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 被引量:305
1
作者 赵世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6,共7页
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 ,其表现具有民族性 ,而文化传承正是文化民族性的内在机制。从一个民族人们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 ,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 ,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 ,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 ,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 ... 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 ,其表现具有民族性 ,而文化传承正是文化民族性的内在机制。从一个民族人们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 ,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 ,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 ,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 ,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 ,是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对民族文化传承作这种定义的研究 ,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传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文化传承 本质 内在机制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 被引量:176
2
作者 蔡克信 杨红 马作珍莫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27,共6页
乡村振兴是关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实现农业多功能性... 乡村振兴是关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实现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与游客体验需求多元性精准对接的重要平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乡村旅游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从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乡村居民的主体性作用以及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
原文传递
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162
3
作者 杨振之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6,共8页
针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问题,文章借用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前台、后台”理论,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希望通过这一新模式合理地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以美国印... 针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问题,文章借用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前台、后台”理论,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希望通过这一新模式合理地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以美国印第安人文化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等为案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旅游开发 文化保护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 被引量:131
4
作者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33-36,41,共5页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社会时尚话语,对于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笔者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遗产本身的文化空间入手,不仅保护遗产本身,还应保护其生存与传承的文化空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保护
下载PDF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98
5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5-196,共12页
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 清季科举制的改革与废除不仅是个政治变革,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迁、造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废科举前,取士的标准已从鼓励新旧学兼通变为新学是尚,与之伴随的参考书籍的变换对印书、卖书、买书及应试者均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科举制废除后,耕读仕进的上升性社会变动取向转变,城乡逐渐分离,在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阶层不复存在。由于政教相连的政治传统中断,政统的常规社会来源枯竭,又缺乏新的职业官僚养成体制,原处边缘的军人和工商业者等新兴权势社群因“市场需求”而逐渐进据政统。而政治、军事群体的社会组成及其行为也逐步呈现非常规化,出现了“游民”和“饥民”这类边缘社群对政治军事的参与及类似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 读书人 清季 社会变动 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 梁启超 社会影响 废科举 上升性
原文传递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91
6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35,共16页
本文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些基本倾向在此后大约一二十年的后五四时期里的演化和转变,特别侧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围绕中国人心目中“西方”从一个美好的整体分裂为优劣兼具的复合体之转... 本文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一些基本倾向在此后大约一二十年的后五四时期里的演化和转变,特别侧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围绕中国人心目中“西方”从一个美好的整体分裂为优劣兼具的复合体之转变,探索中国人学习榜样和思想倾向两大转变进程,进而分析在“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思想界 五四前后 陈独秀 资本主义 五四时期 梁启超 实验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风云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文化空间研究 被引量:99
7
作者 李玉臻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8-181,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即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对其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空间的保护打破了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碎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火把节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被引量:85
8
作者 罗志田 《开放时代》 1999年第4期5-26,共22页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 本文将中国传统社会中原居四民之首的士在近代向知识分子的转化、知识分子在社会学意义上的边缘化、以及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这一连续、相关而又充满变化的动态进程,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和西潮冲击下整个近代中国的巨变这一纵横框架中进行考察分析;在研究取向方面注重思想演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当时人的心态变化入手来反观社会的变动,以尝试提出一个走向框架性诠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边缘知识 近代中国 胡适 梁启超 读书人 边缘化 章太炎 社会权 专题研究
原文传递
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77
9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7,共9页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历史文化价值 汉族 藏族 茶马贸易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被引量:55
10
作者 蔡云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通过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城乡关系与城市化间的关系,以及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不仅弱化了城乡关系中联系性加强所产生的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拉动作用,而... 通过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城乡关系与城市化间的关系,以及近代中国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不仅弱化了城乡关系中联系性加强所产生的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拉动作用,而且导致了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发展,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低速缓进,并最终滞缓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市 城市化
下载PDF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 被引量:47
11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94,共18页
1921年6月30日,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北京各界给他送行的大会上谈到他对中国两种人,即学生和青年及教员和成人知识阶级两方面的印象时说:“青年方面呢,都渴望新思想,对于学理只是虚心的公开的去研究,毫无守旧的态度……就是年长的人,也很肯... 1921年6月30日,美国哲学家杜威在北京各界给他送行的大会上谈到他对中国两种人,即学生和青年及教员和成人知识阶级两方面的印象时说:“青年方面呢,都渴望新思想,对于学理只是虚心的公开的去研究,毫无守旧的态度……就是年长的人,也很肯容纳新的思想,与青年有一样的态度。”杜威虽然说这是“新时代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并不只是西方的精神。”但他同时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士人 近代中西文化 基督教 西方文化 李提摩太 新教传教士 郑观应 林乐知 近代中国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 被引量:63
12
作者 冯汉骥 童恩正 《考古学报》 1973年第2期41-60,160-166,共27页
石棺葬是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三县境内分布甚为密集的一种古墓葬。研究这种墓葬的族属、时代,并复原当时社会经济面貌,对于解决羌族古代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古代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有着一... 石棺葬是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三县境内分布甚为密集的一种古墓葬。研究这种墓葬的族属、时代,并复原当时社会经济面貌,对于解决羌族古代史的若干问题以及古代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此类古墓葬的分布范围,西不出理县蒲溪沟(今薛城以西约20余里),南不过汶川县的绵虒(旧汶川县治),北达茂县附近,而主要地局限在岷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葬 石棺墓 岷江上游 杯形器 古墓葬 图版 羌族 二次葬 双耳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被引量:62
13
作者 罗志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1-167,共17页
北伐前后史学研究中曾出现“史料的广泛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这两种倾向并存的诡论现象 ,本文即以这一长期为学界忽视的现象为中心 ,探索当时新旧史学见解歧异之所在 ,特别注意考察这一现象与疑古倾向、“二重证据法”的关联。当时... 北伐前后史学研究中曾出现“史料的广泛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这两种倾向并存的诡论现象 ,本文即以这一长期为学界忽视的现象为中心 ,探索当时新旧史学见解歧异之所在 ,特别注意考察这一现象与疑古倾向、“二重证据法”的关联。当时新派学者刻意扬弃正统而注重异端 ,形成一种从边缘重写历史的倾向 ;他们为进入世界学术之林 (即“预流”)并与西方争胜 ,而更多关注西方汉学家重视的研究领域和材料 ;这些因素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学者的史料观 ,既极大地扩充了史料 ,也导致轻视常见文献的取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史料 新史学 疑古 北伐 史学研究 汉学家 倾向 广泛 歧异
全文增补中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被引量:59
14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倒放电影”这一研究方式的优点在于结局已知,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但其副作用则是有意无意中会以后起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评说和判断昔人,结果常常得出超越于时代的判断。既存的民国史研究就有这样... “倒放电影”这一研究方式的优点在于结局已知,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但其副作用则是有意无意中会以后起的观念和价值尺度去评说和判断昔人,结果常常得出超越于时代的判断。既存的民国史研究就有这样的倾向,导致不够“进步”的人与事常受忽视,乏人研究。其实不进步的一面形象模糊,会直接影响到进步力量的清晰和魅力。若能更多地关注过去研究中“失语”面相并予以“发言权”,民国史的图像会更具“全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史研究 国民党 “进步” 《剑桥中华民国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史学研究 北洋时期 电影 章太炎 “失语”
下载PDF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被引量:53
15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83,109,共7页
近代中国新旧两极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实相当宽广,在新旧阵营里通常也还有进一步的新旧之分,对许多人来说亦新亦旧恐怕正是常态。但“不新不旧”的人与事以及新旧各自阵营中表现不那么极端或积极的群体则成为既存近代史研究中的失语者,包... 近代中国新旧两极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实相当宽广,在新旧阵营里通常也还有进一步的新旧之分,对许多人来说亦新亦旧恐怕正是常态。但“不新不旧”的人与事以及新旧各自阵营中表现不那么极端或积极的群体则成为既存近代史研究中的失语者,包括医生群体、数量极大的缠足女性、废科举后逐渐被排除出乡村教育领域的塾师群体,以及民初的“前清遗老”和四川的“五老七贤”及其追随者等,他们似更多体现了近代中国不变的一面。弥补我们近代史画面上失语的部分,或者不失为今后史家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研究 新旧之分 医生群体 缠足女性
下载PDF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被引量:47
16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分类 西学冲击 近代中国学术 国学 图书分类
下载PDF
江苏邳州市九女墩三号墩的发掘 被引量:56
17
作者 孔令远 陈永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30,共12页
1993年春,邳州市博物馆对位于江苏邳州市戴庄镇西约2公里的九女墩三号墩进行了发掘。墓室平面略呈方形,由前室、主室、侧室、兵器车马器坑、陪葬坑及生土祭祀台等组成。该墓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钮钟上刻有"... 1993年春,邳州市博物馆对位于江苏邳州市戴庄镇西约2公里的九女墩三号墩进行了发掘。墓室平面略呈方形,由前室、主室、侧室、兵器车马器坑、陪葬坑及生土祭祀台等组成。该墓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钮钟上刻有"徐王之孙"等铭文。据有关史料及遗迹,本文认为墓主为徐国王室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邳州市 九女墩三号墩 墓葬形制 中国 文物考古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 被引量:57
18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8,共9页
近年所谓史学碎片化的感叹,多受外国影响②,却也有本土的渊源。贺昌群在1934年就感慨:清末民初《国粹学报》和《中国学报》上的文章,“大多仍能巍然保持着它的价值”,不过只是一种碎片化的价值,“在一门学问或一个问题中,只见零... 近年所谓史学碎片化的感叹,多受外国影响②,却也有本土的渊源。贺昌群在1934年就感慨:清末民初《国粹学报》和《中国学报》上的文章,“大多仍能巍然保持着它的价值”,不过只是一种碎片化的价值,“在一门学问或一个问题中,只见零篇断目,如三五小星在夜天闪烁”;表现出中国“整个学术的内容,步调太不整齐,缺少连锁性,很难寻出一贯的文化线索来”。这些“论文中新旧方法与观点的不同,显出绝大的矛盾”。他承认矛盾是不可免的,却仍想要“求得一个矛盾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国粹学报》 简论 1934年 清末民初 碎片化 连锁性 文化线
原文传递
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生计策略选择——以海螺沟景区为例 被引量:56
19
作者 刘俊 张恒锦 +1 位作者 金朦朦 李宁馨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5-1747,共13页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当地居民生计的可持续。以海螺沟景区为案例地,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适用的生计资本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识别了景区农户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明确了影响两类脆弱性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当地居民生计的可持续。以海螺沟景区为案例地,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适用的生计资本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识别了景区农户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明确了影响两类脆弱性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六种生计方式中,采用均衡兼收型和旅游主营型策略的农户其生计资本水平最高,而传统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最低。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缺乏金融资本是影响传统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户选择均衡兼收型生计策略的主要因素,而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乏则对他们选择旅游主营型生计策略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海拔、距公路和核心景点的距离也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空间自相关 多元LOGISTIC回归 海螺沟景区
原文传递
白马社区旅游开发个案研究——兼论自然与文化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发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连玉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7,共5页
四川平武白马地区旅游开发的实践表明,大众旅游的开发模式会给自然和文化生态相对脆弱的民族地区带来较大的冲击。进行小规模的生态旅游实践,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 白马社区 生态旅游 旅游效应 自然和文化生态脆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