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到皮尔斯 被引量:42
1
作者 赵毅衡 《符号与传媒》 2014年第2期1-12,共12页
一个世纪前皮尔斯为符号学打下的基础,已经取代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成为符号学主流的源头。其中原因,首先是因为皮尔斯对形式的本质见解独到,使符号学能成为"人文科学的数学"。皮尔斯的三元体系,自觉地向无限衍义开放。他对人的思维... 一个世纪前皮尔斯为符号学打下的基础,已经取代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成为符号学主流的源头。其中原因,首先是因为皮尔斯对形式的本质见解独到,使符号学能成为"人文科学的数学"。皮尔斯的三元体系,自觉地向无限衍义开放。他对人的思维接近"真相"的潜力的信心,以及他对"探究社群"的独特见解,让符号表意成为凝聚社会的力量。皮尔斯生前研究环境不利,他的论说过分散乱,他的著作不容易读。回到皮尔斯,将使中国符号学运动走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斯 形式论 三元体系 探究社群
下载PDF
从符号学定义艺术:重返功能主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赵毅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6,共13页
艺术是否可以定义,甚至是否有必要定义,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艺术哲学讨论的中心课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中,紧接着维特根斯坦式的“艺术不可定义”论,所谓“程序主义”兴起,在当代艺术界影响巨大:丹托-迪基-莱文森的理论,构成了“体... 艺术是否可以定义,甚至是否有必要定义,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艺术哲学讨论的中心课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中,紧接着维特根斯坦式的“艺术不可定义”论,所谓“程序主义”兴起,在当代艺术界影响巨大:丹托-迪基-莱文森的理论,构成了“体制-历史论”,艺术的社会文化历史定位,代替了艺术本身的定义。程序主义实际上是放弃了艺术内在定义的追求。本文分析了程序主义的几个内在缺陷,这些缺陷可以导致程序主义的衰亡。然而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究竟何为。本文主张回到功能主义,但不是回到已经被放弃的几种功能说,而是从符号学出发,建议一种新的艺术“超脱说”定义,把艺术性视为藉形式使接收者从庸常达到超脱的符号文本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艺术 定义 程序主义 功能主义 庸常生活 精神超脱
下载PDF
符号媒介论 被引量:29
3
作者 唐小林 《符号与传媒》 2015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媒介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意义含混。在符号论中,媒介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是符号的物质载体。符号即媒介,符号化即媒介化。一切艺术存在于符号媒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即媒介。符号媒介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更是... 媒介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意义含混。在符号论中,媒介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是符号的物质载体。符号即媒介,符号化即媒介化。一切艺术存在于符号媒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即媒介。符号媒介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更是人文学科基础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大众传播 符号学 媒介化
下载PDF
文本内真实性:一个符号表意原则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毅衡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8,238,共7页
任何接受者,不可能接受一个对他来说不包含真实性的符号文本,这是意义活动的底线。文本的真实性,必须经常到文本外的经验世界求得证实,但是接受者也可以接受内含真实性的文本。文本内真实性可分为狭义的文本真实性以及文本与伴随文本结... 任何接受者,不可能接受一个对他来说不包含真实性的符号文本,这是意义活动的底线。文本的真实性,必须经常到文本外的经验世界求得证实,但是接受者也可以接受内含真实性的文本。文本内真实性可分为狭义的文本真实性以及文本与伴随文本结合而成的"全文本"包含的真实性。这两种真实性,都必须符合融贯原则,即文本各成分逻辑上一致,或是与"外挂意义体系"一致。如果是艺术虚构文本,则需要依靠情绪浸入与社会感情体系融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接受 融贯 文本 全文本
下载PDF
形式直观:符号现象学的出发点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毅衡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6,共9页
意义是当代思想各学派共同关心的问题,符号学集中探研意义的形式规律。符号学与现象学有相当大的结合部,"意识"与"意义"紧密相连,胡塞尔的现象学详细讨论符号问题,而皮尔斯试图将符号学建立于一种现象学基础之上。... 意义是当代思想各学派共同关心的问题,符号学集中探研意义的形式规律。符号学与现象学有相当大的结合部,"意识"与"意义"紧密相连,胡塞尔的现象学详细讨论符号问题,而皮尔斯试图将符号学建立于一种现象学基础之上。正由于此,它们在一系列要点上类似,例如意向性、对象与观相、意义对意识的作用等;但也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尤其是符号与事物的区别。符号现象学试图回应这两个学派主要理论家的观点,把现象学的某些方法应用到符号学的论域中,以"形式直观"为中心,解剖意义的初始产生过程,以重新整理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现象学 “意义” 形式规律 产生过程 结合部 胡塞尔 皮尔斯
原文传递
“表征”还是“再现”?一个不能再“姑且”下去的重要概念区分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毅衡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37,共15页
在新世纪之前,汉语的"再现""表征""表现"等术语各安其位,意义分界清晰,使用范围并不重叠。从新世纪开始时在中国兴盛起来的文化与传播研究,用"表征"全面代替"再现",以显示符号文本&q... 在新世纪之前,汉语的"再现""表征""表现"等术语各安其位,意义分界清晰,使用范围并不重叠。从新世纪开始时在中国兴盛起来的文化与传播研究,用"表征"全面代替"再现",以显示符号文本"揭示文化权力冲突征象"的立场。使用者强调这样才能推动"后现代主义式"的文化研究。这个动机很正当,这个工作有必要,但是符号文本最根本的再现机制,就被取消了,导致很多问题论述不清。本文建议让"再现"与"表征"各归其位,结束这种不必要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 表征 文化 后现代
原文传递
第三次突变:符号学必须拥抱新传媒时代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毅衡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7-68,共2页
1第三次传媒突变 我说的是“人类传媒第三次突变”,而不是“第三次革命”,在这个意义上,革命这词太轻。哥白尼体系是伟大的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巨大的革命,而我们正在面对的传媒第三次突变,远比这样的革命重大得多:30年来... 1第三次传媒突变 我说的是“人类传媒第三次突变”,而不是“第三次革命”,在这个意义上,革命这词太轻。哥白尼体系是伟大的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巨大的革命,而我们正在面对的传媒第三次突变,远比这样的革命重大得多:30年来人类这个物种的“周围世界”已经变得不可辨认,而且我们今日都很难估计人会在另30年内(也就是读者中许多人的有生之年,虽然很遗憾地已经不包括笔者)变成什么样的一个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时代 突变 符号学 第三次革命 哥白尼体系 爱因斯坦 相对论 人类
下载PDF
艺术符号学:必要性与可能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陆正兰 赵毅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8,共10页
艺术符号学,集中讨论艺术文本特殊表意方式,在当代学术界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首先回顾艺术符号学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段历史成果固然丰富,但当今的“泛艺术化”社会文化,以及艺术本身的剧烈演变,迫使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的... 艺术符号学,集中讨论艺术文本特殊表意方式,在当代学术界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首先回顾艺术符号学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段历史成果固然丰富,但当今的“泛艺术化”社会文化,以及艺术本身的剧烈演变,迫使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的特殊表意方式。艺术的意义方式,在三个对立冲突之中展开:艺术是在与“非艺术”对比中实现的,二者没有截然分明的区别;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产物,不是纯粹感性的形式“自律”;艺术是个别的,却又是文化决定的,是社会性的“展示”的结果。而要解决这几种对立,剖析日新月异,风格各异的艺术意义及其表达与解释过程,就必须靠符号学,因为符号学就是意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符号学 “物-符号”三联体 泛艺术化
下载PDF
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易容 任洪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7-185,共9页
符号是意义的前提与条件,有符号才有意义,但电影艺术中许多案例表明,本应在场的人物影像符号缺场,并未构成表意的障碍。观众期待中的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缺场"留下的符号空白,形成了人物形象表意的张力和特定艺术效果。本文通... 符号是意义的前提与条件,有符号才有意义,但电影艺术中许多案例表明,本应在场的人物影像符号缺场,并未构成表意的障碍。观众期待中的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缺场"留下的符号空白,形成了人物形象表意的张力和特定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文本中人物符号的"不在之在",辨析了零符号、空符号、无符号,讨论了"无符号"向"空符号"的转换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符号缺失情形下的表意机制,进而归纳了符号"空无"的普遍意义生成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符号学 符号缺失 空符号 零符号
下载PDF
意义理论,符号现象学,哲学符号学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毅衡 《符号与传媒》 CSSCI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现象学、符号学共同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哲学符号学的意义理论,就必须辨清它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可能重叠,意见却不一样的地方。要完成这个复杂任务,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解决。本文只是提示:如果我们返回皮尔... 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现象学、符号学共同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哲学符号学的意义理论,就必须辨清它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可能重叠,意见却不一样的地方。要完成这个复杂任务,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解决。本文只是提示:如果我们返回皮尔斯提出的符号现象学,就有可能找出一条独特的哲学符号学意义理论之路。为此,本文不得不简明地分辨皮尔斯与胡塞尔在符号与意义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现象学 符号学 哲学符号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艺术的符号学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毅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5,共9页
人工智能艺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课题之一。人工智能在艺术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一种新的媒介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艺术创作,各种体裁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艺术家”,生产出质量优异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作品... 人工智能艺术,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课题之一。人工智能在艺术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一种新的媒介方式,半个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艺术创作,各种体裁都出现了“人工智能艺术家”,生产出质量优异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作品。但是仔细翻检人工智能艺术的许多成就,我们发现他们首先缺乏的是艺术最必须的主体性,因此既不可能有艺术创作的主体意向性,更不可能有艺术的鉴赏和鉴别能力,它们都是人类艺术家设计、选择、展示的结果。各种关于“后人类艺术”的理论,都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艺术是人类的符号意义能力中最人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艺术符号学 主体性 后人类艺术 后媒介时代
下载PDF
在场与不在场:符号表意过程的基本动力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毅衡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人作为人存在,必须追求意义,符号是人类用来表达意义、理解意义的必需工具。但是,符号表意有个内在悖论:符号的某些部分在场,某些部分不在场,意义就是在从在场出发企及不在场的过程中发生。由此产生了符号表意过程的若干悖论。意义不在... 人作为人存在,必须追求意义,符号是人类用来表达意义、理解意义的必需工具。但是,符号表意有个内在悖论:符号的某些部分在场,某些部分不在场,意义就是在从在场出发企及不在场的过程中发生。由此产生了符号表意过程的若干悖论。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不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任何理解都是一个理解。从"常识"看来,这些说法都似乎奇怪;仔细做符号过程分析,才可以看到,这些悖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意义 解释 在场性
下载PDF
意识形态:文化的元语言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毅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8,共10页
意识形态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最复杂的概念。在两个多世纪关于意识形态的论争中,有不少论辩已经在讨论文化、符号、元语言等概念。本文试图把这些概念综合起来,给意识形态一个简短而清晰的定义,即"文化的(符号学式)元语言",... 意识形态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最复杂的概念。在两个多世纪关于意识形态的论争中,有不少论辩已经在讨论文化、符号、元语言等概念。本文试图把这些概念综合起来,给意识形态一个简短而清晰的定义,即"文化的(符号学式)元语言",并用这个定义来解释意识形态研究的几个大难题,即意识形态是整体的还是碎片的?意识形态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能否超越意识形态来对之进行分析批判?一个符号学式的分析,有可能为这些问题的讨论提供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文化 符号学 元语言
下载PDF
艺术意义中的三维配置:符形、符义、符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毅衡 罗贝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85-97,172,共14页
莫里斯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做了三分科:符形学研究符号如何组成具有合一意义的文本,符义学研究符号文本与世界的关联,符用学研究符号被接收者使用的方式。这个划分看似简洁分明而通透,但真正讨论起来却很为纠缠,不易分清。在符号美学领域... 莫里斯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做了三分科:符形学研究符号如何组成具有合一意义的文本,符义学研究符号文本与世界的关联,符用学研究符号被接收者使用的方式。这个划分看似简洁分明而通透,但真正讨论起来却很为纠缠,不易分清。在符号美学领域,符号学可以对符号的意图意义、文本意义、解释意义这三个环节分别处理。中国书法艺术意义配置以符形为主导,符义与符用往往起配合作用。从艺术的符号意义三维度来看,在符义、符用维度上,艺术品有赝品,而在符形维度上,艺术无赝品。在现代工艺设计中,抽象风格跳脱指称,退回到符形,以突出器物与公共空间的符义,尽量不干扰其符用。厘清莫里斯的三分科,有助于拓展对符号美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斯 符形 符义 符用 符号美学 艺术符号学
下载PDF
符号叙述学视角下的新闻游戏及其伦理反思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俊欣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40,共7页
新闻游戏是数字化语境下新闻与游戏的杂交形式。以符号叙述学理论加以考察,新闻游戏是新闻从"窄幅文化"走向"宽轴操作"的结果,作为纪实性叙述文本的新闻走向了纪实与虚构的杂交叙述,其消解了新闻业的传统边界,使新... 新闻游戏是数字化语境下新闻与游戏的杂交形式。以符号叙述学理论加以考察,新闻游戏是新闻从"窄幅文化"走向"宽轴操作"的结果,作为纪实性叙述文本的新闻走向了纪实与虚构的杂交叙述,其消解了新闻业的传统边界,使新闻的真实客观性面临挑战。与此同时,新闻游戏实际上是对新闻报道的符号化和再媒介化,通过程序修辞使受众看似拥有自主选择权,而实质更加被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游戏 标出性 杂交叙述 程序修辞
原文传递
皮尔斯的三元模式在传播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星植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传播之本质及其根本动力机制,一直是传播学理论界所讨论的重点问题,不同的传播学流派都对该问题进行过细致的讨论。甚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作为符号学重要奠基人的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早在20世纪初也即传播学还正在萌芽之时,... 传播之本质及其根本动力机制,一直是传播学理论界所讨论的重点问题,不同的传播学流派都对该问题进行过细致的讨论。甚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作为符号学重要奠基人的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早在20世纪初也即传播学还正在萌芽之时,就对传播之本质问题就有了非常深刻的讨论。为此,本论文通过梳理皮尔斯对传播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等问题的看法,试图说明他的符号传播学思想对当今传播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 三元传播模式 传播符号学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时代学术信息转发与微传播力提升--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林春香 李雨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32-143,共12页
转发是社交媒体传播的基点和网络人际关系的映射。学术信息具有较高的阅读门槛,其转发行为呈现出多主体、多层级的传播属性,具有显著的微传播特征;在传播动力层面,具有行为认知力、个人形象建构、社会资本获取等多层影响框架。学术期刊... 转发是社交媒体传播的基点和网络人际关系的映射。学术信息具有较高的阅读门槛,其转发行为呈现出多主体、多层级的传播属性,具有显著的微传播特征;在传播动力层面,具有行为认知力、个人形象建构、社会资本获取等多层影响框架。学术期刊需有意识地培养核心受众并对之进行定向式传播;可组织、策划相应的跨学科选题,将核心受众从专业领域突破到行业领域,并在内容推送时与社会热点话题相链接,实现知识的破圈传播;需拓展朋友圈中的人际关系链,在社交媒体的关系流转和社会认知中实现学术信息的有效传播,从而构筑学术微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转发 学术期刊 微信公众号 社交媒体 微传播力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泛广告:人工智能时代的广告变革 被引量:12
18
作者 饶广祥 段彦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31,171,共8页
人工智能推动了广告形态的变革,冲破了原有的广告认知与界线,宣告当前广告进入了“泛广告”阶段。泛广告突破了传统广告所确认的付费、依赖大众媒体传播等符码,改变了广告与其他被寄生文本的“寄生”关系,让尾题进入文本之中,依托文本... 人工智能推动了广告形态的变革,冲破了原有的广告认知与界线,宣告当前广告进入了“泛广告”阶段。泛广告突破了传统广告所确认的付费、依赖大众媒体传播等符码,改变了广告与其他被寄生文本的“寄生”关系,让尾题进入文本之中,依托文本获得意动性,成为全新的广告形态,宣告了广告的发展新动向。泛广告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工智能进一步应用到广告中的前提,为广告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起点,也为广告实践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泛广告 符码 寄生
下载PDF
人设:作为一种风格的想象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娜 《符号与传媒》 2020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人设是符号消费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接收者寄托于人设的表面形象,在人设中寻求和确立自我,从而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形成与发送者共同狂欢的局面。为迎合接收者的意义期待和情感期待,发送者采取类型化的表意模式,由此编织人设的意义网络... 人设是符号消费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接收者寄托于人设的表面形象,在人设中寻求和确立自我,从而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形成与发送者共同狂欢的局面。为迎合接收者的意义期待和情感期待,发送者采取类型化的表意模式,由此编织人设的意义网络。因此,本文基于符号学的相关理论,以明星人设为切入口,从风格的界定、风格的编码、风格的解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指出明星人设实际上是风格化意义的再现与传播,所谓人设不过是接收者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设 风格 想象
下载PDF
关于认知符号学的思考:人文还是科学?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毅衡 《符号与传媒》 201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近年来,认知科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巨大的伞形术语,符号学运动中也产生了认知符号学分科。检查该学科的发展史,可以看到皮尔斯在为符号学奠基时,就已经极端强调认知与解释了。目前的认知符号学,应用某些认知科学的方法,更加强调符... 近年来,认知科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巨大的伞形术语,符号学运动中也产生了认知符号学分科。检查该学科的发展史,可以看到皮尔斯在为符号学奠基时,就已经极端强调认知与解释了。目前的认知符号学,应用某些认知科学的方法,更加强调符号学原有的认知倾向。但是如果让符号学朝脑神经心理科学方向靠拢,就会失去符号学的人文本色,这对符号学的发展反而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认知 脑神经学 人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