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卓 魏继承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上、下肢体缺血后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不同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模式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8例风湿病瓣膜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C组)、上肢缺血后处理组(S组)... 目的观察上、下肢体缺血后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浓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不同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模式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48例风湿病瓣膜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C组)、上肢缺血后处理组(S组)、下肢缺血后处理组(X组),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分别在S组患者的右上臂、X组患者的左大腿系止血带,在体外循环期间、主动脉开放前30 min内,将S及X组的止血带充气保持阻断3 min后复流3 min,重复3次;C组对上、下肢体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2 h(T2)、12 h(T3)、24 h(T4)、36 h(T5)检测血清c Tn T的浓度,记录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在各时间点,S组及X组的c Tn T水平均低于C组(P<0.05),S组及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c Tn T水平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P<0.05)。S组及X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S组及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远隔缺血后处理方式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 Tn T的浓度,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风湿 远隔缺血后处理 体外循环 心肌肌钙蛋白T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洁 胡滨 +1 位作者 张英 刘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48-50,54,共4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先微泵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h)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先微泵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h)诱导麻醉,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维持麻醉。对照组微泵静注与右美托咪定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5.5μg/m L,1.6~2μg/m L维持麻醉,其余相同。观察2组术后清醒期躁动发生率、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患者手术前(T0)、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和拔管后20 min(T4)时的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SpO2、MAP、HR、Cor、GLU、E及NE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可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腹腔镜 胆囊切除手术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针刺对分娩镇痛及母婴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茂军 张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622-2626,共5页
针刺作为一种创伤小、副作用少的非药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已有的研究认为针刺具有镇痛、抗焦虑、抗抑郁、抑制应激反应,以及催产、加强宫缩、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出血、增加宫内胎儿氧供血供等多重效应,在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 针刺作为一种创伤小、副作用少的非药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已有的研究认为针刺具有镇痛、抗焦虑、抗抑郁、抑制应激反应,以及催产、加强宫缩、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出血、增加宫内胎儿氧供血供等多重效应,在提高产妇满意度同时,也保护了母胎和新生儿的安全。但国内外也有些研究对针刺的疗效、机制提出质疑,认为实验设计不要,统计资料可靠性不高等,需针对以上问题加以改进并得出更加科学严谨的结论。目前针刺对分娩的干预时间都集中在活跃期,而用于潜伏期甚至潜伏期前一段时间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另外针刺联合其他方法如椎管内阻滞、药物镇痛等研究较少。本文从针刺对分娩过程的镇痛和母婴保护整体出发,总结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电针 经皮神经电刺激 分娩镇痛 母婴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不同浓度阿霉素影响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超微结构及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南忠庆 刘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本实验是在建立改良的大鼠三叉神经疼痛模型(颧骨下入路)基础上,通过眶下神经周围(眶下孔)注射两种不同浓度的阿霉素,比较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对三叉神经节超微结构影响,从微观角度验证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 目的:本实验是在建立改良的大鼠三叉神经疼痛模型(颧骨下入路)基础上,通过眶下神经周围(眶下孔)注射两种不同浓度的阿霉素,比较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对三叉神经节超微结构影响,从微观角度验证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实验鼠上颌神经分支即眶下神经慢性缩窄环术(infraorbital nerve,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ION-CCI)模型,在该三叉神经痛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挑选出现三叉神经痛样反应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组),无水酒精组(B组),0.33%阿霉素组(C组),0.75%阿霉素组(D组),四组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0 d、20 d、30 d的观察大鼠痛反应阈值,并在各时间点随机抽取3只大鼠观察三叉神经节做超微结的变化。结果:1行为学变化:0.75%阿霉素组注射后10 d可见痛阈值明显上升,并持续至注射后30 d,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余三组注射前后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2三叉神经节超微结构的改变:D组在注射后10 d可见神经节细胞明显水肿,以线粒体和内质网为主要病理学改变;注射30 d时可见神经节细胞核固缩、崩解,细胞器消失,部分细胞轻度水肿。A、B、C、D四组在注射前神经节细胞核及细胞器无明显改变;A、B、C三组在注射前与注射后各时间点比较,神经节细胞核及细胞器均无显著改变。结论:1阿霉素能通过逆轴浆运输机制,靶向破坏三叉神经半月节,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2在本次实验中,0.75%阿霉素比0.33%阿霉素在抑制大鼠三叉神经疼痛方面起到较好的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慢性缩窄环 阿霉素 疼痛阈值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其中的作用:离体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齐 张英 +2 位作者 刘庆 李妙龄 于风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2~3月龄,体重250~320 g,取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制备成功的离体心脏4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2~3月龄,体重250~320 g,取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制备成功的离体心脏4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K-H液持续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再用K-H液灌注60min;氢吗啡酮后处理组(H组):K-H液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用含0.3 μmol/L氢吗啡酮的K-H液灌注10 min,再用K-H液灌注50 min;氢吗啡酮后处理+mPTP开放剂氯尼达明组(HL组):K-H液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用含0.3μmol/L氢吗啡酮和30 μmol/L氯尼达明的K-H液灌注10 min,再用K-H液灌注50 min.于平衡灌注30 min(T0)、再灌注30 min(T2)、60 min(T3)时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HR和冠状动脉流量(CF).于T0和T3时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LDH、CK-MB和T型肌钙蛋白(Tn-T)的浓度.T0和再灌注15 min(T1)时取冠状动脉流出液,采用ELISA法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浓度,以反映mPTP开放程度.于T3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T2,3时LVDP、HR、±dp/dtmax和CF降低,LVEDP升高,T3时冠状动脉流出液LDH、CK-MB和Tn-T浓度、心肌梗死体积和T1时冠状动脉流出液NAD+浓度升高(P<0.05).与I/R组和HL组相比,H组T23时LVDP、±dp/dtmax、CF和HR升高,LVEDP降低,T3时冠状动脉流出液LDH、CK-MB和Tn-T浓度、心肌梗死体积和T1时冠状动脉流出液NAD+浓度降低(P<0.05).结论 氢吗啡酮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mPTP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后处理
原文传递
二肽基肽酶-Ⅳ介导内皮间质转化在糖尿病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丽 孙玉红 施森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在糖尿病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中建立糖尿病CD-1小鼠慢性肾纤维化模型,予以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干预4周后,检测正常组、糖尿病组及干预组中肾脏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的表达及内皮间质转化的变化...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在糖尿病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实验中建立糖尿病CD-1小鼠慢性肾纤维化模型,予以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干预4周后,检测正常组、糖尿病组及干预组中肾脏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的表达及内皮间质转化的变化。细胞实验中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予以TGFβ2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或si RNA干预,观察各组中二肽基肽酶-Ⅳ、内皮间质转化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肾组织表现出明显纤维化改变、高表达的二肽基肽酶-Ⅳ以及明显增强的内皮间质转化;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干预后肾纤维化及内皮间质转化明显缓解及抑制。细胞实验中,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或si RNA能明显降低TGFβ2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化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结论: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间质转化来改善糖尿病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IV 糖尿病肾纤维化 内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前修 万运强 王晓斌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改进,观察能否获得成功率更高、行为学变化更明显的抑郁动物模型。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CUS)、改良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ICUS),每组18只。NC组... 目的: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改进,观察能否获得成功率更高、行为学变化更明显的抑郁动物模型。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CUS)、改良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ICUS),每组18只。NC组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应激;CUS组每天从9种应激中随机选取1种应激作用于大鼠,持续6周;ICUS组在实验前3周每天从9种应激中随机选取1种应激作用于大鼠,在实验后3周每天从9种应激中随机选取2种应激作用于大鼠。实验第5和6周结束时,行糖水偏爱实验(SPT)、矿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NC组大鼠两次测量值均未偏离基础值10%以上纳入分析,CUS和ICUS组2次测量值均偏离基础值10%以上纳入分析。结果:NC、CUS和ICUS组最后符合条件大鼠分别为15只(83.3%),9只(50.0%)和14只(77.8%)。糖水偏爱实验发现:与NC组比较,CUS和ICUS组大鼠蔗糖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与CUS组比较,ICUS组大鼠蔗糖消耗百分比进一步降低(P<0.05)。强迫游泳实验发现:与NC组比较,CUS和ICUS组大鼠两次大鼠不动时间测量值均明显延长(P<0.01);与CUS组比较,ICUS组大鼠两次大鼠不动时间测量值进一步延长(P<0.05)。矿场实验发现:CUS和ICUS组大鼠活动测量值明显低于NC组(P<0.01),但CUS和ICUS组大鼠横向及纵向运动穿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模型建立方法可获得成功率更高和行为学变化更明显的抑郁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慢性不可预见应激 行为学测试 SD大鼠
下载PDF
麻醉药物围术期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8
作者 钟红 周述芝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22-525,共4页
随着手术和麻醉量的日益增加,尤其是高危手术如涉及心脏大血管的手术越来越多,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逐渐引起麻醉医生的高度重视。应用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功能受损和心肌细胞死亡,成为围术期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 随着手术和麻醉量的日益增加,尤其是高危手术如涉及心脏大血管的手术越来越多,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逐渐引起麻醉医生的高度重视。应用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功能受损和心肌细胞死亡,成为围术期医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麻醉药作为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可对术中及术后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很早就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麻醉药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物 围术期 心肌保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