测彭州敖平镇川芎药材栽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分析其对川芎药材中镉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选取敖平镇部分川芎种植地固定采集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采取0~20 cm连续根系土柱和川芎药材。采用火焰法... 目的:连续多年监测彭州敖平镇川芎药材栽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分析其对川芎药材中镉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选取敖平镇部分川芎种植地固定采集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采取0~20 cm连续根系土柱和川芎药材。采用火焰法对抽样土壤及川芎药材中镉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样区域内土壤中镉含量均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部分土壤中镉的含量呈明显增长趋势。结论川芎种植土壤中镉含量与环境有较高关联,水泥厂粉尘等污染源是土壤中镉含量增加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土壤 监测
下载PDF
异体垂体移植术诱导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优化
12
作者 潘嘉 刘洁 +5 位作者 张力涵 余梦瑶 江南 刘亚欧 文怡 杨唯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4期39-42,61,共5页
目的:优化异体垂体移植术诱导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稳定、便捷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将供体垂体混合匀浆并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定量注射入雌鼠子宫腔,分别在造模16周(w)和24 w后处死小鼠,测量子宫质量及系数,HE... 目的:优化异体垂体移植术诱导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稳定、便捷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将供体垂体混合匀浆并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定量注射入雌鼠子宫腔,分别在造模16周(w)和24 w后处死小鼠,测量子宫质量及系数,HE染色检测子宫组织病理,ELISA法测定血清泌乳素含量。结果:优化的造模方法能够降低供体垂体个体差异和操作误差,减少受体子宫腔损伤。造模16 w和24 w后,优化的造模方法能够成功诱导小鼠典型的子宫腺肌病病理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造模方法,可为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和药物开发研究提供更为稳定、便捷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小鼠 动物模型 垂体 移植
下载PDF
8,8′-亚甲基双黄芩素的合成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帅 许晓燕 +4 位作者 罗森 汤依娜 王笳 袁崇均 余梦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043-2050,共8页
目的:以黄芩素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双黄酮化合物8,8′-亚甲基双黄芩素(MBB),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傅-克反应合成MBB,并根据红外、紫外、质谱、核磁等数据确定此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MBB对HCT116、A549、MCF-7、... 目的:以黄芩素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双黄酮化合物8,8′-亚甲基双黄芩素(MBB),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傅-克反应合成MBB,并根据红外、紫外、质谱、核磁等数据确定此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MBB对HCT116、A549、MCF-7、HepG2、NCI-N87的增殖抑制IC_(50)。利用H22荷瘤小鼠模型,评价MBB抑制H22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研究MBB对HCT11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基于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测定MBB对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运用DCFH-DA法,检测MBB对HCT116细胞ROS生成的作用。结果:成功合成MBB,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MBB对HCT116、A549、MCF-7、HepG2、NCI-N87的增殖抑制IC_(50)分别为1.19,15.36,7.72,2.13,2.64μg·mL^(-1),并在25 mg·kg^(-1)和50 mg·kg^(-1)剂量下能够显著抑制H22肿瘤生长(P<0.05),抗肿瘤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黄芩素。MBB可剂量、时间依赖性地诱导HCT116细胞发生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促进胞内ROS生成。结论:基于傅-克反应以黄芩素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MBB,其具有较强体内、体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促进胞内ROS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 8′-亚甲基双黄芩素 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活性氧
原文传递
川射干黄酮胶囊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帅 袁崇均 +2 位作者 罗森 吴燕 王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研究川射干黄酮胶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射干黄酮胶囊中分离、鉴定了出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射干苷、射干苷元、野鸢... 目的:研究川射干黄酮胶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射干黄酮胶囊中分离、鉴定了出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射干苷、射干苷元、野鸢尾苷、二甲基射干苷元、染料木素、软脂酸、十四酸、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胡萝卜苷、β-谷甾醇、白藜芦醇。结论:所有分离出的化合物为川射干黄酮胶囊的药理作用阐明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黄酮胶囊 射干苷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前列爽防治前列腺增生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大轩 张莉 +3 位作者 熊静悦 肖英 艾佳晨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3-167,共5页
目的:评价前列爽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小鼠和大鼠复制前列腺增生模型,灌胃前列爽(小鼠2.0、4.0、8.0 g/kg,大鼠1.5、3、6 g/kg),取前列腺称重计算其指数。评价其对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面积、前列... 目的:评价前列爽对前列腺增生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雄性小鼠和大鼠复制前列腺增生模型,灌胃前列爽(小鼠2.0、4.0、8.0 g/kg,大鼠1.5、3、6 g/kg),取前列腺称重计算其指数。评价其对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面积、前列腺病理的影响;另取连续造模5 w,连续给药5 w大鼠,末次给药半小时后,测定基础膀胱内压,静脉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0 mg/kg造模,观察静脉注射药物后膀胱内压的变化,取前列腺称重计算其指数。结果:小鼠在注射丙酸睾丸酮3 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前列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前列爽8.0、4.0、2.0 g/kg均可显著对抗丙酸睾酮的作用,显著降低其前列腺指数(P<0.05或P<0.01)。大鼠在注射丙酸睾酮注射液5.0 mg/kg 8 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前列腺指数、腺上皮所占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给予前列爽3.0 g/kg、6.0 g/kg可显著降低前列腺指数(P<0.05),前列爽6.0 g/kg还可显著降低其腺上皮所占的面积比例。大鼠在连续注射丙酸睾酮注射液5 mg/kg 5 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前列腺指数显著增加(P<0.01),膀胱内压对去氧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前列爽3.0 g/kg和6.0 g/kg可以显著对抗丙酸睾酮增加前列腺指数的作用,前列爽6.0 g/kg还可显著对抗去氧肾上腺素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内压升高(P<0.05或P<0.01)。结论:前列爽对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既能降低前列腺指数,改善前列腺增生所致的静力性膀胱出口梗阻;也能对抗去氧肾上腺素,降低大鼠膀胱内压,缓解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动力性膀胱出口梗阻。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抗雄激素、肾上腺素能α受体有关,详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爽 前列腺增生 腺上皮 间质血管 膀胱内压
原文传递
基于Microtox技术的参麦注射液过敏反应检测及相关物质基础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静悦 秦秀蓉 +2 位作者 周静 鄢良春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发光细菌的Microtox测试技术,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指引的高风险品种——参麦注射液的生物毒性实现定量化表征,初步探索导致其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及临床意义,以期为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和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提... 目的:利用基于发光细菌的Microtox测试技术,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指引的高风险品种——参麦注射液的生物毒性实现定量化表征,初步探索导致其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及临床意义,以期为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和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提供新型、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平台。方法:(1)应用基于费氏弧菌CS234的Microtox测试体系对6个厂家共计15个批次的参麦注射液市售产品进行测试,得到相应的Microtox测试参数IC50。(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参麦注射液中三种代表性人参皂苷Re、Rg1及Rb1进行含量测定,分析IC50与三种人参皂苷及其总含量的相关性。(3)采用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观察上述参麦注射液和人参皂苷Re对HMC-1细胞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的影响。结果:(1)除A公司的参麦注射液无法计算IC50外(最高浓度受试样品的抑制率未达到50%),其余厂家的IC50从46.7%至72.3%不等,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各厂家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e及三种人参皂苷的总含量分别在0.07 mg/ml^0.14 mg/ml以及0.34 mg/ml^0.60 mg/ml范围内,非参数检验显示厂家间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厂家间IC50和人参皂苷Re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为0.823。(3)人参皂苷Re终浓度为0.10 mg/ml时,能显著增加HMC-1细胞上清液中组胺的含量。结论:本测试体系可用IC50定量表征参麦注射液的生物毒性,人参皂苷Re为显著影响IC50的物质之一,且Re在一定剂量下(终浓度0.10 mg/ml)对HMC-1细胞有显著的促组胺释放作用,提示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e含量控制的必要性。基于费氏弧菌CS234的Microtox测试体系有望成为参麦注射液质量控制及不良反应风险预警的新型检测技术平台,以期最终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人参皂苷RE Microtox测试 HMC-1细胞
原文传递
4′,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杂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崇均 陈雏 +3 位作者 陈帅 罗森 罗恒 王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208-3212,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4′,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的杂质,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4′,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的杂质,然后根据各杂质离子峰的质荷比[M+H]^+推定其可能结构;采用硅胶柱层析,以氯...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4′,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的杂质,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4′,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的杂质,然后根据各杂质离子峰的质荷比[M+H]^+推定其可能结构;采用硅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20∶1、10∶1、8∶1、6∶1、5∶1、3∶1、2∶1、1∶1、0∶1,V/V)分离纯化部分杂质,并采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在4′,7-二乙基射干苷元合成产物中共检出21个杂质,推定出17个杂质的可能结构;分离纯化得到4个杂质单体,分别鉴定为2-羟基-3-甲氧基-4,6,4′-三乙氧基脱氧安息香(1)、2,6-二羟基-3-甲氧基-4,4′-二乙氧基脱氧安息香(2)、射干苷元(3)和射干苷(4),其中杂质2为新化合物。结论:本结果可为4′,7-二乙基射干苷元的合成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7-二乙基射干苷元 杂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鉴定 纯化
下载PDF
健脑丸对大鼠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张力涵 潘嘉 +2 位作者 何甜甜 刘洁 黄吉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考察健脑丸重复给药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及恢复情况,评价药物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雌雄各半,给药组每日以健脑丸临床剂量的50倍(2 mL/100 g,1.875 g·kg^(-1))灌胃1次,... 目的:考察健脑丸重复给药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及恢复情况,评价药物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雌雄各半,给药组每日以健脑丸临床剂量的50倍(2 mL/100 g,1.875 g·kg^(-1))灌胃1次,对照组每日以蒸馏水(2 mL/100g)灌胃1次,每周6天,连续26周。停药后每组处死2/3大鼠,分别观察各项指标及基本情况;剩余大鼠继续喂养4周后取材,并观察停药后动物各项指标及基本情况。结果:连续给药26周以及停药恢复4周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活动等一般生命体征状况良好,极少数检测指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两组病理检测个别大鼠个别脏器有轻微病变,但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以上变化可能均为大鼠的自发病变,与药物无关。结论:健脑丸以相当于临床剂量的50倍对SD大鼠灌胃给药26周及停药恢复4周,均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故该药物重复给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脑丸 大鼠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下载PDF
GC法同时测定壮骨麝香止痛凝胶贴膏中5种挥发性成分
19
作者 汤燕 朱宁 +2 位作者 沈立 崔红梅 罗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05-2508,共4页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壮骨麝香止痛凝胶贴膏中薄荷脑、樟脑、龙脑、异龙脑、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方法该药物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50μm);载气氮气;FID检测器,温度240℃;分流比5∶1;程序升温...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壮骨麝香止痛凝胶贴膏中薄荷脑、樟脑、龙脑、异龙脑、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方法该药物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分析采用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50μm);载气氮气;FID检测器,温度240℃;分流比5∶1;程序升温。结果5种挥发性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7.40%~99.88%,RSD 1.6%~4.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壮骨麝香止痛凝胶贴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麝香止痛凝胶贴膏 薄荷脑 樟脑 龙脑 异龙脑 水杨酸甲酯 GC
下载PDF
阳康胶囊防治阳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大轩 张莉 +1 位作者 熊静悦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阳康胶囊治疗阳痿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阳康胶囊对肝郁导致阳痿小鼠的研究;阳康胶囊对肾阳虚导致阳痿小鼠的研究:阳康胶囊对去势阳痿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阳康胶囊4.0g/kg、8.0g/kg均可显著增加肝郁小鼠的嗅舔次数,阳康... 目的:研究阳康胶囊治疗阳痿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阳康胶囊对肝郁导致阳痿小鼠的研究;阳康胶囊对肾阳虚导致阳痿小鼠的研究:阳康胶囊对去势阳痿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阳康胶囊4.0g/kg、8.0g/kg均可显著增加肝郁小鼠的嗅舔次数,阳康胶囊4.0g/kg、8.0g/kg可显著缩短肝郁小鼠首次爬背时间;阳康胶囊4.0g/kg、8.0g/kg均可显著缩短肾阳虚小鼠首次爬背时间,显著增加其爬背次数;阳康胶囊4.0g/kg可显著降低其精囊腺重量及指数,阳康胶囊8.0g/kg可显著增加其前列腺指数,阳康胶囊2.0g/kg可显著增加肾阳虚小鼠肾上腺重量及其指数;阳康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去势大鼠的阴茎勃起潜伏期,阳康胶囊3.5g/kg及7.0g/kg均可显著增加去势大鼠附睾指数及精囊腺指数,阳康胶囊7.0g/kg可显著降低去势大鼠血清FSH及LH水平。结论:阳康胶囊对阳痿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康胶囊 阳痿 大鼠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