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泡制备泡沫陶瓷砖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纯 张学双 +4 位作者 李明田 朱晓杰 陈锐 张倩 胡春林 《全面腐蚀控制》 2016年第9期7-11,72,共6页
如今泡沫陶瓷类的材料运用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废气处理、工业净化、火电厂防腐等方面的使用。本文采用发泡工艺,以高岭土、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锑和硼酸等原料,选取适量的发泡剂,在1100℃烧结温度下制备具有一定孔径的泡沫陶瓷样品。通过... 如今泡沫陶瓷类的材料运用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废气处理、工业净化、火电厂防腐等方面的使用。本文采用发泡工艺,以高岭土、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锑和硼酸等原料,选取适量的发泡剂,在1100℃烧结温度下制备具有一定孔径的泡沫陶瓷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泡沫陶瓷样品的气孔结构,综合热分析确定烧成曲线,测试泡沫陶瓷的吸水率、容重、显气孔率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以0.9%炭黑和1.8%SiC一起作为发泡剂,7.5%Sb_2O_3作为供氧剂,三聚磷酸钠作为分散剂,聚乙烯醇作为高温粘结剂。可制得密度0.79cm^3,吸水率43%,显气孔率35%,外观完整的泡沫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陶瓷 发泡法 发泡剂 烧结温度
下载PDF
基于压电振动俘能的自供电刮板输送机张力检测系统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2 位作者 毛君 张东升 袁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5-1340,共6页
为实现对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链条张力的有效检测,克服供电模块需要定期拆卸更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自供电的刮板输送机张力检测系统。通过采集刮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实现电能的有效转换,保证张力检测装置和无... 为实现对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链条张力的有效检测,克服供电模块需要定期拆卸更换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自供电的刮板输送机张力检测系统。通过采集刮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实现电能的有效转换,保证张力检测装置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长期有效工作。通过系统多个周期张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自供电性能稳定;截取103 s的单周期进行分析,刮板经过链轮时的最大张力峰值为274.2 k N,通过计算两端部啮合点张力的差值得到下边链的运行阻力为12 k N,测试结果符合现场实际工况,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应用 张力检测 压电 刮板输送机 振动 自供电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像检测的截齿煤岩截割特性与闪温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1 位作者 王兆 闻学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6-692,共7页
为实现采煤机截割过程中煤岩界面的精确动态识别,对采煤机截齿截割煤岩过程中的红外热像特性以及瞬态闪温差异进行研究,建立采煤机截齿煤岩截割试验台,分析得到截齿截割煤、岩过程中的温度演化规律及闪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截齿截割煤... 为实现采煤机截割过程中煤岩界面的精确动态识别,对采煤机截齿截割煤岩过程中的红外热像特性以及瞬态闪温差异进行研究,建立采煤机截齿煤岩截割试验台,分析得到截齿截割煤、岩过程中的温度演化规律及闪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截齿截割煤、岩过程中在齿尖一侧均产生突兀的点状闪温区,截岩时高温区范围与闪温瞬态峰值明显大于截煤过程,其二者峰值差与采煤机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成正比,且煤岩硬度差异越大,截齿温度场峰值差越明显。研究结果为实现煤岩界面动态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应用 截齿 红外热像 自供电闪温 煤岩识别 峰值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采煤机煤岩识别系统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3 位作者 井旺 毛君 袁智 胡登高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1-208,共8页
针对采用单一信号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实现采煤机滚筒高度调整控制时精确度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煤岩识别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不同煤岩比例截面截割过程中的振动、电流以及声功率... 针对采用单一信号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实现采煤机滚筒高度调整控制时精确度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煤岩识别方法。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不同煤岩比例截面截割过程中的振动、电流以及声功率谱信号特征样本,根据最小模糊度优化模型求得各煤岩识别信号的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构建的多维模糊神经网络实现多传感器信息的决策融合,得到高可信度和精确度的滚筒调高控制量值。实验室截割实验对比以及现场随机煤岩轨迹的截割实验结果表明,采煤机滚筒截割轨迹与实际随机煤岩轨迹基本吻合,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模糊 神经网络 信息融合 煤岩识别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远程动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强 吴泽光 +1 位作者 祁秀 井旺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3,60,共4页
为了实现对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运行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以组态软件King View为上位机开发平台,建立刮板输送机远程动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分别对刮板输送机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 为了实现对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运行参数的实时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以组态软件King View为上位机开发平台,建立刮板输送机远程动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分别对刮板输送机的运行状态、电压、电流、链速以及运行周期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刮板输送机的断链、跳链以及堵转等异常工况进行故障诊断。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刮板输送机远程动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运行稳定,信号反馈速度及测试精度较高,故障诊断结果准确,说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监测 故障诊断 组态 总线 测试精度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凿岩机钻头破岩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强 索江伟 +2 位作者 王海舰 孙国庆 孙赫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为提高液压凿岩机的破岩效率和破岩速度,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对液压凿岩机在回转-冲击载荷下连续破碎硬质岩石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冲击频率、回转速度及初始地应力多个参数对破岩效果影响,对数值模拟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 为提高液压凿岩机的破岩效率和破岩速度,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对液压凿岩机在回转-冲击载荷下连续破碎硬质岩石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冲击频率、回转速度及初始地应力多个参数对破岩效果影响,对数值模拟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破岩速度随回转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回转速度达到300 r/min后破岩速度几乎不再改变,且在300 r/min时破岩效率最高;随着冲击频率增加破岩速度明显增大,在70 Hz时具有最高破岩效率;不同初始地应力条件对破岩速度影响较小,但对破岩效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改善液压凿岩机破岩效果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岩机 ABAQUS 回转速度 冲击频率 初始地应力 破岩效率 破岩速度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在线监测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强 刘志恒 +2 位作者 王海舰 黄传辉 阮越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2-1068,共7页
为实现截齿截割过程中磨损程度的实时精准在线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多特征信号融合的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截割过程中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三向振动信号、红外温度信号和电流信号,建立了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多特征信... 为实现截齿截割过程中磨损程度的实时精准在线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多特征信号融合的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截割过程中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三向振动信号、红外温度信号和电流信号,建立了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多特征信号样本数据库,采用多特征信号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截齿磨损程度的识别模型,实现截齿磨损程度在线监测与精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监测系统,网络判别结果和测试样本的实际磨损程度类别相符,该BP神经网络系统能够对截齿磨损程度类型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 磨损程度 三向振动 在线监测
下载PDF
电参数对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微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崔学军 王荣 +2 位作者 魏劲松 白成波 林修洲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501,共7页
在含有丙三醇的硅酸盐体系中,通过微弧氧化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获得了细致均匀微孔的氧化膜。以SEM、电化学工作站和测厚仪为表征手段,利用单因素法分别考察了恒压模式下电压、频率、占空比对氧化膜结构、耐蚀性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含有丙三醇的硅酸盐体系中,通过微弧氧化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获得了细致均匀微孔的氧化膜。以SEM、电化学工作站和测厚仪为表征手段,利用单因素法分别考察了恒压模式下电压、频率、占空比对氧化膜结构、耐蚀性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压的增加,氧化膜的表面微孔尺寸和厚度均增大,但膜层耐蚀性能先增加后降低;随频率的增加,膜表面微孔尺寸减小,耐蚀性能增大,但频率改变对膜层的厚度影响较小;当占空比】45%时,膜层的表面微孔尺寸及厚度有增大趋势,膜层表面出现击穿破坏而导致耐蚀性能降低。优化的电参数为:电压230~260 V,频率300~500 Hz,占空比3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电参数 耐蚀性
原文传递
镁合金AZ31锰系磷化膜的生长过程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崔学军 周吉学 +2 位作者 林修洲 罗宏 龚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共7页
以磷酸二氢锰的盐溶液为研究体系,采用SEM和EDS和电化学分析手段,研究镁合金AZ31锰系磷化膜的生长过程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磷化膜的生长过程分为5个阶段:基体溶解-成核阶段(0~130 s)、基体和磷化膜溶解阶段(130~630 s)、磷化膜快速... 以磷酸二氢锰的盐溶液为研究体系,采用SEM和EDS和电化学分析手段,研究镁合金AZ31锰系磷化膜的生长过程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磷化膜的生长过程分为5个阶段:基体溶解-成核阶段(0~130 s)、基体和磷化膜溶解阶段(130~630 s)、磷化膜快速生长阶段(630~1 300 s)、磷化膜稳态生长阶段(1 300~2 000 s)和磷化终止阶段(2 000 s以后)。磷酸盐晶核在镁合金AZ31浸入溶液的初始阶段一次形成,并优先在β相表面经过成核—长大—分裂—细化—增厚5个过程,沿表面方向生长和外延,最终形成致密的磷化膜。并且,磷化膜有两层,第一层是以Mg3(PO4)2和AlPO4以及MnHPO4为主的沉积薄膜;第二层则是在β相表面成核—长大的MnHPO4磷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磷酸盐转化膜 形成机理 电化学过程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沉积CrSiN/SiN纳米多层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磨损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倩 孙德恩 曾宪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研究纳米多层膜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腐蚀磨损机理,采用离子源辅助磁控溅射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调制周期的CrSiN/SiN纳米多层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电镜、能谱仪表征涂层的微观结构、腐蚀形貌以及元素分布;使用划痕仪、纳米压痕仪、... 为了研究纳米多层膜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腐蚀磨损机理,采用离子源辅助磁控溅射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调制周期的CrSiN/SiN纳米多层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电镜、能谱仪表征涂层的微观结构、腐蚀形貌以及元素分布;使用划痕仪、纳米压痕仪、维氏硬度计测量涂层的膜基结合力、硬度、弹性模量及断裂韧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以及销盘磨损仪测量涂层耐腐蚀性和腐蚀磨损性。结果表明:调制周期为90 nm与360 nm时涂层耐腐蚀性能较好,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1.31×10^(-8)A·cm^(-2)和1.20×10^(-8)A·cm^(-2)。此外,调制周期为45nm时,涂层硬度及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22.5±0.6)GPa和(226.4±6.3)GPa,且腐蚀磨损率最低,为9.67×10^(-7)mm^3·N^(-1)·m^(-1)。多层膜结构显著改善了TC4钛合金的耐腐蚀及腐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CrSiN/SiN纳米多层膜 调制周期 腐蚀磨损
下载PDF
基于振动和声发射信号的截齿磨损程度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强 刘志恒 +3 位作者 代晓丹 黄传辉 张石磊 田莹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2,136,共8页
为实现采煤机截齿截割过程中磨损程度的在线监测和识别,提出一种基于RBF(Radic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多特征信号监测方法。提取截割过程中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振动和声发射特征信号,分别分析振动和声发射信号的峰... 为实现采煤机截齿截割过程中磨损程度的在线监测和识别,提出一种基于RBF(Radic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多特征信号监测方法。提取截割过程中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振动和声发射特征信号,分别分析振动和声发射信号的峰值、时域图方差和频域图均方根值这6个特征参数,获取振动信号、声发射信号与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变化规律。建立5种不同磨损程度截齿的多特征信号样本数据库,采用多特征信号样本对RBF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截齿磨损程度的识别模型,实现截齿磨损程度在线监测与精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截齿磨损程度的加剧,截齿振动和声发射时域信号中信号峰值和方差均呈增大的趋势;振动和声发射的频域信号中频谱图均方根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截齿磨损程度监测系统的网络判别结果和测试样本的实际磨损程度类别相符,该RBF神经网络系统能够对截齿磨损程度类型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 磨损程度 振动信号 声发射信号 时频域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模糊信息融合的采煤机截齿磨损在线监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1 位作者 李立莹 刘志恒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607-2614,共8页
为实现对截齿截割过程中磨损程度的实时精确在线监测,分别测试和提取不同磨损程度的截齿在截割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声发射信号和温度信号,建立不同磨损程度截齿截割信号的多特征样本数据库,根据最小模糊度优化模型计算求解各特征信号的... 为实现对截齿截割过程中磨损程度的实时精确在线监测,分别测试和提取不同磨损程度的截齿在截割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声发射信号和温度信号,建立不同磨损程度截齿截割信号的多特征样本数据库,根据最小模糊度优化模型计算求解各特征信号的最优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多维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多传感特征信息的决策融合,输出置信度和权重较高的截齿磨损量融合结果。通过随机测试实验对融合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NFIS模糊信息融合的截齿磨损监测系统辨识度较高,测试结果最大误差在6.5%以内,系统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以及较高的测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 最小模糊度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信息融合 磨损量
下载PDF
Zr掺杂类金刚石薄膜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美容 曾宪光 +1 位作者 孙德恩 黄佳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142,共5页
目的改善不锈钢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线性阳极层离子源辅助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Zr含量的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纳米硬度仪、高温销盘磨损仪、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 目的改善不锈钢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线性阳极层离子源辅助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不同Zr含量的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纳米硬度仪、高温销盘磨损仪、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纳米硬度、薄膜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随着Zr靶功率的增大,Zr含量线性增加。Zr含量从4.9%增加至16.3%时,I_D/I_G增大,薄膜硬度从12.1 GPa逐渐下降至8.4 GPa;Zr含量增大至21.2%时,I_D/I_G减小,薄膜硬度增大至11.4 GPa。涂镀类金刚石薄膜的不锈钢基体比无涂层的不锈钢基体有更低的摩擦系数,更好的耐磨损性能。Zr掺杂DLC薄膜的最小摩擦系数为0.07。Zr含量从4.9%增加至16.3%,DLC薄膜的耐腐蚀性能减弱;Zr含量继续增加,DLC薄膜的耐腐蚀性能增强。当Zr含量不大于11.9%时,沉积Zr掺杂DLC膜的不锈钢基体的耐腐蚀性能比不锈钢基体的更强。结论 Zr含量不大于11.9%时,Zr掺杂类金刚石薄膜既可以有效地改善不锈钢基体的摩擦磨损性能,又可以大幅提高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掺杂类金刚石膜 显微结构 硬度 结合力 摩擦性能 腐蚀性能
下载PDF
油酸基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与缓蚀性能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修洲 倪强 +2 位作者 黄德阳 曾祥梅 龚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8,157,共4页
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缓蚀剂。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测量产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推断分子结构;采用失重法、Tafel曲线外延法、电化学阻抗技术等对合成的缓蚀剂在模拟气田水环境中的缓蚀性能及... 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咪唑啉缓蚀剂。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测量产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推断分子结构;采用失重法、Tafel曲线外延法、电化学阻抗技术等对合成的缓蚀剂在模拟气田水环境中的缓蚀性能及缓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缓蚀剂的红外光谱中含有较强的咪唑啉特征吸收峰,其氮原子上存在孤对电子,可与金属原子配位结合形成牢固的化学吸附层。缓蚀剂对Q235试样在模拟气田水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缓蚀作用,当浓度仅为100mg·L^(-1)时缓蚀率即可达到85%左右,并随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并成膜,阻止侵蚀性的离子在金属表面吸附和氧原子的扩散,从而起到保护金属的作用,缓蚀剂为阳极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咪唑啉 合成 气田水 缓蚀性能
下载PDF
滚筒式采煤机煤岩截割力学特性及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强 王海舰 +2 位作者 吴泽光 刘志恒 毛君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4,479,共7页
为实现采煤机在煤岩截割过程中滚筒载荷受力的测试与分析,现场建立等比例大型采煤机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实验平台,采用等效结构惰轮轴传感器测试方法,针对滚筒式采煤机在煤岩截割过程中采煤机滚筒载荷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在线监测,采用无线信... 为实现采煤机在煤岩截割过程中滚筒载荷受力的测试与分析,现场建立等比例大型采煤机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实验平台,采用等效结构惰轮轴传感器测试方法,针对滚筒式采煤机在煤岩截割过程中采煤机滚筒载荷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在线监测,采用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传输。现场截割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煤机截割煤岩过程中,滚筒x,y,z三向上的载荷峰值差分别为29.941,17.459和7.371kN,载荷变化显著,测试结果符合现场实际工况,为实现采煤机煤岩动态识别以及自动调高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 惰轮轴 无线信号 峰值差 煤岩动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装置的采煤机滚筒扭矩检测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强 石抗抗 +1 位作者 王海舰 井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785-2790,共6页
为实现采煤机滚筒扭矩的实时精确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装置自给供电的滚筒扭矩检测系统。压电振动俘能装置将采煤机工作过程中Y、Z方向上产生的振动能量有效地转换为电能,实现对检测系统无线应变采集模块和销轴传感器的长期... 为实现采煤机滚筒扭矩的实时精确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俘能装置自给供电的滚筒扭矩检测系统。压电振动俘能装置将采煤机工作过程中Y、Z方向上产生的振动能量有效地转换为电能,实现对检测系统无线应变采集模块和销轴传感器的长期、稳定供电,避免了电池更换需要反复拆卸的难题。现场实验测试表明,扭矩检测系统自供电性能稳定,系统能够实现采煤机滚筒Y、Z方向上所受载荷的实时、精确检测,从而准确推算出滚筒的扭矩,系统具有较高的检验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 压电 扭矩检测 销轴传感器 自供电
下载PDF
Si-DLC薄膜在硝酸介质中的腐蚀磨损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明玲 杨皎 +2 位作者 张广安 薛群基 崔学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0-517,共8页
本文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与摩擦试验机研究了DLC薄膜与Si-DLC薄膜在去离子水和硝酸环境下的腐蚀摩擦行为,并通过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两种薄膜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合磨损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了两种薄膜在硝酸环境下的腐蚀... 本文中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与摩擦试验机研究了DLC薄膜与Si-DLC薄膜在去离子水和硝酸环境下的腐蚀摩擦行为,并通过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两种薄膜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合磨损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了两种薄膜在硝酸环境下的腐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Si掺杂增加了薄膜在硝酸环境下的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DLC薄膜在去离子水和硝酸环境下的摩擦系数;磨损结果分析发现机械磨损是造成薄膜损伤的最主要因素,腐蚀-磨损的相互作用约占薄膜总磨损量的4%,其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薄膜 摩擦 腐蚀磨损 硝酸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导电涂料的制备 被引量:8
18
作者 胥会 陈建 +1 位作者 熊壮 代文超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6,共4页
以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对制备出的石墨烯进行了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检测,同时探讨了石墨烯分散程度对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分散液分散均匀时,导电性随着石墨烯液的量增加而增强;分散不均匀时,石墨烯... 以石墨粉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对制备出的石墨烯进行了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检测,同时探讨了石墨烯分散程度对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分散液分散均匀时,导电性随着石墨烯液的量增加而增强;分散不均匀时,石墨烯液使涂料导电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还原 分散性 导电性
原文传递
MoS2/Pb-Ti多层薄膜的结构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晓宇 张广安 +1 位作者 王立平 薛群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106,共10页
目的设计Mo S_2/Pb-Ti多层薄膜,改善真空和大气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Mo S_2/Pb-Ti多层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纳米压痕仪、真空和大气摩擦磨损实验,分别评价MoS_2/Pb-Ti多层薄膜的表面形貌... 目的设计Mo S_2/Pb-Ti多层薄膜,改善真空和大气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Mo S_2/Pb-Ti多层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纳米压痕仪、真空和大气摩擦磨损实验,分别评价MoS_2/Pb-Ti多层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真空和大气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能谱仪(EDS)、Raman光谱仪对磨痕及磨斑进行分析。结果随着MoS_2层厚度的增加,MoS_2/Pb-Ti多层薄膜的表面颗粒逐渐细化,变得更加光滑。同时,微观结构由金属相主导转变为由MoS_2相主导,弹性模量逐渐降低,硬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在真空环境下,Mo S_2/Pb-Ti多层薄膜的摩擦系数低至0.01,磨损率低至2.2×10^(-7) mm^3/(N·m),大气环境下摩擦系数低至0.07左右,磨损率低至2.7×10^(-7) mm^3/(N·m)。结论在真空摩擦磨损实验中,MoS_2层厚度过薄时,MoS_2/Pb-Ti多层薄膜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MoS_2层厚度增加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转移膜,使得摩擦磨损大幅降低。在大气摩擦磨损实验中,Ti保护MoS_2的结构免于H_2O和O_2的破坏,使体系具有低而稳定的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多层薄膜 真空 潮湿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变异粒子群算法的TDOA/AOA定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骏 乐英高 +2 位作者 蔡绍堂 曹莉 吴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9,共6页
针对GPS盲点区域的定位问题,蜂窝定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蜂窝定位技术中的混合定位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但是算法中的信号测量产生的误差和定位估计遇到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合定位算法的性能。针对上述算... 针对GPS盲点区域的定位问题,蜂窝定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蜂窝定位技术中的混合定位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但是算法中的信号测量产生的误差和定位估计遇到的非线性优化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合定位算法的性能。针对上述算法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变异粒子群算法(IMPSO)的目标定位策略。该算法是以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为对象,首先用最大似然法得到移动台的估计函数,将估计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产生初始种群,然后对粒子群(PSO)算法中适应度方差进行变异操作,同时改进惯性权重,达到PSO算法在对适应度函数进行寻优处理时不会出现陷入局部最优的目的,最后用IMPSO算法对种群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的估计位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MPSO算法的应用相对传统的Chan算法和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在视距的环境下,能有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并提高定位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OA/AOA 改进变异粒子群算法 变异操作 惯性权重 定位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