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者—译者的新关系—“双性同体”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耿强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63-175,共13页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用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在回顾了原作者和译者间关系演变过程后,指出传统的基于“忠实”观念指导下的原作者/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以新的学科研究范式...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的“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用来喻指原文作者与译者的新型关系。在回顾了原作者和译者间关系演变过程后,指出传统的基于“忠实”观念指导下的原作者/译者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关系所替代,但以新的学科研究范式指导重铸后的作者/译者的关系亦有其不合理之处。只有提倡“双性同体”的作者/译者新关系才能在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女性主义批评 “双性同体”理论 性别隐喻
原文传递
“美国梦”中的迷失者——《美国牧歌》主人公瑞典佬的悲剧评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扬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中主人公瑞典佬的悲剧命运。他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美国社会的悲剧。通过悲剧分析,不难发现作家对美国社会主流文化霸权的深刻揭露和对处于困... 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菲利普.罗斯的小说《美国牧歌》中主人公瑞典佬的悲剧命运。他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美国社会的悲剧。通过悲剧分析,不难发现作家对美国社会主流文化霸权的深刻揭露和对处于困境之中的犹太移民的深切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美国梦 文化霸权
下载PDF
小说与电影转换之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树宏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2-44,共3页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在中国的上映带来了不小的争议,人们一直围绕电影改编的得失争论不休。从文化视角上看,中国电影对外国小说的改编,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得失的争论,而是文化碰撞后的再现...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在中国的上映带来了不小的争议,人们一直围绕电影改编的得失争论不休。从文化视角上看,中国电影对外国小说的改编,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得失的争论,而是文化碰撞后的再现,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重构了叙述时空与叙述视角,置换了文化主体,将一部西方经典小说变成了一场中国式的影像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影像叙述 叙述时空 叙述视角 文化主体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反女权主义运动析评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倩 《怀化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6-78,共3页
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妇女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一场"新女权主义运动"。与此同时,一些妇女运动的反对势力也迅速积聚,70年代在"新右翼"领导下形成反女权运动阵营,对妇女运动提出... 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妇女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一场"新女权主义运动"。与此同时,一些妇女运动的反对势力也迅速积聚,70年代在"新右翼"领导下形成反女权运动阵营,对妇女运动提出的各种权利要求大肆抨击,坚决抵制,有效遏止其高涨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运动 自由主义思潮 权利要求 平等权利 妇女解放 女权运动 年代 女权主义者 右翼
下载PDF
语言模糊和语用模糊 被引量:1
5
作者 尹蕊 《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71,共3页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 语用模糊是对模糊言语作出解释。此模糊言语既可表现为模糊语言,也可表现为非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词语产生语用模糊,模糊词语的精确表达及非模糊词语的语用模糊三个方面,探讨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指出语用模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学界对语用模糊的定义、具有不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非模糊语言 语用模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