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7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法研究与非对称设计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潘文韬 吴枋胤 +6 位作者 何川 刘洋 谢金池 寇昊 杨文波 曾杰 杨松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52-361,共10页
为探究偏压隧道的适宜工法并针对偏压特性对支护结构进行非对称优化,基于九绵高速福隆隧道,通过现场监测深浅埋侧非对称周边收敛与地表变形,建立三维山体隧道模型,进行不同工法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比选分析以及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 为探究偏压隧道的适宜工法并针对偏压特性对支护结构进行非对称优化,基于九绵高速福隆隧道,通过现场监测深浅埋侧非对称周边收敛与地表变形,建立三维山体隧道模型,进行不同工法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比选分析以及初期支护厚度、锚杆长度与倾角的非对称优化设计。相关研究表明:1)现场监测发现,地表沉降与周边收敛非对称特性明显,随着离隧道正中距离的增大,深埋侧地表沉降较浅埋侧数值减小较慢。深埋侧上拱腰收敛数值最大且波动较大,浅埋侧下拱腰收敛增速较慢。2)偏压隧道较适宜工法为CD法,能有效控制围岩支护结构变形、锚杆应力、初期支护压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3)初期支护非对称优化结果为将浅埋侧初期支护厚度减小2cm,深埋侧增大2cm,能将二次衬砌拉应力控制在较小数值。4)锚杆长度非对称优化结果为将浅埋侧锚杆长度减小0.5m,深埋侧增大0.5m,使锚杆受力更为均匀并减小右上拱肩与左下拱脚的塑性区。初期支护应力在右上拱肩与左下拱脚处存在显著偏压,通过将右上拱肩处锚杆朝深埋侧倾斜能一定程度减小初期支护受力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施工工法 非对称设计优化 数值分析 现场监测
下载PDF
米仓山隧道深大竖井建井新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协 林国进 +3 位作者 何佳 安俊吉 周雄华 张睿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4,共7页
为解决目前公路行业面临的大直径竖井建设缺乏相关规范支撑和竖井主要采用复合式衬砌及单行掘砌作业带来的工序复杂、建井速度慢、缺乏相应施工机械配套和安全性较差等难题,通过吸收煤矿深大竖井主流支护与掘砌技术,结合公路运营情况考... 为解决目前公路行业面临的大直径竖井建设缺乏相关规范支撑和竖井主要采用复合式衬砌及单行掘砌作业带来的工序复杂、建井速度慢、缺乏相应施工机械配套和安全性较差等难题,通过吸收煤矿深大竖井主流支护与掘砌技术,结合公路运营情况考虑送风井与排风井分设或通过中隔墙合设的布置方式,在公路行业现有支护与掘砌技术的基础上,对米仓山隧道通风竖井进行多方案研究,最终选定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与短段掘砌混合作业单井布置方案,并采用该方案安全快速地建成净直径9 m、深431.8 m的深大竖井。工程实践表明:1)在同等通风面积下双井工程量要小于单井工程量,但由于其配套施工设备造价高,单井造价要低于双井造价; 2)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与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在进度和施工安全等方面优于复合式衬砌及掘砌单行作业方式,可作为公路深大竖井建井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大竖井的修建提供技术支撑和为规范的修订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竖井 方案比选 单行作业 单层井壁 短段掘砌作业
下载PDF
米仓山特长隧道竖井施工技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韩瑀萱 冷希乔 +1 位作者 严金秀 张睿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特长深埋公路隧道通常采用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竖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型式,其施工难度大、设备投入多、安全管理风险高。文章结合巴桃高速米仓山特长隧道深大竖井的建设案例,对环保区深大竖井的施工技术、施工配套设备和施工管理等方... 特长深埋公路隧道通常采用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竖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型式,其施工难度大、设备投入多、安全管理风险高。文章结合巴桃高速米仓山特长隧道深大竖井的建设案例,对环保区深大竖井的施工技术、施工配套设备和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米仓山特长隧道通风竖井采用短段掘进、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混合作业法施工,施工配套设备主要包括井架、提升设备、钻孔设备和出碴设备等,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特长隧道 竖井 施工技术 施工设备 短段掘进 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
下载PDF
飞仙关特长隧道高压涌突水形成机制及处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其学 江勇顺 唐浩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7,共5页
文章以雅康高速公路飞仙关特长隧道K23+708段高压涌突水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涌突水灾害,监测和统计涌水量历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与力学机制,确定了"排堵结合,限量排放"的治理原则,并结合致灾原因提出了"临时加固初期支... 文章以雅康高速公路飞仙关特长隧道K23+708段高压涌突水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涌突水灾害,监测和统计涌水量历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与力学机制,确定了"排堵结合,限量排放"的治理原则,并结合致灾原因提出了"临时加固初期支护变形段+疏排地下水+小导管周边注浆+加强仰拱及衬砌刚度"的综合处治方案。飞仙关隧道特大涌突水成因机制分析及其处治措施研究可为其它类似隧道的高压涌突水灾害综合处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质灾害 高压涌突水 形成机制 处治技术
下载PDF
岩爆柔性防护网及其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杰灵 李天斌 +2 位作者 曾鹏 韩瑀萱 周雄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3-802,共10页
参照边坡落石防护网的特点,提出并开发一套运用于隧道岩爆灾害防护的柔性防护网系统,并对其动力学特性以及构件的安全性能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隧道岩爆调查和现场测试的结果,建立岩爆弹射的数值分析模型,并获得不同初始应力条件下岩爆... 参照边坡落石防护网的特点,提出并开发一套运用于隧道岩爆灾害防护的柔性防护网系统,并对其动力学特性以及构件的安全性能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隧道岩爆调查和现场测试的结果,建立岩爆弹射的数值分析模型,并获得不同初始应力条件下岩爆石块的弹射速度。然后依据米仓山隧道的岩爆特征,构建出岩爆防护网设计原型,并建立起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尺寸、不同速度的冲击工况,对石块冲击防护网的动力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得到其非线性动力响应结果。最后,通过对比防护网构件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材料试验的结果,对岩爆柔性防护网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岩爆石块的弹射速度随着初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2)钢丝绳网是防护网的主要吸能构件;(3)钢丝绳网和锚杆是防护网的主要承载力构件;(4)柔性防护网系统可以有效拦截轻微岩爆或中等程度岩爆所产生的弹射石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岩爆 弹射速度 柔性防护网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公路隧道深大竖井设计及施工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冷希乔 严金秀 韩瑀萱 《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1-225,共5页
竖井工程作为特长公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竖井建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行业竖井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米仓山隧道通风竖井设计布置原则和施工方法。研究表明,通风竖井设计... 竖井工程作为特长公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竖井建设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行业竖井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米仓山隧道通风竖井设计布置原则和施工方法。研究表明,通风竖井设计要结合路线平纵横断面,同时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通风要求、可施工性、环境保护及通风机房等因素影响;施工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工程地质、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等因素确定;通过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建设案例,说明短段掘进、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的混合作业法修建深大竖井安全可行,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隧道 竖井 设计 施工方法 研究
原文传递
白马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及长锚杆变形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鹏 宋浪 张红义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39-246,共8页
针对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软岩大变形问题,文章以九绵高速公路白马隧道为例,首先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及隧道监控量测、地应力测试等成果,分析了白马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掌握了其变形特征,进而提出了大变形控制要点;其次结合长锚杆在软... 针对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软岩大变形问题,文章以九绵高速公路白马隧道为例,首先结合区域地质概况及隧道监控量测、地应力测试等成果,分析了白马隧道软岩大变形机理,掌握了其变形特征,进而提出了大变形控制要点;其次结合长锚杆在软弱围岩隧道中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监测分析验证了长锚杆措施在白马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控制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类似软岩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岩大变形 现场监测 长锚杆 挤压变形
下载PDF
基于引力搜索法的隧道围岩微震定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剑锋 李天斌 +4 位作者 马春驰 张航 韩瑀萱 周雄华 姜宇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21-4428,4476,共9页
针对目前深埋隧道围岩微震源定位难且精度不高等问题,采用启发式算法--引力搜索法(GSA)对隧道围岩微震源位置进行搜索,并将该算法与粒子群算法和单纯形法的搜索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双速度模型和三速度模型下,引力搜索法相较于粒子群算... 针对目前深埋隧道围岩微震源定位难且精度不高等问题,采用启发式算法--引力搜索法(GSA)对隧道围岩微震源位置进行搜索,并将该算法与粒子群算法和单纯形法的搜索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双速度模型和三速度模型下,引力搜索法相较于粒子群算法和单纯形法,都具有快速收敛、精度较高的优点,且与震源位置的距离能够控制在10m以内。对双速度模型,引力搜索法的精度相对于单纯形法提高了83.71%,相对于粒子群算法提高了7.77%。对三速度模型,引力搜索法的精度相对于单纯形法提高了70.67%,相对于粒子群算法提高了39.36%。可见,该方法为深埋隧道微围岩震源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隧道工程 启发式算法 引力搜索法 震源定位
下载PDF
不同大变形等级的层状软岩隧道施工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亮亮 杨文波 +3 位作者 潘文韬 吴枋胤 王芝茏 杨自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7,共14页
为探究复杂艰险山区层状软岩隧道非对称破坏特征,提出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状软岩隧道的合理施工变形控制技术,以九绵高速公路典型层状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针对复杂艰险山区层状软岩隧道的大变形等级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 为探究复杂艰险山区层状软岩隧道非对称破坏特征,提出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状软岩隧道的合理施工变形控制技术,以九绵高速公路典型层状软岩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针对复杂艰险山区层状软岩隧道的大变形等级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就不同大变形等级下施工工法和支护方式对层状软岩隧道力学行为的影响开展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力场–层理方向耦合影响下,层状软岩隧道受力与变形空间非对称分布最不利位置位于层理面法向或切向位置,并随着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和强烈)的增大,隧道非对称力学特征越明显;此外,施工工法和支护方式对不同大变形等级的层状软岩隧道变形与受力改善效果存在差异,故针对3种大变形等级的层状软岩隧道,分别提出二台阶施工+单层初支+短锚杆支护、三台阶施工+单层初支+长短锚杆支护、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双层初支+长短锚杆支护的建议施工变形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层状软岩 大变形等级 隧道变形控制 非对称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PSO-SVM算法的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文波 王宗学 +2 位作者 田浩晟 吴枋胤 杨自成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2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的可靠性,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的隧道大变形预测方法,解决大变形预测中多项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复杂及界限值... 为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的可靠性,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算法的隧道大变形预测方法,解决大变形预测中多项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复杂及界限值多样等问题。为充分考量层状软弱围岩强度、围岩结构类型、地应力及地下水对隧道大变形的影响,选取岩体抗压强度、层理倾角、初始地应力状态、埋深、岩体修正质量指标[BQ]、地下水发育情况6项亚级指标对大变形等级进行预测。根据大变形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以地应力反演、现场大变形监测信息为基础的大变形预测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惩罚参数C与核函数参数Gamma,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SVM)算法可以避免传统预测方法如地质综合判断法和强度应力比法由于单一指标和主观原因引起的误差,预测精度高;该方法利用隧道已发生的大变形信息,构建出符合目标隧道现场实际规律的PSO-SVM大变形预测模型;PSO-SVM模型对样本测试集预测的准确度达86.36%,优于SVM和GS-SVM模型;以九绵高速典型层状软岩隧道白马隧道为研究对象,应用提出的PSO-SVM模型进行大变形预测,通过与现场实测对比发现,预测精度达80%,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软岩隧道 大变形预测 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原文传递
门式支架施工方案在高架桥跨线整体现浇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文源 张旭容 袁飞云 《公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9,共3页
介绍在现浇立交桥的跨线施工中 ,使用门式支架代替三脚架等支架施工方案 ,达到了快速、优质的施工目的 ,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机械费 ,降低了工程造价。
关键词 门式支架 高架桥 立交桥 跨线施工 整体现浇施工
原文传递
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大变形机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陆波 李天斌 +2 位作者 杜宇本 黄志煌 马宏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3,共8页
以千枚岩这一典型软岩为对象,通过高地温、高渗透水压、高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卸荷试验,研究热—水—力(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大理—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的大变形;结... 以千枚岩这一典型软岩为对象,通过高地温、高渗透水压、高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卸荷试验,研究热—水—力(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大理—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的大变形;结合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大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高渗透水压和高地温对千枚岩裂缝的产生和扩张起着促进作用,随着渗透水压、地温的升高,千枚岩的峰值应力降低,并且渗透水压的影响大于地温的影响;在THM耦合作用下,隧道边墙处的位移最大,拱脚处的应力相对集中,洞壁处的渗流速度最大,地温的分布主要受地下水渗流方向控制;隧道洞壁的应力、位移和渗流速度随地温的升高而增大。提出"HM,TH,T→M"的THM耦合模式。得到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机理为:高地温将造成围岩发生初始热损伤;高渗透水压将促进围岩软化并使其内部裂纹进一步扩展;当隧道开挖形成的二次应力超过围岩屈服强度时,将导致围岩塑性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变形 变形机理 热—水—力耦合作用 千枚岩隧道 渗透水压 地温软岩
下载PDF
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文韬 何川 +4 位作者 吴枋胤 徐迪 王飞 杨文波 寇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 为探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隧道的影响,依托九绵高速全线软岩大变形隧道,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确定遍布节理模型参数,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软岩大变形等级(轻微、中等、强烈)下层理角度对层状软岩大变形隧道围岩及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影响,并通过现场统计的层理角度与大变形情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层理小角度(0°、15°)与大角度(90°)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变形较大,随着大变形等级的增大,层理角度引起的围岩支护变化效果越明显。2)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围岩变形从拱底逐渐转移到右拱腰。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隧道轮廓与层理面相切位置,其中拱底及左拱脚对层理角度变化较敏感。3)初支应力偏向及节理塑性区大致与层理弱面法向一致,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节理的剪切塑性区由拱顶、拱底转移到左拱脚、右拱肩,最终偏移到左右拱腰上下位置;相比初支压应力,初支拉应力对层理角度更敏感,垂直节理增大了张拉剪切破坏塑性区贯通的风险,但剪切破坏塑性区半径反而有可能减小。4)现场的统计规律表现为小角度与大角度大变形等级较高,层理角度为60°以下时,岩层破坏发生在拱腰及拱肩处,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有向拱肩发展的趋势,大角度层理时岩层破坏主要发生在拱腰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软岩隧道 大变形等级 层理角度 遍布节理模型 数值分析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道路行车安全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驰 魏东东 +2 位作者 兰富安 白皓 黄军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25,共13页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在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运用驾驶行为特性开展分心驾驶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述了运用驾驶行为开展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技术和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评价研究;在道路与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道路几何和标志标线等的设计评价;在车辆驾驶环境方面,综述了不良气象、路侧景观和交通冲突等驾驶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道路行车事故研究方面,总结了道路行车事故再现和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此外,对驾驶模拟技术进行了应用展望,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的驾驶行为特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测试及验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对未来应对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不适性以及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模拟 综述 行车安全 驾驶行为
下载PDF
平面环形交叉口立面设计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敬英 杨少伟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8,共3页
为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形成一个共同的构筑面 ,对平面环形交叉口立面设计采用一种新的坐标法计算设计标高 ,经分析该法具有简便。
关键词 平面环形交叉口 立面设计 坐标法 道路
下载PDF
米仓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睿 周凯歌 +3 位作者 姚志刚 方勇 唐协 周雄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64-674,共11页
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最大埋深1060 m,全长13.8 km,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结合米仓山隧道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米仓山隧道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包括特长公路隧道快速施工、通风技术、高地应力岩爆段施工及隧道附属... 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最大埋深1060 m,全长13.8 km,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结合米仓山隧道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米仓山隧道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包括特长公路隧道快速施工、通风技术、高地应力岩爆段施工及隧道附属结构施工等问题;并对米仓山隧道建设中形成的特长公路隧道快速施工技术、高地应力段爆破技术、超长距离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竖井、斜井、地下风机房及联络道、交通转换带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成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快速施工 岩爆 柔性防护网 施工通风 竖井建造 交通转换带
下载PDF
高寒山区隧道温度场及冻害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文韬 吴枋胤 +5 位作者 谢金池 姚人杰 蒋长伟 杨朝栋 杨文波 王俊 《公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71,共8页
为探究高寒山区隧道的冻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针对九绵高速白马隧道现场冻害情况,通过有限元模拟了山岭隧道洞口段的冻害问题,分析了寒区隧道在低温下的围岩与衬砌温度场及其随时空的变化规律,探究了不同位置的冻结深度及中央排水... 为探究高寒山区隧道的冻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针对九绵高速白马隧道现场冻害情况,通过有限元模拟了山岭隧道洞口段的冻害问题,分析了寒区隧道在低温下的围岩与衬砌温度场及其随时空的变化规律,探究了不同位置的冻结深度及中央排水沟深度,并针对冻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现场采取措施后有效减小了冻害的发生。研究表明:(1)隧道低温效应及围岩冻害沿纵向逐渐减弱,地表低温及隧道低温在洞5.6 m处冻结影响区出现分离,洞内10 m范围内衬砌温度变化较快,隧道的拱顶和拱肩更易发生冻害,拱脚最不易发生冻害;(2)衬砌温度降低呈现两段式,在50 d后,衬砌温度趋近于最终值,越往洞口外侧的围岩对温度越敏感;(3)隧道前地表受洞口拱底下侧围岩温度影响,在近洞口处冻结深度快速下降,洞口段山体表面在纵向上冻结深度缓慢下降到定值,拱底冻结深度最大可达5.43 m,拱底冻结深度前期增长较慢,20~50 d增长较快;(4)通过模拟发现保温层能减小拱底冻结深度,保温水沟能增大水沟温度,减小其受外界负温影响,现场采取相应措施后减小了隧道冻害的发生,监测的保温水沟温度变化验证了保温水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温度场 排水沟深度 冻害控制措施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原文传递
深大竖井正井法施工围岩与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雄华 许圣祥 冷希乔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25-331,共7页
竖井是特长隧道工程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其稳定性较差且安全风险高。文章依托巴陕高速公路米仓山特长隧道通风竖井工程,针对不同围岩级别,通过采用应力释放法对通风竖井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竖井是特长隧道工程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在竖井施工过程中其稳定性较差且安全风险高。文章依托巴陕高速公路米仓山特长隧道通风竖井工程,针对不同围岩级别,通过采用应力释放法对通风竖井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竖井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应力、衬砌位移及结构内力。结果表明:随着竖井深度的增大,竖井结构的变形和结构内力均增大,但增大的趋势趋于平缓,且满足结构安全系数的要求。为验证支护结构效果及支护参数的合理性,布置2个试验断面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竖井围岩的压力及水压力值均较小且变化趋势平缓,该竖井的围岩为石英闪长岩,其抗压强度较大且围岩稳定性较好,在竖井开挖结束后围岩的应力已释放完毕。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公路隧道深大竖井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特长隧道 围岩 衬砌位移 结构内力
下载PDF
浅谈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整治 被引量:5
19
作者 钟永麟 江礼忠 +1 位作者 袁飞云 张道义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简略介绍了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形成的原因、病害处治方法,以及恢复路表功能的一些新的路面表面处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 路面 病害 整治
下载PDF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不良地质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小东 王力 《四川建材》 2020年第4期124-125,127,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全面进入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铁路和公路里程快速增长。我国西部山区交通发展更离不开隧道,而隧道施工常常会遇到涌突水、碳酸盐溶洞、掌子面塌方、瓦斯等不良地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全面进入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铁路和公路里程快速增长。我国西部山区交通发展更离不开隧道,而隧道施工常常会遇到涌突水、碳酸盐溶洞、掌子面塌方、瓦斯等不良地质问题,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可能造成水资源枯竭、地表塌陷等环保问题。因此,推广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极为重要,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能够有效地预测隧道内不良地质情况,对隧道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不良地质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