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丹桔 张健 +6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忠 黄玉梅 张志伟 王旭 王小强 朱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47-3962,共16页
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退耕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四川丹棱县退耕营造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s)人工林(1—10a)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同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密度... 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退耕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四川丹棱县退耕营造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s)人工林(1—10a)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同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相似变化趋势,即轮伐期前同步(4a左右)降低,此后随林龄显著增加。CCA分析显示,植物生活型随林龄由藤本植物、地面芽和1年生植物向多年生草本高位芽和高位芽植物过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据数量优势;土壤动物以腐食性功能团占据优势,杂食性次之。腐食性功能团1—7a降低而后升高,杂食性呈S型升高趋势;植食性和捕食性功能团百分比较低随林龄显著降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中线虫纲个体百分比随林龄显著降低,蜱螨目百分比和A/C值(蜱螨目/弹尾目数量比)呈S型上升趋势。各林龄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农耕地;除1,2a及4—7a样地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马尾松林,其余均与其无显著差异。土壤生物多样性,轮伐期前巨桉林地与对照农耕地差异不显著,此后则显著高于农耕地;各林龄样地土壤生物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对照马尾松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随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土壤生物 年龄序列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 被引量:25
2
作者 夏磊 吴福忠 杨万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27-1135,共9页
冬季凋落物的质量损失是中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凋落物分解的关键,但冬季凋落物分解是否与土壤动物的贡献有关,不同冻融时期(冻融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的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是否存在差异?对这两个问题仍缺乏必要的关注。为了解... 冬季凋落物的质量损失是中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凋落物分解的关键,但冬季凋落物分解是否与土壤动物的贡献有关,不同冻融时期(冻融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的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是否存在差异?对这两个问题仍缺乏必要的关注。为了解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物分解的贡献,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调查了季节性冻融期间(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4月中旬),不同网孔(0.020mm、0.125mm、1.000mm和3.000mm)凋落物分解袋内的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分析了微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凋落叶分解的贡献。在季节性冻融期间,0.020mm、0.125mm、1.000mm和3.000mm分解袋内的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2.13%、13.07%、14.95%和18.74%。不同体径的土壤动物对季节性冻融期间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总共为35.28%;不同孔径凋落物袋内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呈现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在季节性冻融的3个阶段中,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均为:微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大型土壤动物。其中,微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别在深冻期、冻融初期和融化期表现出最高的贡献率,分别为6.56%、11.77%和21.94%。然而相对于其他冻融时期,深冻期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最低。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了川西高山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调控着凋落物分解的生态过程,是高山冬季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冷杉凋落叶 高山森林 季节性冻融 质量损失 土壤动物
原文传递
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瑞龙 李维民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王文君 徐振锋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54-3360,共7页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代表性植物康定柳、方枝柏、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物在分解第一年(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不同关键时期质量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过程中,不同物种凋落物的...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代表性植物康定柳、方枝柏、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物在分解第一年(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不同关键时期质量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过程中,不同物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康定柳>红桦>岷江冷杉>方枝柏,且均为生长季节大于冻融季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P fau)为方枝柏(26.7%)>岷江冷杉(18.8%)>红桦(15.7%)>康定柳(13.2%),其中康定柳和方枝柏的P fau在生长季节大于冻融季节,而红桦和岷江冷杉的P fau为冻融季节大于生长季节.冻融季节土壤动物的作用与凋落物初始C、P和N/P显著相关,而生长季节则与N、C/N、木质素、木质素/纤维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高山 亚高山森林 凋落物 质量损失率
原文传递
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根际土壤化感物质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金金 张健 +2 位作者 张阿娟 吴娇 张丹桔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75-2184,共10页
为探究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选择四川省丹棱县4和8年生不同密度(1200、1600和2000株·hm^-2)巨桉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根际土壤酚类化感物质。结果表明:共发现植物45种,隶属于33科44属;随林龄增加和林... 为探究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选择四川省丹棱县4和8年生不同密度(1200、1600和2000株·hm^-2)巨桉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根际土壤酚类化感物质。结果表明:共发现植物45种,隶属于33科44属;随林龄增加和林分密度降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增加且重要值分布更为均匀;各林分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4年生林地灌木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在1600株·hm^-2下显著升高,4年生林地除Margalef指数外其余草本多样性指数及8年生林地草本Pielou指数随林分密度降低均显著升高;灌木Shannon指数及Margalef指数在1200株·hm^-2下8年生林地显著高于4年生林地。根际土壤中鉴定出5种酚类化感物质,4年生林地根际土壤中水杨酸浓度在1600株·hm^-2下显著降低,5,7-二羟基黄酮浓度随林分密度降低而显著降低;水杨酸浓度在8年生林地根际土壤中随林分密度降低显著升高;水杨酸浓度在2000株·hm^-2下4年生林地显著高于8年生林地,在1600株·hm^-2下相反;5,7-二羟基黄酮浓度在1200株·hm^-2下8年生林地显著高于4年生林地。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磷、全氮及化感物质是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适度延长轮伐期、调节林分密度以改善林内微环境、缓冲巨桉的化感作用,可促进林下植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造林密度 植物多样性 酚类化感物质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 【目的】探讨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特征的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凋落物分解与植物生长间的生态联系。【方法】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马尾松和柳杉及次生林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物分解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按照凋落物自然分解过程在不同物候期(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展叶期、叶片成熟期、盛叶期和叶衰期)研究去除和不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的浓度、释放率以及释放速率特征。【结果】在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浓度在4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土壤动物提高了叶片成熟期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浓度,但降低了柳杉和麻栎凋落物N浓度;4种凋落物P浓度在分解过程中以叶片成熟期和盛叶期达到最高值,除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叶片成熟期香樟P浓度外,对其他3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浓度无显著影响;土壤动物显著影响凋落物N和P的释放过程,移除土壤动物条件下,4种凋落物N在展叶期表现为释放的过程,此后释放率持续下降,但4种凋落物P在展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表现为释放,盛叶期表现为富集,至叶衰期又表现为释放的过程;相对而言,允许土壤动物进入条件下,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N和P在叶片成熟期表现为明显富集现象,而盛叶期表现为明显释放过程,柳杉和麻栎凋落物N和P却表现为叶片成熟期释放而盛叶期明显富集的过程;经过整个第1年的凋落物分解,土壤动物明显促进了柳杉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N的释放以及马尾松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但土壤动物抑制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的释放,以及香樟、柳杉和麻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的释放;相对于其他物候期,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抑制马尾松和香樟凋落物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凋落物分解 N和P释放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庆贵 吴福忠 +3 位作者 谭波 杨万勤 何伟 倪祥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37-3545,共9页
林窗对降水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再分配以及分解者群落的影响可能深刻作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有关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不同大小林窗对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红桦(... 林窗对降水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的再分配以及分解者群落的影响可能深刻作用于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有关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不同大小林窗对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a的分解,不同生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叶分别分解了27.25%—30.12%和27.04%—27.96%,其中非生长季节占53.83%—60.18%和50.23%—59.09%。林窗对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叶质量损失的影响因物种不同而呈现季节差异。总体上,林窗加快了岷江冷杉凋落叶的分解而延缓了红桦凋落叶的分解。与郁闭林下相比,林窗显著增加了2种凋落叶非生长季节的质量损失速率,显著降低了生长季节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速率;2种凋落叶质量损失速率在非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加快,在生长季节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减慢。林窗显著影响了初冻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岷江冷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但对红桦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影响不显著。可见,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受到林窗的显著影响,并且阔叶和针叶凋落叶在非生长季节和生长季节对林窗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非生长季节 针叶林 高寒地区
下载PDF
3种土壤类型下红椿幼苗对铅胁迫的光合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洋 胡芳洁 +2 位作者 陈良华 杨万勤 张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1-1418,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钙质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冲积土3种土壤类型上生长的红椿幼苗在不同浓度(0、200、450、2 000mg·kg-1)铅(Pb)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响应,探讨红椿在不同土壤类型下Pb污染的生态适应性,为木本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提供理论...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钙质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冲积土3种土壤类型上生长的红椿幼苗在不同浓度(0、200、450、2 000mg·kg-1)铅(Pb)胁迫下的光合生理响应,探讨红椿在不同土壤类型下Pb污染的生态适应性,为木本植物的重金属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土壤类型下,红椿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Pb胁迫浓度的增大呈总体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在钙质紫色土上受Pb胁迫的影响不大,而在酸性紫色土和冲积土上降低明显。(2)不同土壤类型的红椿光合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十分相似,红椿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随Pb胁迫程度的加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显著,并在Pb浓度为200和2 000mg·kg-1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3)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大,红椿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光补偿点等光合生理指标都发生了显著改变,说明Pb胁迫严重影响红椿幼苗的光合作用。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铅抑制红椿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强度,且铅胁迫的浓度越高,叶绿素含量越低,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越强;较低浓度的Pb处理(200和450mg·kg-1)对酸性紫色土和冲积土上红椿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很小,而对钙质紫色土上红椿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的抑制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铅胁迫 叶绿素 光合特性 土壤类型
下载PDF
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土壤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余俊里 张健 +3 位作者 汤智群 王春子 钱丽芝 张丹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以四川省退耕还林营造的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2、4、6、8和10年生)为对象,研究其林下土壤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处理下蚯蚓存活率随林龄和处理时间均无显著变化;各林龄巨桉人工林林下... 以四川省退耕还林营造的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2、4、6、8和10年生)为对象,研究其林下土壤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处理下蚯蚓存活率随林龄和处理时间均无显著变化;各林龄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处理下对蚯蚓体重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强,但6年生林下土壤对蚯蚓的体重抑制率呈现7~14 d上升此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林龄的增长,在第7和14天时蚯蚓体重抑制率呈先上升(2~6年生)后下降(6~10年生)的变化趋势,而在第21和28天时蚯蚓体重抑制率随林龄无显著变化;随着林龄的增长,巨桉人工林林下土壤处理赤子爱胜蚓没有显著的回避行为。处理第28天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和ACh E活性在2~8年生林下土壤无显著变化,10年生时显著升高;SOD活性在4、10年生比其他林龄显著降低,其余各林龄无显著差异;GST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8年生时上升显著,其余林龄则较为稳定;MDA含量在2~4年生时较为稳定,6年生时显著上升,之后又较为稳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年龄序列 化感作用 赤子爱胜蚓
原文传递
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彦娇 赵燕 +4 位作者 王立民 赵干卿 魏宝成 王维刚 吴福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异质性.结果表明:各海拔梯度土壤均为偏酸性土壤,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较丰... 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异质性.结果表明:各海拔梯度土壤均为偏酸性土壤,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较丰且在较高海拔位置处含量较高,各海拔高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全磷含量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缺或极缺水平,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各土层的土壤脲酶、磷酸化酶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单一的土壤酶活性指标不能很好地代表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海拔梯度 土壤健康
下载PDF
干旱河谷边坡海拔变化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10
作者 李彦娇 包维楷 +2 位作者 周志琼 李芳兰 吴福忠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1-6,49,共7页
为更好地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实践,利用"萌发幼苗法"测定海拔差异对岷江干旱河谷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相应地上植被的特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海拔的土壤种子库库容量和物种丰富度随... 为更好地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实践,利用"萌发幼苗法"测定海拔差异对岷江干旱河谷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相应地上植被的特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海拔的土壤种子库库容量和物种丰富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海拔间隔100 m以上时,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更易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3个样地中,各海拔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频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海拔这一局部环境因子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关系的影响不明显,岷江干旱河谷局部地段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可能由河谷整体环境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极端干旱事件后湿地落干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11
作者 李彦娇 赵干卿 +3 位作者 彭舜磊 陈昌东 廖秉华 刘丹丹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极端干旱事件后的白龟山库区湿地落干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特征及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40.83×10~6~115.78×10~6,g^(-1)、1.62... 以极端干旱事件后的白龟山库区湿地落干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特征及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40.83×10~6~115.78×10~6,g^(-1)、1.62×10~6~27.14×10~6,g^(-1)、0.55×10~6~1.29×10~6,g^(-1),细菌数量较高,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较低;砂质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普遍低于泥质样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在砂质样地亦较低;土壤微生物数量指标、酶活性指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或土壤全氮含量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P>0.05),可能由于土壤落干时间相对较短,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尚未进行到一定程度;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可能对土壤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龟山库区湿地在极端干旱事件干扰后进行保护和管理需关注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干扰的持续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湿地 极端干旱
下载PDF
高寒森林不同生境对凋落叶分解灰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楷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川 彭艳 黄春萍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96-3105,共10页
灰分是凋落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直接关系到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及有机组分的动态特征,且可能受生境和分解时期的影响,然而有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动态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袋法,以岷江上游高寒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 灰分是凋落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直接关系到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及有机组分的动态特征,且可能受生境和分解时期的影响,然而有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动态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袋法,以岷江上游高寒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寒森林凋落叶在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林下、溪流、河岸带)分解过程中灰分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灰分量随凋落叶的分解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且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之相反,经过两年的分解,除溪流中康定柳凋落叶灰分浓度略有下降外(-0.99%),林下和河岸带中康定柳凋落叶及其它物种凋落叶中灰分浓度在所有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5.86%—72.15%)。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变异量在不同分解时期存在明显或显著的差异,且受物种和环境因子的调控。这些结果表明,传统上认为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比较稳定的观点是不准确的,且以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无灰分质量损失(ash free mass loss)而计算凋落叶质量损失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研究为认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的动态特征及凋落叶质量损失的测定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溪流 林下 河岸带 灰分浓度 环境特征
下载PDF
涪江流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3
13
作者 吴庆贵 邹利娟 +2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张素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4-258,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 采用野外调查和水浸法,研究涪江流域丘陵地区5种典型植被系统的雨水截留能力、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能力、土壤物理特性、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并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各植被类型降雨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均以阔叶灌丛最高,草地最低,阔叶灌丛的平均截留量、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分别为草地的4.9,2.9,1.8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表现为草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阔叶灌丛;总孔隙度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土壤渗透速率和贮水能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以阔叶灌丛最高,其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贮水能力最弱。5种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阔叶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地,阔叶灌丛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截留 凋落物持水能力 土壤蓄水能力 涪江流域
下载PDF
川西高山森林林隙特征及干扰状况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庆贵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杨玉莲 倪祥银 何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2-928,共7页
了解高山森林林隙结构与形成机制对认识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森林群落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通过典型样地法研究了川西高山岷江冷杉林隙结构特征和干扰状况.结果表明,林隙大小以中小型为主,密度为14.67个/hm-2,63.64%以折干... 了解高山森林林隙结构与形成机制对认识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森林群落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通过典型样地法研究了川西高山岷江冷杉林隙结构特征和干扰状况.结果表明,林隙大小以中小型为主,密度为14.67个/hm-2,63.64%以折干形成.扩展林隙(EG)和林冠林隙(CG)分别占森林景观面积的12.60%和23.05%,干扰频率分别为115.25 m2 hm-2 a-1和63.02 m2 hm-2 a-1,林隙周转率为260.30 a.形成木径级集中于40-60 cm,树高主要在25-30 m,由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占50.09%;每个林隙约1.52株形成木,每株形成EG和CG面积分别为103.20 m2和56.43 m2.边界木平均胸径为50.16 cm,胸径结构分布曲线尖峰左偏,平均胸径和高度与EG和CG面积呈幂函数相关.综上所述,相对于亚高山针叶林,高山森林近20 a形成的林隙比例更高,形成木和边界木的高度更低但胸径更大,折干比例也更高,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风雪)可能是高山森林群落更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高山森林 岷江冷杉 林隙 干扰状况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不同时期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志萍 吴福忠 +5 位作者 杨万勤 徐振锋 苟小林 熊莉 殷睿 黄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19-3925,共7页
为了解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 为了解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林窗不同区域中,土壤有机层转化酶活性均高于矿质土壤层;在生长季节,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转化酶活性表现为:林窗中心>林下>林缘,而脲酶活性表现为:林窗中心>林缘>林下。冻结初期和深冻期林窗中心土壤转化酶活性均高于林缘和林下,而在融化期林下转化酶活性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冻结初期和融化期林下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而在深冻期林窗不同区域土壤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林窗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对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响应有着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中心 林缘 土壤转化酶 土壤脲酶 亚高山森林 林下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泓杨 张丹桔 +4 位作者 张捷 赵燕波 赵波 魏大平 张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60-1868,共9页
将土壤动物分为捕食性、腐食性、杂食性、食木性和菌食性5个功能群,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各功能群大型土壤动物随郁闭度(0.5、0.6、0.7、0.8、0.9)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以腐食性个体比例最高,类群上以杂食性... 将土壤动物分为捕食性、腐食性、杂食性、食木性和菌食性5个功能群,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各功能群大型土壤动物随郁闭度(0.5、0.6、0.7、0.8、0.9)的变化.结果表明:1)各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以腐食性个体比例最高,类群上以杂食性和食木性为主.2)马尾松人工林大型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食木性类群数在0.5~0.6郁闭度下无显著变化,在0.6~0.9郁闭度下显著降低.3)随郁闭度增大,枯落物层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和类群数显著减少,5~10 cm层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呈不规则的波动变化.食木性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土层加深而增多,且在枯落层其类群数及5~10 cm层个体和类群数随郁闭度增大而显著减少.4)不同郁闭度下,除食木性土壤动物功能群Pielou均匀度无显著差异外,食木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各多样性指标均差异显著;捕食性土壤动物仅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5~0.8郁闭度下无显著变化,在0.8~0.9郁闭度下显著降低.5)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不同郁闭度马尾松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主要受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含水量对腐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影响较大,食木性、捕食性土壤动物受土壤容重影响,捕食性土壤动物Simpson优势度指数受土壤pH和全磷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结构在0.7郁闭度下相对稳定,有利于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持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闭度 马尾松人工林 大型土壤动物 功能类群
原文传递
马尾松与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初期的酶活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袁亚玲 张丹桔 +4 位作者 张艳 李勋 陈亚梅 覃宇 张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酶是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酶活性能迅速响应凋落物分解条件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分解快慢.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马尾松(M)与香樟(X)、檫木(S)、香椿(T)阔叶树种混合凋落叶(MX、MS... 酶是凋落物养分释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酶活性能迅速响应凋落物分解条件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分解快慢.以四川省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马尾松(M)与香樟(X)、檫木(S)、香椿(T)阔叶树种混合凋落叶(MX、MS、MT;MSX、MXT、MST;MSXT)分解初期与碳(C)、氮(N)、磷(P)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包括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循环水解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N循环水解酶),酸性磷酸酶(P循环水解酶)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C循环氧化酶).结果显示:(1)树种组合对酶活性影响显著,相比单一M,MT、MXT、MST、MSXT组合有助于提高C、N循环水解酶活性,而MX、MS、MSX组合则对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混合比例对酶活性影响显著,无论一针一阔、一针两阔还是一针三阔混合模式,皆在马尾松与总阔叶量之比为6:4时,C、N循环水解酶活性较高;(3)相比单一M,混合处理降低了P获得水解酶及C获得氧化酶活;MT6:4和MXT6:1:3、MST6:3:1及MSXT(6:1:1:2、6:1:2:1)处理则有助于C、N循环水解酶活性整体提高,其中又以MT6:4和MSXT6:1:2:1处理更佳,且分别提高了63.34%、22.12%、11.93%、105.80%和53.91%、50.94%、29.10%、140.93%;(4)CCA分析表明,酶活性对树种组合、混合比例、凋落叶初始质量及微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其中树种组合对酶活性影响最大,凋落叶初始N、N/P次之,说明凋落叶化学组成及其物理性质的某些方面共同作用于酶活性.综上,MT6:4和MSXT6:1:2:1混合更利于C、N循环水解酶活性在分解初期的稳定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酶活性 马尾松人工林 混合凋落物 树种组合 混合比例
原文传递
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凋落叶N和P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洁 蒋先敏 +4 位作者 杨万勤 倪祥银 徐李亚 李晗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58-2166,共9页
采用凋落物网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物N表现为富集,P表现为释放,且雪被融化期P释放速率最大.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P释放... 采用凋落物网袋法,研究冬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斑块对川西高山森林6种代表性树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和P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雪被覆盖季节凋落物N表现为富集,P表现为释放,且雪被融化期P释放速率最大.厚型和中型雪被斑块下凋落物P释放速率大于薄型和无雪被斑块,而薄型和无雪被斑块下凋落物的N释放速率明显较高.6种凋落物N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除岷江冷杉外,其他树种凋落物P释放率和释放速率与日均温表现为正相关.气候变暖情景下冬季雪被覆盖的减小将促进高山森林冬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释放,抑制P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凋落物分解 释放动态 雪被斑块
原文传递
高山森林林窗对苔藓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壮 杨万勤 +5 位作者 吴福忠 常晨晖 曹瑞 汤国庆 汪沁 杨开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1-2118,共8页
苔藓植物和土壤在森林元素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元素含量特征可能受林窗和生长基质的影响,但有关不同林窗位置对苔藓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理解林窗更新对森林苔藓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16... 苔藓植物和土壤在森林元素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元素含量特征可能受林窗和生长基质的影响,但有关不同林窗位置对苔藓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理解林窗更新对森林苔藓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于2016年10月,调查研究了在川西高山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林下、林缘、林窗和旷地中地表苔藓和石生苔藓Na、Zn、Mg、Mn、Ca、Fe元素含量以及对应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川西高山森林地表苔藓与石生苔藓的Na、Zn、Mg、Fe、Ca含量差异不显著,地表苔藓的M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石生苔藓;土壤有机层的Zn、Mg、Mn和Ca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矿质土壤层,但Fe元素含量则相反,Na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林窗位置对地表苔藓和石生苔藓Na、Zn、Ca和Fe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影响,均以林窗和旷地相对较高;石生苔藓与地表苔藓的Mn含量对林窗的响应存在差异,石生苔藓的Mn含量以林下最高,而地表苔藓则以林窗中心最高。但是,林窗对苔藓植物Mg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森林林窗位置对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微量元素含量具有相似的影响。Na元素含量以旷地土壤最高,而Zn、Mn、Ca和Fe含量以林窗中心的土壤最高;除元素Na,所有微量元素均以林缘的土壤最低。此外,地表苔藓的Na、Zn、Mn和Ca含量显著高于土壤,而土壤中的Fe含量显著高于苔藓植物;苔藓中Ca和Mn元素含量与土壤的Ca和M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高山森林林窗更新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森林地表苔藓和土壤对微量元素的吸存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林窗和苔藓植物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位置 微量元素 附生苔藓 土壤 高山森林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不同植物斑块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彦娇 包维楷 +2 位作者 周志琼 李芳兰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2-609,共8页
岷江干旱河谷生境恶劣,植物种群呈斑块状单物种聚集分布,研究植物斑块及斑块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工作。选择岷江干旱河谷广泛存在的10种植物斑块,进行植物斑块特征的调查及斑块内土壤种子库的采样分析,结... 岷江干旱河谷生境恶劣,植物种群呈斑块状单物种聚集分布,研究植物斑块及斑块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植被的自然恢复更新工作。选择岷江干旱河谷广泛存在的10种植物斑块,进行植物斑块特征的调查及斑块内土壤种子库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金花蚤草(Pulicaria chrysantha)、矮探春(Jasminum humile)、川甘亚菊(Ajania potaninii)、小叶杭子梢(Campylotropis wilsonii)斑块有一定的土壤种子库库容量,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在(890.0±282.233)/m2以上,而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斑块和裸斑的种子库库容量较小,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分别为(437.5±260.615)/m2、(145.0±45.917)/m2、(172.5±69.567)/m2和(105.0±40.104)/m2;各植物斑块及土壤种子库中地面芽和高位芽生活型的植物占的比例较大,以禾本科(Po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植物较多;各植物斑块瞬时种子库物种比例较大,在干旱河谷的大环境下,各植物斑块内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留存的时间可能均较短;马鞍羊蹄甲、芦苇和竹叶草斑块土壤种子库与相应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较低相似性(Sorensen相似性指数低于0.369)、极显著负相关性,以及较低的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意味着这3种植物斑块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自然恢复更新的潜力可能比其他植物斑块更低。此外,裸斑的土壤种子库中存在一定量的种子且长期持续种子库的比例较大(占56%),裸斑具有一定的依靠土壤种子库进行植被恢复的潜力。针对具体的斑块特征,充分利用土壤种子库作为种源,促进现有种子的萌发,改善幼苗的定居环境是今后该区域植被恢复更新工作应更多关注的一种途径。另外,对马鞍羊蹄甲、芦苇、竹叶草斑块辅以适当的人为补充种源等措施也是值得考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植物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