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灵枢》的针灸理论
1
作者 唐赤蓉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阴阳五行说是《灵枢》针灸理论的骨干。《灵枢》以天人合一为其依据,进而用阴阳五行说来具体解说人体结构、生理活动及其病变,制定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由此构成《灵枢》针灸理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灵枢 阴阳五行 针灸理论
下载PDF
杨氏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14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运宽 刁灿阳 +6 位作者 王展 闫晓瑞 王燕 路永红 唐定书 黄蜀 唐甜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0-100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贴棉灸 临床观察 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 反复发作 初诊病例
下载PDF
青春期痤疮的中医辨证施护及针灸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廖忠蓉 黄蜀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及针灸治疗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痤疮辨证分为风热证、湿热证、血瘀或痰凝证、冲任失调证4型,分别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及针灸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皮损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痊愈52例,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及针灸治疗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痤疮辨证分为风热证、湿热证、血瘀或痰凝证、冲任失调证4型,分别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及针灸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皮损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痊愈52例,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显效率52%,总有效率91%。结论:本文所述辨证施护措施及针灸方法是治疗痤疮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中医治疗 辨证施护 针灸
下载PDF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特点分析和问题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婕 周建伟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特点。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标准制定科学检索策略,采用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收集文献;严格筛查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系统定性或定量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特点。方法:根据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标准制定科学检索策略,采用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收集文献;严格筛查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系统定性或定量分析,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总体的临床特点评估。结果:共检索到251篇文献,排除238篇,纳入13篇,纳入文献病例总数为1486例。由于纳入试验在研究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较低的方法学评分,不考虑做合并效应量的Meta分析,而代之以描述性评价。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文献报道数量众多,但仍存在研究设计不规范、样本量过小、操作系数个体化等普遍的方法学问题,因而尚不能对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肯定结论,提示需进一步提高该领域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特点 分析评价
下载PDF
不同灸法对穴位温度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1
5
作者 董新民 董泉声 +2 位作者 先茂全 郑贤龙 张素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实时处理的方法,以耐痛阈定作施灸强度,对比观察着肤灸、隔姜灸、悬灸、聚光灸及氦氖激光灸对人体穴位皮肤温度,以及前4种灸法对兔穴位皮肤、皮下与肌层温度的影响。氦氖激光灸对穴位温度影响微弱,... 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实时处理的方法,以耐痛阈定作施灸强度,对比观察着肤灸、隔姜灸、悬灸、聚光灸及氦氖激光灸对人体穴位皮肤温度,以及前4种灸法对兔穴位皮肤、皮下与肌层温度的影响。氦氖激光灸对穴位温度影响微弱,其余灸法都明显改变穴位自皮肤至肌层的温度,并各具规律与特征。根据穴位温度与多觉型感受器等反应的内在关系,提示不同灸法的穴位作用及其疗效将随由灸法引起的穴位温度变化规律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温度/针灸效应 灸法 针刺穴位
下载PDF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106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黄蜀 周建伟 +1 位作者 张颜 陈纯涛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各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临床就诊患者收集样本1 068例。结果肺热型愈显率为78.5%,湿热型80.8%,冲任不调型77.4%,血瘀痰凝型80.1%,经统计学处理,各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各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临床就诊患者收集样本1 068例。结果肺热型愈显率为78.5%,湿热型80.8%,冲任不调型77.4%,血瘀痰凝型80.1%,经统计学处理,各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各型痤疮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火针疗法 辨证分型
下载PDF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即时镇痛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周建伟 李季 +5 位作者 李宁 张凡 胡玲香 赵菁菁 张颜 王成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3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和缓解率的变化。结果:两...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3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和缓解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针刺或服药1次后,头痛强度的VAS评分呈动态降低趋势,治疗组治疗后3~4小时头痛强度评分达最低值,且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388.6±430.1)分钟和(163.3±182.3)分钟,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缓解率分别为80.1%、76.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其在效应的维持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太阳 偏头痛/针灸疗法 肝阳上亢/针灸疗法
下载PDF
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纯涛 黄蜀 +3 位作者 郑蓉 吴祖兰 张颜 邓懿 《中医外治杂志》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火针,取局部阿是穴、背部腧穴进行治疗。结果:治愈603例,显效267例,好转171例,无效107例,总有效率90.68%。结论:火针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为痤疮特别是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痤疮 火针 外治法
下载PDF
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颜 周建伟 +3 位作者 黄蜀 陈纯涛 邓懿 黄玉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疗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火针刺皮损区皮肤配合刺络拔罐54例为治疗组,澳能(卤米松乳膏)外擦皮损42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愈... 目的:探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疗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火针刺皮损区皮肤配合刺络拔罐54例为治疗组,澳能(卤米松乳膏)外擦皮损42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9%,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81.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针灸疗法 火针疗法 刺血疗法 拔罐
下载PDF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纯涛 陈明岭 +1 位作者 唐定书 黄蜀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42-1843,共2页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火针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片、泼尼松、酞丁安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率为72.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火针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片、泼尼松、酞丁安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率为72.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止痛及消除皮损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针灸疗法 火针
下载PDF
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研究 附:128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蜀 张艳 +2 位作者 陈纯涛 邓懿 陈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3-13,35,共2页
目的 探求一种安全显效地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临床方法。方法 运用传统火针疗法与全返式维A酸霜 (商品名 :迪维霜 )治疗本病对疗效及副反应上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 火针治疗组 71例 ,治疗壹月后 ,总有效率 95 .8% ,无 1例不良反应 ,... 目的 探求一种安全显效地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临床方法。方法 运用传统火针疗法与全返式维A酸霜 (商品名 :迪维霜 )治疗本病对疗效及副反应上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 火针治疗组 71例 ,治疗壹月后 ,总有效率 95 .8% ,无 1例不良反应 ,迪维霜对照组 5 7例 ,总有效率 73.7% (P <0 .0 1) ,有 1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 38%。结论 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结节囊肿性痤疮 迪维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黄蜀 姚戎 +3 位作者 陈纯涛 邓懿 张颜 陈智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的 :为观察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 ,用火针围刺皮损 ,配以脾腧、肺腧速刺 ;对照组 32例 ,外用派瑞松软膏。疗程均为 2 0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 1... 目的 :为观察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 ,用火针围刺皮损 ,配以脾腧、肺腧速刺 ;对照组 32例 ,外用派瑞松软膏。疗程均为 2 0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 1% (P <0 0 1)。结论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比外用药物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治疗 慢性湿疹 派瑞松软膏 脾腧 肺腧
下载PDF
火针治疗痤疮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蜀 陈纯涛 +4 位作者 廖忠蓉 郑蓉 吴祖兰 张颜 邓懿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0,共2页
通过火针治疗痤疮的大样本疗效总结,发现火针对各型痤疮均有显著的疗效,不仅适用于丘疹黑头脓疱类,同样适用于囊肿结节型,这就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特别对顽固型痤疮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痤疮 中医治疗 火针
下载PDF
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证候测评量表编制及信度测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建伟 张凡 +1 位作者 李春雨 王敏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考察颈椎病(神经根型)自制中医证候测评量表的信度。方法:以40例该病患者为对象,用受试者先后2次接受测评所得结果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重测信度,用2名医师对受试者测评所得结果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评定者之间... 目的:考察颈椎病(神经根型)自制中医证候测评量表的信度。方法:以40例该病患者为对象,用受试者先后2次接受测评所得结果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重测信度,用2名医师对受试者测评所得结果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评定者之间信度,用Cronbach's α系数表示各因子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各因子与总量表间的一致性。结果:各条目、各因子和总量表重测Spearman相关系数在0.373-0.894之间,P值均为0.000;各因子、总量表评定者之间测评Speraman相关系数在0.327-0.797之间,其中颈部活动度分量袁的P〉0.05,其余P值均为0.000;各因子及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5042-0.8606之间,各因子分与总量表分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344-0.801之间,P〈0.01。或P〈0.05。结论:本量表的信度总体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量表 信度
下载PDF
帽炷温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申涛 龚琦 +3 位作者 胡超 彭晓虹 张怡 袁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95-397,共3页
采用帽炷温针的方法治疗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并与月见草油治疗组和单纯体针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帽炷温针治疗组血脂指标(TC,TG,HDLC及LDLC)均有改善,与月见草油胶囊治疗组的疗效无差异。在改善血脂... 采用帽炷温针的方法治疗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并与月见草油治疗组和单纯体针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帽炷温针治疗组血脂指标(TC,TG,HDLC及LDLC)均有改善,与月见草油胶囊治疗组的疗效无差异。在改善血脂紊乱方面,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针灸疗法 温针疗法 胆固醇
下载PDF
针刺拮抗肌群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1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樊玲 薛斌 赵菁菁 《河南中医》 2008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与传统腧穴结合良姿位摆放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17例予针刺传统腧穴治疗和良姿位摆放。两组疗程均为30次。结果:在下... 目的:观察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与传统腧穴结合良姿位摆放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17例予针刺传统腧穴治疗和良姿位摆放。两组疗程均为30次。结果: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的评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针刺拮抗肌群穴配合良姿位的摆放,可防止痉挛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瘫痪 下肢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纯涛 黄蜀 +1 位作者 张颜 邓懿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刺络拔罐对扁平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运用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57例外擦0.025%迪维霜,肌注斯奇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火针配...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刺络拔罐对扁平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运用火针加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57例外擦0.025%迪维霜,肌注斯奇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扁平疣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拔罐治疗 扁平疣 火针 临床观察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 效果显著 治疗组 迪维霜 对照组 斯奇康
下载PDF
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蜀 陈纯涛 +4 位作者 张颜 邓懿 吴艳 吴祖兰 郑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6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10例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火针与西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局部加背俞...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10例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火针与西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局部加背俞穴,对照组采用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配合口服阿奇霉素,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情况,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愈显率、临床症状、皮损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火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结节囊肿性痤疮 临床疗效 治疗
原文传递
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颜 周建伟 +1 位作者 黄蜀 陈纯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30例为治疗组,口服迪皿(左旋西替利嗪)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30例为治疗组,口服迪皿(左旋西替利嗪)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6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地控制其复发,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针灸疗法 慢性瘾疹/针灸疗法 针刺 拔罐 刺络
下载PDF
从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董泉声 汪雪倩 +3 位作者 张荣棠 鲍安铮 董新民 张晓琼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在针感普查掌握手针感主要特性、进而分析与穴位组织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感觉分离受试者感觉分离部位检测诸类浅、深感觉... 目的:主要以病理性和实验性感觉分离者为对象,分析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方法:在针感普查掌握手针感主要特性、进而分析与穴位组织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感觉分离受试者感觉分离部位检测诸类浅、深感觉机能及手针感反应,从中鉴别手针感与哪些或那种感觉机能关系密切,从而确定穴位感受针刺、产生针感的感受性装置,即物质基础。结果:手针感与穴位深痛觉的关系至为密切,凡深痛觉存在部位都能引起手针感反应,反之,深痛觉缺失部位是不能产生手针感反应的;手针感与躯体其他各类感觉机能之间都不存在此种内在联系。结论:产生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主要是深部痛觉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针感 穴位物质基础 深部痛觉感受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