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96
1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5-196,共12页
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 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废除后,耕读仕进的上升性社会变动取向转变,城乡逐渐分离,在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阶层不复存在。由于政教相连的政治传统中断,政统的常规社会来源枯竭,又缺乏新的职业官僚养成体制,原处边缘的军人和工商业者等新兴权势社群因“市场需求”而逐渐进据政统。而政治、军事群体的社会组成及其行为也逐步呈现非常规化,出现了“游民”和“饥民”这类边缘社群对政治军事的参与及类似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读书人 清季 社会变动 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 梁启超 社会影响 废科举 上升性
原文传递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86
2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35,共16页
本文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些基本倾向在此后大约一二十年的后五四时期里的演化和转变,特别侧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围绕中国人心目中“西方”从一个美好的整体分裂为优劣兼具的复合体之转... 本文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些基本倾向在此后大约一二十年的后五四时期里的演化和转变,特别侧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围绕中国人心目中“西方”从一个美好的整体分裂为优劣兼具的复合体之转变,探索中国人学习榜样和思想倾向两大转变进程,进而分析在“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思想界 五四前后 陈独秀 资本主义 五四时期 梁启超 实验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风云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被引量:83
3
作者 罗志田 《开放时代》 1999年第4期5-26,共22页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框架中进行考察分析;在研究取向方面注重思想演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当时人的心态变化入手来反观社会的变动,以尝试提出一个走向框架性诠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边缘知识 近代中国 胡适 梁启超 读书人 边缘化 章太炎 社会权 专题研究
原文传递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 被引量:47
4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94,共18页
1921年6月30日,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北京各界给他送行的大会上谈到他对中国两种人,即学生和青年及教员和成人知识阶级两方面的印象时说:“青年方面呢,都渴望新思想,对于学理只是虚心的公开的去研究,毫无守旧的态度……就是年长的人,也很肯... 1921年6月30日,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北京各界给他送行的大会上谈到他对中国两种人,即学生和青年及教员和成人知识阶级两方面的印象时说:“青年方面呢,都渴望新思想,对于学理只是虚心的公开的去研究,毫无守旧的态度……就是年长的人,也很肯容纳新的思想,与青年有一样的态度。”杜威虽然说这是“新时代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并不只是西方的精神。”但他同时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士人 近代中西文化 基督教 西方文化 李提摩太 新教传教士 郑观应 林乐知 近代中国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 被引量:63
5
作者 冯汉骥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73年第2期41-60,160-166,共27页
石棺葬是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三县境内分布甚为密集的一种古墓葬。研究这种墓葬的族属、时代,并复原当时社会经济面貌,对于解决羌族古代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古代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有着一... 石棺葬是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三县境内分布甚为密集的一种古墓葬。研究这种墓葬的族属、时代,并复原当时社会经济面貌,对于解决羌族古代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古代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此类古墓葬的分布范围,西不出理县蒲溪沟(今薛城以西约20余里),南不过汶川县的绵虒(旧汶川县治),北达茂县附近,而主要地局限在岷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葬 石棺墓 岷江上游 杯形器 古墓葬 图版 羌族 二次葬 双耳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被引量:62
6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167,共17页
北伐前后史学研究中曾出现“史料的广泛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这两种倾向并存的诡论现象 ,本文即以这一长期为学界忽视的现象为中心 ,探索当时新旧史学见解歧异之所在 ,特别注意考察这一现象与疑古倾向、“二重证据法”的关联。当时... 北伐前后史学研究中曾出现“史料的广泛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这两种倾向并存的诡论现象 ,本文即以这一长期为学界忽视的现象为中心 ,探索当时新旧史学见解歧异之所在 ,特别注意考察这一现象与疑古倾向、“二重证据法”的关联。当时新派学者刻意扬弃正统而注重异端 ,形成一种从边缘重写历史的倾向 ;他们为进入世界学术之林 (即“预流”)并与西方争胜 ,而更多关注西方汉学家重视的研究领域和材料 ;这些因素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学者的史料观 ,既极大地扩充了史料 ,也导致轻视常见文献的取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史料 新史学 疑古 北伐 史学研究 汉学家 倾向 广泛 歧异
全文增补中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被引量:57
7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倒放电影”这一研究方式的优点在于结局已知,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但其副作用则是有意无意中会以后起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评说和判断昔人,结果常常得出超越于时代的判断。既存的民国史研究就有这样... “倒放电影”这一研究方式的优点在于结局已知,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但其副作用则是有意无意中会以后起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评说和判断昔人,结果常常得出超越于时代的判断。既存的民国史研究就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不够“进步”的人与事常受忽视,乏人研究。其实不进步的一面形象模糊,会直接影响到进步力量的清晰和魅力。若能更多地关注过去研究中“失语”面相并予以“发言权”,民国史的图像会更具“全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史研究 国民党 “进步” 《剑桥中华民国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史学研究 北洋时期 电影 章太炎 “失语”
下载PDF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被引量:53
8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83,109,共7页
近代中国新旧两极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实相当宽广,在新旧阵营里通常也还有进一步的新旧之分,对许多人来说亦新亦旧恐怕正是常态。但“不新不旧”的人与事以及新旧各自阵营中表现不那么极端或积极的群体则成为既存近代史研究中的失语者,包... 近代中国新旧两极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实相当宽广,在新旧阵营里通常也还有进一步的新旧之分,对许多人来说亦新亦旧恐怕正是常态。但“不新不旧”的人与事以及新旧各自阵营中表现不那么极端或积极的群体则成为既存近代史研究中的失语者,包括医生群体、数量极大的缠足女性、废科举后逐渐被排除出乡村教育领域的塾师群体,以及民初的“前清遗老”和四川的“五老七贤”及其追随者等,他们似更多体现了近代中国不变的一面。弥补我们近代史画面上失语的部分,或者不失为今后史家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研究 新旧之分 医生群体 缠足女性
下载PDF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被引量:45
9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分类 西学冲击 近代中国学术 国学 图书分类
下载PDF
宜昌中堡岛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54
10
作者 The Yichang Prefectural Museum, Hubei Province, and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Sichuan University 《考古学报》 1987年第1期45-97,132-139,共61页
中堡岛(又名松苞岛、中包岛)位于长江西陵峡境三斗坪镇(因建葛洲坝该镇已拆迁)西1公里许,四周为砂石堆积的河漫滩,中部隆起而平缓,其上竹树葱笼,远视如一座堡垒,故名。全岛东西长约1000、南北宽300—400米,西端隔茅坪溪与秭归县茅坪镇相... 中堡岛(又名松苞岛、中包岛)位于长江西陵峡境三斗坪镇(因建葛洲坝该镇已拆迁)西1公里许,四周为砂石堆积的河漫滩,中部隆起而平缓,其上竹树葱笼,远视如一座堡垒,故名。全岛东西长约1000、南北宽300—400米,西端隔茅坪溪与秭归县茅坪镇相望,南侧近山,中隔一条宽约数十米的江汊;北临长江(图一;图版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堡岛遗址 宜昌地区 大溪文化 口径 红陶 泥质 博物馆 考古学 图版
原文传递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被引量:49
11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94,共36页
五四人说到“科学”何以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并具体化为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而在实践层面又为什么一度落实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之上 ?这些与今日一般认知的“科... 五四人说到“科学”何以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并具体化为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 ?而在实践层面又为什么一度落实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之上 ?这些与今日一般认知的“科学”概念有相当距离的现象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这既有中国学人对考据方法相对熟悉而能有所为这一技术层面的因素 ,也因国人隐显不一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起作用。没有科学的支撑 ,国学便上不了台面 ;没有“国故”这一多数中国学者耳熟能详的具体治学对象 ,以方法为依归的“科学”便不能落在实处。而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这种奇特结合与近代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特殊关怀又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古史辨 国人 整理国故 史学 顾颉刚 五四 科学 法相 人心
原文传递
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德英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公园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从封建帝制走向民主政治的产物 ,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 ,它在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成为当局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成为民众进行民主活动的舞台 ;既是精英... 公园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从封建帝制走向民主政治的产物 ,作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 ,它在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成为当局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 ,另一方面又成为民众进行民主活动的舞台 ;既是精英人士附庸风雅的场所 ,又是下层群众谋生或小憩的地方。公园既为公众所有 ,就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了舞台 ,也就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之一 ,成为社会冲突比较集中的空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 城市 公共空间 社会冲突 成都市
下载PDF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 被引量:42
13
作者 罗志田 《中国文化》 1996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罗志田中国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念①与近代西方的民族观念有一重大区别:西人关于民族概念的界定早已汗牛充栋,而至今尚无一家为众人所普遍接受。但一般较为广泛接受的界定,都强调族内的同及与外族的... 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罗志田中国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念①与近代西方的民族观念有一重大区别:西人关于民族概念的界定早已汗牛充栋,而至今尚无一家为众人所普遍接受。但一般较为广泛接受的界定,都强调族内的同及与外族的人我之异,对外基本上为一封闭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夷狄 文化认同 《左传》 文野之分 开放与封闭 天下观 蒙文通 《公羊传》 正统论
下载PDF
西周墙盘铭文笺释 被引量:47
14
作者 徐中舒 《考古学报》 1978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墙盘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周原宫庙遗址附近。周初东迁丰镐以后,其地仍为陪都重镇。此次出土的窖藏铜器共一○三件,有铭文的七十三件,而此盘文字秀丽工整,所述史事尤为重要(图一)。全文共二百八十二字,前一部... 墙盘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周原宫庙遗址附近。周初东迁丰镐以后,其地仍为陪都重镇。此次出土的窖藏铜器共一○三件,有铭文的七十三件,而此盘文字秀丽工整,所述史事尤为重要(图一)。全文共二百八十二字,前一部分历叙西周前期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后一部分是作器者自叙其家世五代之事,对旧史既可相互印证,间亦可补苴其不足,是我们研究西周前期史一件十分重要的铜器。现将全文分为十二节笺释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西周 笺释 铭文 左传 穆王 金文 武王 考古学 甲骨文
原文传递
我国西南地区青铜剑的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77年第2期35-55,共21页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各民族使用青铜剑的时代,就现有资料而言,大约是从春秋以至西汉中期。由于它延续的时期较长,富于地方特点,类型复杂,形制多变,长期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解放以前,西南地区的青铜剑虽有少量出土,但大多被封建文人深... 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各民族使用青铜剑的时代,就现有资料而言,大约是从春秋以至西汉中期。由于它延续的时期较长,富于地方特点,类型复杂,形制多变,长期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解放以前,西南地区的青铜剑虽有少量出土,但大多被封建文人深藏密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青铜剑 西南夷 石寨山 考古学 地方特点 西汉中期 出土 形制 各民族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 被引量:42
16
作者 蒙默 《历史研究》 1985年第1期11-32,共22页
在民族研究中,人们常把历史的或当代的数量众多的民族,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对确定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在民族史研究上也是这样,学者们常常把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若干... 在民族研究中,人们常把历史的或当代的数量众多的民族,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对确定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民族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制定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在民族史研究上也是这样,学者们常常把历史上的民族划分为若干族系.语言的谱系分类法,是民族史家划分族系时常用的根据,即按语言的亲属关系划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言上有亲属关系的民族,常常是有相近起源、相近传统、相近文化的民族.在史料缺乏的古代,又常以族系作为一个整体被当作研究的对象.因此,族系的划分在古代民族的研究中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支民族 汉代 西南民族 羌人部落 发展演变 民族政策 雅安地区 纳西族 西南夷 石棺葬
原文传递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被引量:43
17
作者 刘复生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1-105,共15页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刘复生自战国以降,“五德转移”政治学说流行于中原政权。历朝统治者莫不对本朝之“德运”萦萦于心,苦心求索本朝承天应命的合法性,以与“五德转移”的天意相契合。北宋中期以后... 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刘复生自战国以降,“五德转移”政治学说流行于中原政权。历朝统治者莫不对本朝之“德运”萦萦于心,苦心求索本朝承天应命的合法性,以与“五德转移”的天意相契合。北宋中期以后,“五德转移”说开始发生了根本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德转移 政治学说 火德 欧阳修 阏伯 炎帝神农氏 北宋中期 昊天上帝 正统论 王天下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 被引量:38
18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3-119,共16页
本文评价美国学者何伟亚(JamesL.Hevia)的新著《怀柔远人:清代宾礼与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首先简述此前中外学术界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的研究,其次介绍该书的篇章结构、主要内容、及其对既存诠释的挑战;并针对该书... 本文评价美国学者何伟亚(JamesL.Hevia)的新著《怀柔远人:清代宾礼与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首先简述此前中外学术界关于马戛尔尼使团的研究,其次介绍该书的篇章结构、主要内容、及其对既存诠释的挑战;并针对该书的两大核心观念“多主制”和“宾礼”之间的关联与疏离提出申论。在指出本书所提倡的新观察视角使一些我们过去相对忽视的面相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之后,也对作者的后现代主义史学取向和方法进行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戛尔尼使团 现代主义者 《宾礼》 乾隆帝 中国研究 文化误解 史学研究 多主制 礼仪 研究取向
原文传递
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战国秦汉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80年第4期417-442,共26页
近十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古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从发掘地区上或出土文物的内容上,都填补了一些过去的空白。其中尤以战国至秦汉的遗物出土较多,在西南地区大部分民族历史中,它大致相当于铜器时代的鼎盛阶段。这些资料的出... 近十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古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无论从发掘地区上或出土文物的内容上,都填补了一些过去的空白。其中尤以战国至秦汉的遗物出土较多,在西南地区大部分民族历史中,它大致相当于铜器时代的鼎盛阶段。这些资料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古代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迁徙、分布及其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的目的,在于概括地介绍这些新发现,并进一步探讨各个不同类型的考古学文化与文献记载中的民族集团之间的联系。有的问题尚属笔者个人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仅供批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西南夷 西南地区 土著民族 少数民族 墓葬 秦汉时代 考古发现 石寨山 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耒耜考 被引量:36
20
作者 徐中舒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一、文字上的耒二、耒的形制三、文字上的耜及其形制四、耒耜通行的区域五、耒耜名称的混淆六、古代耕作情况七、牛耕的兴起与末耜的遗存《耒耜考》是徐中舒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近代研究农具史的重要作品,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原发表... 一、文字上的耒二、耒的形制三、文字上的耜及其形制四、耒耜通行的区域五、耒耜名称的混淆六、古代耕作情况七、牛耕的兴起与末耜的遗存《耒耜考》是徐中舒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近代研究农具史的重要作品,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原发表于1930年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册。时过五十年,现在的中青年农史研究者不大容易读到这篇论文,经徐教授同意,特地重新发表,供大家学习、研究。文字经徐老重新校阅,附图遵作者之嘱,由本刊略作调整、加工。全文约二万五千字左右,分两次载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空首 形制 农具 文字 说文 考工记 铜器 耒耜 金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