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草杆菌DC-2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融合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 被引量:21
1
作者 彭勇 黄庆 张义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纳豆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 ,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溶栓药物 .从中国豆豉中分离的具有较强纤溶活性的枯草杆菌DC 2中提取总DNA ,根据纳豆激酶 (N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法扩增NK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NK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 82 5bp ... 纳豆激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 ,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溶栓药物 .从中国豆豉中分离的具有较强纤溶活性的枯草杆菌DC 2中提取总DNA ,根据纳豆激酶 (N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法扩增NK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NK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 82 5bp ,编码 2 75个氨基酸残基 ,与文献报道的序列分别有 93 4 %和 94 5 %同源性 .将NK基因插入载体pGEX 4T1构建表达质粒pGEX NK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后 ,经 1mmol LIPTG诱导 4h ,发现大量NK融合蛋白表达 ,并形成包涵体 .SDS PAGE分析表明 ,NK融合蛋白作为包涵体的分子量为 5 3kD .凝胶自动扫描结果显示 ,NK融合蛋白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2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DC-2 纳豆激酶基因 融合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碱性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牛冬云 张义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1,共4页
通过固体平板法从含油脂土样中筛选出一株产碱性脂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 ,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此菌最佳产酶条件为 :1%淀粉为碳源 ,2 %黄豆粉和 2 %玉米粉为氮源 ,培养基起始 pH 7.0 ,3 0℃培养 72h。对发酵液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发现 ,... 通过固体平板法从含油脂土样中筛选出一株产碱性脂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 ,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此菌最佳产酶条件为 :1%淀粉为碳源 ,2 %黄豆粉和 2 %玉米粉为氮源 ,培养基起始 pH 7.0 ,3 0℃培养 72h。对发酵液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发现 ,此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 7℃ ,最佳反应 pH为 8.5。 0 .0 1mol/LCa2 + 和K+ 对酶有激活作用 ,而Cu2 + 和Fe3 + 则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脂肪酶产生菌 筛选 产酶条件 优化 解淀粉芽孢杆菌 酶性质
下载PDF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AFLP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宇 蒋昌顺 +1 位作者 廖问陶 张义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40-1146,共7页
在对糙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的AFLP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 ,利用该技术建立了 14株产自不同地区的糙皮侧耳DNA指纹图谱 ,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在合成的 14条引物的不同组合中 ,引物对E 3 M 3可以产生较多的DNA多态片... 在对糙皮侧耳 (Pleurotusostreatus)的AFLP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 ,利用该技术建立了 14株产自不同地区的糙皮侧耳DNA指纹图谱 ,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在合成的 14条引物的不同组合中 ,引物对E 3 M 3可以产生较多的DNA多态片段 ,E AGC M CAT引物对的扩增效果最好 ,共获得 184条DNA扩增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 10 1条 ,占 5 4 89%。利用UPGMA法对所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计算得到糙皮侧耳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 ,发现不同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较大 ,从 0 192到 0 75 4 ,说明糙皮侧耳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绘制的指纹分析树状图表明 ,14个糙皮侧耳菌株被分为 6个组群 ,其中P17和杂 3的相似性系数最高 ,达到了 81 2 % ,而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AFLP分析 DNA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甘薯块根储藏过程中的淀粉含量变化 被引量:24
4
作者 陶向 张勇为 +2 位作者 姜玉松 王海燕 张义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1-744,共4页
为比较不同甘薯品种的块根在储藏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对四川地区栽培的4个甘薯品种(系)在不同储藏期的鲜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川薯34、南薯88和力源1号在储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较大,1个月时... 为比较不同甘薯品种的块根在储藏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对四川地区栽培的4个甘薯品种(系)在不同储藏期的鲜薯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川薯34、南薯88和力源1号在储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较大,1个月时的淀粉含量下降量超过10%,3个月时可下降30%以上;徐薯18的淀粉含量在前期下降很慢,在2个月内淀粉含量下降仅5%,整个储藏期(97d)结束时下降量也明显低于其他3个品种.徐薯18的淀粉酶含量和酶活性在整个储存期的变化不明显,而还原糖含量在储藏期的第2个月内最高.因此,与其他3个甘薯品种(系)相较,目前广泛栽培的甘薯品种——徐薯18表现出很好的淀粉耐储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储藏 淀粉含量 徐薯18 淀粉酶
原文传递
具胶原蛋白酶活性铜绿假单胞菌的筛选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光垚 谢君 +2 位作者 徐宁 李灵 张义正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8,共6页
从成都皮革厂等堆积废弃毛皮、皮革的场所采集土样 ,通过以明胶为主要基质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初筛 ,获得 95株有明胶酶活性菌株。挑选其中 2 8株明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牛皮消化试验 ,有 1 2株菌能在 48h内完全消化小牛皮。以III型酸溶... 从成都皮革厂等堆积废弃毛皮、皮革的场所采集土样 ,通过以明胶为主要基质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初筛 ,获得 95株有明胶酶活性菌株。挑选其中 2 8株明胶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牛皮消化试验 ,有 1 2株菌能在 48h内完全消化小牛皮。以III型酸溶性胶原为底物 ,测定了 1 2株菌发酵培养液中胶原蛋白酶活性 ,确认这 1 2株菌都具有胶原蛋白酶活性 ,酶活力基本相同 ,约 1 0~ 1 6U mL。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BIOLOG微生物鉴定仪鉴定 ,这 1 2株菌分为两类 ,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aginosa)和火神发光杆菌 (Photobacteriumlogei) (结果另文发表 )。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胶原蛋白酶粗酶性质进行了研究 ,其酶活最适温度为 32℃ ,最适pH为 7 5 ,可以被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和EGTA部分抑制 ,不能被PMSF抑制。对铜绿假单胞菌产胶原蛋白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 ,不仅培养基中氮源、碳源和金属离子影响产酶量 ,而且发酵工艺对胶原蛋白酶的产生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 铜绿假单胞菌(P.aeraginosa)
下载PDF
两种观赏石蒜的离体快速繁殖 被引量:18
6
作者 吕玉华 童晋 +1 位作者 龚子端 纳海燕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33-1237,共5页
探讨了两种石蒜双鳞片快速繁殖条件,结果表明:(1)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e)在16h800~1200lx光照下比黑暗条件下出芽率略高;(2)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在MS+NAA 0.2mg/L+6-BA 4mg/L下出芽率为220%,红花石蒜在MS+NAA 0.2mg/L+6-BA 2mg/... 探讨了两种石蒜双鳞片快速繁殖条件,结果表明:(1)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e)在16h800~1200lx光照下比黑暗条件下出芽率略高;(2)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在MS+NAA 0.2mg/L+6-BA 4mg/L下出芽率为220%,红花石蒜在MS+NAA 0.2mg/L+6-BA 2mg/L下出芽率为108%;(3)NAA比IBA有利于石蒜生根;(4)硅藻土显著提高黄花石蒜双鳞片出芽率,活性炭起抑制作用;(5)6%蔗糖浓度有利于红花石蒜小鳞茎增重,MS+6-BA 4mg/L+NAA 0.5mg/L培养基有利于小鳞茎增殖,切割一刀比切割两刀有利于小鳞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鳞片 无性繁殖 石蒜 观赏植物
下载PDF
甘薯愈伤组织中的淀粉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勇为 纳海燕 +1 位作者 王大一 张义正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5-378,共4页
从甘薯愈伤组织和块根可溶性提取物中淀粉酶的非变性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发现 ,愈伤组织和块根的淀粉酶完全不同。前者有 4种不同大小的淀粉酶 (2种α 淀粉酶和 2种 β 淀粉酶 ) ,而后者只有一种 (β 淀粉酶 ) ;其次 ,块根 β 淀粉酶对E... 从甘薯愈伤组织和块根可溶性提取物中淀粉酶的非变性凝胶电泳和活性染色发现 ,愈伤组织和块根的淀粉酶完全不同。前者有 4种不同大小的淀粉酶 (2种α 淀粉酶和 2种 β 淀粉酶 ) ,而后者只有一种 (β 淀粉酶 ) ;其次 ,块根 β 淀粉酶对EDTA和 β 巯基乙醇都不敏感 ,而愈伤组织的淀粉酶对EDTA和 β 巯基乙醇都敏感。这些结果表明甘薯愈伤组织中不仅淀粉酶同工酶的数量多 ,而且包括α和 β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愈伤组织 淀粉酶
下载PDF
纤溶酶产生菌—藤黄微球菌的筛选、鉴定及纤溶酶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14
8
作者 肖璐 张仁怀 张义正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43-1449,共7页
通过血粉培养基富集、纤维蛋白培养基筛选,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命名为ML909。利用传统细菌分类鉴定方法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与藤黄微球菌的特征相符,16S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它与藤黄微球菌的1... 通过血粉培养基富集、纤维蛋白培养基筛选,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命名为ML909。利用传统细菌分类鉴定方法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与藤黄微球菌的特征相符,16S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它与藤黄微球菌的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该菌在系统分类学上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us Cohn)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通过PCR方法对其纤溶酶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基因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EU232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基因克隆 16SrDNA 藤黄微球菌
下载PDF
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珣 何博文 张义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9-864,共6页
成功地构建了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IBGSTU1的原核表达质粒pET-IbGST,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酶活性测定表明可溶的重组蛋白具有GST的活性。纯化的重... 成功地构建了甘薯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IBGSTU1的原核表达质粒pET-IbGST,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酶活性测定表明可溶的重组蛋白具有GST的活性。纯化的重组蛋白质用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甘薯组织不启动IBGSTU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但是在冷胁迫或重金属离子等的作用下,可以检测到该基因的mRNA和编码的蛋白质,表明该基因在甘薯的胁迫耐受中行使重要功能,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表达 冷胁迫 重金属诱导 RT-PCR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环状芽孢杆菌几丁质酶基因序列分析、表达和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焰玲 王海燕 +1 位作者 秦敏 张义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hitinase gene cht1 of Bacillus circulans showed that it contained 2151 nucleotides,which codes the precursor of chitinase CHT1 with 717 amino acid residues.The nucleotide and deduced amino ac...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hitinase gene cht1 of Bacillus circulans showed that it contained 2151 nucleotides,which codes the precursor of chitinase CHT1 with 717 amino acid residues.The nucleotid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cht1 showed 81% and 95% homology with those of ChiA of B.circulans WL-12,respectively.The cht1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 shuttle vector pSUGV4 and two recombinant plasmids, named pUSCH1 and pUSCH2 which contained 2.9kb and 4.0 kb insert respectively,were obtained.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B.subtilis DB104 and WB600.Chitin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both in transformed E.coli and B.subtilis.The DB104/pUSCH1 strain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bio-controlling the infection of Magnaporthe grisea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which showed 71.67% decrease in rice disease inc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芽孢杆菌 几丁质酶 基因序列分析 表达 生物活性 测定 枯草芽孢杆菌 稻瘟病菌 真菌病害
下载PDF
桃PGIP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古英洪 汤浩茹 张义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91-3199,共9页
【目的】克隆桃(Prunus persic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根据李属植物pgip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桃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了约1kb的cDN... 【目的】克隆桃(Prunus persic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根据李属植物pgip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桃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了约1kb的cDNA片段,T/A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随后将该蛋白成熟肽cDNA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Rosetta-gami(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DNA编码区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Pppgip。PpPGIP分子量为36.4kD,等电点为7.42,信号肽为N端2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Pppgip与李属其它pgi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3.2%~94.6%和89.7%~92.7%。同源树分析表明,该基因明显区别于其它pgip,与马哈利樱桃pgip的关系较近,与寿星桃、桃栽培品种‘久保’等pgip的关系都较远。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含11个α-螺旋和21个β-折叠,中心LRR结构域由10个串联的LRRs基序组成。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出现。【结论】克隆了桃PGIP基因,并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豆豉溶栓酶工程菌的发酵条件及重组溶栓酶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璐 张仁怀 张义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9,73,共5页
对豆豉溶栓酶工程菌株WB DFE5进行了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确定了发酵的优化条件为 :可溶性淀粉 2 % ,酪蛋白 2 % ,大豆蛋白胨 0 5 % ,酵母粉 0 15 % ,K2 HPO40 2 5 % ,KH2 PO40 0 5 % ,CaCl2 0 0 2 % ,MgSO40 0 5 % ,pH7 0。通过... 对豆豉溶栓酶工程菌株WB DFE5进行了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确定了发酵的优化条件为 :可溶性淀粉 2 % ,酪蛋白 2 % ,大豆蛋白胨 0 5 % ,酵母粉 0 15 % ,K2 HPO40 2 5 % ,KH2 PO40 0 5 % ,CaCl2 0 0 2 % ,MgSO40 0 5 % ,pH7 0。通过硫酸铵分段盐析、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 ,从 1L工程菌株WB DFE5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 12 5mg重组豆豉溶栓酶 ,酶的比活为 5 918 7I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溶栓酶 大豆蛋白 可溶性淀粉 分离纯化 酪蛋白 发酵条件 酶工程 过硫酸铵 摇瓶发酵
下载PDF
大肠杆菌细胞周质底物结合蛋白gsiB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中山 向泉桔 +1 位作者 王海燕 张义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11,共7页
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该系统中的gsiB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条件的优化。根据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中底物结合蛋白gsiB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到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利用SLIC(Sequence and lig... 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该系统中的gsiB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条件的优化。根据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中底物结合蛋白gsiB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到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利用SLIC(Sequence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方法直接将其插入pWaldo-GFPe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Waldo-GFP-GsiB。将重组质粒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得到了能够大量表达目标蛋白的重组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BL21(DE3)是gsiB基因表达的最佳宿主菌;18℃低温诱导培养有利于gsiB基因的大量表达;0.1mmol/LIPTG足够诱导gsiB基因表达,增加IPTG浓度(0.1mmol/L~1.0mmol/L)并不能明显地促进gsiB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目标蛋白质有表达,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谷胱甘肽转运系统 细胞周质底物结合蛋白 gsiB基因 基因表达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不同马铃薯基因型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颜朗 张义正 +3 位作者 方志荣 清源 黄莓 赖先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3-390,共8页
本研究旨在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角度阐述不同马铃薯基因型对根际细菌菌群的影响,探讨高山地方种根际细菌菌群特性,挖掘可能对地方种定殖起关键作用的细菌类型.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对不同马铃薯基因型根际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操... 本研究旨在从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角度阐述不同马铃薯基因型对根际细菌菌群的影响,探讨高山地方种根际细菌菌群特性,挖掘可能对地方种定殖起关键作用的细菌类型.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对不同马铃薯基因型根际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操作分类单位(OTU)聚类,分析样品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并通过OTU丰度差异分析揭示引起基因型效应的根际细菌类型.测序结果经质量控制,共获得3097269条高质量序列(Clean tags)并依据97%的序列相似性聚类到1565个有效OTUs,品种间OTU种类相差不大.群落多样性反映高山地方种乌洋芋和牛角洋芋根际细菌群落较其他基因型存在着显著差异.乌洋芋和主栽品种米拉间OTU丰度分析表明乌洋芋中55个OTU丰度上调,143个丰度下调,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马铃薯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受马铃薯基因型因素的影响,高山地方种相较于自育种和主栽种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根际微生物 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高山地方种
下载PDF
藏猪NRAMP1基因的定量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应三成 张义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701,共5页
采用半定量和定量PCR方法对藏猪的NRAMP1基因在脾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所研究藏猪的组织中均得以表达,无组织表达特异性;定量PCR的结果证实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 采用半定量和定量PCR方法对藏猪的NRAMP1基因在脾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所研究藏猪的组织中均得以表达,无组织表达特异性;定量PCR的结果证实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脏中表达量最低,两者之间相差77倍,10个组织的平均表达量为3233拷贝/μg cDNA;NRAMP1基因在10个组织表达丰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脾脏、大脑、肺脏、回肠、肾脏、颌下淋巴结、结肠、心脏、肌肉和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NRAMP1基因 表达 实时PCR
下载PDF
甘薯耐旱和耐盐基因的挖掘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燕 颜朗 +2 位作者 李雪丹 谭雪梅 张义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7-1154,共8页
甘薯是世界第7大粮食作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耐干旱和盐碱等优点.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基于国内3个甘薯品种的综合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耐旱和耐盐相关转录本序列的挖掘,共获得238个转录本,随机选取9条具有全长编码序列的转录本进行PCR... 甘薯是世界第7大粮食作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耐干旱和盐碱等优点.通过转录组学方法,基于国内3个甘薯品种的综合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耐旱和耐盐相关转录本序列的挖掘,共获得238个转录本,随机选取9条具有全长编码序列的转录本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后,测定序列与组装序列相似度均高于98%,表明转录本序列是可靠的.分析这些转录本在不同甘薯品种间的表达水平时发现,耐旱基因在京薯6号中表达量普遍较高,而在徐薯18中则普遍偏低,而耐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模式却与之相反.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进一步分析耐旱和耐盐基因在徐薯18的6个组织或生长发育阶段中的差异和特异表达,结果显示:耐旱和耐盐基因在成熟叶和膨大期块根中相对于其他组织具有高表达且差异显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耐旱和耐盐基因在徐薯18不同组织器官或发育阶段表达情况与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转录组 耐旱基因 耐盐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马铃薯全生育期内根际微生物组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颜朗 张义正 +2 位作者 清源 方志荣 赖先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60,共15页
[目的]陆生植物根际环境与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关系密切,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动态极可能直接影响着植物健康及养分高效利用。虽然根际益生菌已被证实可用于提高作物生产力,但由于缺乏对这些菌群组成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开发受到... [目的]陆生植物根际环境与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关系密切,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动态极可能直接影响着植物健康及养分高效利用。虽然根际益生菌已被证实可用于提高作物生产力,但由于缺乏对这些菌群组成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开发受到限制。研究马铃薯全生育期根际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根际菌群变化与马铃薯发育时期的相关性,为针对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开发专用生物益生菌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着眼于马铃薯田间全生命周期微生物组动态变化,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时间点马铃薯根际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和真菌ITS区测序并对操作分类单位(OTU)进行聚类,分析样品间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并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模型,将根际菌群与田间马铃薯发育时间相关联。[结果]根际菌群在马铃薯各个发育阶段随时间变化明显,营养生长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结薯期的开始逐渐稳定,直到块茎成熟后期根际菌群再次出现较大变化,且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呈现较大差异。进一步基于模型挖掘了与马铃薯发育时间相关联的22个特征细菌类群和16个特征真菌类群,其中苗期和结薯末期的特征类群分别为梭菌(Clostridium)和放线菌(Actinobacteria)。[结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时期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益生菌肥的添加主要影响马铃薯结薯末期的细菌微生物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根际微生物组 生育期标记 群落动态
原文传递
培养于天然冷杉木片的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明锋 张义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72,共8页
利用RT PCR方法分析了生长于冷杉木片上的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A2 (GLG3)、lipC1 (GLG2 )、lipC2 (GLG5 )、lipD2 (GLG1 )、lipE(LP0 81 1 )的表达。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培养时间里仅有特定的基因表达 ,在第 2周时仅有lip... 利用RT PCR方法分析了生长于冷杉木片上的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A2 (GLG3)、lipC1 (GLG2 )、lipC2 (GLG5 )、lipD2 (GLG1 )、lipE(LP0 81 1 )的表达。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培养时间里仅有特定的基因表达 ,在第 2周时仅有lipA2 (GLG3)基因表达 ,在第 4周时未检测到任何基因的表达 ,在第 6周时lipD2 (GLG1 )和lipC1 (GLG2 )基因表达 ,在第 8周时仅有lipA2 (GLG3)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说明 ,在冷杉木片上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的lip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异性 ,并且与限定培养基中得到的结果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冷杉木片 黄孢原毛平革菌 RT-PCR分析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 基因表达 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利用细菌血红蛋白提高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昕 王海燕 张义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87-791,共5页
将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插入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质粒中,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内,研究vgb基因的表达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和产物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通氧条件下,vgb基因的表达产物均能不同程度地... 将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插入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质粒中,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内,研究vgb基因的表达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和产物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通氧条件下,vgb基因的表达产物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的生长,而且发酵上清液的几丁质酶活性也有提高;若溶氧浓度越低,则效果越明显,可比对照提高达12.1%.同时,由于vgb在大肠杆菌的表达,还可进一步促进几丁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几丁质酶基因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皎 张义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利用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4直接在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WB6 0 0的基因启动子片段 ,获得 5 5个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重组子。对 3个抗性最高的重组子pSU -Bs2 ,pSU -Bs4 ,pSU -Bs8进行序列测... 利用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4直接在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WB6 0 0的基因启动子片段 ,获得 5 5个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重组子。对 3个抗性最高的重组子pSU -Bs2 ,pSU -Bs4 ,pSU -Bs8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发现 ,所克隆到的基因启动子片段均来自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 ,并且具有枯草杆菌基因启动子的保守序列。对抗性最高的Bs2片段进一步研究表明 ,它可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地启动来自于短小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也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启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基因 启动子 分离 鉴定 大肠杆菌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