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果云杉天然种群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建勋 赵福培 +3 位作者 刘邵谋 辜云杰 孙志鹏 贾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84,共8页
【目的】系统揭示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种群种实表型分化程度和地理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泽库、甘肃天水及四川省若尔盖、九寨沟、阿坝、红原、壤塘、理县、小金和松潘县境内的10... 【目的】系统揭示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种群种实表型分化程度和地理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泽库、甘肃天水及四川省若尔盖、九寨沟、阿坝、红原、壤塘、理县、小金和松潘县境内的10个紫果云杉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每个种群选择30个单株,每个单株采集60枚球果,测定其中30枚球果的球果长、球果宽(中央直径)、种鳞长、种鳞宽、种翅长、种翅宽(最宽端),并计算球果长宽比、种鳞长宽比和种翅长宽比,采用巢式方差分析比较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性状值的差异;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和分化系数,分析种实表型性状的离散程度和分化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各种群种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依据平均欧氏距离对10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果云杉9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0个种群各种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壤塘(29.45%)>阿坝(22.48%)>九寨沟(17.93%)>松潘(17.76%)>红原(17.39%)>小金(17.03%)>泽库(16.48%)>若尔盖(15.66%)>理县(15.10%)>天水(13.95%);紫果云杉球果、种鳞、种翅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46.17%,27.06%和40.42%,变异系数分别为15.11%,19.70%和21.02%,其中以种鳞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分化系数均相对较小,表明其性状最为稳定;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小于种群内变异(62.12%),为37.88%;除球果宽与种鳞长宽比以及种翅长宽比与球果长宽比、种鳞长、种鳞宽、种鳞长宽比的相关性不显著外,紫果云杉其余种实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紫果云杉的10个种群大致划分为3组:壤塘、阿坝和小金种群为一组,天水、理县、若尔盖、松潘、九寨沟和泽库种群为一组,红原种群单独为一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果云杉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油麦吊云杉木材解剖性质与材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建 杨岚 +4 位作者 李艳梅 莫劲雁 程一伦 辜云杰 李晓清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7-12,共6页
以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Franch.)Pritz.var.complanata(Mast.)Cheng ex Rehd.)解析木圆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解剖测定其年轮宽度、管胞长度与宽度、管胞腔径/双壁厚度形态特征和木材含水率、干缩性质与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径向变... 以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Franch.)Pritz.var.complanata(Mast.)Cheng ex Rehd.)解析木圆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解剖测定其年轮宽度、管胞长度与宽度、管胞腔径/双壁厚度形态特征和木材含水率、干缩性质与密度等材性性状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油麦吊云杉为较速生树种,平均年轮宽度为5.17 mm,在1~17年间均保持较为旺盛的次生生长。管胞长度、宽度、双壁厚和腔径从髓心向外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别为1363.98~3498.38 mm、28.41~43.50 mm、4.22~6.55μm和13.74~37.20μm。木材气干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生材含水率先缓慢增加,后下降趋于平缓。木材干缩率和密度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整体上趋于稳定状态。综合分析,油麦吊云杉较速生,培育人工林可在17~20年间进行采伐,可获得相对较高的木材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吊云杉 解析木 材性 解剖性质
下载PDF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远 杨岚 +4 位作者 刘球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王树山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对2年生红椿幼林开展了修枝抹芽试验:第1年修去全部侧枝,第2、3年分别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及霸王枝,修枝后均在树干上的萌芽不超过20 cm前进行抹除。3年修枝抹芽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修枝,第1年修枝抹芽对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 对2年生红椿幼林开展了修枝抹芽试验:第1年修去全部侧枝,第2、3年分别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及霸王枝,修枝后均在树干上的萌芽不超过20 cm前进行抹除。3年修枝抹芽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修枝,第1年修枝抹芽对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从第2年开始可促进胸径的生长;修枝抹芽能促进树高、单株材积量和林分蓄积的生长,且促进作用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2年修枝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提高8.1%、5.7%、16.3%。第1-3年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冠幅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冠长和冠长率显著降低,高径比略有增大,干形略为饱满,活枝以下树节的个数减少45.8%。综上所述,适度修枝抹芽能够促进红椿幼林的生长,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干形及无节良材,该研究结果对红椿幼林侧枝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修枝 抹芽 幼林 生长 干形
下载PDF
麦吊云杉林分密度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自然更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世杰 彭建 +2 位作者 莫劲雁 李晓清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19-25,共7页
研究林分密度对伴生植物及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自然更新能力,是研究森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群落稳定性的基础,也是遗传保育、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基础。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记录麦吊云杉不同林分密度标准地的每个小样方内出现... 研究林分密度对伴生植物及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自然更新能力,是研究森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群落稳定性的基础,也是遗传保育、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基础。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记录麦吊云杉不同林分密度标准地的每个小样方内出现的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分析;同时,调查记录不同密度林分下自然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麦吊云杉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较为贫乏,有伴生乔木9种,林下灌木和草本17种。从不同角度分析乔木、灌木与草本物种丰富度对林分密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从物种丰富度变化幅度上看,乔木、灌木和草本对林分密度的变化均较为敏感。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持续增大的响应变现为非单一变化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植被多样性指数大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呈双峰响应模式。研究区麦吊云杉天然林在400~499株·hm^2密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麦吊云杉天然林自然更新能力较差,仅4个密度林分中发现有自然更新幼苗。因此,在麦吊云杉保育过程中,应合理调整林分密度以促进麦吊云杉天然林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吊云杉 天然林 林分密度 伴生植物 林下植被 自然更新能力
下载PDF
浅析S205线黄土梁隧道工程对“大熊猫勿角廊道”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撼 彭彬 +1 位作者 桂林华 莫劲雁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4-31,共8页
大熊猫勿角关键廊道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块栖息地北部东西两个区域的联系纽带,即S205线(九环公路东线)穿越黄土梁所分隔的东西两个区域,涉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0个,有大熊猫236只。本文针对黄土梁隧道工程对该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 大熊猫勿角关键廊道是岷山山系大熊猫A块栖息地北部东西两个区域的联系纽带,即S205线(九环公路东线)穿越黄土梁所分隔的东西两个区域,涉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0个,有大熊猫236只。本文针对黄土梁隧道工程对该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初步得出结论是:现行的S205线及黄土梁隧道工程在建设期将对黄土梁走廊带带来阻隔效应、造成栖息地的孤岛化以及人为干扰加剧等负面影响。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可使原处于分隔状态的黄土梁段公路两侧的大熊猫栖息地真正连成一片,在黄土梁隧道中轴线地表投射线区域形成一个大熊猫弱度干扰的可通过区,可能从根源上消除目前黄土梁区域影响大熊猫交流与扩散的因素,有利于大熊猫关键廊道功能的发挥,促进大熊猫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梁隧道工程 大熊猫栖息地 大熊猫勿角廊道 影响
下载PDF
浅析勿角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及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岚 李谦 +2 位作者 王玉平 冯一帆 和延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10期58-59,共2页
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其中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类型,并且对多样性的维持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基于对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其中主要存在的鸟类区系及其多样性,... 勿角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其中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类动植物资源的类型,并且对多样性的维持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基于对自然保护区基本信息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其中主要存在的鸟类区系及其多样性,分析了鸟类的多样性保护方法,从而保证自然保护区获得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勿角自然保护区 鸟类区系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九寨沟县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群体遗传多样性
7
作者 莫劲雁 彭建 +1 位作者 辜云杰 李晓清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629-7638,共10页
研究麦吊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遗传保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然分布状况选择6个不同区域采集到90个样本,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研究麦吊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遗传保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九寨沟地区的麦吊云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然分布状况选择6个不同区域采集到90个样本,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GBS)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麦吊云杉天然群体可划分为高、中、低海拔3个亚群。群组1(POP1)主要为太平沟(TPG)和甲勿池(JWC)群体,属于低海拔亚群;群组2(POP2)主要为七寨沟(QZG)和亚隆沟(YLG)群体,属于中等海拔亚群;群组3(POP3)主要为神仙池(SXC)和贡岗岭(GGL)群体,属于高海拔亚群。SXC群体处于POP2和POP3亚群之间,与这两个亚群的遗传交流相对较为广泛。6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均较低,表现出低水平的遗传分化。6个群体的多态信息(PIC)值均在0.900以上,说明6个群体均具有高的多态性。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分别在0.232~0.244和0.190~0.199之间,各群体间无明显差异,表明麦吊云杉天然群体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九寨沟麦吊云杉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相关性不明显。遗传多样性自JWC向GGL沿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麦吊云杉遗传保育提供依据,在进行种质资源保存时应尽量选择较低海拔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简化基因组测序 遗传多样性 遗传保育
原文传递
四川鞍子河保护地水鹿和羚牛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重叠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龚旭 付强 +3 位作者 王磊 杨彪 张全建 张远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842-4851,共10页
水鹿(Rusa unicolor)和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濒危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对栖息地的利用特征是制定相关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利用红外相机和样线法收集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的实体... 水鹿(Rusa unicolor)和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濒危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对栖息地的利用特征是制定相关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利用红外相机和样线法收集四川鞍子河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的实体、粪便和痕迹等点位信息,在得到水鹿124个、羚牛79个有效点位的基础上,结合15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对保护地内水鹿和羚牛进行了栖息地适宜评价及其重叠性分析。结果表明:(1)水鹿和羚牛栖息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均达到良好水平,其AUC值分别为0.888和0.813;(2)水鹿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地的中、南部海拔1474—3336 m区域,面积分别为943.23 hm^2和3390.1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6.25%和22.48%;(3)羚牛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保护地中、西部海拔1467—3823 m区域,面积分别为1808.37 hm^2和8384.35 hm^2,分别占保护地总面积的11.99%和55.59%;(4)水鹿和羚牛生态重叠指数较高,其D和I值分别为0.6739和0.9098,适宜和较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分别达261.10 hm^2和2048.41 hm^2,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地中、南部低山河谷区,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加强水鹿、羚牛、斑羚等同域偶蹄目动物的食性研究以及食性特征与栖息地选择利用之间的相关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水鹿 羚牛 栖息地适宜性 重叠性
下载PDF
四川雉鹑繁殖习性初报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楠 徐雨 +3 位作者 冉江洪 张凯 岳碧松 李八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2005~2008年,在四川省雅江县对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的繁殖习性,包括巢、卵、孵卵时间、生长量度和日行为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四川雉鹑同时营树上巢和地面巢,以树上巢为主,占68%(n=25);产卵期集中在4月,正常窝卵数2~5枚... 2005~2008年,在四川省雅江县对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的繁殖习性,包括巢、卵、孵卵时间、生长量度和日行为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四川雉鹑同时营树上巢和地面巢,以树上巢为主,占68%(n=25);产卵期集中在4月,正常窝卵数2~5枚(n=9),窝卵孵化率为63.89%(n=12);雌鸟在孵卵期每天离巢1次,离巢平均时间(63.0±22.6)min(n=18),孵卵期24~29 d(n=4);150日龄幼鸟的体重接近成体。在繁殖期,四川雉鹑6:30~7:00时从夜栖树上飞下,行至觅食地觅食,17:00时左右返回夜栖地,19:00~19:30时上树夜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雉鹑 繁殖习性 活动节律
下载PDF
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香东 黄荣澄 +2 位作者 冉江洪 李波 汤开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39-2145,共7页
采笋是大熊猫栖息地内一种持续的人类干扰活动。为了评估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年7—11月,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设置实验样方,对比研究了早期采笋、中期采笋、晚期采笋、一直采笋和不采笋5种采笋方式对大熊猫主... 采笋是大熊猫栖息地内一种持续的人类干扰活动。为了评估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2009年7—11月,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设置实验样方,对比研究了早期采笋、中期采笋、晚期采笋、一直采笋和不采笋5种采笋方式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采笋、中期采笋和一直采笋样方的发笋量显著高于不采笋样方(P<0.05),其发笋量分别是不采笋的1.53倍,1.57倍和1.62倍;晚期采笋样方发笋量与不采笋样方差异不显著(P>0.05)。2)早期采笋使八月竹在发笋早期和发笋中期的发笋量增加,中期采笋仅使八月竹在发笋中期的发笋量增加,而一直采笋使八月竹在整个发笋期的各个阶段的发笋量均显著增加(P<0.05)。3)一直采笋样方的幼竹数量、株高均显著低于其他采笋样方,其基径只显著低于不采笋样方(P<0.05);早期、中期、晚期采笋和不采笋样方相互间仅幼竹株高差异显著(P<0.05)。4)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笋与不采笋样方的发笋总量、退笋总量和采笋总量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建议仅在八月竹发笋中期采笋,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竹 大熊猫 采笋 生长发育 竹笋
原文传递
九顶山区野生兰花资源分布及保护 被引量:8
11
作者 喻晓钢 王肖华 +1 位作者 莫代萍 李文秀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通过对九顶山区野生兰花资源的种类、分布现状调查 ,发现九顶山区有野生兰花资源 3 8属 ,87种 ,有些种类已经濒临绝灭。并针对九顶山区野生兰花资源保护管理现状 。
关键词 九顶山区 野生兰花资源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旭煜 李如嘉 +2 位作者 程励 刘生建 熊跃武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根据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实地调查和走访,筛选出极高遇见率的森林食草类和雉类以及面积最大、集中成片的野生紫荆花林(Cercis chinensisBge.)等两大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分析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提出了生... 本文根据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实地调查和走访,筛选出极高遇见率的森林食草类和雉类以及面积最大、集中成片的野生紫荆花林(Cercis chinensisBge.)等两大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分析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提出了生态保护优先、环境教育、游客容量动态控制、引导和培育生态旅游目标市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五个原则和“牛羚山岗、紫荆花谷、自然殿堂、休闲胜地-牛羚(Budorcas taxicolor)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旅游主题定位,以及分区管理和利用、生态旅游产品价格和营销、游客环境教育、游客影响监测、游客数量动态控制、生态旅游管理和经营等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发展 战略 研究
下载PDF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雄 李波 +1 位作者 蒋光权 王周 《四川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69-71,85,共4页
2005年10月,采用铗日法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112只。根据植被状况把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通过各种小型兽类捕获率和所占总数比例分析出各群落内的优势种,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个... 2005年10月,采用铗日法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112只。根据植被状况把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通过各种小型兽类捕获率和所占总数比例分析出各群落内的优势种,利用相关分析得出个群落间的相似性;根据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得出以下结论:保护区内的小型兽类中,社鼠、四川短尾鼩和龙姬鼠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在人工林,人工+次生混交林以及次生天然林中,小型兽类物种相对丰富,而在海拔较高的高山灌丛中相对较少;人工+次生混交林的多样性最高,次生天然林的均匀度最高,这两种生境群落的相似度最高,反映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较好,人工与天然林混交的造林方式也能较好的维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笋期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荣澄 刘香东 +3 位作者 冉江洪 温知新 李波 汤开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9-473,共5页
2008年7~9月,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对八月竹(Ghimonobambusaszechuanensis(Rendle)Keng f.)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因子与竹笋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八月竹发笋时间历时45 d,在发笋的前期(1... 2008年7~9月,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对八月竹(Ghimonobambusaszechuanensis(Rendle)Keng f.)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因子与竹笋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八月竹发笋时间历时45 d,在发笋的前期(1~15 d)出笋数量较少,发笋量占总发笋数量的24.39%,中期(16~30 d)发笋数量最多,占总发笋数量的53.62%,后期(31~45 d)发笋量比例为21.99%;发笋的高峰期在8月末9月初;笋(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谛曲线(H=336.113/(1+e^(4.625-0.224t));笋(幼)竹平均高生长时间为35.45±4.873 d(n=287);母竹数量影响发笋数量,母竹数量适中发笋量最好;发笋量随着乔木郁闭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随着枯立竹数量的增加,发笋量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八月竹 竹笋 高生长
原文传递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冬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冬冬 张秋霞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保护好林麝资源,作者于2016年11月~2017年1月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冬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采用随机设置样线机械布点法,调查了区内林麝利用样方52个和对照样方78个,首先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然后运用Kolmogorov-Smimov检验方... 为保护好林麝资源,作者于2016年11月~2017年1月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冬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采用随机设置样线机械布点法,调查了区内林麝利用样方52个和对照样方78个,首先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然后运用Kolmogorov-Smimov检验方法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生态因子在林麝冬季生境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林麝喜欢相对海拔高、食物丰富、隐蔽好、郁闭度高、坡度陡、灌丛盖度较高、倒木且雪浅和有石砬子分布的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坡位中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生境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血雉与红腹角雉的时空生态位分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芃 周恩华 +3 位作者 张勘 王大勇 李艳红 胡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6-424,共9页
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近缘物种实现长期稳定共存的基础。2018-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小相岭山系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的2种近缘物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 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近缘物种实现长期稳定共存的基础。2018-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小相岭山系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的2种近缘物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计86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日19 982 d。获得血雉独立事件386次、红腹角雉180次。基于核密度函数绘制了2种雉类全年及季节日活动节律曲线,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对海拔和植被利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血雉与红腹角雉均为小相岭山系优势雉类;(2)二者均为典型的日行性雉类,血雉年活动曲线为单峰型,活动高峰在08∶00-10∶00,红腹角雉的则为双峰型:08∶00-10∶00和18∶00-19∶00;(3)繁殖季和非繁殖季血雉的分布海拔均显著高于红腹角雉;(4)血雉在繁殖季对高山灌丛利用较多,非繁殖季则多活动于针阔混交林,红腹角雉在这2个季节的植被类型利用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探索血雉和红腹角雉的同域共存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雉 红腹角雉 红外相机技术 小相岭山系 生态位分化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监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政 代军 +7 位作者 陈娇 张洪 汤晓波 鄢蜀歧 严勇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野猪Sus scrofa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兽类前5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鸟类前5位。同时记录到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灰头雀鹛Fulvetta cinereiceps和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 6种保护区新记录。不同海拔和植物群落类型下,单个相机位点获得的鸟类物种数无显著差异,而兽类物种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海拔:χ^(2)=23.784,df=3,P<0.001;不同植物群落类型:χ^(2)=18.938,df=3,P<0.001)。整体上看,中间海拔段(1700~27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拍摄到的兽类物种数较多。保护区不同功能区中的兽类与鸟类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兽类:χ^(2)=1.029,df=2,P=0.598;鸟类:χ^(2)=0.528,df=2,P=0.768)。本研究为保护区积累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下载PDF
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的生境利用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爽 康东伟 +2 位作者 李俊清 黄舰 宋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3,共3页
为了解同域分布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生境需求,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对小河沟保护区内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的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羚... 为了解同域分布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生境需求,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对小河沟保护区内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的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羚牛和川金丝猴在生境利用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与羚牛、川金丝猴相比较,大熊猫对环境有着更多的特殊生境需求。与环境样方(对照)相比较,大熊猫生境中的郁闭度和乔木密度都比较小,竹子盖度和竹子密度都比较大,距离灌木比较近;羚牛生境中的乔木密度比较小;川金丝猴生境中的灌木盖度比较大,距离灌木比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羚牛 川金丝猴 生境利用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多样性与分布
19
作者 郑雄 廖亮 +11 位作者 曾详波 赖緖林 张俊先 赵卫红 王戈 张鑫 朱洪民 陈竺 黄科 余家华 李生强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4-72,共9页
2021年10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痕迹法、访问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物种开展调查,同时收集整理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记录到11种雉类,包括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 2021年10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痕迹法、访问法与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雉类物种开展调查,同时收集整理该区域2017年以来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记录到11种雉类,包括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和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2种国家I级以及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尾虹雉、红喉雉鹑、红腹锦鸡、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为我国特有种。绿尾虹雉被IUCN评为“易危(VU)”等级。藏雪鸡、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和雪鹑(Lerwa lerwa)3种雉类为该区域的新分布记录。不同调查方法下均发现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血雉的遇见率较高且分布植被类型多样。不同区域雉类多样性上,绵竹区域(8种)>狮子王峰区域(6种)=什邡区域(6种)=小木岭区域(6种)。绿尾虹雉和血雉在4个不同调查区域均有分布,但绿尾虹雉主要在狮子王峰区域分布;红喉雉鹑、藏雪鸡和高原山鹑目前仅在狮子王峰区域发现有分布;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灰胸竹鸡和勺鸡主要在什邡、绵竹和小木岭区域分布;雪鹑仅在绵竹和狮子王峰区域发现有分布;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仅在绵竹区域发现有分布。本研究表明不同调查方法均适用于该区域的雉类物种资源调查,研究结果为后续雉类物种的精准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关键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 雉类 多样性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不同光强环境下的缺苞箭竹气体交换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鄢蜀歧 张远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为了了解生长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缺苞箭竹气体交换特征,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长期生长在3种光照强度梯度下(空旷地、林窗和林下)的缺苞箭竹净光合速率(Anet)、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结果表明:缺苞箭竹... 为了了解生长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缺苞箭竹气体交换特征,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长期生长在3种光照强度梯度下(空旷地、林窗和林下)的缺苞箭竹净光合速率(Anet)、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结果表明:缺苞箭竹的Anet表现为空旷地>林窗>林下,而gs、Tr和Ci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根据拟合的光响应曲线可知,生长在空旷地的缺苞箭竹最大光合速率(Amax)最高.生长在林下的缺苞箭竹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显著低于其它光照条件的缺苞箭竹相应值.生长在林下的缺苞箭竹具有最高的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出空旷地>林窗>林下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苞箭竹 光强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