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视觉依赖性突触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张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各层次神经元的被动膜学特性和突触传递特性 ,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 :依年龄将 5 7只 4~ 2 8d龄SD大鼠分为两组 :睁眼前组 (即 1,2周龄组 ) ;睁眼后组 (即 3,...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各层次神经元的被动膜学特性和突触传递特性 ,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 :依年龄将 5 7只 4~ 2 8d龄SD大鼠分为两组 :睁眼前组 (即 1,2周龄组 ) ;睁眼后组 (即 3,4周龄组 )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 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三种类型。大鼠睁眼前无反应型细胞的百分率为 5 7.3% ,而睁眼后下降至 11.94 % (P <0 .0 0 1) ;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则由睁眼前的 12 .36 %上升至睁眼后的 31.34% (P <0 .0 5 )。出生后 1周内的细胞属于不成熟细胞 :阻抗高 (RN>1.0GΩ)、峰值低 (约 0 .87mA)、下降时间短 (约 0 .98ms)。 4周龄 (2 2~ 2 8d)的神经元则属于成熟型细胞 :阻抗低 (RN<310MΩ)、峰值高(约 6 6mA)、下降时间长 (约 2 2 5ms)。 1~ 3周龄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钳制电压为 -70mV时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神经元PSCs的波幅也逐渐增大。与Ⅳ层组相比 ,Ⅱ~Ⅲ层组神经元PSCs的峰值明显增高 (约 34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元 视觉依赖性突触反应 视皮层发育 膜片钳
下载PDF
大鼠睁眼前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3 位作者 阴正勤 胡志安 赵妍君 张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获得 4~ 2 8dSprague Dawleg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记录...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获得 4~ 2 8dSprague Dawleg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记录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的变化。结果  (1)共记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 ,根据其电生理学特性可将神经元分为 3种类型 :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睁眼后无反应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而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2 )在同一刺激强度和钳制电压下 ,对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和PSCs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①输入阻抗IR :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3周龄与 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②PSCs的峰值、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10 %~ 90 %上升时间、10 %~ 90 %下降时间、半波宽和潜伏期 :1周龄组与 2周龄、3周龄、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皮层 神经元 突触后电流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1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 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 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 ;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 ,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 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 ,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多突触反应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非煜 王建华 +2 位作者 李晓箐 易新竹 常慧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 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 偏侧咀嚼 1、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位置的影响。方法 通过拔除大鼠右侧下颌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时间长度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的矢状向和水平向位置的影响。结果 偏侧咀嚼 1、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与对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 ,偏侧咀嚼 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前缘和对照组同侧相比有向前的移位 ,而咀嚼侧关节窝未发现明显变化。偏侧咀嚼 2、4个月的大鼠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有向内的移位。各个时间实验组大鼠咀嚼侧关节窝与对照组对比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偏侧咀嚼会造成非咀嚼侧颞骨关节窝向前 ,向内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大鼠 颞骨关节窝 改建 影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下载PDF
Frnkel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艳民 周力 +1 位作者 易新竹 陈扬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 目的 了解Fr nkel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过程中,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经Fr nkel矫治器治疗成功的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重叠分析。结果 ①前颅底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下颌角点和颏前点发生明显的下移,同时男性患者颏前点发生明显的前移。②下颌结构重叠显示治疗后患者的髁突点发生明显的上移和后移(移位比约为2∶1) ,下颌角点相对颏部发生后移。结论 Fr nkel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类错患者髁突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功能矫形治疗 安氏Ⅱ类错he
下载PDF
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冰雁 王艳民 易新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602-604,共3页
开患者的颜面形态、吞咽模式、咀嚼肌力平衡、下颌运动模式都有特殊之处,目前的研究对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和因果关系还不完全清楚。本文从开患者的颅面形态、咀嚼肌力、吞咽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开和颞下颌关... 开患者的颜面形态、吞咽模式、咀嚼肌力平衡、下颌运动模式都有特殊之处,目前的研究对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和因果关系还不完全清楚。本文从开患者的颅面形态、咀嚼肌力、吞咽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开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颅面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