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水玻璃注浆在围堰防渗漏浆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袁超鹏 王胜 吴秋红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年第10期68-71,共4页
漏浆是围堰防渗注浆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漏浆问题对注浆效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引黄工程某围堰防渗注浆过程中的大量漏浆问题,对现场工程情况及漏浆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的解决... 漏浆是围堰防渗注浆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现象,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漏浆问题对注浆效果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引黄工程某围堰防渗注浆过程中的大量漏浆问题,对现场工程情况及漏浆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的解决方案。在分析水泥-水玻璃浆液凝结硬化机理基础上,主要从注浆材料、注浆方法、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条件及封孔等方面对其注浆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检查孔压水试验表明,通过水泥-水玻璃注浆处理后,漏浆地层透水率大幅减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达到漏浆封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堰防渗注浆 漏浆 水泥-水玻璃 压水试验
下载PDF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滑坡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108
2
作者 黄润秋 赵松江 +1 位作者 宋肖冰 许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5,F002,共4页
以地质分析为基础,分析了天台乡特大型滑坡的发生过程。指出在超强降雨情况下,地下水在该滑坡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顶托、楔裂、促动的作用。滑坡的过程包括地下水汇聚—顶托、挤入—楔裂和溃裂—滑动三个阶段。
关键词 顺层滑坡 形成机制 地下水 顶托 天台乡
下载PDF
岩溶发育强度垂直分带方法 被引量:32
3
作者 熊道锟 傅荣华 《岩土工程技术》 2005年第3期113-117,122,共6页
讨论了岩溶发育强度分带的现状,提出了岩溶发育强度垂直分带的原则,以钻孔岩溶率、溶洞规模和钻孔涌(漏)水量作为定量指标,以岩组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下水运动特征作为定性指标,划分为强烈、中等和微弱3个岩溶发育带,并用类比、主因... 讨论了岩溶发育强度分带的现状,提出了岩溶发育强度垂直分带的原则,以钻孔岩溶率、溶洞规模和钻孔涌(漏)水量作为定量指标,以岩组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下水运动特征作为定性指标,划分为强烈、中等和微弱3个岩溶发育带,并用类比、主因素判别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岩溶发育的强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垂直分带 强度 标准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干燥及饱水状态下裂隙岩石冻融特征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裴向军 蒙明辉 +1 位作者 袁进科 王东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99-2006,共8页
岩体冻融风化作用主要受控于岩性、岩体结构、饱和状态及温变环境等因素。采取新疆寒区4种裂隙岩石进行温度变化下的冻融应变试验,得到了裂隙岩石在饱水及干燥冻融状态下的应变过程,即饱水状态下为8个阶段、干燥状态下为5个阶段;针对饱... 岩体冻融风化作用主要受控于岩性、岩体结构、饱和状态及温变环境等因素。采取新疆寒区4种裂隙岩石进行温度变化下的冻融应变试验,得到了裂隙岩石在饱水及干燥冻融状态下的应变过程,即饱水状态下为8个阶段、干燥状态下为5个阶段;针对饱水裂隙岩石提出了冻融作用的胀缩率?,得到了不同岩性的?与冻融循环次数的拟合关系表达式,同时分析了在循环冻融过程中应变的变化规律,即裂隙岩石的冻胀阶段的微应变最大值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此外,通过在不同恒温下裂隙岩石冻融应变试验,分析了应变的变化规律,得到应变与不同恒温的拟合关系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裂隙岩石的?都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胀缩率的变化程度与不同岩样的孔隙率特征有关。饱水裂隙岩石在冻融过程中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损伤表现在温度损伤和冻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石 冻融循环 应变 胀缩率κ 温度损伤效应
下载PDF
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及初步效果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德华 许向宁 +1 位作者 吉峰 曹楠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0-268,共9页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堵塞岷江,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镇,淤埋了沟口G213国道,毁坏了在建的映汶高速公路引桥路基及桥墩。据调查,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前,沟域...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堵塞岷江,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镇,淤埋了沟口G213国道,毁坏了在建的映汶高速公路引桥路基及桥墩。据调查,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前,沟域内即分布有大量的地震崩滑物源,沟道堵塞极其严重,在持续强降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为预防再次暴发泥石流灾害,对红椿沟开展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沟域尚有剩余物源量310.14×104m3,其中动储量达98.4×104m3,在强降雨条件下再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可能性较大。本文在对红椿沟"8.14"特大泥石流暴发特征介绍基础上,分析了现状条件下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泥石流沟工程治理设计思路及工程布置的作用,提出了全流域综合治理设计理念,即"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下游固床+排导"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治理,通过稳源固坡、分级拦挡、分散淤积、调蓄消能、减势排导等系统的工程措施,达到控制灾害性泥石流发生的目的,确保映秀镇映秀新区、G213国道、映汶高速公路的安全。在工程竣工后的2011年7、8月两次强降雨时,红椿沟未有固体物质出沟进入岷江,治理工程效果得到了初步检验,体现了针对巨灾型泥石流沟采用全流域综合工程治理设计理念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秀镇 红椿沟 泥石流灾害 治理措施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湖北武汉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涂婧 魏瑞均 +3 位作者 杨戈欣 刘长宪 金小刚 李海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68-73,93,共7页
近年来,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影响和制约了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武汉市以往岩溶塌陷事件调查及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总结了武汉市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在空间上,... 近年来,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影响和制约了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武汉市以往岩溶塌陷事件调查及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总结了武汉市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在空间上,武汉市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位于中心城区的长江一级阶地;在时间上,武汉市岩溶塌陷时间多发生于2005年之后,且多发生在4~9月份。另外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分析了武汉市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包括岩溶发育条件、上覆第四系土层结构、长江水位波动、降雨等自然因素和地下水开采、人类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本文旨在为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岩溶塌陷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坡脚开挖诱发滑坡机理——以沙井驿滑坡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裴向军 袁广 +3 位作者 张晓超 李维庆 袁野 赵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2,共8页
坡脚开挖、坡面堆载、不合理灌溉等人类活动诱发的工程性黄土滑坡灾害频频发生,对于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兰州市沙井驿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基础上,研究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导致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通... 坡脚开挖、坡面堆载、不合理灌溉等人类活动诱发的工程性黄土滑坡灾害频频发生,对于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兰州市沙井驿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基础上,研究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导致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通过减围压三轴试验研究黄土边坡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边坡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边坡不同深度的土体应力及变形发展规律,揭示开挖过程中坡体稳定性变化规律及滑坡启动机理。结果表明,沙井驿滑坡是由于坡脚不合理开挖导致老滑坡复活,为牵引式滑坡;在开挖过程中,坡体内发生应力重分布,应力状态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开挖的进行,坡体变形逐渐增大;开挖结束后,坡体中部产生大量剪切裂缝,后缘产生张拉裂缝,坡体稳定性降至最低,中上部均有较大变形,最后发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脚开挖 滑坡机理 减围压三轴试验 FLAC3D
下载PDF
基于Massflow模型的冷渍沟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铁骥 孙书勤 +1 位作者 赵峥 张旭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5-201,共7页
强震影响区、充沛的雨量、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西昌市冕宁县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现场调查冕宁县冷渍沟泥石流,获取了泥石流的降雨雨量及泥石流密度等模拟的相关数据,利用Massflow和ArcGis软件,再现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得到泥石流工... 强震影响区、充沛的雨量、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西昌市冕宁县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现场调查冕宁县冷渍沟泥石流,获取了泥石流的降雨雨量及泥石流密度等模拟的相关数据,利用Massflow和ArcGis软件,再现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得到泥石流工程治理前、后的危险性评价图。对比工程治理前后模拟图得出:工程治理前,冷渍沟泥石流最大流速8.55 m/s,最大泥深7.5m,沟道高危险区占77%、中危险区占13%、低危险区占10%;工程治理后,拦挡坝位置泥深最大,沟道堆积物减少且沟道与安宁河交汇处的危险区范围变小,危险程度明显减弱。评价结果表明:冷渍沟泥石流拦挡坝能很好地对泥石流冲出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降低沟域危险程度的工程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数值模拟 危险性评价 工程治理
下载PDF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在古河道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谢小国 魏良帅 +7 位作者 王绪本 陶俊利 张赛民 张振雄 田银川 李维 罗兵 陈彩玲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4-1742,共9页
嘉陵江河曲发育,古河道分布广泛,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限制了其研究精度.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查明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本文以南充市石梁乡境内的嘉陵江古河道为例,首次将无人机... 嘉陵江河曲发育,古河道分布广泛,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限制了其研究精度.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查明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本文以南充市石梁乡境内的嘉陵江古河道为例,首次将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古河道结构的探测.首先,通过对该区域的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探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反演解释,获得了研究区古河道"低-高"模式的二元电性结构以及三维空间结构模型,从而可推断出古河道地层结构主要有W型、U型两种形态,河道中间松散堆积层厚度平均为20 m,两端变薄,平均为5 m.其次,基于现场地质地貌调查和钻探资料,结合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综合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所获得的探测结果对无人机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推断的古河道地层结构特征进行综合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古河道结构的探测是可行的,并且半航空瞬变电磁法获得的物性参数与地质特征结合,可快速、准确获得古河道地层结构,对研究其沉积环境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嘉陵江古河道 地层结构 综合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湖北武汉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慧娟 金小刚 +3 位作者 涂婧 魏瑞均 李海涛 杨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40-47,共8页
本文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和完成的武汉市1∶5万岩溶塌陷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从武汉市岩溶发育的形态及规模、不同岩溶条带、不同构造条件、不同地层、不同埋深和不同地貌七个方面,分别系统总结了武汉市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的特征。区内岩溶总... 本文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和完成的武汉市1∶5万岩溶塌陷调查成果的基础上,从武汉市岩溶发育的形态及规模、不同岩溶条带、不同构造条件、不同地层、不同埋深和不同地貌七个方面,分别系统总结了武汉市典型地区岩溶发育的特征。区内岩溶总体中等发育,岩溶形态主要为溶隙、溶孔以及小规模溶洞;在水平方向上存在5个走向NWW—SEE、各自相对独立的碳酸盐岩条带,其中白沙洲条带岩溶最为发育,在垂直方向上浅层溶蚀发育;各地层的岩溶发育强度依次为P2q>T1d>C2h+d>T1-2j;在褶皱核部或转折端、断层带附近、长江一级阶地、山前补给局部地区等地下水交替循环强烈地带和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岩溶发育相对强烈。结论可为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地质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灾害 岩溶发育 碳酸盐岩条带 特征分析 线岩溶率
下载PDF
四川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8.14”特大泥石流形成条件与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德华 许向宁 郝红兵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2年第3期32-38,共7页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堰塞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区,淤埋了沟口213国道公路400m,掩埋了在建映(秀)-汶(川)高速公路引线路基及多个桥墩,造...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堰塞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区,淤埋了沟口213国道公路400m,掩埋了在建映(秀)-汶(川)高速公路引线路基及多个桥墩,造成17人失踪。据灾后调查,红椿沟泥石流为近几年暴发的较典型泥石流沟,地震诱发的集中物源特别丰富,暴发泥石流时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巨大,沟内多点堵溃、拉槽下切集中启动物源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三大条件及泥石流启动机理,反算运动特征参数,预测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14”泥石流 红椿沟 多点堵溃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的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为乐 黄润秋 +2 位作者 裴向军 张晓超 张远明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26-31,共6页
详细精确的滑坡编目是地震滑坡灾害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多源高精度卫星影像对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触发的黄土滑坡进行了详细解译,共解译得到1 000处滑坡,并利用多边形圈出了滑源区和堆积区。海原地震滑坡主要集中... 详细精确的滑坡编目是地震滑坡灾害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多源高精度卫星影像对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触发的黄土滑坡进行了详细解译,共解译得到1 000处滑坡,并利用多边形圈出了滑源区和堆积区。海原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吉县西南部和海原县东南部。统计分析表明,地震触发的滑坡灾害主要受高程、坡高、坡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参数的控制,大量低角度高速远程滑坡主要是由于黄土液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地震 黄土滑坡 分布规律 Google EARTH 黄土液化
下载PDF
基于分段二分搜索算法的半航空瞬变电磁电导率深度快速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仕兴 易国财 +5 位作者 王绪本 张赛民 郭明 张振雄 何可 谢小国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7-1324,共8页
中心回线式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法中因其发射源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不变,故在电导率深度成像(Conductivity Depth Imaging, CDI)中无需考虑偏移距带来的影响,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工作方式是利用长导线源在地面发射,无人机搭载接收线圈在... 中心回线式直升机航空瞬变电磁法中因其发射源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不变,故在电导率深度成像(Conductivity Depth Imaging, CDI)中无需考虑偏移距带来的影响,但半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工作方式是利用长导线源在地面发射,无人机搭载接收线圈在空中采集电磁响应数据,发射源与接收线圈相对位置一直变化,存在偏移距的问题,无法像航空瞬变电磁一样实现CDI快速成像.本文提出建立"库"的思想,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电导率-电磁响应数据网,利用分段二分搜索算法来消除"二值性"带来的问题,使得半航空瞬变电磁电导率深度快速成像(Semi-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Conductivity Depth Imaging, SATEM-CDI)方法得以实现.通过正演模拟及实测数据成像分析,表明SATEM-CDI理论简单、处理过程中无需迭代,计算速度快,可对大量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进行实时成像,且成像结果可靠,可为反演模型和初步地质结构判断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航空瞬变电磁法 电导率-电磁响应数据网 分段二分搜索算法 二值性 电导率深度快速成像
原文传递
岩溶发育垂直分带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熊道馄 《四川地质学报》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简述了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和岩溶发育的下限深度 ,概述了不同类型的岩溶发育垂直分带方案 ,讨论了现有岩溶发育垂直分带的特点。
关键词 岩溶 垂直分带 下限深度 工程地质
下载PDF
川西甘孜州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东 曹楠 +1 位作者 刘馨泽 张志鹏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甘孜州温泉点众多,地热资源丰富,地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90%的地热点TDS大于500mg/L,72.5%的点大于1 000mg/L。表明了地热水经过了深循环,受岩浆热事件、断裂、中下地壳熔融体等条件控制。康定县榆林宫...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甘孜州温泉点众多,地热资源丰富,地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90%的地热点TDS大于500mg/L,72.5%的点大于1 000mg/L。表明了地热水经过了深循环,受岩浆热事件、断裂、中下地壳熔融体等条件控制。康定县榆林宫、中谷及巴塘县热坑—茶洛地热田热储温度超过200℃,甘孜地热田、理塘地热田热储温度在200℃±,其他地热田热储温度低于200℃。中高温地热田可供地热发电开发,距离县城较近的地热田可进行集中供暖开发,旅游线路周边地热资源可结合旅游规划进行休闲旅游、康养医疗开发,农业种植区的地热资源可进行温室种植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温泉 开发利用 甘孜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东 杨涛 +5 位作者 曹楠 覃亮 胡骁 魏萌 蒙明辉 张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493,共18页
强震区同震地质灾害特点、震后地震效应研究是支撑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本文基于震后重点区无人机高清遥感影像解译、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极震区地质灾害详查数据,研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数量、空间分布、控制因素,详细分析了震... 强震区同震地质灾害特点、震后地震效应研究是支撑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本文基于震后重点区无人机高清遥感影像解译、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极震区地质灾害详查数据,研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数量、空间分布、控制因素,详细分析了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3个重要风险,并针对灾后重建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4点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同震次生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大型较少,主要沿大渡河两岸、交通道路沿线、大渡河右岸支流、发震断裂和其他断裂沿线等部位密集分布;(2)控制同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由强至弱分别是地震动、断裂带、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和强震区工程设防标准不够;(3)震后地质灾害防治主要面临降雨加剧已有灾害点变形和诱发新的灾害、震裂山体可能演变为高位远程灾害链的风险源区、巨量沟道斜坡物源构成泥石流的潜在物源并形成灾害;(4)建议加强“人技结合”的隐患识别体系机制,构建依靠科技的点面结合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各要素科学实施避让搬迁,提高地震活跃强震区工程建设抗灾标准,构建农村切坡建房的技术支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同震地质灾害 防控
下载PDF
四川省汶川县城区某斜坡危岩体破坏模式及治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世凯 彭社琴 +1 位作者 赵其华 李德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危岩体是西南地区威胁交通和居民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特别是"5.12"地震造成了原危岩体的崩塌,同时又形成了大量新的危岩体。汶川县城区某斜坡危岩体可归纳为三种破坏模式:拉裂—滑移式、整体剪切错落式和弯折—拉裂—倾倒式。... 危岩体是西南地区威胁交通和居民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特别是"5.12"地震造成了原危岩体的崩塌,同时又形成了大量新的危岩体。汶川县城区某斜坡危岩体可归纳为三种破坏模式:拉裂—滑移式、整体剪切错落式和弯折—拉裂—倾倒式。危岩体失稳后,落石将会以弹跳、滚动和滑动方式沿坡体下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来确定落石的动能、落距和弹跳高度,采取GPS2型主动防护网、RX-075型被动防护网及落石槽相结合的措施,确保213国道和居民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成因机制 破坏模式 GPS2型主动防护网 RX-075型被动防护网
下载PDF
四川省南江县地质灾害分布、形成条件与防治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远明 杨伟 +1 位作者 郝红兵 唐小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南江县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较为复杂,降水丰沛,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它们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了解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它进行了有效防治。
关键词 南江县 灾害分布 形成条件 四川省 人类工程活动 灾害种类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地质灾害 有效防治 泥石流 滑坡 崩塌 降水 成因
下载PDF
川西阿坝州壤古温泉成因机制研究:来自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的证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旭 张文 +2 位作者 吕国森 余中友 代倩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8-403,共16页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低碳、储量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壤古温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阿坝州壤塘县,为松潘-甘孜褶皱带地热资源空白区钻获的优质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低碳、储量丰富、安全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壤古温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阿坝州壤塘县,为松潘-甘孜褶皱带地热资源空白区钻获的优质地热资源,井口水温39.5℃,自流流量1500 m^(3)/d,属富含偏硅酸、偏硼酸、锶的氟、锂优质热矿水,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文章以壤古温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探讨了地热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壤古温泉pH值6.7~7.1,溶解性总固体2050~2760 mg/L,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岩作用强烈。其氢氧同位素分布于全球大气降水方程线附近,说明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Na-K-Mg平衡图表现为未成熟水,表明热水受裂隙潜水或地表冷水强烈混合作用。基于传统地热温标、硅焓混合模型、Cl^(−)校正估算热储温度为138~183.3℃,冷水混合比例为77.9~84.3%。综合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揭露特征,本文构建了壤古温泉成因概念模型,可为壤古温泉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古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勘探 氢氧同位素 成因模式
下载PDF
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对大型滑坡孕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东 殷志强 +3 位作者 李大猛 岳建军 邵海 曹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49-58,67,共11页
地质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与滑坡灾害的关系是工程地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川西南大凉山区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和大型古滑坡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以流域内的典型古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变形学、运动学和... 地质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与滑坡灾害的关系是工程地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川西南大凉山区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和大型古滑坡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以流域内的典型古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变形学、运动学和活动性特征,深入剖析了沉积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构造等不同的地质构造类型对大型古滑坡的孕育的控制作用,认为地质构造对大型滑坡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不连续结构面控制了滑坡发育的边界,(2)断层破碎带、褶皱弯滑作用的滑动层面、沉积结构软弱夹层等孕育滑带的形成,(3)节理构造形成的裂隙构成地下水储集和运移的通道,促进滑坡的孕育和大型滑坡的发生,(4)活动断裂制约着滑坡地貌发展演化,诱发断裂活动的地震导致了大型滑坡失稳。建议在美姑河流域的滑坡灾害防治方面应加强不同尺度,尤其是中小尺度活动构造与滑坡发育演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大型滑坡 孕育控制 美姑河流域 防灾减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