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到体认翻译学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寅
-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FYY021)后续成果
-
文摘
学界普遍认为翻译自身未能产生什么理论,常需借助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来建构译论,因此译界的跨学科研究一直是其主旋律。自从认知语言学问世之后,就有学者尝试将其引入翻译学,分别经历了翻译的认知观、认知翻译学、体认翻译学这几个阶段。本文拟简要回顾这段翻译历史,着重论述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主要解释三要素“现实、认知、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多元互动关系)和实践应用(主要解释体认性识解和体认性意象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翻译三层次观”对于《红楼梦》中成语、歇后语的解释力)。
-
关键词
翻译的认知研究
认知翻译学
体认翻译学
理论建构
实践应用
-
Keywords
Cognitive Studies of Translation
Cognitive Translatology
Embodied-Cognitive Translatology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体认翻译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 2
-
-
作者
王寅
-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语言教育》
2023年第4期72-72,共1页
-
文摘
“新文科”大力倡导文史哲打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文科教研须以哲学(包括传统中西哲学、马哲、西语哲、后现代哲学、中国后语哲等)为基础,我们既要喊口号,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在此形势下,跨学科和超学科自然就成为当今科研创新的主旋律。翻译研究亦是如此,它常与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边缘,可从多个维度进行交叉研究,现已产出了一大批丰硕成果。
-
关键词
科研创新
主持人
后现代哲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哲学
交叉研究
认知科学
文史哲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