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产业智能化与不同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
1
作者 潘馨悦 王乐 +1 位作者 张紫琼 李忠平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2-487,共16页
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事关包容性增长的整体实现。使用2010~2020年个体与省级层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事关包容性增长的整体实现。使用2010~2020年个体与省级层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拉大了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且产业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国东部地区、非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均得以增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别为缩小和无显著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无明显作用,但后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显现。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经济与收入差距相关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有助于为后期数字经济推动包容性增长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收入差距 产业智能化 技能水平
下载PDF
伪影间共性机理驱动的多域感知社交网络深度伪造视频检测
2
作者 王艳 孙钦东 +1 位作者 荣东柱 汪小雄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13-3721,共9页
深度伪造技术在社交网络上的滥用引发了人们对视觉内容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严重担忧。已有检测算法未充分考虑社交网络上深度伪造视频的退化现象,导致深度伪造检测性能受以压缩为主的伪影信息干扰与上下文相关信息缺失等挑战性问题的限制... 深度伪造技术在社交网络上的滥用引发了人们对视觉内容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严重担忧。已有检测算法未充分考虑社交网络上深度伪造视频的退化现象,导致深度伪造检测性能受以压缩为主的伪影信息干扰与上下文相关信息缺失等挑战性问题的限制。压缩编码与深度伪造生成算法上采样操作会在视频上留下伪影,这些伪影可导致真实视频与深度伪造视频间的细粒度差异。该文通过分析压缩伪影与深度伪造伪影的共性机理,揭示了二者间的结构相似性,为深度伪造检测模型抗压缩鲁棒性的增强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首先,针对压缩噪声对深度伪造特征的干扰,基于压缩伪影与深度伪造伪影频域表示的结构相似性,设计了频域自适应陷波滤波器以消除特定频带上压缩伪影的干扰。其次,为削弱深度伪造检测模型对未知噪声的敏感,设计了基于残差学习的去噪分支。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方法增强深度伪造判别特征,结合度量学习策略优化网络模型,实现了具有抗压缩鲁棒性的深度伪造检测。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方法相比,该文算法在压缩深度伪造视频上的检测性能具有明显提升,并可作为一种即插即用模型与现有检测方法结合以提高其抗压缩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检测 社交网络 压缩深度伪造 伪影间共性机理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莲池 权璐 +3 位作者 文斌 韦思宏 乔晋 徐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伴随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脑刺激方法,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其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康复作用,但背后的神经康...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伴随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脑刺激方法,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其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康复作用,但背后的神经康复机制仍不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从TMS在运动功能评估、干预和康复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入手,梳理、总结了近年来TMS在脑卒中运动康复领域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 功能评估 运动障碍康复 康复预测
下载PDF
公共事件下泄露他人隐私外部动机的内化机理研究
4
作者 王乐 张继飞 +1 位作者 王璐瑶 肖人彬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6,共10页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与有机整合理论,以“唐山烧烤摊打人”事件为准自然实验,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对527名新浪微博用户进行4次纵向调研以构建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识别泄露他人隐私的内外部动机因素,考察不同动机对泄... 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与有机整合理论,以“唐山烧烤摊打人”事件为准自然实验,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对527名新浪微博用户进行4次纵向调研以构建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识别泄露他人隐私的内外部动机因素,考察不同动机对泄露他人隐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相比于外部动机(社会关注和经济利益),内部动机(社会参与和伸张正义)对泄露他人隐私行为的作用更强烈、更持久;②泄露他人隐私动机存在“内化”现象,外部动机受到外部规则的外部、内摄、认同和整合调节后,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③他人隐私关注对外部动机的内化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露他人隐私 有机整合理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