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编辑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玉洁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共4页
编辑导向是指编辑根据社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文稿进行选择和优化,引导文化生产和消费,推动文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在当今数不胜数、良莠并存的信息大潮里,如何帮助读者辨别精华与糟粕,不断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编辑...
编辑导向是指编辑根据社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文稿进行选择和优化,引导文化生产和消费,推动文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在当今数不胜数、良莠并存的信息大潮里,如何帮助读者辨别精华与糟粕,不断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编辑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从中介地位看编辑导向作用 作者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读者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其关系也正如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一样,是一对又联系又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作者与读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读者文化需求的满足仰赖于作者的创作,作者的精神产品的价值又必须通过读者的文化消费,被读者接受而实现。另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又是矛盾对立的。作者的创作总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专长,且常常是表达个人的感受和信念。读者却不是全盘接受作者的产品,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其所需,择其所好。因而作者的产品可能不符合读者的需要而被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导向
编辑主体
精神产品
作者与读者
文化消费
职业情感
编辑实践
导向作用
读者需求
编辑客体
原文传递
追思消费文化时代的文艺消费问题——兼评何志钧博士著《文艺消费导论》
2
作者
冯宪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消费
消费文化
审美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
3
作者
冯宪光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年第2期47-61,共15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出现的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理论思想。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通过语言这个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首先,文学语言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符号;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文论对言意关系的讨论,看到文学语言呈...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出现的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理论思想。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通过语言这个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首先,文学语言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符号;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文论对言意关系的讨论,看到文学语言呈现审美意识形态意义的特征。在文学中,作家创造一种审美的语言结构,来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直接现实性的显现;读者则从这种审美的语言结构中,体验和感受审美意识形态,这是文学作为呈现审美意识形态的语言形式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语言
内指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编辑的导向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玉洁
机构
四川大学
汉语
文学
研究所
出处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共4页
文摘
编辑导向是指编辑根据社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文稿进行选择和优化,引导文化生产和消费,推动文化的发展,提高人们素质的过程。在当今数不胜数、良莠并存的信息大潮里,如何帮助读者辨别精华与糟粕,不断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编辑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从中介地位看编辑导向作用 作者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读者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其关系也正如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一样,是一对又联系又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作者与读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读者文化需求的满足仰赖于作者的创作,作者的精神产品的价值又必须通过读者的文化消费,被读者接受而实现。另一方面,作者与读者又是矛盾对立的。作者的创作总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业专长,且常常是表达个人的感受和信念。读者却不是全盘接受作者的产品,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其所需,择其所好。因而作者的产品可能不符合读者的需要而被淘汰。
关键词
编辑导向
编辑主体
精神产品
作者与读者
文化消费
职业情感
编辑实践
导向作用
读者需求
编辑客体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追思消费文化时代的文艺消费问题——兼评何志钧博士著《文艺消费导论》
2
作者
冯宪光
机构
四川大学
汉语
言
文学
研究所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文摘
文艺消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这个研究对象的顽强的客观存在迫使我们必须去研究它、认识它。文艺消费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的中心客观上必然由物质生产转移到文化生产。图象化和景观化是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当正视这个事实,按照当代审美活动的特点来正确对待公众文化消费的欲求,引导中国文化产业、文艺产业良性发展。文艺消费对文艺生产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文艺样式的层面。现代文艺消费模式所制约的不仅是文艺生产的内容,而且是文艺生产的形式。
关键词
文艺消费
消费文化
审美活动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
3
作者
冯宪光
机构
四川大学
汉语
言
文学
研究所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年第2期47-61,共15页
文摘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出现的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理论思想。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是通过语言这个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首先,文学语言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符号;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文论对言意关系的讨论,看到文学语言呈现审美意识形态意义的特征。在文学中,作家创造一种审美的语言结构,来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直接现实性的显现;读者则从这种审美的语言结构中,体验和感受审美意识形态,这是文学作为呈现审美意识形态的语言形式的标志。
关键词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
语言
内指性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I045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编辑的导向作用
曾玉洁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4
原文传递
2
追思消费文化时代的文艺消费问题——兼评何志钧博士著《文艺消费导论》
冯宪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语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
冯宪光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