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自然病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艳艳 任蓉 +6 位作者 李桃美 谭璐 张烨 周俊英 雷飞 杨玲慧 唐向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2期3323-33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自然病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以打鼾为主诉进行2次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52例中青年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第1次监测(2... 目的探讨中青年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自然病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以打鼾为主诉进行2次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52例中青年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第1次监测(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时的PSG结果及临床资料作为基线,随访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第2次PSG,患者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治疗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基线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度组、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时一般临床资料和PSG参数,运用一般线性相关分析OSAHS严重程度[AHI、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52例,其中轻中度组28例,基线年龄(39.7±10.2)岁;重度组24例,基线年龄(41.0±7.1)岁.与基线相比,随访时OSAHS患者AHI显著增加[(45.0±25.3)比(33.6±27.3)次/h,P<0.001],但以轻中度组AHI增加明显[(32.1±22.2)比(13.6±8.7)次/h,P<0.05],重度组AHI变化不显著[(60.7±19.5)比(58.0±21.5)次/h,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轻中度组AHI改变量与年龄改变量呈正相关(r=0.531,P=0.004).结论在中青年OSAHS患者中,轻中度患者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而重度患者无此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多导睡眠描记术 年龄
原文传递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全麻维持的用药剂量与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易 李晓强 +1 位作者 康仪 刘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1-456,共6页
目的评价成人全凭静脉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全麻维持的临床效果,探索最佳用药剂量。方法纳入手术全麻患者100例,按氯胺酮泵注速度不同分为K0、K0.5、K1、K1.5和K2〔0、0.5、1、1.5和2mg/(kg·h)〕5个组,观察各组患者异丙酚用量、各... 目的评价成人全凭静脉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全麻维持的临床效果,探索最佳用药剂量。方法纳入手术全麻患者100例,按氯胺酮泵注速度不同分为K0、K0.5、K1、K1.5和K2〔0、0.5、1、1.5和2mg/(kg·h)〕5个组,观察各组患者异丙酚用量、各时点心率、血压、术后恢复指标和相关不良反应,检测异丙酚和氯胺酮的血药浓度。结果随氯胺酮泵注速度的增加,异丙酚的平均用量与用药总价格减少(P<0.05),术后恢复指标恶化,不良反应加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氯胺酮剂量和手术时间均与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Steward苏醒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示氯胺酮剂量越大,术中梦幻、再次入睡、眼球震颤和视觉改变的发生越频繁;氯胺酮异丙酚剂量比值越高越容易发生头晕。K1组异丙酚用量最少,各指标表现优良。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成人全麻维持时,氯胺酮剂量以1mg/(kg·h)持续泵注既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其氯胺酮苏醒期不良反应也能得到一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异丙酚 全凭静脉维持麻醉
原文传递
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敏 任蓉 +6 位作者 和嘉明 薛晓芳 李桃美 谭璐 雷飞 唐向东 杨玲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8期3763-3767,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以打鼾为主诉就诊的连续病例,患者均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并采集了Epworth嗜睡...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以打鼾为主诉就诊的连续病例,患者均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并采集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根据PSG结果,将诊断为OSAHS的患者分为REM组与非快速眼动(NREM)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多导睡眠图特征的性别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体质指数(BMI)、颈围和腰围的关系。结果纳入的1258例OSAHS患者中男997例(79.3%),女261例(20.7%);年龄(46.4±12.0)岁,BMI(26.6±3.4)ks/m^2。REM组236例(18.8%),NREM组1022例(81.2%),女性患者中REM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34.1%比14.7%,P〈0.001)。在排除包括年龄、饮酒、吸烟、安眠药、咖啡浓茶及睡眠相关指标影响后,NREM组男性及女性患者AHI与BMI、颈围及腰围均呈正相关(均P〈0.001);REM组女性患者AHI与BMI、颈围及腰围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男性患者AHI仅与BMI及腰围相关(P〈0.05)。结论REM型OSAHS患者常见于女性。根据人体测量学指标评估REM型OSAHS患者严重度时需考虑性别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快速眼运动睡眠 性别特征 人体测量学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CPAP治疗前后客观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雷飞 李桃美 +3 位作者 谭路 任蓉 唐向东 杨玲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2182-2186,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客观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中重度OS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客观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中重度OS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并接受首夜CPAP治疗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基线时完成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MSLT)、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精神运动警觉测试(PVT)。首夜CPAP治疗后完成MSLT和PVT测试。运用配对分析,比较CPAP前后嗜睡程度及PVT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基线相比,CPAP治疗后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68.8(42.2,80.0)比7.4(3.1,11.1)次/h,P<0.05],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3期睡眠时间占比[0(0,0.5%)比4.4%(1.9%,11.3%),P<0.05]和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时间占比[18.6%(13.2%,22.7%)比25.4%(23.8%,30.3%),P<0.05]增加。治疗后,OSA患者反应时间[353.0(317.5,429.5)比333.6(309.7,381.4)ms,P<0.05]、10%最慢反应时间[602.9(473.2,841.3)比505.5(431.6,618.8)ms,P<0.05]和10%最快反应时间[260.8(236.6,300.6)比251.4(233.6,283.2)ms,P<0.05]缩短,脱漏次数[6.0(2.5,16.5)比3.0(1.0,8.5)次,P<0.05]减少,同时日间平均睡眠潜伏期(MSL)[5.8(3.4,8.3)比7.5(4.7,12.4)min,P<0.05]延长。CPAP治疗前后PVT参数的变化[Δ反应时间(r=0.20,P>0.05)、Δ10%最慢反应时间(r=0.15,P>0.05)、Δ10%最快反应时间(r=0.24,P>0.05)和Δ脱漏次数(r=0.15,P>0.05)]与ΔMSL不相关。仅在基线中发现10%最慢反应时间与ESS相关。结论OSA患者治疗前后客观嗜睡程度与PVT不相关,两者在本质上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嗜睡 认知
原文传递
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与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雷飞 谭璐 +5 位作者 李桃美 任蓉 周俊英 周新雨 唐向东 杨玲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64-1869,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A)与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TE-C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且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256例患者的临床和... 目的探讨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MA)与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TE-C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且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256例患者的临床和PSG资料。根据基线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期和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期的混合型呼吸暂停指数(MAI)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1),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MAI=0次/h)、B组(NREM-MAI25次/h且REM-MAK5 次/h)和 C 组(REM-MAIP5 次/h且 NREM-MAK5 次/h),三组各 110,72 和74 例;进一步分析比较三组患者CPAP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相关参数以及TE-CSA发生率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AHI[66.6(56.O,81.7)和79.8(63.6,8&3)次/h]、REM-AHI[60.1 (49.1,70.0)和66.3(56.1,74.6)次/h]、NREM-AHI[67.6(53.7,82.4)和 81.3(64.2,91.5)次Zh]均显著高于 A 组[44.2(26.8,64.5)、50.0(34.7,64.7)、43.5 (25.9,65.1)次/h](均 P<0.05)。B 组和 C 组平均血氧饱和度[(90.8%±3.6%)和(87.3%±5.1%)]、最低血氧饱和度[(61.0%±16.0%)和(47.9%±17.0%)]均显著低于 A 组[(92.6%±3.5%)、(70.6%±14.1%)](均P<0.05)。所有患者TE-CSA发生率为7.8%,B组发生率(14.1%)均显著高于A组(2.7%)和C组(4.1%)(均P<0.05),但是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CSA与基线MA相关,基线NREM睡眠期的M A可以预测首次CPAP治疗后TE-CSA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 中枢性 睡眠呼吸暂停 混合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一氧化碳与疼痛调控
6
作者 郑智尧 金愈茗 +1 位作者 金思怡 柯博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6-401,共6页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由哺乳动物体内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催化血红素降解产生的重要内源性气体信号传导分子。CO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并与器官组织中的细胞保护和稳态维持密切有关。越来越...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由哺乳动物体内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催化血红素降解产生的重要内源性气体信号传导分子。CO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并与器官组织中的细胞保护和稳态维持密切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O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在痛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调节干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给药方式的不可控因素也使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本文旨在梳理CO在疼痛调控中可能的靶点和途径,并对CO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讨论,为CO镇痛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气体信号分子 疼痛与镇痛 伤害性感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