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乳房切除术后即刻植入物乳房重建: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娟 唐庆 +6 位作者 冯玉 邱梦雪 周娇 覃湘泉 刘馨然 杨焕佐 杜正贵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比较双侧腔镜下乳房重建与开放乳房重建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华西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双侧乳房移植物重建2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12例,年龄(41.3±8.9)岁,开放组16例,年... 目的比较双侧腔镜下乳房重建与开放乳房重建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华西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双侧乳房移植物重建28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12例,年龄(41.3±8.9)岁,开放组16例,年龄(41.6±8.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人口学、肿瘤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98.2±108.6)min vs.(326.5±95.8)min,P=0.480]和麻醉时间[(373.4±91.2)min vs.(400.3±97.1)min,P=0.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组较腔镜组总并发症(P=0.035)及主要并发症(P=0.02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房满意度、社会心理健康及性健康方面,腔镜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评分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腔镜重建手术安全有效,在对乳房满意度、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较高,比传统开放手术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双侧重建 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三蒂法缩乳上提术在乳腺癌伴中度以上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玉 李娟 +6 位作者 张栋林 周娇 覃湘泉 刘馨然 邱梦雪 杨焕佐 杜正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5-1602,共8页
目的探讨三蒂法缩乳上提术治疗乳腺癌伴中度以上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倒T形切口三蒂法缩乳上提术治疗的15例中度以上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三蒂法缩乳上提术治疗乳腺癌伴中度以上生理性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倒T形切口三蒂法缩乳上提术治疗的15例中度以上乳房肥大和/或中重度乳房下垂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年龄31~58岁,中位年龄39岁。病程10 d~9个月,中位病程3.4个月。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0.5~3.9 cm,平均2.0 cm。浸润性癌12例、原位癌3例;肿瘤分期:T_(is)N_(0)M_(0)3例,T_(1)N_(0)M_(0)4例,T_(1)N_(2)M_(0)2例,T_(2)N_(0)M_(0)4例,T_(2)N_(1)M_(0)2例。术前患者罩杯大小为D罩杯3例、DD罩杯1例、E罩杯2例、EE罩杯2例、F罩杯2例、FF罩杯1例、≥G罩杯4例。术前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为8~18 cm,平均12.2 cm。术后定期随访,评估缩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量表(BREAST-Q)评价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并行乳腺专科彩超、胸腹部CT、全身骨扫描等检查,评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术后乳头位置均略高于乳房下皱襞。术后患者罩杯大小为A罩杯3例,B罩杯6例,C罩杯4例,D罩杯1例,DD罩杯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0,P=0.001)。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2例(13.3%)出现术区蜂窝织炎,1例(6.7%)发生轻度脂肪液化,2例(13.3%)术后出现乳头感觉减退但在术后3个月有所恢复;无患者出现脂肪坏死、乳头乳晕复合体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15例患者均已行辅助放疗,其中1例(6.7%)患者在放疗后出现乳房皮肤颜色改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放疗不良事件并发症。无1例患者再次入院或再次手术,也无患者因并发症延缓辅助治疗。BREAST-Q评分中,术后3、6个月的乳房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乳头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5.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肥大 乳房下垂 三蒂法 缩乳上提术
原文传递
猪脂肪源基质水凝胶辅助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初探
3
作者 刘鹏程 谭秋雯 +2 位作者 张忆 王红 吕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2-1331,共10页
目的探讨猪脂肪源基质水凝胶(hydrogel from acellular porcine adipose tissue,HAPA)对游离移植脂肪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将脂肪及HAPA-脂肪复合物分别于常氧、低氧条件下培养,24 h后行TUNEL染色,24、72 h后行围脂肪蛋白免疫荧... 目的探讨猪脂肪源基质水凝胶(hydrogel from acellular porcine adipose tissue,HAPA)对游离移植脂肪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将脂肪及HAPA-脂肪复合物分别于常氧、低氧条件下培养,24 h后行TUNEL染色,24、72 h后行围脂肪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APA对移植脂肪凋亡及存活的影响。体内实验中,取4~6周龄雄性裸鼠42只(体质量15~18 g),按植入不同体积比HAPA-脂肪复合物,将裸鼠随机分为脂肪组(A组)、10%HAPA组(B组)、20%HAPA组(C组)、30%HAPA组(D组)、40%HAPA组(E组)、50%HAPA组(F组),每组7只。分别于各组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脂肪或对应HAPA-脂肪复合物1 mL。术后4周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物,行大体观察、体积测量、超声检查及组织学染色(HE染色、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围脂肪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体外实验显示,低氧环境具有促进移植脂肪坏死及细胞凋亡的趋势,而HAPA在体外低氧条件下具有明显抑制脂肪凋亡的效果(P<0.05)。体内实验中,术后4周取材时,各组移植物包膜完整,移植物均无明显感染坏死表现。各组移植物体积均较注射时缩小,E、F组移植物体积显著低于A^D组(P<0.05)。超声检查示,各组移植物的液化坏死区个数及体积比较均无明显差异。HE染色示随着移植物中HAPA体积比的提高,移植物内部的结构完整性逐渐提高,液化坏死形成的囊泡区逐渐减少,纤维化程度逐渐降低。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E、F组新生血管数量显著多于A^D组(P<0.05)。围脂肪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示,随着HAPA体积比的增加,活脂肪细胞逐渐增加,且视野内可见较多新生脂肪细胞。结论随着HAPA/脂肪体积比逐渐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程度也相应提高,但体积保留率逐渐下降。30%HAPA辅助脂肪移植可达到游离移植脂肪存活和总体体积保留率相对最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脂肪移植 低氧 体积保留率
原文传递
创伤性毛囊新生:成年哺乳动物毛囊再生的新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鹏程 谭秋雯 +1 位作者 江燕林 吕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创伤性毛囊新生(wound-induced hair follicle neogenesis,WIHN)细胞来源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与WIHN相关的文献,从细胞来源、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讨论。结果WIHN是一种罕见的成年哺乳动物毛囊... 目的综述近年来创伤性毛囊新生(wound-induced hair follicle neogenesis,WIHN)细胞来源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与WIHN相关的文献,从细胞来源、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讨论。结果WIHN是一种罕见的成年哺乳动物毛囊再生现象,新生毛囊细胞来源丰富,既有创面周围来源的毛囊干细胞,也有上皮来源的干细胞。WIHN分子机制复杂,是一种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的再生过程,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各种免疫因子为这一过程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结论WIHN的细胞来源及分子机制等方面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加强机制研究将加深对成年哺乳动物毛囊再生的了解,为皮肤功能性愈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毛囊新生 胚胎样再生 皮肤愈合 功能性再生
原文传递
白蛋白紫杉醇术后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樊婷 许彬 +4 位作者 贺萍 田廷伦 罗婷 鄢希 钟晓蓉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乳腺癌临床队列,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紫杉类药物的选择和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1537例经组织学确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包... 目的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乳腺癌临床队列,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紫杉类药物的选择和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1537例经组织学确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包括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术后接受含紫杉类药物辅助化疗。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即白蛋白紫杉醇组(260 mg/m^(2)每3周1次或125 mg/m^(2)每周1次)147例,多西他赛组(100 mg/m^(2)每3周1次)1285例,紫杉醇组(80 mg/m^(2)每周1次)105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年龄、临床分期和激素受体状态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结果年龄≤40岁患者的比例白蛋白紫杉醇组、多西他赛组、紫杉醇组分别为25.17%,20.39%,17.14%,且白蛋白紫杉醇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46)和紫杉醇组(P=0.003);肿瘤直径≥2 cm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63%,56.96%,65.71%,白蛋白紫杉醇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42);淋巴结阳性比例分别为58.50%,46.77%,60.00%,组间差异显著(P<0.001),且白蛋白紫杉醇组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26)。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白蛋白紫杉醇组、多西他赛组、紫杉醇组的2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6.00%,97.80%,94.8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9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组相比,紫杉醇组的复发风险显著升高[HR=2.3,95%CI(1.1,4.9),P=0.04],而白蛋白紫杉醇组的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HR=1.3,95%CI(0.4,3.5),P=0.66]。多西他赛组和白蛋白紫杉醇组按1∶4匹配,多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按1∶4匹配,白蛋白紫杉醇组和紫杉醇组按1∶1匹配,当校正T分期、N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Ki67混杂因素后,仍未发现不同治疗组间DFS的差异(P=0.70,0.35,0.53)。结论相对于多西他赛,年龄≤40岁、肿瘤直径≥2 cm、淋巴结阳性患者更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紫杉醇 多西他赛 紫杉醇 乳腺癌 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伍雁琦 罗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8-1032,1036,共6页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乳腺癌被分为多个分子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也不同,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与HER2阴性(-)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的扩增状态,乳腺癌被分为多个分子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也不同,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与HER2阴性(-)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且预后更差。激素受体(HR)+/HER2+乳腺癌由于在HR与HER2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交互转导通路,以致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相互影响、制约。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治疗HR+/HER2+乳腺癌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难点之一。本文简述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以及在抗HER2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等方面的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的随访管理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钟晓蓉 贺萍 +3 位作者 田廷伦 鄢希 郑鸿 罗婷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保证乳腺癌患者的及时诊疗与定期规范随访,在前期网络化"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有机整合患者管理微信群,搭建了线上线下互联管理平台,以电话随访为主、微信管理群为辅,排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保证乳腺癌患者的及时诊疗与定期规范随访,在前期网络化"乳腺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有机整合患者管理微信群,搭建了线上线下互联管理平台,以电话随访为主、微信管理群为辅,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完成常规的乳腺癌复查与随访任务,并筛选需要处理病情等必要患者进入门诊随访。该管理新模式在降低医患双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了疾病随访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乳腺癌 随访管理
原文传递
超重对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谭秋雯 张俊慧 +2 位作者 梁法清 钟晓蓉 吕青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 目的研究体质量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疗效的影响,为超重及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的系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女性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使用AIs为初始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纳入初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的乳腺癌患者为超重组,按1∶1比例配对(包括确诊年龄、确诊年限、Luminal A或Luminal B分子分型、及服用AIs药物的类型)的正常BMI乳腺癌患者(18.5 kg/m^2<BMI<24 kg/m^2)为对照。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内分泌治疗抵抗率、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率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结果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各182例,截止2016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两组患者平均BMI分别为26.44、21.62 kg/m^2。超重组及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抵抗比例分别为12.09%(22/182)及6.59%(12/182)(P=0.072)。其中超重组患者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升高(7.14%vs. 2.75%,P=0.042),但两组DF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可增加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AIs继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发生率,但对其生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内分泌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