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型及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古丽 黄薇 董文斌 《西部医学》 2016年第3期385-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患儿血型及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和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符合入选标准的新生儿ABO溶血病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血型分为A型血组5... 目的探讨患儿血型及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和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符合入选标准的新生儿ABO溶血病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血型分为A型血组51例和B型血组57例两组;根据患儿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first appearance of jaundice time,FAJT)分为早期组(n=34,FAJT≤12h)、中期组(n=48,12h24)3组。比较各组新生儿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ST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ticulocyte,Re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P,Hs-CRP)、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实验)、光疗时间、贫血发生率和输血率。结果 A型血组与B型血组比较,Coomb’s实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黄疸组分别与中、晚期黄疸组比较,STB、HGB、Ret%和光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期黄疸组与晚期组比较,Ret%和光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3组间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B与HGB和FAJT分别存在正相关性(r=0.31,rs=0.43,均P〈0.01);Ret%与HGB和FAJT分别存在负相关性(r=-0.35,rs=-0.56,均P〈0.001);HGB与FAJT存在正相关性(rs=0.20,P〈0.05)。结论患儿血型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与之有关,黄疸出现时间越早,溶血程度和病情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首次出现黄疸时间 新生儿ABO溶血病
下载PDF
SIRT1氧化应激通路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熙 董文斌 《西部医学》 2015年第8期1275-1278,共4页
SIRT1是一类依赖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第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这种蛋白从古细菌到人类都具有高度保守性。SIRT1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运动、能量限制可以上调SIRT1表达。SIRT1通过组蛋白/非... SIRT1是一类依赖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第三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这种蛋白从古细菌到人类都具有高度保守性。SIRT1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运动、能量限制可以上调SIRT1表达。SIRT1通过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基作用影响基因的转录,在抵抗各种应激,调节细胞凋亡、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老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一些研究已经证实SIRT1在与衰老相关性疾病中及氧化刺激中具有保护作用,如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氧化应激 疾病 SIRT1
下载PDF
早产儿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性氧增加使SIRT1产生核质穿梭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熙 董文斌 +5 位作者 李清平 康兰 雷小平 张莲玉 卢佑英 翟雪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69-1672,1676,共5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去乙酰化酶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与活性氧(ROS)产生的关系。方法将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吸氧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根据吸入氧体积分数(Fi O2)分为低剂量... 目的观察早产儿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去乙酰化酶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与活性氧(ROS)产生的关系。方法将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吸氧的胎龄<32周的早产儿,根据吸入氧体积分数(Fi O2)分为低剂量吸氧组(Fi O2<300 m L/L),中剂量吸氧组(Fi O2300 m L/L^400 m L/L),高剂量吸氧组(Fi O2>400 m L/L)。在吸氧48 h后,采集外周血分离PBMC及血清,Mito SOXTMRed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全光谱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IRT1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SIRT1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吸入氧体积分数的增加,PBMC内的ROS、MDA含量逐渐增加,SIRT1转位率逐渐增加,SIRT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氧暴露诱导早产儿PBMC中产生大量的ROS,并促使SIRT1核质穿梭,抑制SIRT1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 活性氧 丙二醛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出生队列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文斌 雷小平 《西部医学》 2015年第5期641-644,共4页
出生队列研究通过从孕期或出生开始,长期随访收集疾病相关暴露因素、疾病结局及可能的混杂因素,分析不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是病因学研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研究实施的特点,历史性、前瞻性和双向性出生队列研究,结合当前我... 出生队列研究通过从孕期或出生开始,长期随访收集疾病相关暴露因素、疾病结局及可能的混杂因素,分析不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是病因学研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研究实施的特点,历史性、前瞻性和双向性出生队列研究,结合当前我国出生队列研究的现状,着眼于医学大数据时代临床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回顾了全球范围内已有出生队列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部分经典出生队列研究并做一述评,力图为我国临床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以促进大数据时代我国出生队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队列研究 大数据 病因学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婧 董文斌 +3 位作者 李鹏云 王明勇 邓存良 许开桂 《西部医学》 2015年第5期652-655,659,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正常对照组、窒息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以20%窒息后24小时血清作为攻击浓度。...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线粒体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正常对照组、窒息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以20%窒息后24小时血清作为攻击浓度。用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检测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测HK-2细胞内线粒体中CytC的释放情况。结果 1经窒息血清攻击后HK-2细胞线粒体膜红/绿荧光强度比值(590/530nm)明显降低(P<0.01),但有了PDTC干预,HK-2细胞线粒体膜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明显升高(P<0.01)。2正常组HK-2细胞的胞浆中不含细胞色素C,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窒息组胞浆中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漏出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相应的在线粒体内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干预组胞浆中细胞色素C表达也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仍位于线粒体内,与窒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可影响人HK-2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膜间隙蛋白如细胞色素C等漏出。其胞内信号机制涉及到NF-κB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凋亡 线粒体 肾损伤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早产儿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活性氧簇产生与自噬变化的关系
6
作者 苏剑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平 康兰 张莲玉 卢佑英 翟雪松 《西部医学》 2015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活性氧簇产生与自噬的水平,探讨活性氧簇产生与自噬变化的关系.方法32周以下早产儿根据用氧浓度不同分为三组,FiO2< 30%为低浓度吸氧组、FiO2在30%~40%为中浓度吸氧组、FiO2> 40%为高... 目的观察早产儿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活性氧簇产生与自噬的水平,探讨活性氧簇产生与自噬变化的关系.方法32周以下早产儿根据用氧浓度不同分为三组,FiO2< 30%为低浓度吸氧组、FiO2在30%~40%为中浓度吸氧组、FiO2> 40%为高浓度吸氧组.各组氧疗48小后,与对照组中同期未吸氧的32周以下早产儿,经桡动脉采血3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血清,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丹(磺)酰戊二胺(MDC)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表达水平.结果早产儿氧暴露后,随着用氧浓度的升高,PBMCs内ROS.与其余三组相比,高浓度吸氧组中ROS,MDA含量和自噬体表达逐渐增高明显增加(P<0.05),各组ROS水平与自噬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早产儿氧暴露后,高氧可诱导体内ROS增多,并在细胞内出现自噬现象.ROS可作为信号分子引起和上调细胞发生自噬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活性氧 自噬
下载PDF
不同亚低温时间窗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贾雯 李清平 +5 位作者 董文斌 雷小平 颜云 郭琳 翟雪松 康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改变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探讨不同时间开始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HIE患儿,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根据开始治... 目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改变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探讨不同时间开始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HIE患儿,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根据开始治疗的时间窗分为6h内和6—12h组,且按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对照组采用经典方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部亚低温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d后行aEEG监测和NSE测定。结果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无论是6h内还是6~12h开始治疗的轻度HIE患儿在治疗3d后的aEEG变化值及NSE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在时间窗6h内开始治疗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在治疗3d后的aEEG分值变化(中度:1.8±0.7,4.7±1.7,F=5.67,P〈0,05;重度:(0.2±0.4)μg/L,(3.0±2.1)μg/L,F=4.41,P〈0.05)及NSE变化值[中度:(13.7±1.8)μg/L,(19.1±2.4)μg/L,F=4.98,P〈0.05;重度:(14.3±3.9)μg/L,(12.1±0.3)μg/L,F=3.21,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6h开始治疗的HIE患儿在治疗3d后仅中度HIE的aEEG分值变化(2.1±1.0,3.7±3.4,F=5.67,P〈0.05)及NSE变化值[(15.3±5.1)μg/L,(21.4±3.6)μg/L,F=4.98,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IE患儿治疗后2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EEG和NSE测定可以帮助判断亚低温治疗HIE患儿后的近期疗效。轻度HIE患儿即使不行低温治疗,预后也是较好的。中度HIE患儿,不论是时间窗6h内还是6—12h行头部低温治疗,同样都有疗效,越早治疗疗效越好;而重度HIE患儿,仅在6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尚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时间窗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生儿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莉 叶晓秀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666-670,共5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中、晚孕期常见的特发性肝脏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以皮肤瘙痒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为典型临床特征。我国部分地区的ICP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ICP孕妇一般预后良好,但ICP对围生儿常危害严重,可引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中、晚孕期常见的特发性肝脏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以皮肤瘙痒及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为典型临床特征。我国部分地区的ICP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ICP孕妇一般预后良好,但ICP对围生儿常危害严重,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甚至胎死宫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围生儿不良结局与孕妇血清TBA水平有密切关系,但ICP导致不同妊娠结局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现从血清TBA异常升高对母儿影响的角度,对ICP与围生儿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 围生儿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高氧诱导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熙 董文斌 +5 位作者 李清平 康兰 雷小平 张莲玉 卢佑英 翟雪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es)对高氧诱导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IRT1表达和活性氧簇(ROS)产生的影响。方法采集胎龄<32周且未吸氧的早产儿外周血分离PBMC,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Re... 目的探讨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es)对高氧诱导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IRT1表达和活性氧簇(ROS)产生的影响。方法采集胎龄<32周且未吸氧的早产儿外周血分离PBMC,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Res组、高氧组和高氧+Res组,在体外建模及培养48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BMC内ROS水平,全光谱分光光度仪检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IRT1定位,Western blot检测PBMC内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空气+Res组中SIRT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高氧组中ROS、MDA水平及SIRT1转位率明显增加(P<0.05),SRI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氧组相比,高氧+Res组中ROS、MDA水平及SIRT1转位率明显降低(P<0.05),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高氧诱导下,Res可以通过提高早产儿PBMC的SIRT1表达并抑制SIRT1核-浆穿梭从而增加早产儿抗氧化应激的能力,进而减少早产儿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 氧化应激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吸入一氧化氮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群英 董文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3期49-52,17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入一氧化氮(i NO)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及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1)搜集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维普网,Medlin,万方医学网等医学检索数据库内的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发表... 目的系统评价吸入一氧化氮(i NO)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及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1)搜集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维普网,Medlin,万方医学网等医学检索数据库内的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发表的吸入一氧化氮防治早产儿BPD治疗组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2)分别由两个独立的人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3)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对二进制结果使用日志二项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对连续的结果使用线性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吸入不同浓度结果。吸入量为5ppm时BPD的发生较频繁,风险率为(RR:0.97),95%可信区间为(CI:0.92~1.02);而死亡率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风险率为(RR:0.84),95%可信区间为(CI:0.66~1.07);吸入量为10ppm时与对照组相比BP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吸入量为20ppm或滴定反应时,BPD发生的风险为(RR=1),说明该量对死亡率及BPD的发生率没有任何影响。(2)不同产重吸入一氧化氮后结果显示,仅对于产重在1000~1250g的早产儿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及BPD的发生率综合结果有显著意义(38.5%vs 64.1%),风险率为(RR:0.60),95%的可信区间为(CI:0.42~0.86),对单一的BP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任何影响。结论早产儿没有必要常规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防治BPD;对于产重在1000~1250g范围内的早产儿当生后28d仍然对氧有依赖的患儿可以考虑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选择治疗的最佳剂量应为:5ppm〈吸入剂量〈20ppm,范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吸入一氧化氮 防治 META分析
下载PDF
母婴分离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神经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蓉 董文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期38-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对新生儿疼痛反应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妇产科出生的1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体情况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母婴分离以及母婴同室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疼痛...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对新生儿疼痛反应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妇产科出生的10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体情况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母婴分离以及母婴同室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疼痛反应以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母婴同室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3.7±0.6)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39.41±0.24)分、采血中血氧饱和度(97.07±1.95)%、采血后2 min血氧饱和度(97.98±1.36)%、采血后4 min血氧饱和度(98.53±0.94)%、采血后6 min血氧饱和度(98.72±1.01)%、新生儿啼哭开始时间(5.79±0.57)s及持续时间(40.80±4.39)s,分别优于母婴分离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5.9±0.4)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36.57±1.78)分、采血中血氧饱和度(93.20±2.68)%、采血后2 min血氧饱和度(94.01±3.19)%、采血后4 min血氧饱和度(94.83±2.17)%、采血后6 min血氧饱和度(95.88±1.74)%、新生儿啼哭开始时间(2.04±0.35)s以及持续时间(163.72±24.8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可对新生儿疼痛反应以及神经行为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新生期婴儿可采用母婴同室,尽量避免早期分离对新生儿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母婴同室 新生儿 疼痛反应 神经行为
下载PDF
CXCL5基因多态性及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娅 董文斌 +2 位作者 黄仕琼 陈希 徐金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1-1765,共5页
目的研究CXCL5基因多态性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83例NEC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临床资料并完善CXCL5-156 G/C基因多... 目的研究CXCL5基因多态性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西昌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83例NEC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采集临床资料并完善CXCL5-156 G/C基因多态性和CMV感染率等检查,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治疗并随访预后,根据结果将患儿分为死亡组47例和存活组13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查结果,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NEC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新生儿脑出血、CMV感染、肠穿孔、感染性休克、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机械通气、NEC分期3期、CXCL5-156 G/C基因型和CXCL5-156 C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V感染、NEC分期3期和CXCL5-156 C等位基因是NEC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出生时体质量为NEC患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NEC患儿死亡风险较高且CMV感染和CXCL5-156 G/C基因多态性均为影响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CXCL5基因多态性 巨细胞病毒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二苯基碘和夹竹桃麻素通过降低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47phox位移与水平减少活性氧的产生
13
作者 张玲萍 董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平 康兰 张莲玉 卢佑英 翟雪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和夹竹桃麻素(apocynin)对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介导的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探讨细胞在高氧条件下,p47phox介导ROS产生的机制。方法 32周以下早产儿,尚未吸氧前取外周血2 m L,分离纯化外周... 目的观察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和夹竹桃麻素(apocynin)对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介导的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探讨细胞在高氧条件下,p47phox介导ROS产生的机制。方法 32周以下早产儿,尚未吸氧前取外周血2 m L,分离纯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所得细胞分为对照组、高氧组、高氧联合DPI处理组、高氧联合apocynin处理组进行培养。对照组置于37℃、50 m L/L的CO2培养箱中,高氧及相应处理组置于950 m L/L的O2与50 m L/L的CO2混合气体中培养48 h。采用Mitosox Red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BMC内ROS的生成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丙二醛含量、免疫荧光检测p47phox在细胞内的定位及移位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47phox的蛋白水平。结果与高氧组相比,其余三组ROS和丙二醛明显减少,p47phox移位率与含量也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高氧联合DPI处理组及高氧联合apocynin处理组ROS、丙二醛、p47phox移位率与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DPI和apocynin能通过降低p47phox移位与含量来减少高氧诱导的ROS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暴露 二苯基碘 罗布麻宁 p47phox
下载PDF
早产儿不同浓度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p47phox蛋白与活性氧产生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张玲萍 董文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早产儿不同浓度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p47phox蛋白变化与活性氧(ROS)产生的相关性。方法 32周以下早产儿不同浓度氧疗48 h后,分离PBMCs,检测PBMCs内p47phox的定位情况、p47phox蛋白表达量及ROS的生成量。结果 p47p... 目的观察早产儿不同浓度氧暴露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p47phox蛋白变化与活性氧(ROS)产生的相关性。方法 32周以下早产儿不同浓度氧疗48 h后,分离PBMCs,检测PBMCs内p47phox的定位情况、p47phox蛋白表达量及ROS的生成量。结果 p47phox随着吸氧浓度升高向细胞膜移位增加;p47phox的蛋白表达量及ROS生成量也随着吸氧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早产儿氧暴露后,p47phox可能通过更多的向胞膜移位,增加其表达量来引起ROS产生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氧暴露 p47phox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