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指标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对城市社区组织民主治理状况进行绩效评估是完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内在要求。文章根据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发展状况,在借鉴国内外各种民主治理绩效评估体系基础上,以绩效评估理论、公众满意度理论、民主... 对城市社区组织民主治理状况进行绩效评估是完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绩效的内在要求。文章根据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的发展状况,在借鉴国内外各种民主治理绩效评估体系基础上,以绩效评估理论、公众满意度理论、民主绩效等理论为依据,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隶属性分析和筛选,最终形成一套逻辑体系完整、指标适用、设计科学的城市社区民主治理绩效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城市社区民主治理评估目标、评估主体、评估原则、评估内容和指标设计五大部分,其中指标设计包括民主维度、财务维度、公众维度、社区学习与成长四大维度74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治理绩效 评估指标 城市社区
下载PDF
从影像意识重新理解视觉文化:基于现象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8,共8页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影像为表意符号的文化形态,而影像符号的表意依赖于影像意识;图像文化是一种以图像为表意符号的文化形态,图像符号的表意依赖于图像意识;印刷文化是一种以文字为表意符号的文化形态,文字符号的表意依赖于符号意识。其中...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影像为表意符号的文化形态,而影像符号的表意依赖于影像意识;图像文化是一种以图像为表意符号的文化形态,图像符号的表意依赖于图像意识;印刷文化是一种以文字为表意符号的文化形态,文字符号的表意依赖于符号意识。其中,影像意识区别于符号意识的地方在于:影像意识是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直观意识,而符号意识是一种需要经验积累的非直观意识;影像意识区别于图像意识的地方在于:影像意识感知到的是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而图像意识感知到的是一个以图像形式显现出来的想象世界。根据这两组区别,我们可以从现象学视角重新理解视觉文化区别于印刷文化和图像文化的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视觉文化是一种“直观”文化;二是视觉文化是一种“虚拟真实”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意识 视觉文化 现象学 直观 虚拟真实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变革与学科建设——第二届中国影视青年论坛暨传媒艺术论坛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必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新媒体正在革新我们对影视的体验和运用方式,它不但对整个产业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还会催生新的艺术口味和形式,最终形成新的影视文化艺术标准。这意味着影视研究领域将迎来大量探索和创新。同时,影视教育也必须通过变革以跟上实践... 新媒体正在革新我们对影视的体验和运用方式,它不但对整个产业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还会催生新的艺术口味和形式,最终形成新的影视文化艺术标准。这意味着影视研究领域将迎来大量探索和创新。同时,影视教育也必须通过变革以跟上实践发展的脚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文化 艺术标准 青年论坛 学科建设 媒体背景 变革 综述 传媒
下载PDF
近20年美国电子报的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形象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苗苗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美国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报道的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20年中美双方对美国电子报涉及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探视中国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实际情况的特点和... 美国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报道的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对近20年中美双方对美国电子报涉及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报道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探视中国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实际情况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当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国文化的自我形象定位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宣扬方面,以期能够从实际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中美及中外文明的共存与平等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子报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形象 大众传播
原文传递
文学误读中的美国的巴金研究
5
作者 王苗苗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对跨异质文明文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误读与变异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使中外学者可以对此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主要以美国的巴金研究为实证,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跨语际变异视角探究巴金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对跨异质文明文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误读与变异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使中外学者可以对此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主要以美国的巴金研究为实证,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跨语际变异视角探究巴金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分析其中由文化过滤机制而产生'误读'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以期为中美巴金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推动中美巴金研究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出有指导意义的思考,为东学西传、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以及为促进中西最大化的共赢发挥文学之于社会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误读 变异学 美国 巴金研究
原文传递
经济绩效、经济结构与民主制度——后金融危机时代民主化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6
作者 王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9,共15页
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民主制度的关系研究是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然而,许多新兴民主国家应对经济危机能力显著增强。通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发展与民主制度、经济... 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民主制度的关系研究是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然而,许多新兴民主国家应对经济危机能力显著增强。通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发展与民主制度、经济危机与民主变革、经济结构与民主巩固的关系,以及分析民主制度中的可信承诺、产权结构、政治权力和宪政设计推动经济绩效的逻辑结构,从而进一步解释新兴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依然具有合法性的原因。同时,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拓展民主化研究的研究范围和理论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制度 经济绩效 经济结构 金融危机
下载PDF
奥尔格·朗的巴金传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苗苗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6年第3期380-388,共9页
奥尔格·朗(Olga Lang)是英语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巴金研究者,尤其关注巴金传记的研究。她先后著有两部巴金传记:一部是1962年,她的学位论文《巴金和他的时代:过渡时期的中国青年》(Writer Pa China and His Thim:Chinese Youth of the... 奥尔格·朗(Olga Lang)是英语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巴金研究者,尤其关注巴金传记的研究。她先后著有两部巴金传记:一部是1962年,她的学位论文《巴金和他的时代:过渡时期的中国青年》(Writer Pa China and His Thim:Chinese Youth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另一部是1967年,她的专著《巴金和他的著作:两次革命中的中国青年》(Pa Chin and His Writings:Chinese Youth between the Two Revolutions)。这两部著作对巴金的生平活动以及文学创作生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当时的中国读者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励他们成为革命党的中流砥柱。奥尔格·朗的这两部著作为中国革命一代开辟了更明确、更迫切的前进道路,同时,也深受英语世界的巴金研究者的关注,是学界必备的参考书。英语世界中奥尔格·朗的巴金传记研究为中外巴金传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实际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传记研究 奥尔格·朗 中外文学
原文传递
历代注疏对《楚辞》地名解说的讹变——以“三危”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汤洪 黄关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0-185,共6页
先秦时代,由于总体上尚未脱离浪漫幻想的神话时代,故典籍所载名物多有迂怪恍惚、飘渺流离的特点。承袭这一历史特征,同时又独具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楚辞》则更是如此,《楚辞》中所载众多具有神话幻想特质的地理名称便是其重要例子。然... 先秦时代,由于总体上尚未脱离浪漫幻想的神话时代,故典籍所载名物多有迂怪恍惚、飘渺流离的特点。承袭这一历史特征,同时又独具南方地域文化特色的《楚辞》则更是如此,《楚辞》中所载众多具有神话幻想特质的地理名称便是其重要例子。然而在后世各家的注疏解说过程中,对于这些神话的、幻想的、飘渺的名物称谓却总体上采取一种具体化、实证化、明确化的阐释策略,从而最终逐渐远离先秦文献原典的源初性意义。本文拈出《楚辞·天问》地理名词"三危",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具体探讨其语义阐释的讹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天问 三危 注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