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开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0期223-224,共2页
通过健康基线调查,发现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人群目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疾病预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及其危险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健康管理,强调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团队服... 通过健康基线调查,发现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人群目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疾病预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及其危险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健康管理,强调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团队服务能力、体现服务人文温馨、严格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等;通过健康管理,逐步改变慢性病居民及慢性病危险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
下载PDF
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彭宗萍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铝碳酸镁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发现,两组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5.3%,与对照组的94.1%和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常规制酸抗幽门螺杆菌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能够保证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酸镁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疗效
下载PDF
潘托拉唑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3
作者 彭宗萍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6期130-131,共2页
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60),实验组患者使用潘托拉唑... 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60),实验组患者使用潘托拉唑(40 mg/d),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20 mg/d),胃溃疡患者早起餐前服用,治疗6周为1疗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于睡前饭后服用,治疗4周为1疗程。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76.67%、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8.33%,80.00%),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 P=0.032);总有效率(χ2=8.086,P=0.004)。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P﹤0.05。结论使用潘托拉唑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进行临床治疗,相比奥美拉唑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托拉唑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实际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龙孟 刘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2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0例,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糖尿病常规社区管理)和观察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依从性...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价值和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0例,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糖尿病常规社区管理)和观察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 实际价值
下载PDF
浅谈一级医院如何提高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5
作者 张开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6期30-30,共1页
目的:清晰认识鼻咽癌发病特点,避免误诊。结论:如一级医院临床医生能熟练了解鼻咽癌病理生理,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就能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鼻咽癌 首发症状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