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塑料表面化学镀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瑞海 顾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65,共4页
对聚苯乙烯塑料表面化学镀镍中的表面改性以及化学镀镍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化学镀镍速度以及金属镀层导电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电子能谱研究表明,利用硫酸和重铬酸钾进行表面改性,显著提高了聚苯乙烯表面含氧基团的数量。研究结果表... 对聚苯乙烯塑料表面化学镀镍中的表面改性以及化学镀镍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化学镀镍速度以及金属镀层导电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电子能谱研究表明,利用硫酸和重铬酸钾进行表面改性,显著提高了聚苯乙烯表面含氧基团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化学镀镍的速度提高,而且镀层的导电性也随之提高,比较理想的化学镀镍温度在80℃左右。稳定剂能提高化学镀镍的均匀性,但对化学镀镍的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稳定剂浓度超过8mg/L时,化学镀镍就不能再进行。酸性镀镍的最佳的pH值范围在4.5~5.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化学镀 表面改性
下载PDF
ABS表面化学镀表面改性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瑞海 高亚娟 顾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68,共3页
高分子材料化学镀中,通常必须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极性,增强对金属离子的附着能力。探讨了一种以丙烯酸共聚物的溶液作为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溶液在对ABS进行表... 高分子材料化学镀中,通常必须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极性,增强对金属离子的附着能力。探讨了一种以丙烯酸共聚物的溶液作为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溶液在对ABS进行表面处理时,在ABS表面形成含有含氧官能团结构的新表层,该新表层能够对钯离子产生良好的附着力。同时研究表明,在化学镀镍过程中,镀层在经过改性后的表面生长均匀,致密性好,表明表面具有良好的可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表面改性 聚丙烯酸酯
下载PDF
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被引量:20
3
作者 余红伟 魏徴 +1 位作者 李瑜 王源升 《化工高等教育》 2012年第3期92-94,共3页
大学化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基础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大学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案例精选、结合案例的教学环节设计等步骤,我们发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 大学化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基础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大学化学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案例精选、结合案例的教学环节设计等步骤,我们发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万涛 王跃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5,共6页
采用电导法考察了丙烯酸、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NaHSO3等多种因素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正戊醇/石油醚/水体系微乳液结构的影响,讨论了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 采用电导法考察了丙烯酸、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NaHSO3等多种因素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正戊醇/石油醚/水体系微乳液结构的影响,讨论了以石油醚为油相的微乳液渗滤阈值和渗滤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SDBS微乳液相比,CTAB微乳液的渗滤阈值高,发生相转变时的水含量较高。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和NaHSO3的质量分数在0.25%~2%范围时,增大质量分数,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不大,但渗滤温度和渗滤阈值增大。加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均会增大液滴的相互吸引作用,降低渗滤温度,但丙烯酸引起的降低程度较小,丙烯酰胺引起的降低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电导率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Fe_3O_4的含量对纳米磁性导电聚苯胺电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笑 王源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4-1029,共6页
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导电、导磁复合材料。TEM、SEM、FT-IR和XRD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合成了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复合材料,以磁性的Fe3O... 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合成了一种具有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导电、导磁复合材料。TEM、SEM、FT-IR和XRD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合成了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复合材料,以磁性的Fe3O4作为内核,以DBSA掺杂的聚苯胺包覆在核外形成导电的外壳,粒径在100nm左右;利用3cm波导式测量线法研究了聚合反应中Fe3O4与苯胺的相对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Fe3O4的加入能够在提高复合材料磁损耗的同时,提高其介电损耗,磁导率的虚部随着Fe3O4加入量的增多而增大,而介电常数的虚部随着Fe3O4加入量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当Fe3O4的加入量为40%时,其磁导率虚部在4GHz处到达了最大值0.85,介电常数虚部在2GHz处达到了最大值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态聚苯胺 纳米FE3O4 介电常数 磁导率
下载PDF
2.45GHz微波频率下有机二元体系溶液等效介电系数新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华伟 包建军 +1 位作者 杨晓庆 黄卡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832,共5页
介质混合物的等效介电系数是微波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微波频率下,利用微扰法测量了有机二元体系的等效介电系数.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元混合体系中,当两组元的等效介电系数实部接近而虚部相差较大或虚部接近而实部相差较大时,... 介质混合物的等效介电系数是微波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微波频率下,利用微扰法测量了有机二元体系的等效介电系数.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元混合体系中,当两组元的等效介电系数实部接近而虚部相差较大或虚部接近而实部相差较大时,介质混合物的等效介电系数的实部(或虚部)随体积比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大于其中任何一种组份的介电系数实部(或虚部)的峰值.本文中,利用对称Bruggeman理论对这一与C lausius-Mossotti、Onsager和K irkwood等传统理论相悖的新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频率 等效介电系数 混合溶液 Bruggeman理论 新特性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导电聚苯胺纳米核-壳复合材料吸波性能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笑 王源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2-87,106,共7页
从经典的Maxwell-Garnett公式出发,在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推导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导电聚苯胺球形填料复合体系的等效电磁参数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占空比的增加,表征颗粒周围媒质的磁导率μh的值越大... 从经典的Maxwell-Garnett公式出发,在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推导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导电聚苯胺球形填料复合体系的等效电磁参数的计算公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占空比的增加,表征颗粒周围媒质的磁导率μh的值越大,并且随频率的下降速度比低占空比的情况缓慢。在核壳比不同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产生超交换作用的电磁耦合共振现象,从而使2mm厚的吸波涂层在填料核壳比为0.6时的吸波效能达到最大,并随着填料占空比的增加,反射率的峰值增大且向低频处移动。优化结果表明,占空比为0.3时的四层吸波复合结构具有最佳的吸波效能,其反射率的最小值达到-62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等效电磁参数 吸波性能 优化
下载PDF
多官能含氯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卢鑫 任洪燕 +1 位作者 田奋娥 雷毅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文摘合成了一种耐湿热性的多官能环氧树脂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四缩水甘油胺,并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非等温DSC法确定了多官能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为90℃/1 h+160℃/2 h+190℃/3 h;固化物的分解温度为365.9... 文摘合成了一种耐湿热性的多官能环氧树脂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四缩水甘油胺,并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非等温DSC法确定了多官能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为90℃/1 h+160℃/2 h+190℃/3 h;固化物的分解温度为365.9℃,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固化工艺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分子质量聚乳酸立体复合物的结晶性能及球晶形貌 被引量:1
9
作者 戈欢 朱志国 +3 位作者 王锐 尹会会 王睿 张秀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4,共8页
同等质量的L-乳酸(PLLA)和D-乳酸(PDLA)共混后,能够形成立体复合聚乳酸(PLA)。研究了5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0.6×10~4~1.2×10~5)的PLLA和PDLA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动力学以及球晶的形态结构。聚合物均是通过L-LA或D-LA... 同等质量的L-乳酸(PLLA)和D-乳酸(PDLA)共混后,能够形成立体复合聚乳酸(PLA)。研究了5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0.6×10~4~1.2×10~5)的PLLA和PDLA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动力学以及球晶的形态结构。聚合物均是通过L-LA或D-LA熔融-固相聚合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与相应的均聚物比较,PLLA和PDLA溶液共混后形成的立体复合PLA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能和更高的熔点。分别以5、10、20、30℃/min为降温速率进行结晶动力学研究,发现较高分子质量样品具有更好的结晶速率,可能是因为样品中分子链在结晶发生之前具有更快的链复合能力。最后,通过偏光显微镜成功地在较低分子质量sc-PLA球晶结构中观察到了可逆的裂纹现象,证明裂纹的出现与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晶体间内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立体复合物 热性能 结晶动力学 裂纹球晶
下载PDF
乳液聚合条件对纳米磁性导电聚苯胺电磁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韩笑 王源升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9-536,共8页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包覆磁性四氧化三铁的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其粒径在120nm左右。利用3cm波导式测量线法分别研究了聚合反应中Fe_3O_4的含量、DBSA和AP...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导电聚苯胺包覆磁性四氧化三铁的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其粒径在120nm左右。利用3cm波导式测量线法分别研究了聚合反应中Fe_3O_4的含量、DBSA和APS与苯胺的相对含量对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ε″)和磁导率(μ′,μ″)的影响。结果表明,Fe_3O_4的加入能够在提高复合材料磁损耗的同时,提高其介电损耗,μ″和ε″分别提高到0.72和9.62,扩展高频时的吸收频带,通过调整聚合反应中Fe_3O_4、DBSA和APS的相对含量可以调节材料的电磁参数,设计多层的梯度吸波结构,从而满足阻抗匹配定律和对入射电磁波实现最大限度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态聚苯胺 纳米FE3O4 介电常数 磁导率
原文传递
液晶垂直取向膜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志杰 卢鑫 汪映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3,共5页
叙述了近几年来液晶垂直取向材料领域的发展。对目前常见的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垂直取向技术分别给予了关注,同时初步探讨了其各自的取向机理,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几年可能获得的发展。
关键词 聚合物 液晶 垂直取向膜 机理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免疫凝聚用于霍乱毒素的检测研究
12
作者 余红伟 王源升 +5 位作者 李瑜 蒋健晖 吴海龙 魏徴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传感器》 CAS 2011年第3期27-3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SiO2纳米颗粒免疫凝集反应的压电传感器对霍乱毒素的直接检测,研究发现待测物霍乱毒素会同时被晶振表面固定的霍乱毒素抗体和检测体系中SiO2标记的霍乱毒素抗体识别,引起检测体系中的SiO2在传感界面上特异性凝集,从而引... 提出了一种基于SiO2纳米颗粒免疫凝集反应的压电传感器对霍乱毒素的直接检测,研究发现待测物霍乱毒素会同时被晶振表面固定的霍乱毒素抗体和检测体系中SiO2标记的霍乱毒素抗体识别,引起检测体系中的SiO2在传感界面上特异性凝集,从而引起晶振表面的巨大质量变化和检测介质密度和粘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修饰的探针能够有效地对霍乱毒素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免疫凝聚 霍乱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