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天泉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7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使用微创... 目的:探讨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使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传统的钻孔引流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硬膜下的残余血量、住院的时间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硬膜下的残余血量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术后硬膜下的残余血量。该手术可作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疗效
下载PDF
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方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天泉 周恩瑜 张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后路组(n=48)、前路组(n=43)及后路+前路组(n=55),3组分别采取经后路清... 目的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后路组(n=48)、前路组(n=43)及后路+前路组(n=55),3组分别采取经后路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术,经前路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前路清除病灶及植骨融合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后路组、前路组及后路+前路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60±23)、(150±20)和(180±21)min及(450±42)、(430±53)和(710±34)ml,后路+前路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明显高于后路组及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路组和前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7.0%和7.3%,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3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3.8%、93.0%和98.2%,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性融合率及平均骨性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腰骶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骶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不全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骶段脊柱结核,3种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应根据病灶位置及椎体破坏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选择有效的内固定和植骨的方式,均有望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段 结核 脊柱 手术
下载PDF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天泉 张伟 周恩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9-93,共5页
目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与预后不良组(1~3分)... 目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与预后不良组(1~3分),筛选出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头颅CT检查显示,500例中单纯颅骨骨折178例,粉碎性骨折322例;硬膜下血肿111例,硬膜外血肿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脑挫裂伤56例,88例至少出现一种上述合并损伤。500例患者清创处理后,412例在保留引流管条件下行Ⅰ期封闭创面;53例头皮大面积缺失患者行Ⅰ期VSD+Ⅱ期转移皮瓣移植术;35例单纯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中,3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转开颅修补术。3周后500例患者中420例(84%)GOS评分4~5分,预后良好;80例(16%)患者GOS评分为1~3分,预后较差。预后不良组患者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应激性溃疡、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且不良组手术时间及入院血糖水平亦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低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入院GCS评分及血糖高是影响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易诊断,但病情重,在早期清创处理的基础上,需要行个性化治疗,且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